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方绪革,糖尿病诊治概述(diabetes mellitus,DM),1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2. 掌握临床表现和常见的并发症 4. 了解长期良好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意义 5掌握糖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6掌握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原则,学习目的和要求,定 义,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胰岛素分泌模式,正常人(n=14)2型糖尿病(n=16),800700600500400300200100,胰岛素分泌(pmol/min),6a.m
2、.,10a.m.,2p.m.,6p.m.,10p.m.,2a.m.,6a.m.,Polonsky KS,et al:N Engl J Med, 1988,时间,6,糖尿病分类,糖尿病病因学分类(1997,ADA建议)(一)1 型糖尿病(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 1.免疫介导(急发型、缓发型) 2.特发性(二)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 (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 3 胰腺外分泌疾病 4 内分泌疾病 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 感染 7 不常见的免
3、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病理生理,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葡萄糖肝、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肝糖输出增多脂肪 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合成减少 脂蛋白脂酶活性低下,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浓度升高 胰岛素绝对缺乏时,脂肪组织大量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蛋白质 合成减弱,分解加速,负氮平衡,临床表现,一、代谢紊乱症候群 二、急性并发症和伴发病 三、慢性并发症,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一、代谢紊乱症候群,1型 症状明显 首发症状可为DKA2型 隐匿 缓慢 除三多一少外,视力下降,皮肤瘙痒等均可为首发症状 围手术期或健康
4、检查时发现高血糖,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2.感染 皮肤化脓性感染 皮肤真菌感染 真菌性阴道炎 肺结核 尿路感染 肾乳头坏死 (高热、肾绞痛、血尿、尿中排出坏死的肾乳头组织),二、急性并发症或伴发症,(一) 大血管病变(二) 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糖尿病心肌病(三)神经病变(四)眼的其他病变(五)糖尿病足,三、慢性并发症,(一)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 冠心病脑血管 脑梗死 肾动脉外周血管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糖尿病肾病 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 期 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入球小动脉扩张,球内压增加 期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
5、白 排泄率(AER)正常或间歇性增高 期 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AER20200g/min 期 临床肾病,AER200g/min,即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尿蛋白总量0.5g/24h,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浮肿和高血压 期 尿毒症,(二) 微血管病变,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期 微血管瘤,出血 期 微血管瘤,出血并有硬性渗出 期 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 期 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 期 机化物形成 期 视网膜脱离,失明,3.其他 糖尿病性心肌病,(1)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2) 自主神经病变 胃肠 心血管 泌尿生殖 排汗异常,(三)糖尿病神经病变,(四)眼的其他病变 白内障、
6、黄斑病、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五)糖尿病足 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细菌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实验室检查,一、尿糖测定二、血葡萄糖(血糖)测定三、葡萄糖耐量试验四、糖化血红蛋白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五、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六、其他 血脂 蛋白尿、尿白蛋白、BUN 、Cr 酮症酸中毒:血气分析、电解质、尿酮 高渗性昏迷:血渗透压,一、尿糖测定 肾糖阈,二、血葡萄糖(血糖)测定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血糖是反应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静脉血 血浆、血清 毛细血管 全血,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未达到诊
