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用心理学自我同一性在大学生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继电视、影碟机和电子游戏等媒体之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媒体,这种新的媒介形式影响着青少年如何表征外部世界与表征自己。虚拟交往VIRTUALINTERACTION和互联网空间被看作是青少年人际交流的另一个广阔场所,在此过程和空间中青少年能够发展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概念。互联网空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遍布全球的环境,在其中团体和个体的价值观与自我认同得以产生、构建和对话。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实验和探索自我认同的理想场所,人们预期青少年会使用互联网来进行匿名的认同试验。CR
2、OOK认为青少年正在使用互联网来表征自我、构建自我、确立自我存在与获得自我认同。可以预见,随着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增加,个体的某些或部分心理发展任务可能会转移到互联网空间中进行。2针对互联网使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互联网和个体心理这两个研究对象高度复杂,研究二者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一直以来,在这个研究领域都存在着互为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众多观点和结论。概括起来,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消极的破坏作用。3ERIKSON(1958,1963,1968)在对
3、自我同一性的讨论中,明确地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和动力的功能。它能提供过去、现在、将来的主观一致感和连续感,提供组织和整合不同行为的框架,为社会比较提供基础,给个体明确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以及生活的方向、目的和意义。WATERMAN(1992)提出个体同一性构成了最佳的心理功能的一个方面,认为个人同一性符合最佳心理功能的四个标准(1)有助于促进个人幸福感的提升;(2)有助于个体目标的实现;(3)有助于社会认可的获得;(4)有利于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实际上,ERIKSON的理论是他对心理健康功能理解和关注的自然结果,每一个阶段的成分和相应的品质都是在代表健康或最佳的心理功能的背景中讨论,同一性危
4、机的解决反映了精神的和谐状态以及个人的幸福感。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目的本研究试图探讨网络使用、自我同一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三者的关系,并且检验自我同一性是否在网络使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调节效应。研究假设1大学生网络使用会影响其心理健康。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3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网络使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调节变量。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A被试宁波大学的本科大学生200人,男生和女生各为100人,年级跨度从大一到大四。B研究工具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量表采用TAN等人编制的一个简易量表,将自我认同看作是从自我认同扩散到自我认同完成的连续体。问卷共12题目,题目
5、根据ERIKSON描述的自我认同的特征编写而成。问卷中对每种特征的描述都是成对的,采用的方法是迫选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期望效应的影响。因此,每题由两个描述自我认同的句子构成,一句表示自我认同完成,一句表示自我认同扩散,采用迫选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期望效应的影响。记分规则为每题被试选择表示自我认同完成的句子记1分,选择表示自我认同扩散的句子记0分。问卷的总分表示被试自我认同完成水平,得分越高,则说明被试的自我认同完成水平越高。2网络使用问卷该量表考查了网络使用的时间、目的与方式、网络使用程度。对网络使用程度的研究,采用美国布拉德福德的皮兹堡大学的YOUNG1999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
6、手册DSM一IV编制的互联网成瘾量表。该量表包含8个题目,采用两点计分,0代表不符合,1代表符合,5分及以上为成瘾,4分及以下为未成瘾。3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本量表共有33项,其中1、3、6、7、7、9、11、13、15、16项为反向评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并用修订后的量表测查了362名大学生。研究表明本量表比其它焦虑和抑郁量表的效能好。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
7、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4自尊量表(THESELFESTEEMSCALE,SES)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由10个条目组成,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1、2、4、6、7正向记分,3、5、8、9、10反向记分,非常符合记4分,符合记3分,不符合记2分,很不符合记1分。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5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编制。GSES由10个项目组成,按14级评分,总分的理论范围是10到40分,总分越高,表明一
8、般自我效能感越高。王才康等人于2001年进行了GSES的中文版的修订与验证。对GSES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表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分半信度为090,间隔10天重测信度为083。对GSES各项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GSES中文版具有单维性。(三)统计方案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需要进行的统计如下1对各个变量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了解大学生的一般情况。2对各个变量分别进行性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分析,需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3将网络使用程度和自我同一性、总体幸福感、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的方法。若相关显著,再进入下一步的回归分析。4进
9、行自我同一性的调节变量分析。需要以网络使用程度、自我同一性、网络使用程度自我同一性,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分层次回归分析。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7至9月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初步确定选题。2010年9月10月阅读文献。2010年11月16日12月4日与指导教师签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撰写并递交文献综述初稿;确定论文题目,撰写论文提纲及技术路线;撰写开题报告,并作开题报告准备。2010年12月13日12月17日开题论证会。2010年12月18日12月28日修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2010年12月28日寒假结束收集资料,提交论文研究框架。2011年3月1日3月12日
10、向指导教师递交初稿。2011年3月20日4月6日修稿并完成第二稿和两篇外文文献翻译。2011年4月12日4月19日毕业论文定稿,完成相关材料填写,装订成册。2011年4月25日4月30日第一次论文答辩。2011年5月11日5月16日第二次论文答辩,确定论文成绩。五、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2010,WWWCNNICCN2张国华,雷雳,邹泓,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37393KRAUTR,PATTERSONM,LUNDMARKV,KELSERS,MUKOPADHYAYT,SCHERLISW
11、INTERNETPARADOXASOCIALTECHNOLOGYTHATREDUCESSOCIALANDINVOLVEMENT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J,AMERICANPSYCHOLOGIST,1998,9101710314李宏利,雷雳等,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J,心理学动态,2000,(4)3763815HOKYUNGKIM,KEITHEDAVIS,TOWARDACOMPREHENSIVETHEORYOFPROBLEMATICINTERNETUSEEVALUATINGTHEROLEOFSELFESTEEM,ANXIETY,FLOW,ANDTHESELFRATEDIM
12、PORTANCEOFINTERNETACTIVITIES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09,254905006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26(1)64667JANEMBURNS,LAURENADURKIN,JONATHANNICHOLAS,MENTALHEALTHOFYOUNGPEOPLEINTHEUNITEDSTATESWHATROLECANTHEINTERNETPLAYINREDUCINGSTIGMAANDPROMOTINGHELPSEEKINGJ,JOURNALOFADOLESCENTHEALTH,2009,45959
13、78LAROSER,EASTINMS,GREGGJREFORMULATINGTHEINTERNETPARADOXSOCIALCOGNITIVEEXPLANATIONSOFINTERNETUSEANDDEPRESSIONJ,JOURNALOFONLINEBEHAVIOR,2001,12HTTP/WWWBEHAVIORNET/JOB/V1N1/PARADOXHTML9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293210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11陈猛,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和青少
14、年心理健康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12王树青,石猛,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1521813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3533714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9689715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116郭金山,同一性的自我追求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217徐红红,洪炜,188名医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及其与人格、
15、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1)74374618周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9李雪平,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10410720李昊,王滨,李晏等,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教方式的关系J,中国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6111061321陈军,樊嘉禄,大学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8,43(3)35035322吴春华,张亮,谢守付,张国臣,李奕,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2
16、122223潘琼,肖水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23724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49625鲁朋举,罗乐,胡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7)14014426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596527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师专学报,2000,19(2)353828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1996,4(1)565729谢延明,关于网络成瘾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115015730傅晋斌,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16(1)12412831雷雳,陈猛,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16917732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9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