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朱彝尊艳情词叙事性初探所在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目录摘要IABSTRACTI一、引言1二、江湖载酒集中艳情词的叙事性1三、静志居琴趣的叙事性2(一)丰富曲折的情节3(二)详尽生动的人物5(三)简单明晰的环境8(四)紧密完整的叙事结构11四、结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朱彝尊是清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名家,他的艳情词有着很强的叙事性,尤其是静志居琴趣一卷。本文从四个部分来分析其叙事性一是设置的情节丰富曲折,二是刻画的人物详尽生动,三是呈现的环境简单明晰,四是组合的结构紧密完整。在叙述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了曲笔、白描、用典、
2、联章等表现手法,丰富了词的叙事功能,达到了很好的叙述效果。【关键词】朱彝尊;艳情词;静志居琴趣;叙事性;叙事手法。ABSTRACTINTHECIHISTORYOFQINGDYNASTY,ZHUYIZUNISANIMPORTANTAUTHOR,HISROMANTICCIWORKSHAVEOBVIOUSNARRATIVENESS,ESPECIALLYTHEJINGZHIJUQINQUTHISARTICLEISDIVIDEDINTOFOURPARTSTOANALYZEITSNARRATIVETHEFIRSTANALYSISOFTHEPLOTWHICHISABUNDANTANDINTRICATETHE
3、SECONDANALYSISOFTHECHARACTERWHICHISELABORATEANDPICTURESQUETHETHIRDANALYSISOFTHESCENEWHICHISORDINARYANDCLEARTHEFOURTHANALYSISOFTHESTRUCTUREWHICHISCOMPACTANDWHOLEINNARRATIVE,THEPOETUSEDMANYNARRATIVETECHNIQUESLIKEDELIBERATEDIGRESSION,TRADITIONALDELINEATION,CITINGALLUSION,UNITOPICCIPOEMANDSOON,WHICHENRI
4、CHESTHENARRATIVEFUNCTIONOFCI,ANDACHIEVESAGOODDESCRIPTIONOFRESULTSKEYWORDSZHUYIZUNROMANTICCIJINGZHIJUQINQUNARRATIVENESSNARRATIVETECHNIQUE。一、引言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是一位博学宗师,学贯经史,诗词古文皆有所长,著作等身。在词学领域,他是浙西词派的领袖,其词与词论开一代风气,在清词坛甚或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清朝三百年之冠”。其词集主要有静志居琴趣(以下简称琴趣)、江湖载酒
5、集、蕃锦集和茶烟阁体物集4种,从题材上来看其中艳情词的数量相当可观,主要集中在前两部词集里,前者凡83首全为抒写恋情之作,后者关于美女及爱情题材的也有50多首,占全集的1/4。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一书安排了单独章节来论述艳词的发展和新变,他将艳词的发展分为多个阶段,其文指出“艳词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清代的康熙年间,其标志则是朱彝尊的静志居琴趣的出现。”在章节末尾,张先生还附上了关于朱彝尊的探索。琴趣一卷,无论是从道德立场,还是审美角度,古今读者都对其大加关注。历代词论家对其评价颇高,尤以晚清的陈廷焯为代表“竹垞江湖载酒集洒落有致,茶烟阁体物集组织甚工,蕃锦集运用成语,别具匠心,然皆无甚过人处。惟
6、静志居琴趣一卷,尽扫陈言,独出机杼。艳词有此,匪独晏欧所不能,即李后主、牛松卿亦未尝梦见,真古今绝构也。”但古人的评价大多是印象式的、感悟式的,今人叶嘉莹先生则对朱氏爱情词的美学特质展开了详尽的论述。日前,笔者还在网上发现了一部名为静志居情话的短篇小说,其实正是根据琴趣一卷改编而成的。中国文学历来存在着抒情与叙事两大传统,词尤其是艳情词通常被作为抒情文学来看待和解析,很少有人对其叙事性进行研究。朱氏的大部分艳情词,抒情中有着浓厚的叙事成分,而以琴趣一卷尤为突出。本文拟对朱氏艳情词的叙事性做些探讨。二、江湖载酒集中艳情词的叙事性为了说明琴趣一卷叙事性的独特,有必要先来看看朱氏江湖载酒集中的艳情词
7、,高阳台是此中最受称颂的一首,其词云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这是一首写得非常动人的爱情词,上片展现了女主人公无尽的相思愁肠,下片则从男主人公的角度转入,写其重来故地发现女子已“烟沉”,只有桃花依然盛开。这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84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M屈兴国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83卷3293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感深深
