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东海何处觅孤忠 郑成功在舟山遗迹考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历史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2 摘 要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但人们往往只重视他收复台湾的壮举,对于在此之前他在舟山的活动却很少 有人提及。郑成功曾以福建、厦门为基地,以舟山为前沿阵地,对清政府展开过庞大而又有威胁的反击,甚至曾经一度攻陷南京这一重镇。本文主要探讨郑成功在舟山的活动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意义,以此发掘舟山的重要军事意义、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与郑成功的关系。 关键词 郑成功;舟山;北伐;评价 Where to find the East China Sea al
2、one loyalty - Zheng Chenggong sites in Zhoushan Abstract: Zheng Chenggong was a famous hero in Chinese history. People ten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his feat of recovering Taiwan,while for the activities in Zhoushan he took part in before were rarely mentioned. Taking Fujian and Xiamen as a basement
3、to Zhoushan which was the forward positions, Zheng had launched a huge and threatening counter-attack to the Qing government , and even once captured the city of Nanj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activities of Zheng Chenggong in Zhoushan and the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us to expl
4、ore the importance of military significance ,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Zhousha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Zheng Chenggong. Key Words: Zheng; Zhoushan; Northern Expedition; evaluation 3 提到郑成功,人们往往与“收复台湾”四字相联系。的确,郑成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名将,他主要活跃于明末清初时期,其历史地位的确立主要在于收复台湾的壮举。但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其反清复明斗争虽
5、很少为人提起,却也是轰轰烈烈,震铄古今。 明朝灭亡以后,南方先后出现了几个南明政权,坚持与清军对抗。在风起云涌的抗清烽火中,已灭亡的明王朝的一些亲王成了抗清的旗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唐王弟朱聿 粤( 为左金右粤 )、桂王朱由 榔 等人。 其中, 鲁王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檀之九 世孙,鲁肃王朱寿镛第五子。 清顺治二年( 1645 年),由举人张煌言 、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兵部尚书张国维等人拥立,于浙江绍兴称鲁监国。在清军的大举攻势下,鲁王逃离绍兴,败走舟山。清顺治八年( 1651 年)九月,清军渡海攻破舟山,鲁王浮海逃奔厦门投靠郑成功。至此,鲁王政权名存实亡。跟
