中美新闻媒体对社会文化发展作用之比较【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3544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新闻媒体对社会文化发展作用之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美新闻媒体对社会文化发展作用之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美新闻媒体对社会文化发展作用之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美新闻媒体对社会文化发展作用之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美新闻媒体对社会文化发展作用之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中美新闻媒体对社会文化发展作用之比较所在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从街头艺术看中美新闻媒体对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比较1(一)文化多元的美国街头艺术1(二)消失的中国街头艺术2(三)中美新闻媒体对艺术文化影响之对比3二、从大众文化看中美新闻媒体对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比较4(一)中国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影响4(二)美国新闻媒体面对新闻娱乐化6(三)从“911事件”看两国新闻媒体态度8三、从青少儿接受者角度比较两种新闻传播模式的异同9(一)中国儿童文化断层的媒体责任9(二)美国尼可洛迪恩

2、少儿频道的成功之处11结语12参考文献13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当代传媒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批评,其中包括其创造和传播的消费型大众文化,大多数人认为这会使社会价值体系越来越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审美意向,将导致人类文化精神意义的最终丧失。现在我们的新闻传媒行业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种类,方式等都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改善与发展。所以通过和新闻学走在前沿的美国比较能够知道努力完善和改进我国新闻传媒功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社会学入手,透视中美新闻传媒的发展态势、传播者的传播活动从文化比较与传媒研究结合角度,对中美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关系进行分析。展示出新闻文

3、化主体与新闻文化客体的复杂关系。【关键词】新闻媒介;中美比较;社会变化;文化影响II【ABSTRACT】THISPAPERBEGINSWITHACOMPARISONBETWEENAMERICANSTREETARTSANDCHINESESTREETARTSMODERNMEDIAISNOWFACINGASERIOUSCRITICIZELIKENEVERBEFORE,INCLUDINGTHEMASSCULTUREWHICHISCREATEDANDCOMMUNICATEDBYCONSUMINGMOSTPEOPLETHINKTHATTHISKINDOF“FASTCOMMUNICATING”WOULDBE

4、LACKOFDEEPTHOUGHTSANDESTHETICSNOWWEARELEARNINGFROMTHEWESTERNCOUNTRY,FINDINGTHATTHEREISALOTTOCHANGETHEWAYOFCOMMUNICATINGTHROUGHTHEMEDIA,THEREISALONGWAYTOGOTHISPAPERWILLANALYZETHEDEVELOPMENTTRENDOFNEWSMEDIA,ANDCOMPAREWITHITBETWEENCHINAANDAMERICAN,TOSHOWTHECOMPLICATERELATIONSHIPBETWEENDISSEMINATORANDAC

5、CEPTOR【KEYWORDS】NEWSMEDIA;COMPARISON;SOCIALCHANGECULTUREIMPACT1一、从街头艺术看中美新闻媒体对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比较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网络,大众传播发展至今,新闻媒体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批评,一个媒体相对“大众”的时代让文人避而远之,取而代之的是落俗的消费型大众文化,大多数人认为这会使这些传媒的接受者也就是受众陷入精神缺失和审美无知的地步。在这个时期研究新闻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位文学学者说,传媒是一个让大众低俗化的载体,在这个平台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浮夸和不实际。而事实上传媒出现的初衷本不该是如此,它是

6、文化的载体,应该更好的为社会文化服务,从而构建精神文明家园。精神建设的本质从来不是一句两句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宣传和感化。从这一点来说,美国的新闻媒体对大众文化起了相对积极的影响作用。(一)文化多元的美国街头艺术在美国,街头艺术是城市里穿梭的一景,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这种公共墙壁的涂鸦、站立在人群中的音乐家,甚至是化妆夸张的小丑,都成为了一种能够被大众接受的文化。60年代一个送货小子德米特里,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达到了表现自己的目的。他随处涂写自己的绰号“TAKI183”,这一举动使涂鸦GRAFFITTI,成了一个艺术名词,街头涂鸦就此开始。50年过去,现在的人们依然传承着这一文化习俗。在纽约

7、时代广场,你可以在大都市味道颇浓的同时欣赏过街墙壁上的艺术涂鸦,在地铁站,你会远远听到音乐的鼓点和节奏声,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你会看到复活了的“猫王”伸手向你问好看到这一切的外国游客都会大赞这个国度的文化包容性,人们似乎更明白,精神的富裕远比经济上的富足来得更为重要。然而在这艺术文化气息颇浓的背后,美国的新闻媒体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图一纽约街道的涂鸦艺术图二纽约地铁行为艺术图三旧金山渔人码头街头乐队2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的街头艺术就遭到了政府的打压,理由大多也是影响了社会治安,不利于社会稳定。而媒体营造的社会舆论,给予了街头艺术家们一个安心的饭碗。2010年4月20号,东方早报发表了一

