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寻找源头活水 【摘 要】提起作文,不少同学感到力不从心无从写起。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大部分同学谈“文”色变,望“文”兴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就要找到“米”下锅,积累材料,精心选材犹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多读、多思、多问、多练,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开拓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积累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害怕作文,许多学生在作文课上冥思苦想,却提不起精神,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多数同学认为没东西 可写,词汇贫乏。也就是说写作材料匮乏,是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主要因素。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
2、多,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从而感到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可见,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陆游语:“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道出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意。如何帮助学生找寻源头之活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浅薄看法。 一、蓄知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句诗描写的是瀑布的壮美。如 此景观从何而来?来自上游水流的积蓄。写作也讲究“蓄”。2 只有“蓄”的丰厚,才能“泻”得潇洒。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他认为应该把学问、理论、经历三者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而学问应放在
3、首位。学生平时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前言不搭后语,干巴无味。究其原因:脑子里没有东西,没有写作素材,针对这一情况,我强调学生要多读书,勤动笔,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不管是精读篇目,还是阅读教材,甚至是试卷上的短文,都注重让学生多读。读时勾勾画画,读后评评议议,抄抄写写。指导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段等分门别类摘录下来,并鼓励学生多背诵。积累材料,以备后用,在学习了精读篇目后,我总是布置学生写读后感,可长可短,只要写出心得体会就行。在学习师恩难忘时,学生篇篇都写。我眼中的语文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我为老师做代言、我想亲亲你,老师等篇篇精彩。阅读这些人物,其实就是在阅读他
4、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就是体会他们对老师、对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换一种角度来说,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写作素材吗?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课外时间,布 置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有些经典性的名著必须反复阅读。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朋友,当我们再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这朋友重逢。”与大手笔过招,才能够汲取精华,有所提高。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摘、批、记,将书中有用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笔记、卡片,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读3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
5、明大量的阅读对写作多么重要。我们不但要阅读前人的文学著作,还要广泛阅读其他学科著作,使自己的知识深广起来。鲁迅曾生 动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作蜜蜂采花,不能只叮一处,那样必然单调了。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同学们那厚厚的笔记成了作文的金库,写起文章来,也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二、激情感: 作家王蒙认为要搞好创作须具备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而周克芹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我体会到深入生活,积累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情感的过程。”看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哪一部没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屈原的悲怀,曹操的苍凉,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忧思,陶渊明的恬适,蒲松龄的讽刺,曹雪芹的辛酸,鲁迅的深刻,他们
6、的作品无不 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使作文变得有思想、有情感的前提。不断地吸取前人的思想,了解历史变迁,学会用辨证的方法分析问题,这些都是使自己变得有思想的重要途径。 红楼梦中林黛玉文才冠决群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多愁善感”。屈原忧念楚国而有离骚,司马迁受屈辱而有史记,杜甫心系百姓而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千古绝句。一个对什么都麻木不仁,连起码的同情心和良心都没有的人是很难写出好的作品的。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课堂上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中优美的诗歌、散文、感人肺腑的 故事,通过讲解、体验来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现代作家杨国民的九寨沟,能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秀美,激发
7、学生对于大4 自然的向往和热爱。蒋光宇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水滴穿石的启示中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医药巨著本草纲目都能激发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虎门销烟、祁黄羊等人物传记又能让学生接触到一个个民族英雄,倍受鼓舞。“番茄太阳”中小女孩对光明的憧憬,叶欣对生命的舍死忘生,张炜月对母亲的愧疚,这些都能激起学生对人生与命运,个 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的多重思索,于是,人变得善感,文章自然变得多情。 三、观生活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样的文字”。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去捕捉生活之中的一些闪光细
8、节、选取材料、反映生活、刻画人物。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写作的源泉。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碧海青天、风雪残阳处处是景。社会中的亲朋好友,师生同学,邻里间往来亦饱含真情。生活中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都很多,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积累,从而形成写 作的素材。鲁迅说:“如果要创作,第一次观察”,从写作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材料。 记得前不久在学习一篇写景散文后,我要求学生以美丽的家乡为题作文。习作交上来了,大多是缺真实感情的空洞话语,千篇一律的陈词老调。描写观察细致的作文少之又少,学生缺乏观察体验,只能
9、照搬别人的老话,那么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效果怎么样呢? 选择一5 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带领学生到“喜鹊迎宾”的小公园,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体验。但我不能让他们尽情放飞思想,因为有“任务”在身。 于是,在欢声笑语中,选择一块草地,大家围坐一圈开始一堂特殊的作文课。没料,这招还真灵,第二次的作文无论是在观察景物的细致程度上,还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都进步了许多。妙词佳句更是俯拾即是:“抬头望,碧蓝的天空,树林深绿如墨,郁郁苍苍,微风鼓浪,青翠欲滴,绚丽的花草,动态各异的鸟兽虫鱼,都给了我生机勃勃的感受,它们将永远鼓舞着我奋发向上”。字里行间,写出了这个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慨赞叹。 我校位于“喜鹊迎
10、宾”公园的旁边,这里风光旖旎,自然之美是无限的,非寥寥数语所能尽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隐含丰富的人文 积淀。带领学生尽情游览明净的山水,不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且一洗胸中世俗尘怀,使灵魂净化。由此看来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乏思考与发现。作为老师,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与家庭走出学校,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生活是个广阔的舞台,你热爱生活,就能在这个舞台上演绎出优美、感人、实在的“生活剧”。 四、学技巧: 阅读课文中有着示范,它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的积蓄,另一方面也给出了用什么办法来表达积蓄。如雾凇一课写景,重点讲述写景方法
11、和 作用:总分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修辞的运用,指明了写景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挺着”“歪戴”“全不理睬”和“冷笑”等,对刻画人物描摹环境渲染气氛等都有着6 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用于刻画人物,或点画肖像,或描写动作,或烘托心理,运用得当,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古人说,厚积薄发,披沙拣金,用到写作上来说,就是要大量积累,勤奋写作。只有经常练笔,才能使自己思维活跃,运笔流畅,具有良好的语感。我们常说,文如泉涌,妙笔生花,这种境界不是生来就有的 ,它需要勤奋练笔而来。“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只要同学们在老师正确指导下不畏艰难,长期积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写出精美的诗句华章。 【参考文献】 1教学随笔南北桥杂志社 .2008.5 2魏勇主编耕耘札记西苑出版社浅谈作文教学 .1999.4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