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建筑学城乡过渡区的城市肌理一、材料来源情况为推进姜山镇公共文体事业的发展,本次设计的综合性的姜山文体商业中心项目,将在丰富市民文化体育生活、展示城市文明和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姜山文体商业中心设计方案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要的公共文化体育商业活动基地;2、群众的广泛参与性;3、内容的丰富性、综合性、一体化和整体性;4、独具特色。本地块包含商业和文化体育中心两个项目,用地各占一半。其分界线由设计者自行确定,应充分考虑两个项目的关联性、共享性和互动性以确定各自用地的边界。要求设计过程中以城乡过渡区的城市肌理方面的问题为出发点,极力塑造文化氛围,考虑全民参与的文化体育项
2、目和商业定位,注重整体环境的协调。二、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国外的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学者对于城市空间或实体的研究。1形态空间理论将城市抽象为二维平面,通过对其中各构成要素及相关关系的分析来感知城市空间,主要有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纹理理论和精简句法分析理论,是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基础性理论。A图底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图底关系理论”,即“图形”与“基底”之间的关系,引起视觉注意中心的地称为“图”,注意的边缘背景成为“底”。是用于研究城市肌理论方法中最著名的理论。正如阿恩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说道,“图形与基底之间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
3、背景之间的2该理论以知觉的选择性为基础,即被选择的对象就是实空间,为“图”,而被模糊的事物就是这一对象的背景,是虚空间,为“底”。然后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城市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与发展的规律。而且通常根据关注对象的不同而决定什么是底什么是图(见图11)。B联系理论又称“关联耦合理论”,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如各种交通性干道,人行道,序列空间,通视走廊和景观条件等。通过对各种“线”性空间的分析,来找出形态元素的形式组合规律及其动因,目的在于组织一种网格关分析联系统来梳理和明确城市中的空间秩序,从而引导出城市空间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此种理论分析城市空间属于“物质形体
4、”分析,但是其注重的是视觉艺术和形体秩序,忽视城市实际空间结构的丰富内涵和活力,如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地域文脉等。C纹理理论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一书中对城市纹理(GRAIN)做了大量论述,他认为纹理是不同元素象联系的密切程度,纹理的要素可以是各种活动要素、建筑形式、人或者其他特征,并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纹理居住纹、活动纹理、密度和可及性的纹理、控制纹理、小气候的纹理、生态系统的纹理等等。通过凯文林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体察到城市肌理内容所涉及的深度、广度和城市肌“层”的概念。纹理组织形态、聚居形态、交通模式、密度等是理想的城市肌理模式包括的。D空间句法分析理论这是由英国学者比尔希列尔提出的,又称
5、为“社区空间分析”,是一种建立在“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社区分析”综合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在城市和建筑两个层次上,用客观、精确的描述方法,实际调查研究环境,把社会可变因素与建筑形体严格联系起来,借助于电脑进行模拟试验,以此作为空间分析、评价设计的工具。他证明了城市空间组织对活动与使用模式的影响3主要有3个方面空间的可理解性、使用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是一种传统的美学原则分析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以上理论是从视觉形态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特征,往往是静态的、理性的分析过程,将城市这个整体进行拆分。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使得整体性和复杂性的城市形态变得难以把握。而城市肌
6、理是动态的、感性的研究过程,包含了城市空间的情感因素和历史过程。2行为空间理论以城市中人的活动和人在空间中的活动为角度,指出人在使用空间和组织空间中起着关键性因素,将人的行为和情感与空间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有魅力的城市空间。A知觉空间理论建立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基础上的“知觉空间理论”(SPACEPERCEPTION)是指动物包括人意识到自身与周围事物的相对位置的过程。它主要涉及空间定向知觉以及对事物的深度、形状、大小、运动、颜色及其相互关系的感知及知觉。空间知觉凭借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血、嗅觉和味觉的协同活动并辅以经验而实现。皮亚杰认为知觉是人头脑中所具有的先天“结构”完成的,并称之为“图式”
7、,其在人脑中具有“恒常性”,而人的空间观就是建立在这种“恒常性”的“图式”基础上。他所揭示出人具有“图示化”这一本能,对于我们探索城市无疑意义重大。B心理空间理论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或“原型”理论为基础探讨城市形态的一种城市理论。荣格认为人类心理深处具有集体无意识这一共同结构,这种结构无法从个人的经验中推演出来,是普遍的,组成了超越个人共同心理基质却又通过每个人表现出来。罗西和克莱尔兄弟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城市空间的“原型”。(1)罗西的“类似性城市”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以阐述了新理性主义的城市空间理论。他认为城市建筑可以简约到几种基本类型,建筑形式语言也可以简约到几种基本几何