6、随其征战的黄宗羲作鲁纪年时感慨地说:“上自浙河失守以后,虽复郡邑,而以水上为金汤,舟楫为宫殿,陆处着惟舟山两年耳 ” 郑成功效力于唐王后 ,因深得唐王朱聿键的器重,赐姓朱,更名成功,任御营中军都督、招讨大将军。从此,郑成功不再称原 名郑森,而叫“朱成功”,时人号为“国姓爷”。郑成功隆武授命之后,经过几次兼并之战以及清廷的围剿与反围剿之战,最终使郑成功在东南一方逐渐稳定下来,与清廷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而随后几年,郑成功以舟山为前沿阵地,集结军队,进行了两次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虽然曾经一度攻陷南京这一重镇,但最终的失败却将郑成功集团逼上了绝路,被迫退守厦门。 一、郑成功生平 郑成功 ( 1624
7、1662) , 本名郑森,字大木,小名福松 , 南安(今属福建)人。明代都督同知郑芝龙之子。 关于郑成功的生平,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 郑成功的降生( 1624 年 8 月 27 日)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青年时投效于同是福建泉州籍的旅日华人首领李旦,因受其器重,被收为义子。李旦死后,郑芝龙继承了李旦的大部分财产和部众。当时日本当局对郑芝龙很重视 ,“长崎王使芝龙主白留 ,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明朝天启三年 ,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 ,郑芝龙与日本平户的一女子翁氏结为夫妇。 这也就是郑成功之母。 据 清人江日升著台湾外志 记载,一个夏日的晚上,怀有身孕的翁氏突觉肚痛,渐入昏迷状态。
8、梦见海上波浪滔天,海涛中有一条大鱼出没翻腾。她同众人正在观看之际,大鱼跳跃杨威,直冲其怀。她 惊得醒来,即分娩一男孩。这个男孩就是郑成功。这一天是明朝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 1624 年 8月 27 日)夜子时。此时,正在街上与朋友聚会的郑芝龙。听说爱妻生子,不胜欢喜,于是匆匆往回赶。邻居见他,大声呼喊:“赶快救火!”郑芝龙问:“火在何处?”邻居说:“刚才你家火光冲天。”郑芝龙回到家中,见到爱妻和新生儿安然无恙。哪里是什么着火,原来是儿子降生时灯火射出,光亮达天。众人皆以为此种天象是大喜征兆,便纷纷前来道贺。 有关郑成功降生的故事,在日本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翁氏怀着郑成功时,有一天,她到平户千里滨
9、去游玩,在海边拾 贝壳。就在这时,翁氏肚痛难忍,便靠在千里滨内的一块巨石上生下了郑成功。巨石旁有一株古松,长得十分茂密。因此,郑成功降生后,父母给他起名4 叫福松。而今,当地人仍把这块巨石叫“儿诞石”。为了敬仰郑成功的功绩,至今还常常有人来此凭吊。 对于这些传说和故事,我们应正确的看待它,作为史料,我们所能取之的事实就是,郑成功的的确确降生于日本平户。其他的,类似于中国古代“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我们则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娱大众。因为大部分如此神奇的故事,都是后人牵强附会上去,而无法考证的。 (二)郑成功有关的族系 郑 氏的祖先,原先住在北方。在唐僖宗光启年间( 885 888 年)
10、,为避战乱,从光州固始(今属河南省)迁徙到了福建 、 广东一带。时至北宋靖康年间( 1126 1127 年),郑氏五郎隐石公兄弟散居于莆田 、 漳州 、 潮州各地。后来,隐石公这一支从侯官迁徙到泉州武荣,再后来,又迁徙到南安石井。从此,在石井世代定居,成为“石井郑氏”。从隐石公传到第十代孙,是郑成功的祖父,名士表,人称象庭公,曾任福建泉州府库吏。 对于郑氏族源以及分枝构成,具体可参考郑芝龙所修郑氏族谱 石井本宗族谱 。对于郑成功祖地究竟在何处,学术界至今还 有疑义,也颇有争议。郑通,郑东雁的 郑成功祖地在福建莆田南湖之考证可参考 一二,当然其中也有学者提出的质疑,如此更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了解郑
11、氏祖地。由于其内容与本文相干不大,就不再涉及。 郑芝龙(郑成功之父) 郑之虎 郑之豹(同父异母) 郑之麟 郑之凤(鸿逵) 郑成功(一共六位兄弟) 郑经(长子,延平王继承人) 郑克臧(长孙) 郑克塽(降清) 郑成功系族谱简图 二、舟山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军事意义 舟山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如此,近代如此,如今更是如此。中国近代有一例就 足以佐证此观点,并可说明其中缘由。 1839 年 11 月 4 日,英外交大臣巴麦尊致海军部的第二号机密件中说:“女王陛下政府倾向于相信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是很合适的,舟山群岛的中心位置 在广州与北京的中断,接近几条通航的大河河口,从许多方面来看,能给远征军
