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 足 口 病,手足口病 (HFMD),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丙类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病后可产生免疫,但不同类型一般不产生免疫,不同型可再发手足口病),病原体生命力,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
2、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传染源途径,主要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1.接触病人皮肤。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
3、物品。3.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4.饮用污染的水。,临床表现,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至5日。手掌、脚掌,有时臀部,亦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这些水及皮疹通常会在7至10日内消退。并发症并不常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红疹特点:,1、红疹所出现的部位:手、足和口。(几乎是同一时间出现)。“手足口病的红疹不会光出现在四肢上,患儿的舌下、口腔黏膜、咽喉部都会出现类似症状,而水痘则主要出现在患儿的脸上。”2、手足口病的红疹是一些薄壁的水疱,而幼儿出水痘时所长的水疱壁则相对较厚。,3、手足口病的
4、水疱一般有米粒或绿豆样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4、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像)5、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四不),足疱疹,手疱疹,手疱疹,臀部斑丘疹,实验室诊断:,1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2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实验室诊断:,3核酸检验: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
5、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病毒检测时间较长出结果),鉴别,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等鉴别:(1)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鉴别,(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3)口蹄疫:(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治疗:,抗病毒(一般效果欠佳
6、),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双人签名,其中一个为主治医师)填写长嘱单间隔离,临嘱报传染病(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