8、元素,而基本类型和元素是在历史形成的传统城市中吸取的。具有无法简化的基本形式,并吸收了生活传统的印记,提倡人们集体的记忆,同时拥有持久性和灵活性的形式。从结构主义观点看,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基于空间的共识性和时间的历时性两方面的因素。罗西的“类似性城市”强调了两者的结合。(2)克莱尔的城市“原型”空间他在著作“城市空间”就对城市空间下了定义“撇开深刻的审美标准去理解城市空间的概念,可知它仅仅是城市内和其他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依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辩性,从而容许人们自觉地去领会4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他认为城市空间
9、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功能演变,应关注空间的形态,空间形式的审美价值就如同象征主义一样,随时代更迭而变化,而空间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却是长久流传,并影响和决定未来发展的。C意义空间理论建立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上,舒尔茨在1979年建构了“场所理论”。认为场所是由具体的是在物质、形状、肌理、色彩构成并共同形成环境特色。用“场所”PLACE)概念代替“空间”(SPACE),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对文化、历史、社会、自然、人的需求等的研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来把握城市空间布局及形态的内在因素。他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场所精神是罗马的想法,根据罗马人的信仰,每一种独立的本体都有自己的灵魂,守护神灵,这种灵魂赋予
10、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随人和场所,同时决定了他们的特性和本质。”因此,“场所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空间、事件、意义的统一”。但场所理论研究的是一个“故事”发生的具体地段,从空间的广度和内容多样性看,比城市肌理包含范畴要小很多。三、城市肌理的定义1表层形态看城市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组织构造,如软与硬、干与湿、粗糙与细密、有规律与无规律、有光泽与无光泽等表面属性。而基本形式或元素的重复和它们之间的空间是肌理产生的核心。重复是肌理的决定性因素,当重复的可识别性占统治地位时,就出现肌理。当元素相同或相近,之间的间距和几何空间组织完全一样或近似时,称其为均质肌理。当元素及其中间空间的
11、区别大于共性时,则称为异质肌理。当肌理的一半具有均质的特点,一半具有异质的特征,称为均质异质肌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间距,不同的元素或各种不同的均质肌理的叠加来形成。变形,一个结构的形式、尺度和几何的逐渐变化,出现了从一个到另一个结构的变化的过程(如图12)。图12肌理示例5从肌理的视觉形态角度看,细度和清晰度是其基本特征,根据衡量城市肌理尺度即相互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平均距离,又可分为A细致而清晰的肌理B细致而模糊的肌理C粗糙而模糊的肌理D粗糙而清晰的肌理如图13。图13各类形态的城市肌理2城市内涵看城市肌理齐康先生定义城市肌理“城市是由街道、建筑物组成的地段和公共绿地等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
12、态。由这些几何形态组成的不同密度、不同形式以及不同材料的建筑形成的质地所产生的城市视觉特征为城市肌理。城市的肌理决定了商业区、居住区等区域的纹理、密度和质地。一个区域的肌理一旦形成,由它决定的物质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就很难改变。”城市肌理反映了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相互融合、长期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特质,是一个整体,并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反映了生活其中人们的历史图式;反映了城市所处地域环境的文化特征。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如城市结构、城市功能以及城市形态等。四、形成城市肌理的要素分析城市肌理的组织规律有两种一种是图形规律,一般运用形态分析方法
13、研究,另一种是约定俗成的形态积淀,由城市自身发展过程决定。其主要要素有宇宙观、自然环境、聚居结构与行为方6式以及建造技术。1宇宙观图14古代印度文献中提到的4个与城市平面相关的曼陀罗图形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时人们出于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而形成的思想影响了他们对自己生活世界的建构。中国的“天人合一”;印度按照曼陀罗宇宙图示;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体系都是对宇宙的解释,并由此成为城市肌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图14)2自然环境条件辞海对自然环境如此定义“通常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是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于动物界有机组合的自然综合体。”自然环境对城市的
14、选址、城市的形态、道路走向以及建筑朝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了城市肌理的大体轮廓。3聚居结构与行为方式人类的聚居结构与行为方式很容易在城市肌理中体现出来,人们的生活气息和最普通的日常生活行为沉淀在肌理中,并被人们感知和记忆。自从工业社会导致的高密度的人口集聚以来,传统的低层沿片面展开的聚居形态正在逐渐消亡,纵向高度发展的城市公寓、居住小区、高层住宅等,反映了相异的聚居结构和空间肌理形态。4道路网他体现的是城市肌理空间骨骼,其相互连接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城市肌理的空间形态。如方格网,最常见的肌理形式,在世界各种文明时期都被运用过,都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点(如图15)。7图15左隋唐长安城右希波丹