8、触动了男子无限哀伤的心弦,令其吟愁,“上穷碧落下黄泉”,但女子已香消玉殒,无处可寻,惟有长恨而已。全词语言典雅深婉,用典自然贴切,曲折地传达出了两人间深切真挚的情意,是一首写爱情的佳作,历来备受清词选本的青睐。该词之所以深为后人喜爱,主要倒不是因为其艺术特色,而是这一爱情故事本身具有哀婉动人的魅力,原来词前尚有一段小序“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友人为作传,余纪以词。”当读完这段序,再来细细品味词的正文,相信读者此时的阅读体验较之前次会愈加丰富。这段文字以纯叙事的笔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的始末,末
9、尾又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而词的正文正是在这一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加工,将人物放置于具体的环境中,强化主人公的抒情,使之产生了“凄警绝世”的效果。严迪昌清词史中说“平心而论,此词秀辞丽句,组练精工而又密涩,笔底溢满情思,全篇灵动而不落俗凡。”我以为,正是作者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使然。从叙事学角度察之,全词不乏情节、人物、环境等基本叙事要素,而且叙述完整,有始有终,情节的设置亦曲折生动,整体上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但假若没有词外真实的故事背景,恐怕其整体效果会大减折扣。但该词中的作者只是故事的外在叙述者,并没有直接参与故事本身。而下面的一些艳情词倒是朱彝尊自己“落拓江湖载酒行”的纪录,例如鹊
10、桥仙席上赠伎张伴月、步蟾宫席上同沈六赠伎、昼夜乐赠伎蜡儿、一斛珠赠伎饼儿等,从中不难发现这些词的题目都具备着一定的叙事功能,据此我们便可以大致推测出词的题材当为赠伎怀人一类。这类词一般都明确了主人公的身份,其内容大多都是围绕着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行为动作、心理情绪等展开,这与传统的艳情词常写文人的宴游生活并无差别,当事过境迁之后,作者的感慨未必系之矣。另外,这些词所写的人或事都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不存在特别的联系,从叙事学上来说,也就是各个事件不具可续性。但在朱氏的江湖载酒集中,也有几首艳情词是例外的,它们在内容上存在着联系,比如青门引别晁静怜、南楼令倩人寄静怜札、尉迟杯七夕怀静怜、金缕
11、曲忆静怜等词,同为赠伎怀人,作者的笔墨浓淡和情感深浅已有所变化。显而易见,这几首词都是专为晁静怜一人而写的,但具体的内容各有所不同,从写别时诉情到别后寄书再到怀念思忆佳人,基本呈顺时性发展,并具备简单的情节,因而其叙事性也增强了。三、静志居琴趣的叙事性与以上诸词相比,琴趣一卷完全没有相关的词序,只有极少数的词有表示时间的标题,词中所写人物为谁不得而知。尽管如此,琴趣一卷的叙事性特征仍格外突出。其所呈现的内容非常独特,一是情节的丰富曲折,二是人物的生动详尽,三是环境的简单明晰,四是结构的紧凑完整,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70在此基础上作者采用的叙事手法也是十分多样而极具特色
12、,大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功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阅读期待。接下去重点研究琴趣内容的形式,即故事的构成因素和构成形态。综观琴趣一卷,虽然词中的环境简单清晰,但人物身份朦胧,情节跌宕曲折,故事扑朔迷离。对此,若完全采用叙事学“竭力避免用作家的因素来理解或解释叙事文”的方式来研究词,必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另外,“因为词的自叙性和真实性,所以词的作者正是研究的重要对象。被小说叙事研究杜绝的所谓文本以外的因素,必然被纳入词体叙事研究的视野。其实叙事学也不是只注重结构形式而完全忽略内涵的。”鉴于此,本文在采用叙事学分析文本的同时,仍将结合作者的生平。(一)丰富曲折的情节琴趣由83首词组成,就主题内容而言,记录了作
13、者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和零零碎碎的片断,或详或略,或细或粗,林林总总,详尽而生动,极具描绘抒写之能事。例如“两翅蝉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纪”(清平乐)、“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四和香)等写佳人,“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忆少年)、“庭前种尽相思木,机中织就相思曲”(秦楼月)等诉相思,“忍泪潜窥镜,催归懒下阶”(南歌子)、“暗里横梯听点屐,知是潜回香阁”(金缕曲)等述幽会,“一面船窗相并倚。看渌水,当时已露千金意”(渔家傲)、“兰桡并载出横塘,山寺踏春阳”(朝中措)等记同舟游历,“别离偏比相逢易,众里休回避”(城头月)、“明日别离人,未恋今宵月似银”(南乡子)等道离别,“算只有当时,
