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近代史上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由严复想到的【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809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由严复想到的【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由严复想到的【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由严复想到的【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由严复想到的【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由严复想到的【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试论中国近代史上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由严复想到的1、材料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关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和个人在特定时期思想、政治及转变等的研究在内的学术著作以及先觉者言论集等文献资料,如章开沅先生所著的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费正清先生的美国与中国、日本学者佐藤慎一代所著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美国学者勒文森所著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美华人张灏所著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王栻先生编订的严复集、刘师培的刘师培全集、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等;还有与此相关的论文等研究成果。2、研究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21研究历史及国内研究现状离异ALIE

2、NATION与回归REVERSION现象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史学界极为关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近代化与现代化历史趋向的影响下,受东西方文明的交叉撞击,思想随之变异,主要表现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上由顶礼膜拜而批判继承,进而又不同程度地开倒车回转。可以说,这是一个怎样继承、怎样批判传统文化的问题,是一个怎样理解、怎样对待西方文明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的研究,属于近代文化史研究领域的范畴,其中涉及到关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以及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现代化和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关于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现代化关系的讨论,始终没有离开过“西学”和以“儒学”为代表

3、的“中学”这两个题目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个多世纪以前,中国文化思想界曾经爆发过一场中学与西学之争的大论战,那实质上是一场保守与进步之争、守旧与维新之争。三十年代前后,围绕东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等问题,曾经发生过持续多年的大辩论。1949年之后,由于近现代史研究成为一门“险学”等一些方面的原因,同样关于近代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自80年代伴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文化史研究开始复兴并蓬勃开展起来。80年代兴起的文化热突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的问题,从近代史上总结中华民族追求文化近代化的历程,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王俊义、房德邻对八十年“文化热”的评价与思考一

4、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辑录了19831986年有关这一题目的论文索引,所选仅四年间论文就已在150篇以上。2近二十多年以来国内关于中国近代先觉者与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与近现代化关系的研究、论述,章开沅先生所著的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试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在其中,章开沅先生从文化流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离异”与“回归”的命题。作者认为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在其近代转型过程中都存在离异与回归的现象,只不过在东方,离异更多地表现为向西方近代文明模仿、学习与趋近;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传统文化中寻

5、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避免被外来文明征服同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这种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尺度在于“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同时在近代中国思想史这一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学术界更多地从思潮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由个体上升到侧重群体的探讨。知识分子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知识分子的近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近代化有紧密联系。不仅从文化近代化的视角重新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而且自80年代以来,对于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特点和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出版了一批有份量的著作,这些著作通过多侧面的研究,再现了早年出国的人们在认识相介绍世界方面所经受的误解、屈辱、痛苦和走过的坎坷道路,世界的形象是如何在中国

6、人的眼光中逐渐发生变化,而这些世界形象的变化又如何逐渐影响着中国的变化。他们的遭遇和认识反映了新旧思想文化的矛盾、冲突和交替的情景,为中国人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起了引路和搭桥的作用。章开沅的离异与回归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揭示,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这样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22国外研究现状50年代以来,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的中国研究却有了丰富的成果,以致使我们今天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需要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88年,北京大学教授刘东开始主持一套名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系列学术出版物,有计划地译介一批

7、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中的优秀学术成果,为国门初开的中国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的国际视野。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是一位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人物之一。而对于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的现象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身上的体现,梁启超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位突出代表,国外的学者包括华人学者很多正是通过研究梁启超这样一位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的很有代表性人物来试图阐述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转型以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中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的专著主要有约瑟夫阿勒文森(JOSEPHRLEVENSON)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LIANGCHICHAOANDTHEMINDOFMODERN

8、CHINA)、张灏(HAOCHANG)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LIANGCHICHAOANDINTELLECTUALTRANSITIONINCHINA,18901907。3勒文森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可以说是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最早的一本著作。勒文森是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著名汉学家,是美国战后数十年研究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史家之一。他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一书于1953年由哈佛大学出版,共分三编六章,将梁启超一生的活动和思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三、五三章叙述梁启超在各个时期的经历及活动;二、四、六三章则专门分析梁在每一时期的思想。在一、三、五三章里,李氏运用编年史方法,