12、设立司令部提供一个合适的地点。” 在郑成功之后的几个世纪以后,舟山被侵略者如此看重,由此可见舟山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世界联系越加紧密的今天,舟山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但在明末清初的它是否也如此重要呢?亦其为何如此受郑成功亲睐,成为两次北伐抗清的集结地呢? 舟山悬居海 中,四面澎湃。定海为宁波东维下邑,而舟山尤居东之东,若邑乘所记“浮吴会,达瓯闽,中翼於省会,而控扼其门户,即定海与舟山共之。而舟山尤与三韩 、 日本飘5 渺咫尺,若一望可到。”故按图而窥四履,则中外华夷之防截如也;分兵而界汛地,则攻守奇正之道井如也;建牙以壮弹压,则储胥虎豹之形屹如也。 这段话主要论述了舟山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犹如海上
13、巨擘一样,起到窥四履,控门户的重要作用。 就舟山地理位置而言,其军事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舟山岛是群岛之首,东西长 45 公里、南北宽 15 公里左右、面积为 524 平方公里。岛上地势起伏较大 ,其中山地约占总面积的 73,自然防御条件好。黄场尖海拔 503.6 米,为岛上最高峰,是岛上重要制高点,顶部视界开阔,能见度较好,能观察到较远的海面和岛屿。环岛海岸线全长 186 公里,便于登陆地段较多,但除东北部海域较为开阔外, 其余地段近岸地区岛礁众多、航道复杂,船艇编队航行困难。舟山本岛是舟山群岛的核心和中枢,岛内地幅较大,周围有普陀、朱家尖、秀山等岛屿屏障,有利于组织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舟山
14、群岛的岛屿,多呈集团式分布,相互间距较近,可互为依托、互相支援,各岛间炮火可构成绵密的火网,封锁整个舟山海区。泗 礁、大衢、代山、长涂、朱家尖、桃花、六横等岛屿,面积均在 2 平方公里以上,且地形复杂、 回旋余地较大,便于长期坚守,独立作战。花鸟、嵊山、枸杞、泗礁等岛屿位于群岛北侧,扼长江口水道,是阻敌向上海接近的重要阵地。浪岗山、东福山等岛屿远离大陆,是本区东海的最前哨,可起到耳目和哨兵的作用。诸岛屿之间形成了许多可通航的水道,比较隐蔽,对实施海上机动、后勤补给和沟通与大陆的联系十分有利。群岛内港湾锚地有百余处之多,定海、长涂、穿山等军港设施完善,进出便利,可供船舰的自由出入和疏散隐蔽。 舟
15、山群岛位于长江口东南、杭州 湾东侧,为沪、杭、甬地区的天然屏障,对打击向上海地区登陆之敌、保障上海地区防御作战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明末清初,明朝败亡以后,清军铁蹄到处,四海之内皆俯首称臣,一时无人敢夺其锋芒。表面上虽风光无限,但只有清政府自家人知道其苦楚,满族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掌握天下,其面对的不仅仅是民族间的不容,更兼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和谐。对于汉族这个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只有软硬兼施才可征服。对于清军的铁血政策来说,陆军实力固然可当翘首,但是水军力量实在不值一提,所以,也就造成平定南方的困局。郑成功正是在此微妙环节,凭借南方水道纵横 ,水军力量强盛崛起,一时声名大振。 三、郑成功北伐的前沿阵
16、地 舟山 在郑成功抗清斗争中,有一个地方总是时而出现,此地悬居海岛,却因航道便利,可直达一些沿海重镇,它为郑成功所看重,从而成为两次北伐抗清的前沿阵地。此地便是舟山。郑成功在舟山的活动主要是两次北伐抗清。而一次收复舟山之战虽未亲征,但遣 其 爱 将 甘辉 、洪旭、陈六御 等 攻陷舟山 (一)收复舟山 清顺治六年十月,鲁王自台州健跳岛移驻舟山。八年七月,清总督陈锦三路进攻舟山。 与此同时,郑成功正围攻漳浦,听到情报后,正欲提兵援舟山之时,清军提督扬名高在福州集结军队,准备抄其金 、 厦背后。郑成功迫于无奈,只能迎战扬名高。而陈锦趁此机会一举打下舟山,鲁王在张名振和张煌言等人护卫下逃离舟山,前往厦