8、篇名为纽约欲驱赶街头艺术家被指破坏言论自由的文章,文章指出,纽约市长企图改变纽约街头艺术的现状,要削减街头艺术家的人数,这也就意味着,为艺术界所赞赏的纽约街头文化也许要在这一刻遭遇行政打压。但是媒体的力量引导了民众舆论,新闻中强调“1996年,当时的市长朱利安尼也试图对街头艺术家进行管理,但联邦上诉法院选择了与艺术家站在一边,称他们受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美国最高法院也拒绝审理市政府的上诉。”1在美国,这甚至是一项权利的争取,整个新闻舆论导向是往这些面临失业的街头艺术家偏移的。从2010年初就颁布的政策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并没有得以完全实施,直到7月份仍然有大规模的示威游行,9月份纽约时代广场与中央

9、公园的街头艺术依然兴盛。新闻媒体的报道是潜移默化的,更多的美国民众从报纸上新闻里接触到了关于这些街头艺术家的报道,很自然的就会偏向新闻媒体所支持的一方。(二)消失的中国街头艺术反思中国内地,严格地来讲,中国是没有街头艺术的,首先,我们社会给予这些街头艺术家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即便是发生了街头艺术与城市执法人员之间的冲突,媒体的主要新闻方向也不是在于突出两方的矛盾,而是两方矛盾最终是如何化解,而文章的末尾很有可能是呼吁艺术家走上街头要三思而行。在中国鲜有关于政府的负面新闻,前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希光曾说“中国记者应该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具备一个道德上的义务,这是一个中国新闻记者义不容

10、辞的正义事业”。2中国的新闻媒体必定要为社会的安定和谐选择新闻导向,这一理念是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人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媒体充斥着各类负面新闻而中国永远在歌颂。尽义务没有错,国家的和谐需要新闻媒体的给予国民安全感。但是,中国记者在尽义务的同时不能放弃思考,甚至还可以引领大众思考。生活在中国的艺术家与纽约、旧金山、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大城市的艺术家比起来是绝对缺乏自由的;媒体也没有给予这样的街头艺术家应有的关注,当这些艺术家走上街头时,人们投来的是异样的眼光,不接受,也不能理解。因为,“电视上也是这么看待他们的。”大部分媒体关注的是电视艺术或广播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家只有走向电视

11、走向广播这样的有声媒体,似乎才能够得以被大众接受。那么消费者是不是也不能够接受街头走出来的艺术,只能接受电视或广播里传出来的艺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现状来看,中国的消费者之所以只接受甚至是膜拜从电视广播里走出来的艺术家,是因为没有这样的一种渠道让他们在街头感受艺术。说起涂鸦艺术,大多数中国人想到的可1马毅达纽约欲驱赶街头艺术家被指破坏言论自由N上海东方早报2010年4月20日版2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3能还是北京的798和上海的莫干山路50号,这两个艺术基地占地面积都不算广,而且还都坐落在国内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城市,更多的老百姓,平日里只能接受电视

12、媒体植入性的艺术传播。图四上海莫干山路50号图五北京798图六西单女孩中国也曾出现过街头艺术家,2009年那个在北京西单地下行人街道自弹自唱的女孩任月丽一下子蹿红人们的眼球,凭借一首天使的翅膀感动了无数路人。有好事者拍下DV视频传入网络,让大多数的网友认识了她。随后,从网络新闻媒体到电视新闻媒体,大幅度的出现了关于“西单女孩”的报道,一时间媒体的关注和大众的舆论把她推向了风口浪尖,她分别收到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各大地方电视台的邀请,进入了电视节目的录制。然而“西单女孩”红了,却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曾经装满梦想的西单地道。当2011春节联欢晚会上再次出现她的身影以后,她就从此脱离了街头艺