15、姆规划的米利都城5营造技术中国古时的城市肌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木构体系而形成的,以平面层层展开的空间形式为主,以间、院落和群体建立的空间秩序组织整体空间,受制于木构体系,跨度不大、进深浅,因而建筑单体小、层数低,由此形成的城市肌理细密、均质。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跨度、体量不再成为技术难题,随之改变的是城市肌理由细密、均质向非均质转化,形成新的城市肌理特征。五、城市肌理的具体分析方法1图底关系分析图底关系理论试图通过对城市形体环境图底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的肌理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城市中积极和消极的空间及实体。建筑物创造的空间具有积极意义,C亚历山大说过“每座建筑再其附近都必须创造既有有机连续又优美
16、典雅的公共场所。”即把建筑当成城市空间的创造者,并把这个思想解释为以下的模式法则每当建造一个建筑项目时,都要以她能创造优美的人行空间为原则实现项目本身的建筑体量也要简洁优美。建筑物自身常常创建花园。这个花园必须具有积极空间的特性。每个建筑项目必须有助于在城市中形成至少一种更大的整体结构,她应该比该项目本身要大要更重要。新建的项目要有助于限定或者明确已有积极空间,并且启迪未来空间。从亚历山大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对城市空间的图底关系得出结论。8城市中具有界定明确的实体与虚体系统。公共空间被建筑物的体量分割出来,延续并连接内、外的空间及活动。就整体关系而言,城市空间研究中,虚体空间与实体体量同样具有实
17、质意义,当然虚体(VOID)也可以转换为空间意义上的实体FIGURAL。图底关系中,私人肌理与公共开放空间的关系协调、相互衬托、融为一体表现的是优美的积极空间。图底理论分析城市空间肌理的意义在于,有机组织的城市建筑实体和空间虚体形成简明、完整、网络化的组织肌理,创造出了整体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2肌理组织的具体分析方法连接分析(LINKAGETHEORY)城市当中存在很多形态肌理和空间肌理,但他们总是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下形成一致的空间形象,也可称之为群落。群落的自我定义包含两个方面A城市群落的各组成部分;B各组成部分的结合方法。而A和B所包含的各种实体体量和空间模式的连接方式则是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
18、特性,使城市整体性的关键。因此城市设计探讨的问题就是不同体量和空间如何达成整体性的连接,亦即形成肌理。根据其连接关系的不同,我们可将其分为4种组合形式(COMPOSITIONFORM)二维平面上组合空间个体时,重视主体的空间形态,围绕主体形态或者主体形态所产生的轴线有一种中心集结的倾向。格网形式(NETWORKFORM)由多种平行轴复合而成的简单规则的基准面。常见的有方格网,三角格网,六角格网等等。(如图16)图16肌理连接的网格形式图17并置轴群中的“拼贴”现象轴群形式(NETGROUPFORM)一种更复杂的肌理连接组群形式,由线性形态的单轴、平行轴、相交轴与面状形态的辐射轴、网络轴相互之间
19、复合而成,表现了城市形成和发展中多种因素合力作9用的结果。(如图17)超大形式(MEGAFORM)以层级开放的模式将个别元素连接成一个大架构,组成超大结构系统,在这里连接成为构成结构的实质因素,具有管理和工程上的优点。(如图18)图18超大结构日本新宿规划矶崎新设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结果,所以城市结构联系也必然是多元的,每一个城市的不同肌理也包含着不同的组织联系。六、分析的项目及提出的问题项目宁波天一广场宁波市作为海港城市在全球化进程中无疑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现代化城市对宁波原有城市肌理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宁波天一广场入手进行分析。天一广场建设在宁波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东路、开
20、明街及药行街的交汇处,是在宁波旧的商业中心基础上改建的(如图19)。10图19宁波天一广场改造前后及其叠加可以看出旧有的城市肌理亦即其所代表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已经被新的城市肌理及其代表的形态和结构所破坏殆尽,而新的肌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甚至是于旧有的肌理毫不相关的特征形态。宁波作为浙江省发达城市,并没有强烈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方面因素的制约,反而表现了其作为海港城市商业功能占主导城市属性的要求,促使宁波原有的商业企业改变了经营方式和理念。原有的肌理中那些细密而琐碎的空间是意义上的复杂和暧昧空间,近似于均质。在这些小空间中生活功能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生成的,并不专属于某一项具体功能,一如
21、文丘里所说“体现着兼容而困难的统一,有着多重意义。”而新的天一广场包括中心的圆形广场,以及周围的小广场,建筑实体所带来的新空间和原有的细腻肌理的街区空间产生的品质是完全不同的。新的空间被限定了确定不变的功能意义,无论是作为商业的场所海事停车场所,都确定无疑并不以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更改,其设计没有允许和容忍空间在建成后的异用性,即使用中的复杂情况。不暧昧,不含蓄,不包容。在肌理的图底空间总显得非均质。问题均质与非均质的相互转换与融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设计思路,他既能拥有旧有肌理形态的特质,又能创造新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城市肌理,即均质肌理与非均质肌理的相互融合,既包含了旧有的城市记忆,又能面对新的现实
22、要求伯纳德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方法似乎能提供这样一种可能性。(如图20)图20屈米拉维莱特公园11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解构主义是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屈米用点、线、面三种要素叠加,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各自可以单独成一系统。点就是26个红色的点景物(FOLIE),出现在120M120M的方格网的交点上,有些仅作为点的要素存在,有些FOLIE作为信息中心、小卖饮食