17、门投靠郑成功。 郑成功安置好鲁王之后,就着手准备收复舟山。据 清史稿 列传 11 郑成功 载: “ 成功遣其将洪旭、陈六御攻陷舟山,进取温、台。 ” 顺治十二年(永历九年, 1655 年)十月二十二日,郑军甘辉、王秀奇部进抵舟山,次日围城;张名振部也从崇明一带沙洲南下参加会攻舟山战役。 6 攻陷舟山之后, 郑成 功考虑到留守金、厦的兵力不足,决定调甘辉等率主力回守根本,由总制陈六御 “ 督定西侯张名振、英义伯阮骏等镇守舟山 ”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 定本 卷1)。十二月十三日,甘辉、王秀奇等率部回到厦门。 在郑军攻下舟山城不久,张名振去世。张名振在临终前把自己的旧部托付给监军兵部右侍郎张煌言,郑
18、成功却下令由陈六御接管。次年清军再度占领舟山,陈六御阵亡,张煌言成了原鲁监国系统军队的主要领导人,继续同郑成功联合作战。 舟山为郑军之手足,得,可为倚角之势;失,则四面受敌。郑成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挥师克舟山,虽后来再失舟山,但收 复之心从未断绝。 (二) 首次北征 由于当时清朝水战兵力和经验都还不足,为了避免明军重来以舟山为基地,清方文武官员商议后决定把该岛城郭房屋全部拆毁,居民统统赶回大陆。从这时起到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舟山群岛基本成了一片废墟。 道光宁波府志 卷 15 海防亦云: “ 国朝顺治初舟山为明季遗顽所据,八年始讨平之。旋陷于海寇。十二年(应为十三年)再攻克之,遂徙其民,
19、弃舟山为界外。 ” 清顺治十五年五月十三日,郑成功率水陆师 84 镇 20 万人自厦门誓师北伐,以张煌言为监军。 组成 的 强大的北伐大军 有 四个军团:第一军团,司令官中 提督甘辉 , 在本军团之下,右虎卫陈魁率领铁人军五千及其护卫兵一万 , 每个铁人左右各配备护卫兵 1 人 , 另外率兵两万、兵船 40 只、快船 10 只;第二军团,司令官右提督马信 , 率兵两万、兵船 50 只、快船 10只;第三军团,司令官后提督万礼 , 率兵两万、兵船 50 只、快船 10 只;第四军团,为大本营,国姓爷郑成功亲自指挥 , 率兵 10 万、兵船 120 只。 五月十三(阳历六月十三日)北伐军队伍浩浩荡
20、荡从福建厦门港出发,经沙关(福建福鼎沙埕镇)的浙闽交界处,一路航行进攻浙江南部平阳、瑞安、温州城等地。筹足军粮,全军赴舟山。七月初二到达浙江舟山 ,八月初九早晨离开舟山大岛,午后郑军舰队全部到达羊山岛,郑成功下令,全体军官到羊山岛上的娘娘庙集合,开军事会议,此时突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在这次风暴中共翻沉兵船 300 只,损坏兵船约百只,死亡的人数达 8000 人。据说,郑成功这次北伐带了 7 个夫人同行,除董氏夫人外,六名侧室也全部淹死。 郑成功对这次风灾造成的损失感到十分痛心,首次北伐也由此失败,郑成功无奈还师舟山整顿,准备二次北伐。 关于洋山岛,据大德昌国州志记载,“洋山在蓬莱乡之大海中,
21、因祀隋炀帝於此 羊山上多羊,见人驯狎,杀之必致祸。郑成功 入寇,杀羊食之,舟多覆 ”。 时人都以当时郑成功洋山遭遇台风因食羊而起,其实不然,八月的舟山正是台风频繁的季节,郑成功只是恰巧碰上了,而且又契合了迷信传说而已。 (三) 再次北伐 经洋山风暴之后,郑军大损,士气也异常低落。退守舟山以后,由于清军清野政策的影响,造成 舟山岛一片荒芜,大军难以久留,郑成功 遂 一面整顿队伍,制造器械,修补船舰,筹集粮饷,准备明年再举;一面 分兵 攻克台州、海门卫、黄岩县、磐石卫、乐清县等浙江沿海要地。 大致说,从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 1658 年)八月羊山受挫,到次年五月入吴淞口进攻南京 的半年多时间里
22、,郑军主力一直驻于浙江沿海一带,郑成功本人也往来于磐石卫、沙关(今浙江、福建交界处之沙埕)二地。 7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 1659 年)二月二十日 ,郑成功 着手部署长江战役。四月,郑成功、张煌言亲统大军北上。二十八日到达浙江定海,经过两天激战,全歼镇守该地的清军,夺取了定海炮城,焚毁清水师船只一百余艘。这样,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制造了进攻浙江宁波府的假象,吸引江苏、浙江清军来援。五月初一,郑成功率领兵马十余万分乘大小船舰三千余只从定海北上,分三路进发,由中提督甘辉统前军,郑成功亲率兵将居中,总兵陈 文达殿后,浩浩荡荡起航,由浙东沿海登舟山,攻崇明,泊船吴淞口。 接下来,郑成功 从崇明直