13、术家的头衔,因为她也再不会回到“街头”了,中国的网络新闻媒体、电视新闻媒体亲自联手把一个可塑的中国街头艺术毁于一旦。在这其中,中国的媒体无疑又起了并不可否认的反推动作用。艺术本是来源于生活,一个脱离了街头的艺术家还能为民众服务多久呢(三)中美新闻媒体对艺术文化影响之对比不是所有的街头艺术家都想走进电视走进那个所谓复杂的娱乐圈,在纽约地铁站下面演奏的乐队,他们有的已经出了3、4张精选专辑,根本不乏所谓“粉丝”,也不乏优越的物质生活。可他们依然坚持在最底层,给最底层的人们带去音乐,艺术,总是要回归生活的。而我国的传媒扭曲了艺术最原始的面貌,让它距离人们的生活更远,甚至隔着一层厚厚的荧幕。我国对街头

14、艺术的报道又相对来说政治化,今年4月27日发布在新闻国际在线网(CRIONLINE)上一篇名为法国街头艺术在中国首演的文章中,只强调了中法之间的友好关系,对艺术的本身描述少之甚少,甚至也没有呼吁民众积极前去参观。文章中写道,“中法文化之春”缘起于2005年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举办“永不结束的中法文化年”。2006年,法国总统访华期间与中方共同签署了中法联合声明,将“中法文化之春”确定为一项长期的活动。”3对于这种官方的陈词滥调是难以让受众接收到艺3法国街头艺术在中国首演国际在线网2011年04月27日4术气息的,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为艺术增色。从中国街头艺术的缺失可以预见,本地的新闻

15、媒体并没有做到应有的引导作用,仅仅是传播,对于大众文化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二、从大众文化看中美新闻媒体对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比较(一)中国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从街头艺术这个窗口看来,新闻媒体要做的不仅仅是大众艺术文化的传播,对一个普通民众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影响极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成为了当代中国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品质与其它文化形态一同构建了我国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冲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在这一社会转型、大众思想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中,大众传媒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探寻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有意识地调节和引导大众传媒的文化走向,对于

16、当代大众文化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电视新闻媒体也可算是一门艺术,也讲究镜头美学和语言美学。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堪称艺术的平台却越来越不能给大众提供艺术欣赏。大众文化的大规模形成来自大众传媒的影响,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初期,新闻媒体向前台推出了大量的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政治明星,这些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能够成为大众处世的典范,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成了人们心中的知名偶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很好的发挥了媒体正面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几年前一位自称叫“芙蓉姐姐“的女人在网络上蹿红,也就是从那一次开始,大部分中国网民开始意识到一个趋势,那就是不一定要有正常或者健康的处世典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家喻户

17、晓的“艺术家”,也可以获得名利,成为一个另类偶像,拥有一堆的追随者,哪怕他们的批评对你毫不留情。于是,一群发了疯想成名的人出来了,他们互相模仿,没有创新,以出位互相竞争,冒着被砸鸡蛋砸石头的危险,却也要挤破脑袋站在世人面前,只为一红。草根明星开始亮相,普通人也做起了明星梦,新闻报道大力宣传的结果是,2006年超女火热炒作时山西矿难无人问津,“奥巴马女郎”红了的时候没有人记得奥巴马在演讲中说了什么,人们越来越关注新闻以外的事情,新闻本身似乎也无人问津了。更多的人不愿真凭实力成功,而是选择歪门邪道,只要能红,什么事也做的出来,于是又有了“虐猫事件”、“兽兽门”这样现象的结果就是带来了大众文化的低质

18、化与同质化,如果我们的媒体没有把这样的信息传播出去,其实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但是,新闻传媒的平台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平台,它的盈利与否完全取决于收视率、收听率和点击率,对于一部分素质并不高的观众来说这些正是吸引眼球的噱4武晓红试论大众传媒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6卷第2期5头,美国CBS主持人丹拉瑟曾经提出“后院篱笆原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几条重大新闻,所以如果在当时有两个家庭主妇忙完一天在后院篱笆休息时,会谈论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还是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呢答案很显然是后者新王子的降生。所以面对出格的网络红人,没有哪家媒体愿意放弃这样“后院篱笆”的新

19、闻而一个人独自唱着阳春白雪,于是本来不该出现在大众眼前的新闻在利益的诱惑下就此诞生,而后又吸引了一群缺乏判断的受众将这些所谓的“新闻”夸大细节传播,新闻的娱乐化也因此在中国大陆生根发芽。凤凰卫视资深媒体人闾丘露薇曾在不分东西一书中这样评论(严肃性新闻)娱乐化的结果是大众放弃思考,而不善于思考的人往往会丧失判断能力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都只不过是传播的手段而已,真正让人娱乐至死的,只有人本身。5以“马加爵的故意杀人案”为例。这本该是一个相当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然而许多新闻媒体却侧重报道长篇小说般的“八卦”新闻,在这些新闻中,报道的细致度让人称奇。媒体不仅非常详细地报道了马加爵将四个同学一一杀