7、断糖尿病标准。 清晨禁食8小时,75g 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血糖。 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四、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 GHbA1c 3%6% GHbA1 8%10%,胰岛素 空腹520mu/L 3060分钟达高峰,为基础的510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C 肽 空腹0.4nmol/L 高峰达基础的56倍,五、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末梢血糖监测方法,五点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七点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3点、5点血糖,空腹高血糖的原因:(1)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2)Somogyi现象 在夜
8、间曾有低血糖,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清晨反应性高血糖(3)黎明现象 清晨升血糖激素分泌过多,诊断标准,1.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的分类 正常 6.0 mmol/l (108mg/dl) 空腹血糖过高(IFG)6.16.9mmol/l (110125 mg/dl) 糖尿病7.0 mmol/l(126mg/dl)(需另一天再次证实),2. 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的分类 正常 7.7mmol/l 糖耐量减低 7.811.1 mmol/l ( 14070%,主要死因 肾病 30%45%,主要死因 5%10% 脑血管 较少 较多 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低下或缺乏 峰值延迟或不足 胰岛素治
9、疗及反应 依赖,敏感 不依赖,抵抗,(三)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治 疗,治疗目标 消除症状、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健康状况和劳动(学习)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治疗措施 以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治疗,一、糖尿病教育 对象 包括糖尿病人、家属、医疗保健人员 内容 糖尿病知识、糖尿病的危害、自我监测,二、饮食治疗 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糖尿病患者饮食医嘱,(一) 制订总热量 理想体重(kg)=身高(c
10、m)-105 休息时 2530kcal/kg/日 轻体力劳动 3035 kcal/kg/日 中度体力劳动 3540kcal/kg/日 重体力劳动 40kcal/kg/日以上,(二)碳水化合物 约占总热量的50%60%,(三)蛋白质 不超过总热量的15%,至少1/3来自动物蛋白质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 伴消耗性疾病者 1.52g/kg/日 伴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者,0.8g/kg/日 血BUN升高者,0.6g/kg/日,(四) 脂肪 约占总热量的30%,0.61.0g/kg/日 饱和脂肪、多价不饱和脂肪与单价 不饱和脂肪的比例为1:1:1,营养素分类及产热量:营养素 来源 产热(kcal
11、/g)蛋白质 动植物 4脂肪 油料、脂肪 9碳水化合物 糖、单双多糖、 淀粉 4,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相对平衡,灵活调节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饮食控制的注意事项,三、体育锻炼 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定义:需消耗氧的运动,多为大肌肉群运动。效果:增加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运动形式有: 步行、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拳
12、等,糖尿病运动适应证:(1)2型DM血糖在16.7mmol/L以下,尤其是肥胖者(2)1型DM病情稳定,餐后进行,时间不宜过长,餐前胰岛素腹壁皮下注射,不宜进行体育锻炼者: (1)1型DM病情未稳定 (2)合并糖尿病肾病者 (3)伴眼底病变者 (4)严重高血压或缺血性心脏病 (5)糖尿病足 (6)脑动脉硬化、严重骨质疏松等,四、自我监测 尿糖 尿蛋白 血糖 空腹 三餐前后 睡前 3AM HbA1c 23月 每年12次全面复查,包括血脂水平、心、肾、神经、眼底情况,五、口服降糖药物 (一) 促胰岛素分泌剂 1 磺脲类(优降糖) 2 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二) 双胍类 (三) a-糖苷酶抑制剂
13、(四)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61 | Medical basic training| Qiu xinhai | Sep29,2007 | MSL materials | Business Use Only,现有口服降糖药物作用,Adapted from Cheng AY, Fantus IG. CMAJ. 2005; 172: 213226.,(一)促胰岛素分泌剂 1. 磺脲类 作用机制:磺脲类作用的主要靶部位是ATP 敏感型钾通道(KATP)。促进胰岛素释放。,剂量范围 日服药 生物半 作用时间(h) (mg/d) 次数 衰期(h) 开始 最强 持续甲苯磺丁脲 50030
14、00 23 48 0.5 46 612格列本脲 2.515 12 1016 0.5 26 1624格列吡嗪 530 12 36 1 1.52 1224格列齐特 80240 12 12 5 1224格列喹酮 30180 12 1020格列美脲 16 1 9 1020,磺脲类药的种类、剂量和作用时间,胰腺细胞仍旧有功能胰腺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在18岁以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规律进食不会忘记进餐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饮食治疗掌握较好的患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糖苷酶抑制剂效果不满意或不能耐受,磺脲类药物治疗适