14、一丸冷月,犹照夜深路”(摸鱼儿)、“锦瑟空成追忆,玉箫定在人间”(风入松)等忆故人往事。琴趣中大量的词作都是围绕这些主题展开的,不一而足,但其具体情节又各具特色。比如写佳人,几乎每首词都有涉及,只是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这在下文会具体论及。再比如词中常有对两人同舟情况的描写淡墨轻衫染趁时,落花芳草步迟迟。行过石桥风渐起。香不已,众中早被游人记。桂火初温玉酒卮,柳阴残照柁楼移。一面船窗相并倚。看渌水,当时已露千金意。(渔家傲)兰桡并载出横塘,山寺踏春阳。细草弓弓袜印,微风叶叶衣香。一湾流水,半竿斜日。同上归艎。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朝中措)这两首词都是记同舟游历之事,乍一看有着惊人
15、的相似,前词说“落花芳草步迟迟。行过石桥风渐起。香不已”,后词则说“细草弓弓袜印,微风叶叶衣香”,相同的场景反复出现。但再往下细细体会,则又各有不同,前者云“众中早被游人记”,后者则云“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是“被游人记”后的进一步表现,在意思上显然是一种递进,一出一归,前后照应。此外,两词的结尾也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2别有趣味,前者以“看渌水,当时已露千金意”收笔,直接从女子的表情点出其情意,而后者则借用他人之言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慕之意,各具匠心。与此相关的还有洞仙歌第二首“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丛祠
16、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词中“云母船窗同载”、“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等句与前引两词仍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相似和联系,但从整体内容来看,此处对同舟之事有了新的展开,叙述更加具体和细化。前者未言及的这里作了补充,前者点到为止的这里予以深化,如词的上阕增加了朝中措所没有的两人在船窗之内的活动,下阕具体展开了两人出船上岸后的活动,结尾则换成了一段景物描写,叙述手法更加多样,情节愈见丰富和曲折。琴趣之情节的丰富多变性此处已可见一斑,但就整卷词而言尚是冰山一角,这在其它围绕同一题材展开的不同词作中仍有
17、无尽的体现,这里不再一一挖掘。琴趣所叙之事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其题材类型的多样性,更体现在同一题材的情节具有多变性,由于以上这些特性,词中情节的曲折性也渐趋突出,这从作者所采用的叙事手法上也彰显出来,主要是大量曲笔的运用。由于词是一种受字数、韵律限制的文体,因而其“情节构置不能够像散体文、歌行体诗那样无约束地将情节拉得过长,将场景拓得过大,将人物列得太多。只能依照以小见大、以短见长、以浅见深的规则来安排情节。”前引词中“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等几句便是一例,单看前两句,以为是情人久别重逢后解除了心中的相思之苦,但后两句一出,便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两人压根就未曾分离,虽然只有
18、寥寥几笔,但却给人以很强的跌宕感。关于别离所带来的相思之感,江淹在别赋的开篇就有经典的表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此处作者与女主人公未曾别离已生相思,尚且还处“船窗同载”中,若一旦相离,天人远隔,不知作者将会怎样的“黯然销魂”陈廷焯在词则中就称赞其“善用折笔”,同时他还举引了洞仙歌中的其它词句,“诸如此类,一折便深,可悟用笔之妙”。写到别离,无独有偶,作者常用“折笔”,而且喜欢拉上江淹,如“但寄语江淹,有个人儿,莫便轻别”(幔卷绸)数句,面对别离的是作者本人,对情人万般不舍的明明也是词人自己,但他却转而怨起了写出别赋的江淹,叮咛规劝他说,如果你有个相知相惜的人儿,千万不要轻易和他分别啊经这
19、一口语化的叙述,作者成功将自身离愁别怨的矛盾指向他人,似乎江淹不该写别赋的,从而使得情节形成波澜。可见,作者非常善于借用他人和外物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从“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八配冬郎”以及“庭前种尽相思木,机中织就相思曲”(秦楼月)、“寒威不到小蓬窗,渐坐近越罗裙衩”(鹊桥仙十一月八日)等不同类型的词句中仍可以一一印证。熊正荣词体叙事的情节艺术N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5陈廷焯词则闲情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卷四此外,词人还喜欢从对面落笔来叙事抒情,使得情感流露含蓄有余味,情节表现曲折有张力。这种方式是指“落笔对面,以描写本位正面,使人能从对面联想到本位正面,其相