20、害的细节全过程,甚至连他杀人时用的是什么利器都曝光出来。在这样“听说”加想象的新闻下,就容易引导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走向模仿的道路,不久前发生的“富士康跳楼案”和“福建幼儿园凶杀案”的复制版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新闻媒体人在面对这一类负面的社会新闻时,不应去深究事情发生的过程,而是应剖析事情发生并发展至今的内外原因,才不会导致把大众文化引向深渊。新闻媒体的炒作和从俗,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那便是媒体的公认信任度日益遭到了挑战。就去年初的数据来看,情况还比较乐观,民众对我国媒体政治新闻的信任度比体育新闻的信任度还要高,也就是说,基本上媒体写什么受众信什么,没有什么假新闻的概念。

21、然而,在2010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发生在浙江温州的“钱云会之死”一案,活生生地挑战了媒体的公信度,这一次,是全民对媒体新闻的猜测,经过“七十码”和“躲猫猫”,这一次“车祸死”的答案却再也无法让大众满意,一直对媒体信任无怀疑的中国受众第一次集体举起了“求真相”的牌子,因为无论媒体报出什么结果都难以取悦大众,一时间,论坛、网站、微博的讨伐声盖过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这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挑战,这人命关天的新闻再也娱乐不起。其实,从中国整个受众的层次来看,大多数的中国人是不具备娱乐精神的,我们总是在坚持着一些所谓的道德标准,认为政治和娱乐是绝对的背道而驰,有时甚至连娱乐明星的娱乐新闻都难以接受,大

22、部分中国人骨子里还是觉得任何的事件背后都应该是单一的,无法接受欺骗,因此,在从无知到突然发现被欺骗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国人不会选择理性。钱云会的案子已经不了了之,但群众与媒体的这一次较量却永远地留在了新闻史上。钱云会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意味着中国新闻媒体公信力正在面临着挑战,从一个新兴媒体微5闾丘露薇不分东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1846博,传播这一系列新闻的速度来看,中国新闻传播已经进入到了去中心化时代。文革的时候人们抄大字报,那是统一接受来自中心的一体传播,那个时侯接受的信息源都是单一的。有了微博,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发布者,同时也使新闻内容的生产成本降低,只要用手机就随时可

23、以发布最快的新闻报道,这也是为什么钱云会案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传播出去,并且转发速度极快。新浪网微博总经理杨帆曾说微博的传播速度是以一种核聚变的形式传播的,不是1TON,不是1TO1,而是NTONTON包括今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县58级地震的第一位发布者不是报纸不是电视不是网络,而是一位手持3G手机的微博发布者,在地震发生一分钟后及时在平台发布了信息。微博的原型是美国有名的社交网络FACEBOOK和TWITTER,在不分东西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记者在中国两会召开时用TWITTER记录下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随着微博的兴盛,中国也开始真正跨入了娱乐时代,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娱乐主持就应该

24、最受宠,这个社会才健康,才正常。我可不希望新闻主持人一年当中有无数次是被瞩目的时候,那可能说明遇到了问题。但是你要做好准备,我觉得社会会慢慢理清很多事情。新闻要做得轻松,有娱乐性,有收视率。反过来,娱乐要有意义、有文化、有主题,不能光让大家乐。”核心还是在于新闻本身,主持人只是新闻的二次加工者,在还很缺乏娱乐精神的中国,人们对于哪些可以娱乐哪些可以严肃的辨别性还有很长的学习过程和很大的学习空间。(二)美国新闻媒体面对新闻娱乐化大众媒体的娱乐化现象,可以追溯到诞生于19世纪的廉价报刊日益加剧的报业竞争以及报业初期垄断现象的抬头,使发展于煽情主义新闻基础之上的“黄色新闻”飞速演变成美国现代报业的一

25、种主流新闻样式。6这样的现象带来的后果就是让低俗之风助长一尺,就会让高雅的文化之风落后一丈。而美国媒体的真正反思是在1999年戴安娜王妃车祸后开始,人们发现,一味的追求新闻娱乐化。其实就是剥夺别人的隐私,别人的人权,甚至是别人的生命。当时,戴安娜早就指责过英国媒体对她的骚扰。而那一次车祸可以说又是为躲避记者追踪超速驾驶而造成的。更令人气愤的是,车祸发生后,记者没有对伤者进行及时抢救,反而忙于拍照抢镜头。戴安娜的弟弟潘塞伯爵反应强烈,他非常气愤地说“那些鼓励摄影记者不顾一切拍摄戴安娜照片的报业主编们,你们的双手终于沾染了戴安娜的鲜血”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的传媒业就已经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人民网

