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手术一般护理 (一 )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上的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 (二)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 ( 1)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 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 10 天 14 天拆线。 (三)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 目的是恢复局部 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 3 期: ( 1)
2、初期:术后 1 周 2 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 2) 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 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 ( 3) 后期:加强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动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二、石膏固定护理 (一)一般护理 1凡行石膏固定患者应进行床头交 接班,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知觉及运动情况 ; 遇有血液循环障碍 ,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石膏未干固前需搬运患者 时,须用手
3、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预防变形与折断。 3石膏包扎不宜过紧,以免产生压迫。将患肢抬高,预防肿胀出血。寒冷季节更需注意石膏固定部位的保暖,以保障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观察和判断石膏固定肢体的远端血液循环、感知觉和运动状况,密切注意患肢肿胀肿胀程度,以及皮肤温度、颜色、感知觉的改变等。 4会阴及臀部周围的石膏易受大小便污染, 故除保持局部清洁外,该部石膏开窗大 小要适宜。有污染时,及时用软毛巾擦拭干净;换药时及时清除分泌物,严重污染时应更换石膏。 (二)预防压疮 经常观察和检查露于石膏外的皮肤,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 ,督促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以防止压疮形成。
4、(三)出血观察 1 石膏内面切口出血时,应观察石膏表面、边缘及床单有无血迹 2若 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 应观察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判断石膏表面血迹是否扩大,如发现血迹边缘不断扩大,应报告医生。 (四)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及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定 时翻身,患肢置功能位;病情允许时,适度下床活动。 三、牵引术护理 (一) 牵引的定义 牵引 术是 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包括皮牵引和骨牵引。 (二)一般护理 1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加强肢端血液循环观察,重视病人的主诉;及时检查有无局部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所至的血液循环障碍,发
5、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同时,严密观察有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发现相应临床征象,及时汇报处理。 3.保持有效牵引。皮牵引时,注意防止牵引套松散、脱落。骨牵引时,注意定期拧紧牵引弓的螺母,防止脱 落。牵引时,应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保持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治疗期间,必须保持正确的体位,明确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得擅自改变体位,达到有效牵引。牵引重量不得随意增减,不可随意放松牵引绳。 4.预防并发症。预防压疮:骨突部位经常按摩,并保持皮肤、床单位整洁、干燥。预防牵引针眼感染:钉孔处每日滴 75%酒精两次,避免牵引针滑动。预防关节僵直:应鼓励病人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和按
6、摩等。预防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加强足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预防坠积性肺炎: 定期翻身、排背、促进排痰。预防便秘 :适量食用水果,合理饮食,腹部环形按摩等 。 (三)健康指导 1.坚持功能锻炼。 2.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3.做好出院指导。 四、小夹板固定护理 利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应的特殊夹板,配以薄软的衬垫 ,外侧给予绷带包扎形成 2 处 -3 处着力点,可以固定骨折部位,防止移位。 (一) 一般护理 1.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 3.选择合适的夹板及内衬。 (二) 夹板固定后护理 1.夹板和内衬不可随意移动或消除。 2.绷带捆扎
7、松紧合适,一般以围绕两周,上下活动 1cm为宜。活结打在外侧或离开伤口。 3.复位外固定后搬运肢体,应充分给予支托,保持局部固定不移位。上肢要用前臂吊带托起,悬吊在胸前。 4.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发现肢端皮肤苍白或青紫,温度下降,脉搏减弱或消失, 剧烈疼痛或指、趾麻木,活动障碍时,应立即放松绷带,重新检查处理。 5.复位后患肢肿胀,应每日调整放松绷带,复位 4 天后肿胀开始消退,须每日调整收紧绷带。 6.抬高患肢,以助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 7.注意倾听病人主诉,避免因纸垫移位或包扎过紧造成局部压迫性溃疡或坏死。 8.鼓励病人进行固定以外关节和固定以内肌肉的活动,避免关节强直和肌肉
8、萎缩。 (三) 健康教 育 1.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即肌肉静止位收缩等,动作要轻柔, 辅助按摩。 2.上肢夹板固定第 1 周,嘱病人握拳和进行背肌收缩;第 2 周握拳同时做腕关节及肘关节屈伸活动,第 3周开始加做肩部的前屈、后伸活动。 3.下肢固定者,第 1 周做踝关节、足趾伸屈活动;第2 周开始进行膝关节伸屈;第 3 周加做膝关节活动;第 4 周 6 周,骨折基本稳定,可柱拐下地活动 ,但不可负重。 4.一般上肢固定 6 周 8 周,下肢固定 8 周 10 周,要及时复诊。 五、骨折护理 骨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中断称骨折。 (一) 一般护理 1. 心理护理:耐心倾听病人主诉,理解、同情病人感受,
9、与病人 一起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满足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 2. 饮食:给予骨质愈合所需的营养需要。 (二) 专科护理 1. 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活动、皮温 、血运等 情况。 2. 如有疼痛,查明原因及时给予处理。 3. 注意外固定处的松紧,应及时调整。 4.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肿胀。 5. 外固定期间应注意未 被固定关节的活动,解除外固定后再行整个肢体的活动。 6. 预防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三) 健康教育 1. 环境应安静舒适并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方便。 2. 讲解疼痛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 说明外固定的意义,抬高患肢的目的。 4. 介绍
10、功能锻炼 的意义,以取得配合,并教其正确的方法。 5. 做好饮食指导。 六、锁骨骨折护理 锁骨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好发于锁骨中外1/3 处。成人多为短斜骨折,儿童多为青枝骨折。直接暴力可以引起粉碎性骨折,但较少见。 (一) 保守疗法护理 1.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复位后保持有效固定,不能压迫太紧,尽量卧床休息。 3.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骨间垫一窄枕以便两肩后伸、外展。 4.了解疼痛的性质,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 5.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 6.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减轻其焦虑心理。 7.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适时功能锻炼的方法。 (二) 手术治疗 1.术前护 理: ( 1) 执行
11、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 2) 保持有效固定。 2.术后护理: ( 1) 执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 2) 用“ 8”字带固定者,须注意保持有效固定,不能压迫太紧,尽量卧床休息。 ( 3) 观察切口渗出情况。 ( 4) 观察患侧上肢有无感觉、运动障碍,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汇报。 ( 5) 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适时功能锻炼的方法。 (三) 健康教育 1.局部固定后应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并叮嘱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做挺胸、双手叉腰动作。除了必须以卧位保持复位和固定的病人外,均可下地活动,但要禁忌做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2.解除外固定后,开始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 。首先分别练习
12、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多个方面的综合练习,如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做划船动作等。 七、四肢骨折手术护理 常见的四肢骨折有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尺、桡骨干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 股骨粗隆区骨折,股骨髁骨折, 胫腓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等。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取得配合。 (二)术后护理 1.执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采取合适 的体位,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股骨颈骨折者,应保持肢体于外展中立位,
13、防止因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者保持患肢外展、抬高位;长期肢体固定及关节内骨折,应置患肢于功能位。 3.若无禁忌症,应早期进行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4.及时调整夹板、绷带或石膏的松紧度,对疑有骨筋膜室综合症者,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减压处理。 5.严密观察四肢骨折病人肢端有无剧痛、麻木、皮温降低、苍白或青紫等 征象;有无肢端甲床血液充盈时间延长,脉搏减弱或消失 等动脉血供受阻现象。对血液灌注不足的肢体,需防抬高患肢时过高加重缺血症状,严禁局部按摩、热敷、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6.观察伤口的渗血情况。 7.对长期卧床者,定时排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和按摩骨突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