20、类用以正映相形,其相反用以反衬反形”,也就是说词人想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并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和盘托出,而是通过叙述对方的活动来呈现,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其运用曲笔的表现。下举两例,主题实为词人自己的相思之苦,但作者却并不直说,而从佳人着笔,想象其对自己愁肠百转、郁结缠绕的相思,可谓曲尽其妙无计。才独眠,更坐起恁说愁边滋味。翠蛾别久,远信莫致。纵有梦魂能记。寻不到、长安三千里。料此夜、一点孤灯,知他睡也不睡。(无闷雨夜下阕)飞燕,书乍展。哽咽泪痕,犹自芳笺染。玉镜妆台,青莲砚匣,定自沉吟千遍。解道临行更开封,背人一缕香云剪。知他别后,凤钗拢鬓深浅。(换巢鸾凤下阕)第一例从佳人所处的闺阁之中落笔
21、,写她独自躺在床上,孤枕难眠,想到自己日夜思念的人,忽又坐起,心里有说不出道不尽的愁滋味。那是因为良人远离久别之后,音信全无,纵使佳人能够在睡梦中追寻,却终因相距之遥,天涯阻隔,寻不到他,连梦也是孤梦。因此,在这雨夜,佳人只好点着“孤灯”,苦思冥想此刻的他到底睡了没有,是否也和我一样守着“孤灯”发愁呢通过作者的想象,女主人公的相思愁绪被展露得淋漓尽致,我们进一步想,若不是作者自己先有这样的相思情结,又怎能如此轻易地知晓并道出对方心里的情愫呢殊不知佳人的相思放到自己身上是要加倍的。第二例倒不全是对面落笔,而是词人收到伊人的书信后才展开想象。前者因“远信莫致”而惹人苦思,但此处却是由“书乍展”引出
22、相思,因为信笺上晕开的字迹,作者便由此揣想情人临案提笔时伤心泪流的模样。“定自沉吟千遍”极言情人千言万语、欲说还休之态。词人进一步推想,在书信已封即将寄出时,她又临时拆开信封,附上自己剪下的一缕青丝,青丝者,情思也,一缕青丝蕴含了无尽的情思。结句是作者的心里独白,又巧妙地折回到了自己身上,与起首形成呼应之势。像这样从对面落笔的例子,在琴趣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其实相思的情感发自词人,凄哀的愁绪也来自词人,但作者却不多说“我”如何相思怨别,而从对方身上勾勒叙述,吞吐不尽,获得了加倍的表现效果,真可谓情真笔曲,极大地突出了情节的曲折性。综上所言,琴趣一卷词所呈现的内容极为丰富,再现了作者各方面的生活片
23、断,而同一主题的词作其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事件之间常具有联系性和可续性,又因为词中大量曲笔的运用,故事情节的发展几尽曲折。(二)详尽生动的人物琴趣一卷,历来已有不少前贤先哲对其做了研究,最受人争议的莫过于其本事之有无。通师长泰唐诗艺术技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44过以上词作我们可以简单看出琴趣所述之事深切动人,具有情真笔曲的特点,但仅凭此是难以确定词外是否有其本事的,主要是因为人物身份的朦胧,故此本部分具体讨论琴趣中的主人公。关于琴趣的女主人公,前人已做过较为详细的考证与讨论,虽时至今日仍有争议,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人乃作者的妻妹冯寿贞,整卷词就是描写两人之间的一段特殊恋情的。笔者试着
24、从叙事学的角度来探索,也得出了不少可以充实该观点的结论。琴趣中的女主人公虽不像江湖载酒集中的那些青楼女子一样姓名身份都明确,但作者对其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词人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刻画了一位秀外慧中的佳人,详尽而传神。琴趣开篇的几首词便是专门写人物的齐心藕意,下九同嬉戏。两翅蝉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纪。春愁不上眉山,日长慵倚雕阑。走近蔷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间。(清平乐)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四和香)刺绣在深闺,总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帘垂地。弱线手频挑,碧绿青红异。若遣绣鸳鸯,但绣鸳鸯睡。(生查子
25、)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弹作墨痕飞,折枝花满衣。罗裙百子褶,翠似新荷叶。小立敛风才,移时吹又开。(菩萨蛮)仅从内容比较来看,似乎只有中间两例写的是同一个人,其它两首中的人物形象显然大相径庭。第一首写的是一个年近豆蔻的天真女童,第二、三首则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第四首却是一位风情万种的成年女子,迥然不同。然而,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几首词所展现的不正是同一女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过程吗虽然第一首中的女子天真无邪,丝毫没有怀春情绪,但“齐心”、“春愁”等词无疑暗示了女子长大后将会有后几首词那样的表现,此为伏笔,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上文论及的琴趣情节之丰富性和可续性。到这里,词人已经