15、应症,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需要接受大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处于严重创伤或者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以往服用磺脲类药物出现问题的患者,或者对磺脲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增殖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显著消瘦的病人,2 .非磺脲类 也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种类: (1)瑞格列奈 (2)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92% 经粪胆途径排出,无肾毒性作用在 “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
16、者中安全使用口服药物口服30分钟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一般每餐1-2粒,餐前30分钟服用。,(二) 双胍类作用机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抑制肝糖异生及糖原分解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基本不用),适应证: 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 可与磺脲类合用于2型 1型 胰岛素+双胍类 禁忌证: DKA、急性感染、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缺氧、孕妇、乳母、儿童、酗酒者、老年人慎用,(三)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抑制 -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 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种类:阿卡波糖 伏格列波糖,适应证: 2型DM,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合用 1型DM,与胰岛素合用,禁忌证:(1)过
17、敏(2)胃肠功能障碍者(3)肾功能不全(4)肝硬化(5)孕妇、哺乳期妇女(6)18岁以下儿童(7)合并感染、创伤、DKA等,(四) 噻唑烷二酮类作用机制: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PPAR属于激素核受体超家族,被激活后调控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种基因的转录。如加强IRS-2、 GLU-4 、LPL基因表达,抑制TNF-、瘦素基因表达。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被视为胰岛素增敏剂。,种类: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艾丁)适应证:单独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胰岛素抵抗明显者。,不宜用于: 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心力衰竭、肝功能不良。副作用: 水肿、
18、肝功能不良。,口服降糖药服用时间,第3代磺脲类:格列美脲,早餐前服用,每日一次。双胍类:在餐前、餐中、餐后服用都可以,在餐中服对胃肠道刺激小,不影响药物吸收。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诺和龙: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六、胰岛素治疗,适应证: 1. 1型糖尿病 2. 急性并发症 3. 严重慢性并发症 4. 合并重症疾病 5. 围手术期 6. 妊娠和分娩 7. 2型经饮食和口服药物控制不佳 8. 胰腺切除或重症胰腺炎所致的继发性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的误区,成瘾?怕痛、怕麻烦经济原因惧怕注射造成的心理痛苦比注射本身更严重,4:00,25,50,75,16:00,20:00,
19、24:00,4:00,早餐,午餐,晚餐,胰岛素水平 U/ml,8:00,12:00,8:00,Time,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基础胰岛素1U/小时,餐时胰岛素6-8U/餐,每日总量 40-50U,治疗方案,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睡前长效类似物+三餐前短效/类似物,每日四次(三短一长)睡前长效类似物+口服药早晚餐前预混型胰岛素,每日两次,必要时+口服药早中晚餐前预混型胰岛素,每日三次,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1.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基础上进行2.胰岛素用量、用法个体化3.从小剂量开始4.监测三餐前后血糖,稳步调整剂量5.可与口服降糖药合用6.注意低血糖。,胰岛素副作用1.低血糖2
20、.过敏反应3.水肿4.视物模糊5.脂肪萎缩或增生,糖尿病代谢控制目标,糖尿病低血糖症,低血糖诊断标准,对具体患者来说,个体的低血糖标准可能有较大差异,症状与血糖值可以不同步。当血糖小于2.8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一般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出现低血糖三联征,即: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浓度低;血糖浓度升高至正常水平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或过量食物摄入不足过量运动(时间过长、突然)肾功能减退,导致对胰岛素和降糖药清除率降低糖尿病妊娠妇女在分娩结束后,及在进行哺乳时饮酒过量 肾上腺、甲状腺或垂体功能衰竭,血糖水平及生理应答反应
21、,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低血糖症状主要由神经组织缺糖引起包括:神经源性(自主神经)症状: 肌肉颤抖、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组织糖缺乏症状:神志改变、性格变化、虚弱、乏力、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低血糖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胰岛素严重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诱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手术创伤妊娠和分娩精神刺激等,DKA是1型糖尿病突出的并发症,也多见于2型糖尿病伴严重的间发病者。是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但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可逆转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
