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解剖河南.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4544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8.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解剖河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神经系统解剖河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神经系统解剖河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神经系统解剖河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神经系统解剖河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河南职工医学院,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区分 神经系统虽难记 区分开来就容易 中枢神经脑脊髓 脑脊神经记心里 脑神经,十二对 脊神经,三十一 躯体内脏有分布 感觉运动不分离,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4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5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6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 7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

2、语,(一)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腰椎,故临床常在3、4或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脊髓呈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长约4045cm。 主要外形可归结为6纵沟、2膨大、1圆锥、1终丝。,(二)脊髓外形,1六纵沟 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 2二膨大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一圆锥 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 4一终丝 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二)脊髓外形,1概念 每段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简称脊髓节。 2节段分布 共31节,其中颈节8、胸节12、腰节

3、5、骶节5、尾节1。,(三)脊髓节段,颈14节:与同名椎骨基本平齐。颈5胸4节:与同名椎骨减去一椎后平齐。胸5 8节:与同名椎骨减去二椎后平齐。胸9 12节:与同名椎骨减去三椎后平齐。腰1 5节:相当于第10 11胸椎体。骶1 5节和尾节:相当于第1腰椎体。,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三十一 节椎名同位不一 颈节一四还算齐 颈五胸四减去一 中胸减二下减三 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节对一腰椎 定位诊断有据依,1灰质 位于中央管周围,整体上呈柱状,断面似蝶形,分前角、后角、侧角等。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

4、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信息。,(四)脊髓内部结构,(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脊髓灰质特征 纵行三根柱 横断似蝶舞 前动后感觉 中间要自主,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前束。,2脊髓白质,(2)外侧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侧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为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 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合为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的随意运

5、动。 (3)后索: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五)脊髓功能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脊髓白质特征 脊髓白质三个索 下行运动上感觉 薄楔在后深感觉 外侧前索是混合 皮质脊髓管运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一) 脑干分部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3部。 (二) 脑干位置 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二、脑干,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脑干属于脑的一部分。,下端较细,与脊髓表面沟裂相续,中上部较宽大。 1腹面观 (1)延髓:主要结构有锥体和锥体交叉。 (2)脑桥:借延髓脑,(三)脑干外形,桥沟与延髓分界。主要结构有基底沟等。 (3)中脑:主要结构有两个大脑脚和

6、脚间窝等。,2 背面观 (1)延髓:主要结构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2)脑桥:脑桥和延髓之间是菱形窝。菱形窝两侧有与小脑相连的小脑脚。,(3)中脑:有四叠体,即两个上丘和两个下丘。 上丘与视觉反射有关,下丘与听觉反射有关。,1灰质 脑干灰质不再是连续的灰质柱,而是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四)脑干内部结构,分为躯体运动核、躯体感觉核、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大多位于相关脑神经的深面。,(1)脑神经核,1)躯体运动核: 包括特殊内脏运动核,主要有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等。,躯体运动核 动眼滑车展 三叉舌下面 疑副运动全,2) 内脏运动核: 主要有

7、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等。,内脏运动核 动眼副,上下涎 迷走神经副交感,3)内脏感觉核: 只有一个孤束核。 4)躯体感觉核: 包括特殊躯体感觉核和一般躯体感觉核,前者有前庭核、蜗核,后者有三叉神经 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感 觉 核内脏感觉孤单单 躯体特殊和一般 前庭蜗核较特殊 三叉感觉分为三 注:孤孤束核,主要为薄束核和楔束核,分别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2) 传导中继核,由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主要包括四个丘系一个束。 (1)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 (2)外侧丘系:由蜗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听

8、觉。 (3)脊髓丘系:由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成。 (4)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头面部浅感觉。 (5) 皮质脊髓束:下行。,2白质,(五)脑干的功能 1传导 2反射的低级中枢 3脑干网状结构有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的作用。,脑干白质 脑干白质四丘系 传导感觉丘脑去 内侧发自薄楔核 外侧丘系蜗核起 三叉丘系三叉核 脊髓两束并一体,(一)位置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的后方。 (二)外形主要有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桃体等结构。,三、 小 脑,位于小脑的下面,邻近枕骨大孔,当颅内压升高时,可挤向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形成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小脑扁桃体,(三)内部结构

