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703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视角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同视角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同视角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同视角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不同视角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寻常女性成为城市生活的主体面对城市的琐细与世俗,王安忆让女性登上了舞台并成为主角,由女性的生活辐射至整个人类。女性作为现实处境的诉说者,与城市互相缠绕,拥有共同的焦虑、不安、失望和希望。从8O年代的庸常之辈、流逝,到9O年代的米尼、长恨歌,再到本世纪的富萍、桃之天天等,上海的女性构成了王安忆城市叙述的主体和英雄。在谈到长恨歌的创作时,王安忆说“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我是在直接写城市的故事,但这个女人是城市的影子。”这些创作一方面展露她作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

2、细腻温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通过小说中城市女性的吃穿住用、生计理想等等世俗细节真正体会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长恨歌浓缩了大上海4O多年岁月的整体风貌,王安忆把故事写成了她关于上海的评述,把她所见过的和所能想像的所有上海女人的典型风范一起赋予到王琦瑶身上。这个女人几十年间的命运变幻,恰好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心魄和灵魂,她的生活历程就是一部上海的兴衰史,她简直成了旧上海的象征。王安忆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和敏锐,以王琦瑶的命运变幻体现出城市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神特征和文学内涵,写成了一部上海的民间史。4O年代的王琦瑶在偶然获得的机遇中成为“沪上名媛”、“上海小姐”,被政界要人金屋藏娇,不久后却因时势变迁

3、落人市井陋巷;50、60年代的王琦瑶已是一个被时代遗忘的旧人,但她褪去铅华,也能找到了属于她的情感和乐趣,有声有色地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70、80年代一切过去的杂树繁花又开始复苏,王琦瑶也再度浮出城市世俗生活之上。王琦瑶微妙的情绪变化和剪不断的伦理纠缠,其实也是这座城市自身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呼吸。王琦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地看世事的云起云舒,但她却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出悲剧的主角,王安忆在对女性城市赞赏的同时也流露出莫名的迷惘与难言的伤感。王安忆多次叙述自己对上海的切身感受“我觉得上海是个奇特的地方,带有都市化倾向,它的地域性、本土性不强,比别的城市更符合国际潮流。”长恨歌集合起王安忆以前所有对上海的

4、经验与想象,长恨歌里尽管仍留有王安忆极端个人的经验,她尽可能把这些经验客体化。王安忆找到了一个叫王琦瑶的女人,王安忆写了这个女人的一生,王琦瑶的历史就是上海的历史。在王安忆看来,女人与城市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关系,城市和女人都没有历史,城市为女人提供了施展自己的空间,女人体力的弱势在这种人为地空间内转化成一种优势,女人和城市一样亦喜爱可以跳到历史舞台上光艳夺目。这个女人是王琦瑶,也是上海。四十年的历史沉浮中的繁华与荒凉,光艳与暗淡,如同张爱玲常说的那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王琦瑶的素淡和不动声色的平常心却是旧上海繁华美梦的真正底色,四十年后当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到来之后,王琦瑶这条埋在地下的河又流

5、出来,她是旧的,又是新的。四十年后的上海好像在无限追忆着四十年前的繁华梦,发型、服装、舞会、派对、交往,一切都好像在旧梦重温,一切却都变了样。可是在城市迷乱的形象下面王琦瑶的那颗上海心却没有变,那颗心里包蕴的是以不变应万变,一粒米一棵菜的景致,面市一碗一碗下出来,胡萝卜是细细地切成丝,再撒一层细细地椒盐。上海心是家常的,有肌肤之亲和贴血贴肉的近切,她是一切繁华的底色。上海的这层底色其实并没有褪掉,它隐退在每家弄堂的窗帘后面,上海因此成为上海。王安忆以冷静、细腻的女性视角,透视了王琦瑶四次爱情的悲剧根源,它既不是社会的原因,也不是政治的原因,而是作为爱情主体的一方,女性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是王琦瑶

6、对爱情的功利选择,使她很难拥有完满的爱情结局。这是因为,功利主义者始终把利益放在首位,一旦利益受到损害,必然会舍弃其他,甚至包括爱情,所以王琦瑶才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爱情挫折。而王琦瑶对爱情的功利态度,又是欲望化的都市造就的。光怪陆离、声色犬马的都市生活,使女性的欲望空前地膨胀,而城市生活的自由度,又给了女性实现欲望的可能。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欲望,是都市女性的自主抉择。王琦瑶是通过做李主任的外室,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是得到便会有失去的生活法则,又让这次选择成为了她不幸人生的起点。而都市女性对待不幸的态度,同样是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王琦瑶又开始了第二次爱情,当她意外怀孕后,她同