26、初步完成了对女主人公成长过程的叙述,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而接下去的词作基本都是围绕成年后的女主人公展开的,并随着故事的发展,作者对其的描写角度更加多样,刻画也愈加细致。在竹垞笔下,女主人公不仅美丽动人,犹如曹植笔下的洛神,而且兼具才华,是自己的红颜知己。下面试从容貌衣饰、神情姿态、才艺气质等几点加以探讨。如果说前者词人对于童年和少女时期女主人公的容貌只是点到为止,那么,对于长成以后恋人的美丽,作者有了更加细腻的描写全家刚上五湖舟,恰添了个人如画。渐坐近、越罗裙衩。(鹊桥仙十一月八日)看樱桃小注,桂叶轻描。图画里只少耳边朱晕。便与夺鸾篦,锦髻梳成,笑犹是,少年风韵。(洞仙歌之第十)圆菊金铃
27、鬓边媚。(洞仙歌之第十一)镜鹊晨开,云鬓掠小唇徐染。(洞仙歌之第十五)前两例都写美人如画,其中后者刻画得非常具体,有着樱桃小嘴和桂叶黛眉的佳人,犹如画里走出来一样,婉约动人,风韵犹存。第三例则以花映人,秋日绽放的金铃圆菊,戴在鬓边,妩媚自生。第四例则写其晨起慵懒梳妆,展露出柔美的娇态。此外,词中还有不少衣饰的描写,暗示着女主人公的品格情思。例如前面所举引的菩萨蛮,下阕专写“罗裙”的形象,对此叶嘉莹先生有详尽的解析“就中国诗歌之传统言之,则凡是对于与人物有关的居处衣饰之描写,却往往都寓含有一种对于人物本身之情思品质的暗示因此百折而鲜丽的罗裙,自然也就可以提供给读者对于穿着罗裙之人物的衷怀百转而且
28、美丽多情的一种联想。”再如“渐坐近、越罗裙衩”一句,“越罗所显示的人品之贵美,裙衩所显示的人意之多情,对于渐坐近之人当然构成了一种强力的吸引。”类似的还有“早湿了当风画罗衣袂”(台城路)、“记取鸦头罗袜小”(南楼令之二)、“惯风生衣香,水湔裙褶”(三姝媚)、“裁作轻衫稳称身,更染蒲萄色”(卜算子)等等,都有对女主人公情思品质的暗示,折射出女子多情美丽而又清雅脱俗的一面。除写容貌,词人还着力刻画了伊人的神情姿态笑言也得,欠伸也得,行处丹鞋婀娜。簸钱斗草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鹊桥仙)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惯见修蛾远山学。倩青腰受简,素女开图,才凝盼,一线灵犀先觉。新来窥宋玉,不用登墙,近在蛛丝
29、画屏角。见了乍惊回,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擢。旋手揭,流苏近前看,又何处迷藏,者般难捉。(洞仙歌之第一)以上两例写得都极传神,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本人仿佛已从词人笔下来到了我们的眼前。第一例写得极为生动,其活泼动人的情态跃然纸上,不免让人心生喜爱,尤其是末两句,女子玩簸钱斗草游戏输了之后,开始向“我”撒娇耍赖,语气中带着几许娇嗔,言尽意不尽。第二例则用了整首词来状写,少女的青春风采不仅体现在姣好的眉黛上,更展现在觉察到“素女图”后的眼波流转间。“见了乍惊回”道出了女子的羞涩矜持,但“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无疑泄露了她的春心,才回避却又和词人玩起了捉迷藏。一个美目盼兮、娇憨可人、活泼灵动的形
30、象呼之欲出。对此,我们怎能不对女主人公百般迷恋,怎能不对竹垞艳羡不已。此外,词中更有对其足部及行步姿态的特写,娉婷袅娜,轻盈纤巧,风姿绰约,带着几分仙气,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6王利民博大之宗朱彝尊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54俨然一位“凌波仙子”百蝶仙裙风易袅。藕覆低垂,浅露惊鸿爪。(增字渔家傲)洛妃偶值无人见,相送袜尘微步。(摸鱼儿)第一相思,是床东袜刬,暗尘潜蹑。(三姝媚)诸如此类,词中还有对其视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受的细致描绘,极尽描摹勾勒之能事,这里不再赘述。这样一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洛妃”,令词人真正倾心
31、不已的是她的才华以及和自己相知相属的一份情谊洛神赋,小字中央,只有侬知。(两同心)日长深院里,见微吟红豆,学书青李。(梦芙蓉)燕尾香缄小字,十三行封答。中央四角百回看,三岁袖中纳。(好事近)别来诗句几曾闲。杂体江淹三十首,都写伊看。(卖花声)压众风流,倾城色笑,趁时梳裹。惯新诗咏罢少人知,一篇篇教和。(红娘子)十三行小字,写与临摹,几日看来便无别。排闷偶题诗,玉镜台前,浑不省窃香人窃。待和了封题寄还伊,怕密驿沉浮,见时低说。(洞仙歌之第十四)由上可见,女主人公不仅容貌倾城,而且才华更让人倾心她既会诗,也学书,并常常与男主人公唱和作答,是他的红颜知己。上举第一例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冒广生先生便
