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用化学 专业 ( 本科 ) 培养方案 制定日期: 2018 年 6 月 制定:赵晓丹 审核:王罗春 批准: 黄冬梅 一、 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 070302 二、 培养目标 以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为基本原则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 新要求和新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务实创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 技术 人才。 培养 学生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 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的能力。毕业生 能 够 在电力、能源、
2、化工、轻工、医药、环保部门、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三、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 除了学习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等 应用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 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水质分析、水质控制、工业用水处理、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 等 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遵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制定 本专业 的 毕业要求, 具体 包括以下 12 项: (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 化学、环保 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
3、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 电力、能源、化工、轻工、医药、环保 领域 的 复杂工程问题。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 化学工程 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 对 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并运用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准确表述;能够综合运用文献、规范、标准或图集等进行技术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 运用 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水质工艺系统自动控制技术 、水质分析与监督技术等技术手段 ,设计 化学、环保 领域 的工程工艺 , 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具有创新意识。 ( 4)研究:能够基
4、于科学原理和方法 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实验(测试)方案,能够科学设计实验(测试)方法,安全开展实验(测试),能够正确收集、处理、分 析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合理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正确预测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结合专业知识理解现代工程工具的局限性。 ( 6)工程与社会: 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工程伦理因素评价 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计、运行方案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 水处理 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了 解 水处理 工程师应承担的
5、责任。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正确理解和评价 水 处理 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等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注重使用节能环保材料,重视节能减排。 ( 8)职业规范: 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 水处理 工理 学 化学类 应用化学专业 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法律意识,服务国家和社会。 ( 9)个人和团队: 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 10)沟通: 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 答辩等方式准确表达专业见解,能与业界同行
6、、相关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具有良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1)项目管理: 能够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对 水处理 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 12)终身学习: 能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追踪新知识的意识,具备适应 水处理 工程技术新发展的能力。 四、 主干学科 应用化学。 五、 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 给水处理工程、热力设备水质控制、金属腐蚀与防护、工业用油及处理、电厂燃料、化学仪表、废水处理工程等
7、。 六、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专业认识实习、水质分析、化工泵阀拆装检修、电厂认识实习、水处理系统 运行与控制实习、毕业实习、水处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 。 七、 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电厂燃 料实验、工业用油实验、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给水处理工程实验等 。 八、 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课外完成)。 九、 毕业学位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 171 学分 ),素质拓展教育 4 学分(由团委统一安排)。 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
8、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 2256 学时,集中实践 592 学时,共 2848 学时,其中必修课 2480 学时 ,选修课 368 学时) 类别 内容 比例 通识必修课程 思政类、语言与工具类、综合素养类、能源电力特色类等:( 720 学时) 占课内学 时 31.91% 通识选修课程 人文社科类、艺术审美类、自然科学类、英语拓展类:( 128 学时) 占课内学时 5.7% 学科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 384 学时) 占课内学时 17.02% 占课内学时 35.46% 专业基础课:( 416 学时) 占课内学时 18.44%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必修):( 368 学时) 占课内学时 16.31% 占课内学时 26.95% 专业选修课:( 240 学时) 占课内学时 10.64% 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 272 学时) 占必修课 总学时 34.8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592 学时) 十一、教学安排指导表(另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