23、、咖啡吧、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线的要素有长廊、林荫道和一条贯穿全园的弯弯曲曲的小径,这条小径联系了公园的十个主题园,也是一条公园的最佳游览路线,徜徉其间,公园的几乎所有特色景观与游憩活动都一一网罗。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竹园等。(如图21)图21拉维莱特的点、线、面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装饰成了临时的展览厅,主题是世界文化和社会辩论。能随着投射在银幕上的画面的节奏变化而变化的电影院,节目在每个下午播放,每场持续15分钟。一块为展示新的杂技艺术形式而永久保留的场地。拥有巨大的1000平方米半球形银幕的电影院(节目时间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上午10点到晚上930
24、)。在夏天的星期天的下午,在FOLIE的周围可以随音乐起舞的场地。“访问工作室”(VISITSWORKSHOP)全年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诗人等来献艺,不限背景和年龄,12人们都可以光顾。国际法国语言剧院是一个非常少有的地方,在那里语言和手写结合的作品都可以找到。另一处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面向大众开放展示法国当时的创作作品的剧院。除了授课以外,巴黎音乐学院整个学年还不断推出面向大众的音乐会,在白天或傍晚,有古典或现代的舞蹈、音乐,爵士乐等,还有即席的创作。巨大而壮观的国家科学技术展览馆,对不同年龄分别考虑不同的场地展览。一艘退役的潜水艇诉说自己的故事。新型环境中的骑马。经常有现代的新形式演出
25、的场地。面向25岁小孩的启蒙艺术学习工作室YOUNGCHILDRENWORKSHOP,有大人陪伴和教课。特别适合摇滚乐和国际上变化多样的各种走秀的音乐厅。介于俱乐部和现代表演厅的场所,厅里能容纳650人听爵士乐、蓝调、摇滚等世界上许多形式的音乐。这座建于19世纪60年代,长241米、宽86米的金属框架建筑原本是中央市场大厅,现在完美地扮演它的新角色,用于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展览、音乐节、戏剧、贸易展览等。被作为公园较大型的活动场地之用。音乐城南入口处的综合性建筑,设有音乐博物馆、信息和资料中心、音乐工作室。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成为一种新的模式,理念和形态互相交织。如同屈米其他的作品一样,在设计中,
26、有三方面的控制同时作用。这三方面的控制也是屈米理性的随机的很好的体现,屈米把这方式描述为“秩序RITUA1”,即在理性的逻辑下追求非理性和不可预测的结果。1引入了一系列的事件EVENT,试图在设计中体现一种梦幻的场景。在屈米的空间与事件一书中,它通过一些场景描述了事件是怎样被引入的。2设想如何使得这些幻想中的场景能够在一系列的空间SPACE里“上演”。3通过在场地上直线或是斜线的设计给出在空间中活动MOVNENT的建议,就如同通常的流线设计,但屈米设计的流线是为了上演他所幻想的那些事件,就这样活动的轨迹变成了建筑。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始终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屈米为那些不同的地块设计了不同的故事,为
27、那些流线设想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最后在那些FOLIES的红色构架里,他在幻想着那些场景和活动是怎么发生的,而这一切,屈米只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他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13参考文献1库尔卡考夫卡著,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51282挪威诺伯格舒尔茨著实存空间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4893柯林罗,弗瑞德科特著,童明译拼贴城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81454周岚等编著城市空间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901805王建国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45636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680907埃
28、德蒙N培根著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0808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3789扬盖尔著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06510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98611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71081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华夏出版社,2001657813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4514C亚历山大等著城市设计新理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14515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
29、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816JGJ4187,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S吉林省建筑设计院,198817JGJ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18芦原义信伊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9程大锦著刘丛红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0GAST,KPHCPDESIGNANDPROJECTMANAGEMENTPVTLTDINDIANINSTITUTEOFMANAGEMENTNEWCAMPUSIIMAHMEDABADGUJARATJMODERNTRADITIONSCONTEMPORARYARCHITECTUREININDIA,20066321IANCHODIKOFFOVALANDABOVEJCANADIAZARCHITECT2010NOV/09,V54N11P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