26、2009年9月19日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民众对媒体信任度降至20余年来新低的文章,文章中指出,有63的被调查民众表示美国的新闻机构报道经常不准确,只有29的人认为新闻报道符合事实,而1985年认为新闻不准确的人只占34,美国向来崇尚自由的新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因此新闻节目中一味的追求反对、抗议的声音也让受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随着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人们接受新6覃志定新闻娱乐化的大众文化视角解读J广西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10月第29卷增刊7闻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当受众开始自己思考,便不会再一味的相信为求新异而故意制造的负面言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更倾向于接受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新闻。有一些美

27、国人认为,要把自己在新闻媒体上听到的看到的信息打个5折,在加上自己的另一半思考才能得出百分之百的真理。美国“卓越新闻”的项目主任汤姆罗森斯蒂尔曾说,“我们已经走出了观众笃信新闻的时代。“过去,人们愿意花上半个小时看哥伦比亚电视公司CBS沃尔特克郎凯特的晚间报道,看后还会赞一句就应该是这样的。而现在,人们却想知道;我为什么应该相信这些”相比中国人来说,美国人对新闻的逐步趋于理性十分值得我们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就把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分成了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还在为生计奔波的中国人目前来说还在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对人生、对自我实现的

28、哲学思考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对于娱乐,新闻媒体也出现了与中国媒体完全不同的报道,这些不同的声音最初也是从美国纸媒的新闻中出现的。2009年春晚凭借一身搞怪而红遍大江南北的小沈阳也引起了美国人关注。在美媒眼里,小沈阳就是一个挑大梁的小丑,2010年7月29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评论说,“小沈阳是中国最低俗的人”,低俗在英语中的翻译是“DIRTY”,另一层意思是“肮脏的”。很显然,这样在中国被广泛接受的文化,在美国人的眼中是俗不可耐的,“他(小沈阳)会在舞台上讲下流笑话,穿着小礼服、化着浓妆、带着闪闪发光的发卡在台上喝啤酒、逗乐、活蹦乱跳、大喊大叫“我是纯爷们”7与此同时,美国观众对于赵本山拿身体残

29、疾的人开玩笑、模仿、甚至是挖苦,以此来逗乐观众很是不解,因为这在美国不仅是不尊重,更是对残疾人和智障人士人的权亵渎,文章甚至还指出,中国的宽容程度有了极大的变化,连小沈阳这样低俗的演员也能够欣然被接受。美国人甚至认为中国人的整体审美水平处于低俗的水平。在美国的华人眼里,这些“不光彩”的新闻是不愿意被提起的。2008年站在奥运会开幕式升旗台上假唱的林妙可也是美国媒体关注的重点之一,人们不明白教育一个小孩子从小作假的国家拿什么来教育下一代。而在中国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不但没有批评这种行为,反而用后续对林妙可的追踪报道捧起了新一代小童星,而观众也同样欣然接受了这个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愚弄了世界人民的小姑娘。

30、或许有人会说孩子是无辜的,但大人的问题需要反思,接受了林妙可的所有中国人觉得假唱没有问题,让孩子假唱更没有问题。认为没有问题,这才是问题所在。中国人向来接受不了本土新闻娱乐化,却在奥运会这个举世瞩目的重大的事件面前能够接受一个欺骗行为,真真正正地娱乐了世界一把。然而,在这种原则性,或者说道德性的新闻事件面前,美国人民是不会选择娱乐的,我们理解的所谓的娱乐精神恐怕不只是单纯的恶搞和欺骗而已,著名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曾为中国的娱乐界工作者打抱不平“提供笑声的人算不算劳动者你7解放军的天美国新闻周刊评价小沈阳为“最低俗的中国人”N广东广州日报2010年7月29日版8笑的时候无所顾忌,笑完了却突然板着脸说

31、这没意义。这不公平。我们能不能让娱乐不再受这么多的缚束。”其实无论是新闻还是生活中国人极度缺乏娱乐的,只是有时候所谓的道德教育又束缚了自己去追求自然快乐的心境。娱乐需要理性,更需要以互相的尊重为基础。(三)从“911事件”看两国新闻媒体态度按照我们以往的思维,美国的新闻媒体是最爱娱乐大众的,每年的愚人节各大报纸电视台都会编造一至两条“假新闻”,第二日再向受众澄清,美国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过节方式,所以哪怕是在政治选举时也会掺杂八卦新闻片段供选举人娱乐,民众看过笑过也不会当真,但是一旦涉及到民族性的问题,美国人的爱国情怀是不容半点娱乐、不敬代替的。以本拉登死亡事件为例,今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