23、破瓜州 ,横扫 镇江,进围南京。连战告捷后, 郑成功 放松了戒备,误信清总督郎廷佑的诈降奸计,在南京城外战败,被迫 退保金、厦 。 四、舟山在郑成功反清中的作用 郑成功的抗清斗争乃其一生可圈可点的事迹之一,虽最终失败了,但其影响是深远的。而这中间,两次大规模的北伐之战更是轰轰烈烈,震荡人心。两次北伐,郑成功都以舟山为前沿阵地,因为舟山,郑军遭遇台风,损失惨重;因为舟山,郑军浩浩荡荡,一度攻陷南京重镇;更因为舟山,各地郑军互为倚角,坚守 东南沿海几十年。对于舟山,郑成功有不解之缘,他虽未长期滞留舟山,主要在定海,大洋山等地驻留一段时间。可他一生中两次重大战役皆由舟山出发,从而成就了他一世英名。
24、郑成功势力范围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郑成功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以及东南沿8 海大小岛屿。主要原因有三点,从清军方面讲,清军发源于东北地区,主要优势在于骑兵,步兵等陆军;从郑军方面讲,郑军招募的军队基本都是南方沿海人,善于水战;从外部环境来讲,沿海地区地形独特,兼有大小岛屿,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郑成功的大本营金 、 厦地区 很少受清军威胁。而对于像舟山这样的群岛,无疑是善于水战的郑军的亲睐之处。 舟山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心地带,又是长江入海口处,对郑军来说,舟山乃其北伐集结的最佳之处,其一,清军不善水战,而郑军长于水战;其二,舟山大小岛屿众多,易于隐藏;其三,舟山位于郑军
25、海上势力与大江势力交汇处,可以起到承接作用,并互为倚角,攻守兼备;其四,舟山处郑军势力与清军势力交界处,而郑军占据舟山,很大程度上可以此为跳板,对清军展开有力而突然的攻势。而事实上,郑成功多次取舟山,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其效果也相当明显,曾一度攻陷南京,只是因为最 后在南京中计而大败。有人曾经预言到,如果郑成功当时不中计,取得南京战役的胜利,那么中国历史将会改写,而舟山将备受统治者重视成为军事重地。 五、从郑成功在舟山的活动看对他的评价 郑成功一生成就斐然,他的主要功绩有两个方面,其一,北伐抗清;其二,收复台湾。如此英雄,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多为正面,但 历史 评价 有时 也 不免有偏颇,甚至被歪
26、曲 。所以,对于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的 功过是非, 成为了一个 是 永恒的主题 。 鲁迅先生认为论人要顾及全面,陶渊明既有 “采菊东篱 ”一面,也有 “金刚怒目 ”一面,若取其一面,即非全人 11。 的确,人无完人 ,每个人有正义的一面,也不免有阴暗的一面。所以,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要全面,不带感情色彩,不能因为崇拜某一位历史人物而刻意回避其阴暗一面的研究,这是不可取的;另外,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其具体事实加以评说,既不就事论事,也不泛泛而谈。 以 郑成功 而论, 正面的评价颇多,他无疑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虎臣,但他是明朝旧臣,所以他忠的是明朝的君,爱的是明朝的国。而在他北伐抗清斗争中
27、的表现来看,郑成功又兼爱民如子的优点。 郑成功 在二次北伐途中,曾 信心自负 而 赋诗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一首曰: “ 缟素 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郑成功对北伐抗清的执着于信心以及对明朝的赤胆忠心。 联系郑成功在舟山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 爱民如子,民心所向。 由于清廷实行清野政策,舟山一时民不聊生,十室九空。郑成功来到舟山以后,积极有效地恢复生产,保障百姓基本生活。在驻守舟山期间,郑成功不但严令军队扰民,更是鼓励军民合作,让军人训练的空闲时间轮流支援人民生产建设,所以郑成功驻守舟山时,民众望风而来。 2、战略眼观独