32、由此认为词中的女主人公叫“静志”,但我以为是有欠妥当的。洛神赋是王羲之写的十三行小楷残帖,其中的第七行,有“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两句,因为其所在位置正好在前后各六行之中,故称“中央”。他以“静志”自题所居,又署其词集及诗话,也许词人很有可能曾给女主人公取字“静志”,但更有可能的是词人迫于封建伦理纲常对于这段特殊的恋情以礼自持,并借此纪念两人心照不宣的情意,词人的用心良苦自可想见。综合以上,琴趣一卷从各种角度叙述了女主人公的形象,自其幼时写起,由天真无邪到情窦初开再到风情万种,或容貌衣饰的描绘,或神情姿态的刻画,或才情品格的展现详细而传神,令人叹为观止。词人在点点滴滴的捡拾中,逐渐砌成
33、了一个“绝世倾城再难得”的佳人形象。(三)简单明晰的环境江湖载酒集共有词200多首,有题目者占了十之七八,而琴趣一卷词牌下多无题目,这与前者标明为赠伎怀人的艳情词区别很大,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后者是词人“空中传恨”呢我以为作者并非空穴来风,试着从琴趣一卷的环境特点来探索。环境是指构成人物活动的客体和关系,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个时空综合体。琴趣中环境的构成较之情节相对简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G/冒鹤亭词曲论文集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5单,甚至有淡化趋势;环境呈现和人物身份的朦胧也刚好相反,比较清晰。正因为所呈现的环境有着清晰有序的时空感,词中所叙之事也变得更加真实可信,而人物的身份
34、也透过所描写的环境露出蛛丝马迹。从前面的解析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地察觉到了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整合之后大致可分为时间和空间两大类。琴趣一卷,无论是从屈指可数的词题还是大量的正文内容来看,都存在着不少纪实的时间因素。八十三首词中,只有瑶花午梦、无闷雨夜、鹊桥仙十一月八日、婆罗门令九日、声声慢七夕、如梦令七夕、采桑子五月六日、怨王孙七夕等8阙词标注了题目,除了前两首外,其余6首都是直书日期,甚至还有详载年份的,而且几乎都为重阳、端午、七夕等传统节日,其中有3首还是专写“情人节”的。惟鹊桥仙一阕是个例外,其词云一箱书卷,一盘茶磨,移住早梅花下。全家刚上五湖舟,恰添了个人如画。月弦新直,霜花乍紧
35、,兰桨中流徐打,寒威不到小蓬窗,渐坐近越罗裙衩。且看叶嘉莹先生的论述“本来鹊桥仙一调,一般词人多用之来叙写七夕牛女相会之故事,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可为明证。但朱氏此词所标注的却并非七月七日,而为十一月八日,则其所写者之并非指天上牛女相会之事从而可知,但十一月八日之期,就朱氏个人而言却别有一段人间的爱情故事。”而据朱彝尊传,十一月初八日正是顺治十五年,朱彝尊携家移居梅里荷花池之日,这从词上阕所写的内容上也可印证,此后不久朱氏便与妻妹冯寿贞定情,可见这个日子对作者来说有特别的纪念意义。此外,不少词正文中还有点明具体时间的句子,如“元夕初过寒尚峭”(增字渔家傲)、“记全家元夜看灯”(金缕曲
36、)、“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红娘子)、“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洞仙歌之四)、“最难得,相逢上元时”(洞仙歌之六)、“佳期四五,问黄昏来否”(洞仙歌之七)、“花糕九日向闲房密约,三五须来”(洞仙歌之十一)、“隔年芳信,要同衾元夕”(洞仙歌之十二)等等,其中元宵佳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格外引人注目,两人多能够借此相聚约会,故作者不惜笔墨屡屡言之。除了上述具体的日期外,词中还有不少比较含糊的时间提示,如“飘絮”、“飞花时节”、“东风”、“霜花”、“梅熟”、“秋雨”、“寒梅”、“悲秋”等等,常通过一些事物来点出季节。如果再加以细究,则还有白昼之分,如上举词题“午梦”和“雨夜”,以及词中的“
37、日长”、“晨红”、“夕阳”、“黄昏”、“三竿日出”、“午梦”、“夜深”、“斜月”等等。总体而言,作者对时间的记录和叙写是非常细致的,有些甚至还能和自己的真实经历相印证,彰显出很强的时间感和纪实味道,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断琴趣一卷多为作据竹垞太史手定词稿,如梦令七夕原题作如梦令辛丑七夕,后删去“辛丑”两字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7王利民博大之宗朱彝尊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274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尽管词人始终没有道出女主人公的名字。从空间上来看,琴趣一卷中的活动场所是较为清晰明确和简单有限的,在时空转换上也是连贯有序的。其空间因素
38、大致有两类。一是地名,如“横塘”、“练浦”、“榆钱”、“板桥”、“桃叶渡”、“南浦”、“前溪”等,朱彝尊是浙江嘉兴人,上述的这些地方正是其从小成长的环境;再如“山阴”、“镜湖”、“西湖”、“阳关”、“长安”等,这与作者早年“南游岭表,西北至云中”的人生经历是一致的,也正好印证了琴趣中常写别离情思的特点。二是具体的活动场所,归纳起来也有两类。其一为公共场合,其特点是往往有第三者,如上文提到的同舟一事香不已,众中早被游人记。一面船窗相并倚。看渌水,当时已露千金意。(渔家傲)兰桡并载出横塘,山寺踏春阳。同上归艎。赢得渡头人说,秋娘合配冬郎。(朝中措)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众里分