9、以客观叙述的方式历数梁在历史上的贡献。在这本书的重点二、四、六三章在这三章里,勒文森着重探讨了在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面对古今中外的思想和文化,梁启超是如何选择的,他遇到什么样的困惑,他又是怎样解决这些困惑的。透过梁启超,勒文森形成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基本认识在感情上,他们不能接受西方文化的东渐而造成的事实,常常回到传统特别是儒学上去,或者梦想它是有生命力的,或者自己欺骗自己地认为它不会衰亡,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去重新解释自己的文化,力图掩盖两种文化在价值上的歧异;在理智上,他们又往往是西方化的,他们在与传统决裂时的理智思考,他们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对本国文化的剖

10、析批判,往往言之成理,振聋发聩。在这样的时候,他们面对将死或已死的文化猛然将自己的心离它远远的,以避免引起内心里的混杂着真诚和珍惜的痛苦,然而即便在这同时,他们的生活、行为又并不能摆脱传统的影响或规范。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全书除前言外,共分十章,于1971年由哈佛大学出版。这本书通过对梁启超的思想发展变化的探讨,对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这一近代中国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着重探讨18901907年间梁启超的中西文化思想,批评“冲击回应”模式过分强调外部的影响,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中国文化传统的复杂性和在面临外部冲击时

11、所具有的活力,指出在自1840年中西接触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西方对中国思想的冲击是有限的,西学在中国没有象在日本那样,立刻引起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应。西学与中学产生革命性的接触,那是在戊戌维新运动开始之后的事情。就晚清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他们主要还是根据儒家传统沿袭下来的关怀和问题,来对西方作出回应的。通过对18901907年过渡时代梁启超思想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中西思想在很多领域内的相互影响,勾画出它们在梁启超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梁启超塑造的一代新民,既非西化的,也非中国化的,而是对两者的一种选择综合。从梁启超为重建民族新文化和寻求人的近代化所作的独特探索,得出中西文化的碰撞,导致中国知识分

12、子更深刻地反思传统文化的人格精神。当然勒文森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和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这两本书,是取近代中国先觉者中的代表人物来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中西文化观,而日本学者佐藤慎一的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则是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开眼看世界”,展示他们面对十九世纪以及二十世纪初的大变局的反应。佐藤慎一的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4于1996年出版,全书由近代中国与知识分子、文明与万国公法、法国革命与中国、近代中国的体制构想四章组成,围绕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文明观的转换这一中心展开论述。它以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为主要舞台,以这一时期知识

13、分子的思想轨迹和精神世界为主要课题。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对外关系由朝贡体制转换为条约体制,而且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从王朝体制到共和体制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其规模之深广是不难想象的。而生活在这种激荡的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想使中国如何变化,是这本书所要解决的主题。其分别从“万国公法观的变化”、“法国革命观的变化”、“体制选择”这些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过程,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心路历程。佐藤慎一所述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也从一个侧面展开了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历史画卷。

14、3本文研究趋势就当前来说,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的研究还比较丰富,他们或是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来阐述、或是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群体转型中来阐述、或是通过对代表性某位思想家的研究来阐述等等。而对于为什么会出现中国近代史的许多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太炎、刘师培、孙中山等,对传统文化都有过一个从离异或悖逆到回归或倒退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这种情形,一直以来也众说纷耘。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重新来诠释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先觉者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问题,以求对这个问题有新的解答。四、主要参考文献1严复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2梁启

15、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3刘师培刘师培全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5章炳麟演说录J民报,第6号6章开沅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7(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8(美)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9(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510(日)佐藤慎一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1孔定芳近代中国知识者的文化困惑约议J学术界,2001(1)19720012熊

16、罗生从离异到回归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J北京社会科学,1989(2)131713杨志娟,陈敏晚清民初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回归原因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410914王天根从宣传西方伦理思想到回归封建礼教对近代特殊的一种社会伦理思潮的考察J社会科学家,2001(1)222615苏全有近代中国离异与回归现象反思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9816毛丹严复思想轨迹的再认识J学术月刊,1987(11)657217陈奇西学与刘师培的国粹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78018李帆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的迈进严复、刘师培吸纳西

17、学之比较J江海学刊,2004(6)12913419李全胜论孙中山、康有为的社会理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中州学刊,2008(6)16917120王韵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535821陈萍萍超越与回归康有为变革思想中的文化冲突J台州学院学报,2008(1)192222李永芳试析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复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712023苏中立略论严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回观J广东社会科学,1992(4)11211624孔定芳近代中国知识者的文化困惑约议J学术界,2001(1)19720025张锡勤论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5015526BENJAMINSCHWARTZINSEARCHOFWEALTHANDPOWERYENPUANDTHEWESTM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3,216220,233236627黄庆林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失落心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4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