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时期舟山海域政局【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526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末明初时期舟山海域政局【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元末明初时期舟山海域政局【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元末明初时期舟山海域政局【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历史学 元末明初时期舟山海域政局 一、前言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区域史研究在大陆史学界逐步受到重视,进入 90 年代以后更是具备受恩宠。从研究领域看,区域社会史、区域经济史和区域文化史尤为受宠。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是区域史研究是一种新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它能更好的认识区域历史的有机结构与发展变化。其次,由于它对中国整体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和认识中国整体史的基础之一。中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面貌和经济社会发展往往有相当大的差异。如果只是单纯进行全国性 的整体史或通史研究,常常难以深入和准确地把握中国历史。 1 本综述研究

2、的是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期间舟山海域地区的政局情况,以及国内外文献对此的记载的研究和评述。元末明初是一个朝代交替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 ,尤其对于地处边陲的舟山地区来说 ,更是得失在于一瞬间。为此,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的措施。但是对于这一系列的为巩固而采取措施,实施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可行还是具有一定的争议的。所以本文旨在对比为是与否这两种观点支撑的材料,从而提出作者的观点。主要从 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当时统治者的政策措施,(结束 92 年的昌国州而立县,继而废县,其中几次徙民内地),以及当时涌现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几方面来论述。 二、前人研究成果 对于元末明初时期舟山海域政局的研究,由

3、于更加偏向于中国边陲地区,而且很少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纠纷与矛盾,所以国外研究相对较少,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中国地方志中的舟山、宁波等方志以及明史中的明初舟山部分,还有当时舟山的一些人物传记中。 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最早见于元大德二年大德昌国州图志 2 中对当时舟山地理环境、范围以及经济、军事方面的记述。 舟山市志 3中对舟山疆域的描写,同时对舟山地名演化 也有所记叙。 康熙定海县志 4元朝灭亡前舟山地区的政局背景的描述: 元至正八年( 1348)十一月,黄岩人方国珍起兵反元。十一年正月,率战船百余艘至岱山洋面。昌国知州贴木儿不花及判官赵观光率兵巡海抵灌门(进干石览乡海边),遭袭击。次日又战,元军溃败

4、,贴木儿不花及赵观光战死。十五年春,方军占庆元路(宁波),乘胜攻占昌国州。“达鲁花赤”高昌贴木儿战死。二十七年,明征南将军汤和率军攻庆元,方国珍退守昌国盘峙岛,又战,失战船2 25 艘、大帅 2 名。十二月,投降朱元璋。余部叶希戴等据秀山。明洪武元年( 1368)二月,征南 将军汤和自福建还师过昌国临时驻扎,遭叶部袭击,损失 2 指挥。三月,叶部攻庆元城,未成。二年,叶部攻占象山城,俘县丞王茫。后明将吴祯率军至昌国,叶败。 明天启年何汝宾的舟山志 5中谈到的太祖对舟山的政策“洪武十七年,太祖以东南控海之地乏兵以守恐致寇害命,设卫所及岑宝螺岱四巡司隶于县兵民以安教化。流洽海东一隅规模宏远诚驾宋轶

5、元为我明边陲捍卫于以观。这里所说到的倭寇应该是元朝时期就有的日本倭寇以及方国珍的余部,但方国珍余部是否有与倭寇勾结,这一点还是有待考证的。 明太祖实录 6也同样有对舟山的撤州改县有 所记载, 明政府于洪武二年 ,把已具有92 年历史的昌国州改为昌国县 ,隶于明州。其次 ,朱元璋为消除方国珍余部的影响 ,于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 ,温 、台 、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尝充船户者凡十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人 ,隶各卫为军。接着 ,又先后在洪武十一年、十六年调明州卫中右千户所和后所至昌国 ,并于十七年置昌国卫 ,加强了海岛的防卫。 浙江通史 7同样也提到了舟山在明朝时期的

6、废州县,“ 春秋时,舟山属越,称 “ 甬东 ” (甬江之东),又喻称 “ 海中洲 ” 。公元 738 年(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县 ,以境内有翁山而命名为 “ 翁山县 ” 。至公元 771 年(大历六年),因袁晁率起义军占翁山而被撤废县治。公元 1073 年(北宋熙宁六年)再次设县,更名 “ 昌国县 ” 。元初升县为州。公元 1369 年 (明洪武二年 ),改州为县;洪武二十年废昌国县。至清初,先后两度迁民。 ”还具体说到:洪武十九年( 1386),朱元璋派遣信国公汤和巡视整顿东南一带海防,在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凡发现有海商活动的地方,一律“迁其民”、“墟其地”。在浙江沿海诸府县,北自宁波府

7、海外的舟山群岛,南到温州府沿海的玉环岛,原先居住的居民都被强行迁徙到内地。如 普陀山,原来人口聚居众多,香火兴旺,汤和下令迁走居民,烧毁殿宇 300 余间,仅存铁瓦殿一所,留下一个和尚守香火而已。可见在当时而言明太祖对边疆的隐患是十分不安的,而且采取的措施也十分极端,但可行性是不是高?还是评论不一的。 康熙定海县志还有其对当时人物王国祚事迹的叙述描写“ 明洪武十九年,明太祖朱元璋因听信开国功臣征南将军汤和之片面奏词,下旨命汤和经略海上,遣昌国 46 岛 30000 余居民入内地,一时岛上士民流离失所,人心惶惶。后有岛民王国祚进京面圣,力陈昌国不可迁涉,翁州不可弃守之理由,朱元璋听之后认为国祚说

8、 得有理,采纳了他的意见,因而昌国有 8000 余人方得以留岛安居 ”。对这一人物的描述无论是在人物传记还是历史事件的记载,都是用褒扬的态度的。 根据明史汤和传 8记载:洪武十九年 ,朱元璋命令已封为信国公的汤和到浙江筹划海防。汤和要求熟悉沿海防务的方国珍的侄子方鸣谦一同前往。方鸣谦 向汤和提出“倭海上3 来 ,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 ,置卫所 ,陆聚步兵 ,水具战舰 ,则倭不得入 ,入亦不得薄岸。”明史汤和传这个建议实际上既御敌于海上 ,也御敌于 陆地的海防方略 ,并得到 了朱元璋的同意。汤和到浙江后 ,在沿海采取建立卫 所、增加军队防守等措施 但在舟山 ,汤和不仅没有加强海防措施 ,反而大

9、大削弱了舟山的防御力量。这里由于是写一个人物传记,所以相对来说更侧重于对人物事迹的细化描写,或者说褒扬。 三、结语 前人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地方志及有关文献中都有深刻分析和揣度,但很多相同事件由于研究者研究方向不同,研究侧重点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首先是在时间上,元末明初昌国州存在的时间上,有 91 年和 92 年两种说法。还有对废县徙民的评价,仅仅是对个中人物的评价就有所出入。本文旨在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对比,对有冲突的地方加以考证,以更加正面、准 确地了解舟山海域在元末明初时期的政局。 【参考文献】 1 包江雁明初舟山群岛废县徙民及其影响 J1999 年 2冯福京大德昌国州图志 M 3舟山市志 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第一版 4周圣化原修 缪燧重修康熙定海县志 M 5何汝宾舟山志 M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1988 年 6明太祖实录 M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 年版 7陈剩勇浙江通史 明代卷 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8 张廷玉明史汤和传 M上海古籍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