39、明并侬拜。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洞仙歌之二)在不知情的众人眼里两人是般配的一对,令人羡慕,但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进行反面的思考现实生活中两人真的是夫妻吗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吗这从下面几句词中可以得到答案众里便他回避早。猜不到,罗帏昨夜曾双笑。(增字渔家傲)别离偏比相逢易,众里休回避。(城头月)此处的“众里”当与前面的“游人”、“渡头人”等陌生人有别,很有可能是认识词人或女主人公的人,因而两人不能像前番那样“比肩”更“并倚”,相逢只得“回避”,可见两人的关系是受到约束的。其中第二例写得非常巧妙,表面看来,“别离偏比相逢易”一句既直白又平常,但结合下句,我们才发现,正因为是别离之际,所
40、以两人便不用像平日里那样“回避早”,可以正大光明地公开道别。这里的“易”很犀利,将个中难言的情愫都流露出来了,让人恍然大悟。其二是日常居所,即两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词中也频繁出现。诸如“玉镜妆台”、“雕阑”、“花间”、“深闺”、“小楼”、“庭院”、“小窗边”、“院宇”、“深院”、“亭前”、“小阁”等等,大同小异,但构成了两人交往的主要场景。综上可见,琴趣一卷词在环境的叙述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时空的转换轨迹依稀可辨。时间的转换基本上遵循故事的发展线索,大到时令季节的变化,小到昼夜交替,而且还能和作者的真实生活经历进行对照。空间的转换不外乎室内和室外两种,有时作者在庭院观察女主角,有时和她在闺房约
41、会私语,有时和她同舟出游,有时还在异地独自相思,而更多的时候空间和时间的转换是交织在一起的。叶嘉莹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N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9如果说在前面的几次同舟中还有人怀疑女主人公的身份是青楼女子,那么此时对女主人公的身份当是可以确定的。理由有三,一则词中频繁出现的生活场景与浓丽红艳的青楼相去甚远,可见词中女子并非青楼中人。二则词中反映作者常能观察到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并能一起舞文弄墨,但在熟人面前却需要避嫌,由此推测两人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中的可能性极大。三则结合朱彝尊的生平来看,其十七岁与冯福贞结婚,并入赘冯家,而冯家还有一女儿叫冯寿贞,她与词中的女主人
42、公形象非常符合。综上三点,我以为琴趣一卷所叙之事,大多和作者妻妹冯寿贞有关。(四)紧密完整的叙事结构通过以上对琴趣一卷情节、人物、环境三部分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由此形成的故事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有学者将这种结构称之为“自传性叙事结构”。从整体内容的联系来看,这一叙事结构还具备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特征,笔者在第一部分已论及了情节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在第二部分简单分析了女主角的成长过程,在第三部分则揭示了环境的时空转换规律,在此继续补充一个发现。单篇看来,琴趣大部分词都是一些琐碎的细节和片断的再现,但从整体着眼,内容基本呈顺时性发展,反映出男女主人公相识相慕相恋和相会相离相思的过程。其中第十八首词眼儿媚
43、当是整卷词的一个转折点,词云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一声归去,临得又坐,乍起翻眠。此前的17首,是作者与女主人公相识相慕相恋相思的过程的描写,没有出现明显的别离事件,也极少写幽会,此时两人的交往还隔着一些距离,关系较为纯洁,“发乎情,止乎礼”。此后从鹊桥仙开始则多是两人偷情幽会、别后相思、追忆往事、睹物思人等过程的重点描写,作者蘸足笔墨,大写特写两人的偷情幽会和别离相思,两人间往来频繁,关系日趋暧昧。直至最后一首忆少年,词中有“燕子已辞秋社去,剩香泥,旧时帘户”等句,暗示着女主人的辞世。在用词和笔调上,前后两段也有明显的区别,前半段
44、的用词淡雅清丽,含蓄优美,笔调轻松自然;后半段的用词则较为浓艳幽怨,笔调也深曲缠绵。张宏生从琴趣的写作时间和作品编排上考虑,认为整卷词具有联章的性质,最为明显的证据便是洞仙歌十七首,有着紧密的时空脉络结构,陈廷焯说这一组词“是指一人一事而言,而历叙悲欢离合之情也”。从内容来看,这十七首词实为对先前零散片断的综合和浓缩,前后联系紧凑密实,完全称得上是琴趣的一个精简版。运用小说故事结构的分法,我们可以把这组词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第一首是故事的开端,词云吴蓓朱彝尊的自传性叙事结构J浙江社会科学,2007(1)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91陈廷焯词则闲情集M上海