22、症。男、女患病之比为1:12。DKA的死亡率在胰岛素问世以前为60%,发明胰岛素以后降至515%;在非专业化的医疗机构仍高达19%。且死亡率随增龄而增加。其造成死亡的原因为:低血容量休克、严重的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病理生理,一、酸中毒 乙酰乙酸、 -羟丁酸、丙酮 酮血症、酮尿 失代偿性酮症酸中毒 pH7.2 Kussmaul 呼吸 pH16.7mmol/L多有脱水,33.3mmol/L则多伴有高渗或肾功能不全。 血酮体:血酮升高1mmol/L,5mmol/L(50mg/dl)时为高酮血症。 血酸度: 酸中毒代偿期血pH在正常范围内;失代偿期常pH320mOsm/L。 血象:红细胞压
23、积及血红蛋白可增高;白细胞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可增高,提示了失水后血液浓缩。,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昏迷、酸中毒、失水、休克的病人,应考虑DKA。对临床凡具有DKA症状而疑为DKA的患者,立即查尿糖和尿酮体。如尿糖、尿酮体阳性的同时血糖增高、血pH或碳酸氢盐降低者,无论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即可诊断。 DKA昏迷者应与低血糖昏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鉴别。,DKA分级,防治,一、预防 治疗糖尿病,防治感染,避免其他诱因。二、抢救治疗目标:降低血糖,消除酮体;恢复胰岛素依赖性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抑制脂肪酸过度的释放;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恢复受累器官的功能状态。治疗原则:立即补充胰岛素;立即补液,恢复
24、细胞内、外液容量;补钾;纠正酸中毒;消除诱因;治疗并发症。,(一)补液A. 按体重的10%估计DKA时的失水量;B. 根据已知的DKA前的体重减去目前的体重估计失水量;C.按血浆渗透压计算失水量。公式: 血浆渗透压 -300(正常血浆渗透压)失水量(L) = X 体重(kg)X 0.6 300,失水达体重10%以上先快后慢为原则,最初2h内 10002000ml 最初24h 40005000ml 如有休克,快速输液不能纠正,应输入胶体溶液并抗休克 对老年人及心、肾功能不全者更应注意减少液量及减慢输液速度。,(二)胰岛素治疗给药途径:持续静滴,为目前首选。一律采用短 效胰岛素。 小剂量胰岛素,既
25、能有效抑制酮体生成,又能避免血糖、血钾、血渗透压下降过快带来的危险。,第一阶段,如血糖16.6mmol/L,予生理盐水 + 胰岛素。 注意:胰岛素剂量按小时计算,同时结合预定的液体的输入率。 可先按4-6u/h给予。每2小时或每瓶液末查血糖,然后依据血糖下降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1)血糖下降幅度超过胰岛素使用前30%,或平均每小时下降3.9-5.6mmol/L可维持原剂量、原速度。 (2)如血糖未下降或下降速度过慢(5.6mmol/L),可减慢液速,或将生理盐水加量以稀释胰岛素的浓度,减少胰岛素的输入量。 B如血糖已5.6mmol/L 或有低血糖反应,可单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第二阶段,当血糖
26、下降至13.9mmol/L开始此阶段治疗。主要有2点变化: (1)将生理盐水改为5%GS或5%GNS。理由: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防止血糖下降过快引起血浆渗透压的急剧改变;有利于抑制脂肪的进一步分解和酮体的生成;胰岛素和葡萄糖同时滴注有助于胰岛素依赖性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的恢复。 (2) 胰岛素用量可按一定比例加入GS中。可依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葡萄糖:胰岛素之比,一般为 2-4 :1(即每2-4g葡萄糖+1u胰岛素)。此阶段需依据病人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液体中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维持血糖在11.1mmol/L左右 ,直至尿酮转(-)。,第三阶段:,酮体转阴后可改为皮下胰岛素常规治疗。如酮体转阴停止静点
27、胰岛素前,不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可出现“胰岛素间隙”,即血糖迅速升高,易导致酮症再发。为杜绝胰岛素间隙,要求停输胰岛素前30-60分钟必须皮下追加胰岛素。剂量4-10u,注射后进餐少许。如果酮体转阴后,患者因某种原因不能进食,不可皮下注射胰岛素。此时应依据血糖及电解质情况,酌情予以5%GS或GNS+胰岛素持续静点,维持血糖在8.3mmol/L左右,直至患者恢复进食。,(三)纠正电解质 补钾 补钾时机:如开始血钾在正常范围(4.5-5.5mmol/L),可暂不补钾,但需严密监测,一旦血钾低于4.0mmol/L立即补钾; 尿量少于30ml/h不补; 补钾量不应超过20mmol/L/h(1.5g氯化钾
28、/h),补钾需进行5-7天才能纠正钾代谢紊乱。 (四)纠正酸中毒 pH7.1,HCO3-33.3mmol/L(600mg/dl) 血钠155mmol/L 血渗透压350mmol/L 血渗透压=2(Na+K+)+葡萄糖+BUN 尿糖强阳性、尿酮阴性或弱阳性 BUN 、Cr升高,实验室检查,中老年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要考虑NHDC的可能:1. 进行性意识障碍伴脱水2. 合并感染、手术等应激时出现多尿3. 大量摄糖、输糖或用使血糖升高的药物时,出现多尿和意识障碍4.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5. 水入量不足,失水或应用利尿剂,脱水治疗及透析治疗者,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诊断,积极抢救一
29、、补液 治疗前已休克,先输等渗盐水和胶体溶液如无休克或休克已纠正,可输低渗盐水(0.6%)补液不宜太多太快,以免脑水肿、肺水肿失水程度超过体重的1/10以上,23日补足,治疗,二、胰岛素 首日在100U以下,稍小于DKA时,剂量过大,血糖下降太快太低,可造成脑水肿。,三、补钾四、治疗诱因及并发症 控制感染、防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五、昏迷病人的护理及各种对症治疗,复习思考题,1. 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3.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其作用。5. 胰岛素的适应证及常见的不良反应。6.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