7、样没有去纠缠康明逊,而是让他一走了之,由她来化解危机。王琦瑶利用程先生对她的真爱,收拾残局,度过了难关;又利用老克腊年少无知的盲目怀旧,来慰藉自己寂寞的情感,这不能不说是王琦瑶生存的智慧。无论岁月如何变化,王琦瑶始终主宰着自己的情感和命运。而王琦瑶又是不幸的,这不幸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在王安忆看来,女性对自己欲望的放纵,盲目顺应外部环境的引诱,终究会将自己陷入毁灭的深渊。这是欲望化都市中女性生活的悖论,也体现了王安忆对女性的反省意识。从王安忆刻画王琦瑶的日常生活看出,长恨歌疏淡了意识形态。正如有评论者说“当一个城市的精神由市民的生活细节来呈现时,她的主角很可能是由女性来充当的。”因此。女性对日常

8、生活的感受比男人细腻,这在王琦瑶身上表现很突出。作家欣赏他们在困难时期,依然挖空心思寻找日常生活点滴之美。这种以物质为生存载体的女性,表达的不是时代声音,而是悠远的历史见证。解读长恨歌后,我们可以感知王安忆的审美取向。王安忆写女人在城市中成长,这是城市小说的创新之处,也是创作的重要动力。王安忆在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一文中,提出了自己对城市和女人的独到见解“城市比人类出生地更富有生存源泉,因而也更适合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城市不再像农业社会那样苛求女性像男性一样具有强健的体魄,而是更为看重女性的灵巧和智慧。透过城市,我们看到女性的幸福与苦涩。曾有人认为,王安忆很多作品适合用女性主义观点解读,但王安

9、忆否认自己和女性文学评论主义的关系。她说“这些观点都太理论化,写什么,怎么写,只有一个理由审美。我的写作更多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我觉得女性更为情感化,更为人性化,比男性更具有审美价值。”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把自己的眼光聚焦于城市女性,是自觉选择。女性文学生命意识的叙事注重日常生存的生命感觉,灵肉、生死、爱欲所构成的生命张力与精神冲突的对立关系。王琦瑶的生命有上述矛盾,作家在展现他们的时候就有很强烈的生命意识。这逐渐逆转了男女,主体客体,自我他者两性分化的二元性的叙事结构与人物之间的不平衡,性别观念的平等意识在女性文本中开始表露与展现。王安忆女性意识的彰显是试图把男人和女人放在同一平台

10、上来展现,在她写男女恋情时的作品,男人和女人大多没有名字,暗示性别泛化。作家对女性人生与现代城市的构想,肯定了女性的主体性,认为她们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的命运显得飘移不定,但却展示了她在历史的变迁中一种坚韧的生命意识。王安忆的创作始终真诚的面对社会和人生,她笔下产生许多具有坚韧生命力的女性形象。解读长恨歌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女性对待生活的赤子之心,也清晰于作家在创造人物形象所彰显的生命意识。长恨歌的故事时间跨度很长,差不多将近半个世纪,故事终结在2O世纪8O年代。用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来演绎一个城市的历史命运,这在小说中已经有几次暗示。那么,王琦瑶的死。其实也就意味着一个特定时

11、期上海历史的终结,一种特定的上海生活、上海风情以至于上海市民精神及其生存方式的消失。这里要注意的是两点,一是王琦瑶死于当代的2O世纪8O年代,主人公和上海的历史都终结于当代的现实;二是王琦瑶之死属于非正常、非自然的死亡,贪婪、猥琐、邪恶和暴力是导致她被杀致死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其中充分暗示了主人公和上海的历史终结于当代现实的特定原因。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两点,因为那是在我看来它们所构成的故事终局隐含了作者对于上海的历史和现实一种基本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她的基本哲学。并且,在王琦瑶之死以前,她的历史命运早已注定,也十分清楚地表现出来,那便是她与老克腊之问没有结果的亲密关系。有一个细节极具震撼性地表

12、现了这一点,王琦瑶取出了一直被她视为命根子的雕花木盒,哭诉着哀求老克腊再陪她几年,但他终于不堪承受,仓惶逃走,再也没有回头。这时,王琦瑶的命运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上海的一段历史也到了落幕的时刻。可以把长恨歌理解为是一部历史的终结,而当代的现实则是作为历史的对立面出现和存在的。主要参考文献1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82012杜沁王琦瑶城市的代言人J新西部,200836383王安忆长恨歌M南海出版公司,20034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4124185许陈颖都市与女性浅议长恨歌的历史演绎J安徽文学,2007346486林莹中国现当

13、代女性文学鉴赏华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271297吴芸茜论王安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陈小花一颗弄堂的“心”一个都市里的“魂”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200749李丰绫弄堂女儿的繁华梦长恨歌中王琦瑶的艺术形象分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63810白晓华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悲剧命运J小说作家作品研究,2010511傅建安,季丹一颗悬浮的心王安忆长恨歌中张永红的人物形象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92512刘彦华都市日常生活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张扬评王安忆的长恨歌J集宁师专学报,200813RICHARDSTEVENSEXISMINENGLISHANDFEMINISMMOVEMENTJFEMINISTLIRETATURERESEARCH200814JELLYSTONEFEMINISTLITERATUREJLITERATUREPAPERNO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