4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卷四,10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惯见修蛾远山学。倩青腰受简,素女开图,才凝盼,一线灵犀先觉。新来窥宋玉,不用登墙,近在蛛丝画屏角。见了乍惊回,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擢。旋手揭,流苏近前看,又何处迷藏,者般难捉。上阕从男主人公的视角切入,回忆其与女主人公的居室是在相连的屋椽下的,因而他常能得见她画眉的情形,她是一位花容月貌、谙晓春情的妙龄女子。下阕转为女子的视角,女子出于好奇心,来窥看玉树临风的男主角,但又出于少女的羞涩心里,被男主角察觉后连忙回避。然而她频频来去的“点屐声”以及“低擢翠帷”的动作无疑又泄露了她的心意,于是男主角转手接开流苏,走近前去欲一睹“庐山真面目
46、”,不料女主角却和他玩起了迷藏,让他难以如愿。这是一个美好动人的开端,女主人公带着几许天真无邪的童稚气,两人间流露出一份初遇时的矜持和欣喜。而到了第二、三首,故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女主人公已长成了一位丽质自珍的佳人,男主角不由得对之产生了一份特殊的爱慕情意,其词云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虽同处一舟,但男主角仍有相思之苦,所以只好在祠下祈祷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意,同时又借游人羡慕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希望真能够与女子做
47、一对眷侣。再往下发展,两人间已有了一次久远的别离,词云津亭回首,望高城天远,何况城中玉人面。数邮签万里,岭路千重,行不得,懊恼鹧鸪啼遍。郁孤台畔水,解送归人,三板轻船疾如箭。指点莫愁村,树下门前,怪别后、双蛾较浅。若不是,临风暗相思,肯犹把留题,旧时团扇。由“数邮签万里,岭路千重”两句可知,是作者早年的岭南之行,但这里写的是其去后返回之时,词人归心似箭,只为再次与“城中玉人”相聚。当他折回家乡后,发现女主人公手中还把着自己当年亲自题写的团扇,男主角顿时明白了她“双蛾较浅”正是“临风暗相思”所致,原来别后彼此都在暗暗思念着对方。至此,两人的情意已加深了。第四首至第十六首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两人间交
48、织着数度的欢会别离,缠绵悱恻。且看两人定情之作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若再沉吟甚时可。况熏炉渐冷,窗烛都灰,难道又各自抱衾闲坐。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霄堕,归去忒匆匆,软语丁宁,第一怕,袜罗尘涴。料消息、青鸾定应知,也莫说今番,不曾真个。“朱彝尊与冯寿贞久已目成心许,经过一番沉吟,十一月十四日双方终于定情这以后他们终于突破了礼防的藩篱,像一对鹣鹣情深的鸳鸯伴侣。”例如“别离改月,便恹恹成病。镇日相思梦难醒相见了不用药炉丹鼎”,两人的情意日趋笃厚,即使是短暂的别离,也让人相思成病,但一旦又相见了,全不用灵丹妙药,即刻病愈梦醒。两人间的距离也不断拉近,恣情纵意,已不再“各自抱衾闲坐”,而出
49、现了“纤手偷携笑齐禁争忍厌厌夜深饮。只合并头眠,有限春宵,切莫负暖香鸳锦”、“重携手也算天从人欲随意楚台云,抱玉挨香。冰雪净素肌新浴”等诸如此类的亲密接触。总而言之,这部分内容将两人聚散悲欢、缱绻不尽的“艳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无疑将故事发展推向了高潮。与前两部分比较,此处的感情基调和叙述笔调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作者在叙述上仍保持着很强的口语化色彩,遣词造句通俗易懂,总是娓娓道来,但用词已有浓艳俗丽之感,感情表达更加直白露骨,风格直逼传统的艳词,与前面多采用约束、敛抑之笔表现出来的含蓄语调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另外,这部分的内容多为两人离别幽会的描写,所以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悲喜交加的,但总体上已趋向感伤之境了。而到了最后一首,即故事的结尾,女主人公已香消玉殒,则全是凄苦悲凉之感了,词云崔微风貌,信十分姚冶。八尺吴绡问谁借。悔丹青不学,杀粉调铅,呈花面输与画工传写。乘闲思挂壁,分付装池,卷处香生一囊麝。自化彩云飞,虫网蜗涎,又谁对芳容播喏。尽沉水、烟浓向伊熏,觊万一真真,夜深来也。上阕起笔借用“崔微”一典,道出女主人公已死,男主人公希望能够留下她的音容笑貌,因此特借来“八尺吴绡”,又请来画工为女子作遗像,男子这时才万分懊悔当初没学绘画。下阕画像作成之后,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