28、到,富有军事才能。 明末清初时期 ,舟山一直不被重视,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舟山实乃海外孤岛,蛮荒之地,不值一提。尽管有眼观独到之人提出舟山的重要性,但其分量还是无法让统治者所重视。而郑成功却一早就察觉了舟山的重要性,并一直积极争取和开发舟山。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9 郑成功的军事眼观,认为舟山能作为反清复明的前沿阵地,进可攻,退亦可守,更兼舟山岛屿众多,地形复杂,便于隐藏与发展。另一方面也与郑成功个人经历有关,郑成功家族发迹于海上贸易,对于海战不但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还拥有一支久经考验的子弟兵和亲兵,这些都是一直跟随郑成功的,所以其军事实力 相当可观。 3、亲兵爱兵,受兵士爱戴。 第一次北
29、伐期间,郑军在舟山羊山惨遭风暴袭击,损失惨重。 在这次风暴中共翻沉兵船300 只,损坏兵船约百只,死亡的人数达 8000 人。 郑成功深受打击,这里面固然有因为北伐失败而产生的悲痛之情,可从郑成功此事过后的表现来说,他更为在乎的是那帮与他征战十几年的兄弟兵。郑成功一向以爱兵亲兵为人称道,每次战后,他总是着重安排阵亡兵将的善后。经此一役,郑成功深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之感。 而在另一方面,郑成功又是一个自私狭隘之人,从其长期的抗清斗争细节中可以看出几点: 1、私心 自用 郑成功最大的失策是私心自用。南京战役显示了他的兵力相当强盛,当顺治十年、十一年李定国、孙可望军威大振时,郑成功如果真心拥戴永历
30、朝廷,亲率主力会师夹攻,江南必下无疑。可是他始终按兵不动,直到清军占领贵州,永历朝廷已经很难招架的时候,他才大举进攻南京。 换句话说,郑成功的复明是以他自己为首的 “ 明 ” ,在西南永历朝廷明军兵势尚盛时,他决不肯出兵配合作战;他自以为最聪明的战略是西线明军败退已远,又还牵制着清军主力时大举出兵收取江南是最佳方案 。 2、自负自傲,不听进言 在第一次北伐期间,当郑军行至洋山岛,有向导曾 经有言,羊山地区经常气候反常,提醒郑成功要慎而重之,可郑成功不调查,不深入了解,有将领进言调查而反对,认为此乃迷信。结果就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另外, 中提督甘辉在进攻南京之前就提出建议: “ 兼程而
31、进,逼取南都。倘敢迎战,破竹之势,一鼓而收;不则围攻其城,以绝援兵,先破其郡,则孤城不攻自下 ” (先王实录)。可惜郑成功 认为南京清军乃瓮中之鳖, 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而选择将其围死 。 3、 自私狭隘 在郑军攻下舟山城不久,张名振 就 去世 了 。关于张名振之死的原因,众说不一。亲郑史籍说张名振病死 ,“顺治十一年第三次攻克 舟山后,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舟山军中” 12。其他史籍则说是郑成功命人毒死。 清史稿 列传 11 郑成功载: “ 名振进率所部攻崇明,谋深入,成功嫉之,以方有和议,召使还。名振俄遇毒死。 ” 张名振乃鲁王一部遗臣,虽从舟山败走厦门投靠,但其麾下
32、还有大量训练有素的明军,而张名振部一向独立于郑成功部,而且两支部队时有摩擦,所以郑成功有毒杀张名振的动机。而当 张名振在临终前把自己的旧部托付给监军兵部右侍郎张煌言 时 ,郑成功却下令由陈六御接管 ,把张名振旧部彻底编为郑军。 总之,对于郑成功的研究 与评价,单单从其在舟山的活动就可大致了解。种种迹象表明,郑成功非完美,事实上也没完美之人,但这些却丝毫影响不了郑成功的地位,郑成功实乃中华民族之楷模,之民族英雄。 10 注释: 张岫敏 .名人大传郑成功传 .内蒙古:远方出版社, 2002.16 胡连荣 .舟山历史名人谱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71 冯佐哲 .郑成功和他的日本母亲 .
33、档案时空, 2004.1. 舟山市宣传部、档案局 .鸦片战 争在舟山史料选编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明 .何汝宾 邵辅忠 .宋元明舟山古志 点校本明天启舟山志 .舟山:舟山市档案馆 .127 中国科学院 .明清史料丁编第二本舟山将官投贼残揭帖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 定海县志编纂委员会 .定海县志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4.628 浙江 .郑维国 .郑成功北伐军在浙江舟山羊山岛遭遇风暴损失惨重 . 舟山市档案局 .昌国典永 点校本 .浙江: 38 百度百科 http:/ 2011.1.14 11方牧 .东海何处吊苍水 张煌言在舟山遗迹考 . 12胡连荣 .舟山历史名人谱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