32、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在当天的突袭行动中身亡。随后美国动用航母将拉登葬于北阿拉伯海。此消息一出,立刻忙坏了各大新闻媒体,纷纷争相确认新闻消息并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紧急性甚至让CNN和福克斯两家电视台口误、笔误将本拉登名字OSAMA变成了OBAMA奥巴马,这一政治性错误在美国也是不可饶恕的,现美国各大网站已经封锁了该视频的正常播放,只能从个别中文网站搜到该视频。本拉登的死对911后的美国人意义非凡,5月2日不少美国人聚集到911遗址庆祝拉登的死去。911事件是所有美国新闻媒体的转折点,人们可以娱乐任何一条新闻,却惟独不能带着笑脸观看这一相关消息。2001年9月21日,在纽约曼哈顿瞬间

33、消逝的双子大厦惊吓住了世界,而随后每一年的这一天,在那两幢大楼消逝的地方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仪式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将在这一天死去的所有遇难者名单念一遍,从A到Z,整整需要4个小时,成千上万的人会专程来到这里为亡灵哀悼。美国人对死难者人权的尊重令人敬佩,每一位遇难者的名字都载入史册。911事件始作俑者本拉登的死去对他们来说是对亡灵最好的安慰。5月3日上午,美国总统奥巴马立刻呼吁重建美国“911”事件后团结一致的精神。并于5月5日来到911遗址出席纪念活动,这一次美国媒体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严肃这个话题,因为在生命和尊重面前永远没有值得亵渎的。相比来说,中国大众对这条消息的解读除了恶搞就是恶搞,从

34、微博转发的内容来看,大家有的对本拉登的死亡表示遗憾,有的对他的死亡表示同情,不关注新闻本身而关注新闻以外的八卦现象层出不穷。有的拿小布什和本拉登开玩笑有的拿奥巴马和本拉登开玩笑,网友们纷纷转发,恶搞的情绪高涨,同时也显得更加无知和幼稚。造成这样严肃消息恶搞调侃现象的唯一原因,是中国民众对911事件的本质知之甚少,而这一信息的缺乏只能归咎于10年前的中国媒体。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中这样写道2001年9月12日,也就是“911”发生后的第二天,世界主要国家最主要的报纸头版。几乎都是同样的选择,不管哪一个国家的报纸,头版都是昨天发生的“911”。而唯一例外的,是中国的大报纸,头版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

35、911”只是一个小豆9腐块。8书中详细描写了他自己随时做好直播的准备却最终没能有机会,只能感慨“CCTV必须服从命令”,错过“911”的直播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大奇辱,我们以为能够体现自己大国的“大气”,却因此而更显得小气。从民众文化价值取向的趋势来看,美国新闻媒体引领的是一条宣扬诚信、人权、尊重的大众文化,而中国的新闻媒体由国家控制,是党的喉舌,对于大众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便略显微薄,我们更注重新闻背后的细节,即伦理和情感。从本身两国的文化来看,新闻媒体这样发展似乎是必然的,但新闻的自由性和民主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否则新闻媒体只能让大众文化走向低俗。图七“911”废墟图八双子大楼遗址纪念灯

36、柱图九2010年9月11日记者捕捉镜头三、从青少儿接受者角度比较两种新闻传播模式的异同(一)中国儿童文化断层的媒体责任如今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从奥运会假唱女孩林妙可的身上我们逐渐开始关心这些正在成长的这些儿童,他们是我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后备军,是决定未来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新闻媒体对这一代孩子的引导显得就更为重要。可是在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堪称未来主力军的青少年已经渐渐出现了文化断层,各种各样的少儿节目层出不穷,然而有哪一些是真正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呢我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7位9岁至11岁孩子的教室里,要求每一个孩子上讲台表演一个节目,7位孩子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唱歌,又

37、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唱流行歌曲,甚至还有说唱饶舌和不知所云的神曲忐忑,当我们问起会不会唱儿歌的时候,他们稍微想了一下,便报出了铃儿响叮当、印第安小人、ABC字母歌等歌曲,可悲的是这些都来自西方音乐,国产范围内实在没有儿歌供孩子欣赏。这是一个令人倍感心寒的调查,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8白岩松幸福了吗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12610们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像孩子,可是有谁想过,我们给孩子提供过什么适合他年龄和成长的精神食粮吗物质上的玩具倒是少不了,可是国产的动画片、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杂志,适合孩子年龄接触的却屈指可数。近年来好不容易有一部火热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课内容却是美国动漫

