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住家設計1995 年 7 月間,個人曾蒐集台灣設計師在小面積(坪數)家居設計方面的優秀作品,編纂了一本名曰小住家設計選的書,分別以繁簡體字在海峽兩岸出版,不旋踵該書即在台灣印行了三刷,在大陸印行了兩刷,可見小坪數住宅的規劃設計,是頗受社會關切的一個課題。對於這個現象,當時我也曾作了主客觀因素的分析。在客觀上,由於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加上人口又大量往都市集中,導致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住的花費往往成為國民沉重的負擔;同時由於社會演變,家庭人口趨於簡單,每個家庭的人口平均數已降到不足四五人,新型態的小家庭及單身貴族日漸增多;而在主觀上,不少開發商視低總價的小坪數住宅為對抗景氣低迷的有效武器 ,因而紛
2、紛推出一層當二層用 、 空間加倍、總價不變的所謂創意空間 ,而市場反應也熱絡一時,顯見此類產品卻能迎合時代的需要。此外,自 1990 年起,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在當時許水德部長的倡導下,亦連續幾年展開了有關住宅空間有效應用的研究與宣導活動,包括舉辦徵圖、樣品屋與實品屋展覽、座談、製作印刷宣傳品等,凡此種種,都直接或間接地引發了設計界以及社會大眾對此一課題的關切與思考。而同樣的情形,也一定程度地在大陸的各個城市中發生,因此對於小面積住宅的規劃設計,確實是值得我們社會加以重視的。過去,國人一向有愛物、惜物的習性,見到一些東西常常都想保留,但又不懂得整理收藏,東西用舊了或不用了也捨不得丟棄或予以回
3、收利用,結果使得整個房子裡的角落、櫥櫃都堆滿了東西,久而久之,生活環境自然顯得雜亂無章。這在居住空間夠寬敞時,或許還不覺得問題的嚴重性,一旦面臨到狹小擁擠的環境時,便不免感受到一股局促的壓迫感了。其實,與日本相較,我們的居住面積並不算小甚至還大得多,可是空間感卻不像他們那般的寬敞舒適,原因即在於日本人平日有收納東西的習慣,並且也比較懂得如何去佈置自己的生活空間。所以,談到小坪數住宅的空間利用,不僅關係到設計,也與生活習慣的改善有關。而在這些年來的探討與實踐中,我們的設計界也找出了一些方向,累積了不少經驗。例如,在空間的處理上,儘量減少以實牆將空間隔死的機會,再配合多用途空間與多用途家具的規劃,
4、即可使小面積住宅於滿足生活上的各種機能需求之餘,復能達到開敞而不閉塞的作用;如果房子的天花板夠高,透過夾層與樓梯的設計,也可以多出一、兩個小天地來使用;再如,有效利用垂直或水平向度的位置或活用死角,也能夠解決貯藏空間不足的問題;又如,運用比較簡約的手法、淺淡的顏色、採光性佳的材質像是玻璃、鏡牆或不銹鋼板等,也都可以讓視覺具有延伸性,讓空間具有開闊感。是以小面積的住宅空間,若是經過良好的規劃設計,事實上是可讓人住出大格局來的;換句話說,如果設計得當,一個住進 20 坪(約 66 平方米)房子的人,是有可能享受到猶如 40 坪(約 132 平方米)大的生活空間的。當然,這也就說明了在台灣為何 30
5、 坪(約 99 平方米)以下的家居設計費,通通要以 30 坪面積的標準來計價,而不是按實際坪數的大小來計價,因為花在小面積家居設計上的時間與精神,並不見得就要比大面積的家居設計來得少的緣故啊!鑒於小住家設計選一書售罄已久,且內容也已老舊,但坊間索購者仍大有人在,個人特再精選台灣地區近幾年來優秀設計師在小坪數家居設計上的精彩案例,合為一集,範圍自 8 坪(約 26.4 平方米)至 20 坪(約 66 平方米)不等,每個作品均在生活機能上達到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功用,並且在美感上也實現了室雅何須大的效果,希望對社會各界能有所助益。此次本書仍採繁簡體字同時於兩岸出版,簡體字版授權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印行,繁體字版由本刊印行。最後,藉此要向提供作品給我們的設計界朋友們致上誠摯的謝意,同時也要請讀者立家不吝賜教!原載當代設計月刊第 10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