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 热,急救医学,定 义,发 热(fever),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体表温度37.3,热程在两周以内的发热为急性发热,发热的感染性病因,发热的非感染性病因,发热机制,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中枢机制,调定点上移,下丘脑是体温中枢的高级部分,次级部分是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至于致热原的作用部位,迄今尚难确定。,1、致热源性发热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节中枢,微生物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通过血脑 屏障,发 热,
2、通过激活 白细胞,(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产热散热,2、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传统上把能引起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 根据致热原(pyrogen)来源又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 (一)外源性致热原:如 微生物、致炎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类固醇、内毒素、外毒素、结合菌素等。 (二)内源性致热原: 1、白细胞致热原(leucocytic pyrogen,LP)现公认LP就是IL-1。 2、新发现的内源性致热原 1)干扰素(I F N) 2)肿瘤坏死因
3、子 肿瘤坏死因子(T N F) 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致热原的概念,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致病微生物内毒素外毒素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 类固醇多糖和淋巴因子致炎物,发热激活物,单核细胞,发热疾病的诊断要点,一、病 史,二、体格检查,三、辅助检查,病 史,热 度,低 热 37.338,中等度热38.139,超高热41以上,高 热39.141,发热的临床过程(一)、体温上升期(stadium incrementi) 骤升型,缓升型(二)、高峰期(fastigium) (三)、退热期 骤降,渐降,常见的发热热型及临床意义将病人的体温按一定时间记录,绘制成曲线图即所谓热型。了解热型,有助于鉴别诊断
4、。影响热型的因素,指体温明显升高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型。,大叶肺炎,伤寒高热期,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感染,结核,体温骤然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发热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又再发热数日的热型。,疟疾,肾盂炎,布鲁菌感染,指急升型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骤降,但数日后又再出现的体温曲线类型。,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伴 随 症 状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 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辅助检查,热 程,指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包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determined origin, FUO),急诊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