38、猫和老鼠、草原上的花栗鼠和日本动漫蜡笔小新的综合版,抄袭和模仿的痕迹无处不在,故事涵义和教育意义远不及迪士尼经典的猫和老鼠,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精神教育上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其他国家的动画片是老少皆宜的,而只有我们的动画只做给小孩子,大人没法得到娱乐。反省我国的儿童节目,媒体有很大的责任,一些收视率较高的少儿频道只是让主持人穿上动物形状的衣服学着孩子说话做动作,并无实质的教育意义,孩子在收看这样的节目时并不会提升很多的知识。关于少儿节目,我国还有很多存在的不足。电视媒体的播出内容与儿童的兴趣和需求错位。多数针对少儿的电视栏目,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少儿,缺少“童趣、童味”,缺乏儿童要看的新鲜事物、新

39、鲜知识、趣味故事。即使是有关少年儿童的报道、戏剧、画面,往往也缺乏针对性和贴近性,常常顾此失彼。忽视少儿电视观众的收视特点和收视心理,少儿电视节目应该选择儿童喜欢,通俗易懂、贴近学校生活的话题,用孩子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去构思故事情节。但有时在栏目设置上,内容选择上,播出时间上,以及节目制作、包装、设计等方面,都难以从少年儿童的审美和思维角度去做出合乎实际的取舍。有些少儿节目理性的东西太浓,过分突出了节目的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娱乐功能,甚至与少儿的理解水平极不适应有的节目播出时间同大多数少年儿童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收视习惯有较大的距离有的节目由于覆盖技术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少儿无法收看,使

40、得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电视节目,变得更加“捉襟见肘”。编排设置欠科学,节目类型不平衡眼下国内各地的少儿频道面临的共同难题都是节目源不足,特别缺乏高质量的节目,不得不在每天的大部分时段安排节目的重播。由于少年儿童处在成长和学习的阶段,日常收视时间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偏少,因而安排一定比例的重播节目也符合少儿电视的构架规律。尽管如此,但一个频道要吸引固定受众群,必须研究特定受众的收视意愿、收视需求和收视时段。综观国内现有的少儿电视频道的节目编排,本文认为,大多数频道的节目类型和栏目时段安排与受众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误。节目制作不专业,质量满意很低。如果说众多少儿频道的开播是为中国的少儿受众精心准备的宴

41、席,那么检验宴席水准的自然是一道道的菜肴,即少儿电视节目。专业化频道为少儿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再加上各地原有其他频道播出的少儿节目,少年儿童的节目选择面比以往扩大了许多。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大陆少儿电视节目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节目内容和形态的专业化水平不足,缺乏高质量的节目来支撑各个少儿频道的运转。但由于从事少儿电视制作的大多是成年人,他们缺乏儿童意识,很长一段时间里,节目制作都表现出成人化倾向。所谓11成人化,是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和眼光来代替儿童的视角,凭主观判断少儿受众的需求,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偏离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充满童趣的欣赏趣味。这种成人化现象在少儿节

42、目中并非偶然,在当前许多少儿频道的节目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地电视台为了筹办少儿频道,电视工作者都在节目源上犯难,又由于各地少儿频道的筹办时间都相当短,大多不超过半年,除了整合各地原有的少儿节目外,要在短时间内开设许多新栏目,因而工作人员只好主观猜测少儿受众的收视需要,节目质量也就隐然可见成人化的影子。(二)美国尼可洛迪恩少儿频道的成功之处相比中国的孩子,美国的孩子可要幸运的多,世界上有大大小小很多少儿频道,首当其冲的应属“尼克洛迪恩儿童有线电视网”NICKELODEON,这是一个专门为211岁儿童打造的电视台,至今已运营32年,频道的宗旨就是以儿童独特的眼光为指导,跟儿童交流,向儿童提供精彩