9、 表面为皮质,深面为髓质,髓质中含小脑核。 (四)功能 1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张力 3协调肌群运动,小脑功能 小脑本领强 平衡肌紧张 协调肌运动 千万莫损伤,1位置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为菱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2沟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五)第四脑室,(一)位置 间脑位于中脑的前上方,大部被大脑半球所遮盖。 (二)分部 主要有背侧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及内、外侧膝状体等。,四、间脑,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分为前、内侧、外侧三个核群。 腹后核:位于外侧核群,是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1背侧丘脑,位于背侧丘脑

10、的前下方,主要包括视交叉、漏斗、乳头体、灰结节、垂体等。重要的核团有:(1)视上核:分泌加压素。 (2)室旁核:分泌催产素。,2下丘脑,3内侧膝状体 与听觉反射有关。 4外侧膝状体 与视觉反射有关。,间 脑 下丘脑,在前下 后上背丘是一家 听视反射内外膝 室旁催产视上压,1位置 是位于间脑正中的矢状位的裂隙。 2沟通 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三)第三脑室,(一)大脑半球的外形 1三个面 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三个面。 2三个叶间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五、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连接两半球的是胼胝体。,3五个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

11、叶。,(4)内侧面:扣带沟、距状沟、侧副沟、扣带回、中央旁小叶、海马旁回等。 (5)下面:嗅球、嗅束等。,1大脑皮质机能区 (1)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2)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3)视区:距状沟两侧皮质。 (4)听区:颞横回。,(二)大脑半球内部结构,1)听觉语言中枢:缘上回。 2)视觉语言中枢:角回。3)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5)语言中枢,主要包括屏状核、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主要功能是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肌群运动。,2基底核,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

12、。,基底核 基底核,埋脑底 屏尾豆状杏仁体 尾豆合称纹状体 协调运动及张力,(1)联络纤维:连结同侧大脑半球。 (2)连合纤维:即胼胝体。 (3)投射纤维:主要是内囊。,3大脑髓质,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构成。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呈“”状。,内 囊,1)内囊前肢: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头部之间。 2)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视辐射等纤维束通过。 3)内囊膝:位于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交汇处,有皮质核束通过。,内囊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一侧内囊受损,可致对侧肢体深浅感觉丧失、骨骼肌瘫痪等症状。,内 囊

13、 背侧丘脑豆尾间 投射纤维从中穿 大小符号分三部 前肢后肢由膝连 皮质脊髓丘辐射 内囊后肢上下穿 出血缺血伤内囊 感觉丧失对侧瘫,脑和脊髓的外面包被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六、脑和脊髓被膜,1硬脊膜 呈管状包绕脊髓和脊神经根,上端附于枕骨大孔的周缘,下端包裹终丝。,(一)硬膜,硬膜外腔(隙):是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临床硬外麻醉时就是药物注入此腔。,硬脑膜分两层。内层大部分与外层连结紧密,某些部位二层分开,形成管状腔隙称硬脑膜窦。内层某些部位折叠形成板状的大脑镰和小脑幕。,2硬脑膜,(2)大脑镰:深入大脑纵裂内。 (3)小脑幕:深入大脑横裂

14、内。,(1)硬脑膜窦:内含静脉血,主要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等。,薄而透明,无血管及神经。 蛛网膜下腔(隙):是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池:是蛛网膜下腔的某些扩大部分,较大的有小脑延髓池、终池。终池内含马尾,无脊髓,是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的常用部位。,(二)蛛网膜,软膜薄而透明,内含丰富的血管。 1软脑膜 :紧贴脑的表面和脑室内面。在脑室,与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部位。,(三)软膜,2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脑和脊髓被膜 外硬内软连蛛网 手术麻醉硬外腔 网膜下隙脑脊液 终池腰穿髓不伤,(一)脊髓的血管 1动脉 来自椎动脉、肋间动脉和腰动

15、脉等的分支。主要有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2静脉与动脉伴行,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七、脑和脊髓的血管,(1)颈内动脉 1)行程:起自颈总动脉,向上经颈动脉管入颅腔,海绵窦至视交叉的外侧。 2)主要分支: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3)供应范围: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二)脑的血管,1动脉 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2)椎动脉 1)行程:起自锁骨下动脉,穿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向上行至脑桥合成一条基底动脉。 2)主要分支:主要为大脑后动脉。 3)供应范围:大脑半球后1/3、部分间脑、小脑和脑干。,(二)脑的血管,由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借前交通支、后交通支共

