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音信仰【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5251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音信仰【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音信仰【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音信仰【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历史学 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音信仰 观音信仰是大乘佛教体系中的一种菩萨信仰,是把观世音作为崇拜对象的完整的宗教信仰体系。特别在我国,观音信仰已经成为菩萨信仰的典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向中国传播的时代,许多著名的高僧通过佛经的翻译把佛教思想带入中国,观音信仰也正是因佛经的传播融入到中国社会。由于其在中国佛教发展及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典型性,许多学者对观音信仰都曾作过深入的研究。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佛教史学角度出发:如汤用彤先生著汉魏两晋南 北朝佛教史介绍了这一时期的佛教徒及佛经的翻译、南北朝传教撰述状况,还涉及到有关造像方面等问题,文

2、中提到般若经的翻译,汉晋最多,这就使观世音作为智慧的化身的形象有了传播依据,从而使般若思想与魏晋玄学相结合 ,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观音信仰类型;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三卷中第五章“佛教信仰在民间的流行”重点介绍了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内容,以此作为观音信仰经典的依据,同时指出这一时期疑伪经的出现,也是推动观音信仰民间化的又一种表现。这为本文在研究观音信仰的传入从传统经典向伪经发展,从而推动观音信仰世俗化的过程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李利安先生的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中作者在探讨观音信仰的渊源时,勾勒出观音信仰在印度最早从海上救难这种现世救度信仰发展到来世的净土接引信仰,再到智慧解脱型信仰

3、和密教观音信仰。作者在探讨观音信仰向中国的传播时,从观音信仰的“客体”与“主体”两个方面展开考察,将印度的观音信仰向中国的传播过程分为“最初输入”与“其在中国引起的共鸣”、“全面输入”与“中国人的选择接受”、“输入完成”与“中国人的进一步接受”三个阶段。从主客两个方面考察,更加清晰而真实地揭示了观音信仰从域外 向中国传播的曲折历程 ,这对于我们研究观音信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从 宗教学与哲学 角度探讨:如弘学疏注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疏注详细介绍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功绩及形象;张玉林著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及圆瑛法师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详细叙述观世音在经典中表现的功能和形象显化;他们

4、认为涉及观世音经典的诠释,为观音信仰在社会中逐渐普及起到了理论上的推动作用。法尊法师在 2004 年第 3 期世界宗教文化发表浅谈“伪经”与观音信仰中国化认为伪经和灵验记、宝卷等都是观音信仰中国化的重要媒介 ,也是一种重要工具。此外,楼宇烈在 1998 年第1 2 期世界宗教研究中发表法华经与观音信仰一文就中国观世音菩萨信仰简要探讨其经典、现世性格及圆通法门,指出因为法华经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传播影响的广泛性,从而更加完整的塑造了观世音形象及性格。 3、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对观音信仰与中国文学之关系的探讨:如孙昌武先生著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贺嘉著民间传说中的观音指出民间传说中的观音形象

5、不同于佛典中的观音,由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观音有多种化身,所以形成民间传说中观世音形象的多样性。郑筱筠著观 音救难故事与六朝志怪小说一文认为以佛经为依据的观世音救难故事的出现,丰富了六朝志怪小说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辅助教科书,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法国汉学家石泰安先生在 1997 年 11 月著法国文学第 2 集中由耿昇译观音,从男神变女神一例一文,从古印度与观音信仰相类似的传说故事中寻找二者之间的渊源,说明中国观音由男神向女神转变是受古印度文化的影响。 4、从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方面探讨:如魏承思著中国佛教文化论稿、梁启超著佛学研究十八篇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及中

6、国佛教的兴衰 流变从文化学、史学角度作了阐述。冯秀珍著中华传统文化纲要、徐长安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文化论为本文在了解观音信仰这种外来文化现象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起到一定的作用。 5、从观音信仰与民俗文化关系角度探讨,是近年来关注这一热点较深入的一个领域。圣凯法师著中国汉传佛教文化礼仪一书中对观音忏法这种仪轨性信仰活动进行详细的叙述,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礼仪风俗潜移默化的作用比佛教中译经、讲经、立说等理论意义基础上的传教方法更容易被民众接受。杨曾文在 1985年第 3期世界宗 教研究中发表观音信仰传入和流行一文从民俗学角度作了系统阐述,利用观音神话,经文资料考察社会不同

7、阶层祈求观音拯救的思想动机,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整理研究有一定的帮助。邢莉著观音信仰一书也是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百姓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观音信仰作了全面的研究,探求观音信仰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关系及其在民俗方面的表现和民间文化史上地位。徐宏图先生在 2004年 3月在浙江 海洋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普陀观音信仰的历史影响中从 皇家官府显要 、 文人墨客、普通百姓 请愿许愿、观音信仰的宗教仪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 普陀山的 观音信仰对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俗民风均产生过深远影响 。柳和勇先生在 2006年第 119期 双月刊上发表的论观音信仰的中国文化底蕴中对观音信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8、,他认为观音信仰 蕴含着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初原性文化内涵 ,有着人类共通的生命性心理意识 ,并已成为集体性表象 ,具有较大的拓展生成力。 6、从历史学方面探讨:段友文在 1998 年第 2 期山西师范大学学报中发表观音信2 仰成因论及郑筱筠在 2001 年学术研究增刊中发表观音信仰原因考都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观音信仰的形成基本线索 ,对观世音性别的改变、观世音送子的神职功能、观音信仰的世俗化过程、观音信仰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衍变进行了具体剖析 ,旨在发现观音信仰长传不衰的生命力本源 ,挖掘观音信仰深层的文化内涵。 7、从观音信仰与艺术方面的探讨:李利安在 1996 年华夏文化第 4 期

9、发表观音信仰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一文中探讨了观音信仰对我国古代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的影响,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杨燕在 2006 年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 3 期发表管窥中国的观世音信仰一文主要探讨观世音的名号,来历及观世音的身世说的过程和原因,这为 本文提供了一定的材料。 总体而言,观音信仰的研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时期观音信仰的兴起的特征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的特征作较系统的研究,希望能对这方面研究有所助益,并从中更进一步的探索观音信仰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魏晋时期观音信仰类型特征的研究对帮助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文化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宗教心理学角度通过对民众观音信仰心理的研究,有利于 把握民众信仰心理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现象,为宗教活动管理工作提供学理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