43、的、非暴力、寓教于乐的节目,直到2006年6月15日,它在美国的收视率比位居第二的福克斯(FOX)还要高出近40。面向低龄儿童的有布卢的小脚印BLUESCLUES,我们熟悉的海绵宝宝历险记SPONGEBOBSQUAREPANTS也是出自该频道。尼可洛迪恩儿童频道注重市场调查,在节目播出之前广泛征集观众意见,逐步改进节目内容,以寓教于乐为出发点来提高节目的质量,同时结合美国的多元文化,在节目中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来自西班牙裔的家庭就占了9,布卢的小脚印创作者就是一个西班牙籍员工。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频道必然会得到收视的回报,创意的节目策划更是让小观众们在知识中汲取文化,尼克洛迪

44、恩总是对内容进行调整、裁剪和本地化,以确保内容适合环境。多元化设计的节目可以让儿童学会如何在全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格局中与人相处,并重视、尊重来自其他种族、不同文化习俗的人,这也让尼克培养了世界性的忠实观众。注重节目内容的本土化,是电视跨国界、跨媒介经营的必然要求,能更大限度满足观众需求。9美国的孩子能够直接接触跟自己年龄相关的电视节目,并吸收自己所感兴趣的新闻信息,是中国的儿童暂时还做不到的,5月初在网上走红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就是以两岁开始看新闻联播而名,五岁开始看参考消息和人民日报的少年容不得社会过多的指责,扪心自问,2岁的孩子要是想要了解世界,了解新闻讯息,有专门的儿童频道和图画册吗成人

45、社会给予了孩子多少宽容,现在的责备又该归咎于谁呢儿童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有一颗永远不落的童心,以童心感染童心,少儿节目和少儿频道一定会成为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摇篮,为下一代提供更深的文化熏陶。9殷俊;陈维璐尼克洛迪恩频道的节目模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MODERNCOMMUNICATIONJOURNALOF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2006年05期12结语新闻媒体的传播力量对于大众来说不仅仅是艺术文化上的提升,它在受众的价值文化中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而青少年作为未来大众文化走向的领军人,必然要在儿童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央大力加

46、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环境下,频道公益性的趋势是大势所趋,虽然有政府的各项支持,但少儿电视的产业化依然是各家电视台追求的目标。公益性与商业化并存将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少儿传媒发展的必经之路。新闻媒体做的就是要保护好这些孩子,让他们从小汲取到来自传媒的精神食粮。从本质上说,人类的发展史既是文化发展史,也是文化传播的历史。传媒在进行着文化传播的同时,又塑造了文化、塑造了传播。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一切文化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大众传媒文化促使受众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觉醒的主体意识对于文化的严肃性、创造性、个性风格、历史意识的内在要求,也将深刻地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趋向和审美追求。10美国作为一个传

47、媒大国,它自由、民主的新闻理念是深受本国文化影响的,个人本位的文化理念使其新闻媒体更为老百姓说话,关于上层建筑的负面新闻就层出不穷。西方国家学说的基础划分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将个人的权力放在首位,认为个人不是为国家存在,而是国家为了个人存在。这种思想影响了它的媒体。11而只有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能够让儿童也能平等的享受属于自己年龄阶段的新闻节目传播待遇,为一个民族在下一代心中植根文化。10武晓红试论大众传媒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6卷第2期11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13参考文献1刘智新闻文化学M新华出版社,2001

48、年12月2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3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4黄良镜头真与美影视新闻传播美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2月6陶涵比较新闻学M文津出版社,1994年4月7王林街头艺术欧美之争与当代中国J关注当下2010年1月8张皓大众传媒文化中的艺术J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报2003年9覃志定新闻娱乐化的大众文化视角解读J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10月10朱天博艺术层面的传媒展示J中国读者2002年4月11陈钟观美国艺术300年看中国艺术J艺术市场2007年5月12余旭社会、文化、传播

49、J新闻大学1985年11期13方舟新闻传播与社会文化的构建J视听纵横2004年6月14巴晓芳提升大众传媒的文化品位关于媒体低俗之风的思考J新闻前哨2009年第2期15邵培仁谈新闻传播社会学J新闻大学1995年春16赵士林现代媒体与文化传播J社科纵横1998年第4期17武晓红试论大众传媒对当代大众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618卢慎勇赵虹从媒介类型与惯例看中美新闻文化异同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硬新闻个案比较J新闻爱好者2007年3月19刘舒婷从非时代差异中比较中美新闻文化J商业文化2009年第10期20衣新发世界儿童电视的最新发展走向J中国电视2005年第8期21殷俊,陈维璐尼可洛迪恩频道的节目模式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6年22黄丽未成年人电视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声频世界2003年4月23ALISONALEXANDER11EDITIONFEBRUARY23,201024JAMESCURRANTHIRDEDITIONEDITIONJULY28,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