16、同围成。,(3)大脑动脉环,(4)脑内动脉分支分类 1)皮质支:较短,分布于大脑皮质。 2)中央支:细长,深入大脑髓质,分布于内囊、基底核、间脑等。 2静脉 大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分深浅两组。,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脑室和蛛网膜下隙,成人约100140ml。,八、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作用:保护脑和脊髓,维持颅内压,参与脑和脊髓的代谢。,(一)产生部位 脑脊液产生于各脑室脉络丛。 (二)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脉络丛 经室间孔第三脑室 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八、脑脊液及其循环,一、脊神经 (一)概述 1数目 脊神经共31对,其中颈神经8

17、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2成份 为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3组成 由前根和后根组成。前根为运动,后根为感觉。 4分支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和后支。后支细小,节段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肌和皮肤。前支多组成神经丛,计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1颈丛 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主要分支有: (1)浅支:为数条细小分支,自胸锁 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呈放射状分布于颈侧部、头后外侧、耳廓及肩部皮肤。,(二)神经分布,(2)膈神经:为混合性神经,自颈丛发出后,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沿心包外侧下降入膈。运动纤维支配膈

18、肌,感觉纤维布于胸膜、心包、膈下腹膜等。,由第58颈神经前支、第1胸神经部分前支组成。穿斜角肌间隙,经锁骨后方入腋窝。分为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主要分支有: (1)肌皮神经 由臂丛外侧束发出,沿肱二头肌深面下行,肌支支配前臂前群肌,皮支布于前臂前外侧半皮肤。,2臂丛,由来自于外侧束和内侧束的两个根合成,伴肱动脉下行至肘窝,在前臂前群肌深浅两层之间下降,经腕管入手掌。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大部屈肌,皮支主要布于手掌桡侧三个半指及相应手掌皮肤。损伤后表现为“猿手”。,(2)正中神经,(3)腋神经:肱骨外科颈骨折易伤腋神经(导致“方肩”)。 腋神经支配:三角肌、小圆肌、肩部皮肤。,(4)桡神经:肱骨中段骨

19、折易伤桡神经(导致“垂腕”)。 桡神经支配 :肱三头肌、肱桡肌、前臂肌后群。,(5)尺神经 由臂丛内侧束发出,初伴肱动脉下降,继而绕过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入手掌。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尺侧一个半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肌尺侧半,简称一尺半深)和大多数手肌。皮支主要分布手掌尺侧一个半指、手背尺侧二个半指及相应手掌、手背皮肤。肱骨髁上骨折最易损伤尺神经,表现为“爪形手”。,前臂肌神经支配 桡神经,真神气 全部伸肌肱桡肌 尺神经,好委屈 一尺半深屈无力 其它屈肌归正中 前臂肌肉各有依,手部皮神经分布 手背中央一条线 桡尺神经分两边 手掌桡侧属正中 尺侧归尺一指半,除第1、第12胸神经部分前支参与臂丛、腰丛

20、外,其余均呈节段性分布于胸、腹部肌肉和皮肤。,3胸部神经,胸神经的节段性分布:T2-胸骨角平面T4-乳头平面T6-剑突平面T8-肋弓最低点平面T10-脐平面T12-脐到耻骨联合 连线中点水平,胸神经前支 二四六八十 角头剑弓脐,由第12对胸神经部分前支、第13腰神经全部前支和第 4 腰神经部分前支组成。位于腰椎两侧,腰大肌深面。,4腰丛,腰丛的主要分支,(2)股神经;股神经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肌前群,皮支支配股前部皮肤。股神经皮支有一长支,伴大隐静脉下降至足内缘,称隐神经。 股神经损伤,股肌前群瘫痪,膝跳反射消失。,腰丛的主要分支有: (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

21、经,(3)闭孔神经:闭孔神经穿闭孔,伴闭孔动脉走行,支配股内侧肌。 闭孔神经损伤,患腿不能伸到健腿上。,由腰骶干、骶神经、尾神经前支组成。位于盆腔侧壁,梨状肌前方。,5骶丛,主要分支有: (1)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 (2)阴部神经 (3)股后皮神经 (4)坐骨神经,5骶丛,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于梨状肌下缘出骨盆,行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下行至腘窝,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本干布于髋关节和股肌后群。,坐骨神经,1)胫神经:胫神经沿腘窝中线,经小腿后群肌深浅两层间下降,于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胫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皮支布于膝关

22、节、小腿后面皮肤、足底皮肤。胫神经损伤后表现为足“勾状外翻”。,2)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向外,绕腓骨胫,分为腓浅、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腓深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腓总神经损伤后表现为足下垂伴内翻(即“马蹄内翻”)。,下肢肌群及其神经支配,大腿前群肌 -股神经大腿内侧群肌 -闭孔神经大腿后群肌 -坐骨神经本干小腿后群肌及足底肌-胫神经小腿外侧群肌 -腓浅神经小腿前群肌 -腓深神经,主要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尺爪桡垂腕 正中手似猿 腋损方形肩 股伤四头瘫 胫损勾状足 腓总下内翻,二、脑神经 (一)脑神经序号及名称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23、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 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副神舌下全,(二)12对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12对脑神经连脑部位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 最后四对延髓找,(三)12对脑神经出入颅部位及分布范围,12对脑神经出入颅部位 一嗅筛孔通于鼻 二视经管眼球起 三四六眼眶上裂 上颌下颌圆卵里 七八同穿内耳门 茎乳孔出只有七 九至十一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有一,I嗅神经 (Olfactory nerve),II 视神经 (Optic nerve),III 动眼神经,IV 滑车神经,三叉神经,VI 展神经,VI

24、II 前庭蜗神经,蜗神经节,前庭神经节,蜗核,前庭神经核,IX 舌咽神经,耳神经节,X 迷走神经,耳支,颈心支,前干,后干,胃前支,腹腔支,咽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肝支,胃后支,支气管支,食管丛,XI 副神经,XII. 舌下神经,脑神经及其相连的核团1、一条神经与一个核团相关:(只含一种纤维成分) I -嗅球 II-外侧膝状体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副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2、一条神经与多个神经核相关: (含多种纤维成分)-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感觉核-面神经核、上泌涎核、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疑核、下泌涎核、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25、疑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3、几条神经与一个核团相关,分布于舌的神经: 1、三叉神经 (舌前2/3粘膜,一般感觉)2、面神经 (舌前2/3的味觉)3、舌咽神经 (舌后1/3粘膜的味觉和一般感觉)4、舌下神经 (舌内、外肌),VII,(一)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亦称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神经。,三、内脏神经,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神经比较,(节前神经元的轴突称节前纤维; 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称节后纤维),(1)低级中枢 位于T1L3脊髓节段灰质的侧角。 (2)周围部分 包括交感神经节和节前、节后纤维。 1)交感神经节 包括22

26、24对椎旁节和椎前节(主要有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等)。,1交感神经,2)节前纤维由低级中枢发出,较短。 3)节后纤维由交感神经节发出,较长。 (3)交感神经分布。,低级中枢 位于S24脊髓节段的副交感神经核、脑干副交感神经核。,2副交感神经,周围部分包括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前、节后纤维。 1)副交感神经节 包括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2)节前纤维 由低级中枢发出,较长。 3)节后纤维 由副交感神经节发出,较短。,2副交感神经,1、颅部副交感神经,2、骶部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核是中枢 脑干骶髓分两部 器管旁节壁内节 前长后短太突出 血管汗腺立毛肌 肾腺髓质管不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27、的比较,交感神经,低级中枢,T1-L3侧角,脑干副交感核(4对) 骶2-4节段副交感核,周围部,交感干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编入第III、VII、IX、X对脑神经S2-4 加入盆神经丛,分布范围,较广,较窄,节后纤维长,神经节位置,副交感神经,椎旁节,椎前节,器官旁节,器官内节,较短,较长,内脏感觉神经与躯体感觉神经相比有以下特点: 1强烈运动可引起感觉。 2对切割不敏感,对牵拉、膨胀、缺血等敏感。 3定位模糊。,(二)内脏感觉神经,(一)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1感受器 位于肌、腱、关节、皮肤内。 2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

28、后索上行为薄束和楔束,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第三节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路,3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其纤维交叉后组成内侧丘系,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 4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1感受器 位于皮肤内。 2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后角。,(二)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3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其纤维斜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至对侧上行为脊髓丘脑束,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4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29、一)锥体系 锥体系由上、下两级神经元构成,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或脊髓内。锥体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二、运动传导路,(1)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下部,其纤维组成皮质核束下行至脑干。 (2)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脑干的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其中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仅受对侧脑支配,其余均受双侧支配,其纤维组成脑神经。,1皮质核束,(1)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其纤维组成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脊髓。 (2)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其纤维组成脊神经,支配四肢肌。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下端绝大部分交叉(70%90%)。,2皮质脊髓束,锥体外系主要是指锥体系以外的、控制骨骼肌运动的下行纤维束。主要功能是协调肌群运动,维持肌张力,协助锥体系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二)锥体外系,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