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简论.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9311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简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简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简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简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简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大历诗人韩翃诗歌简论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2 摘 要 韩翃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有“大历十才子”共同的特点,但因其自身遭遇与经历,也有不同于其他“大历十才子”而独具的特 点。韩翃的诗作尚存有一些盛唐余风,其中隐现的浪漫色彩和讽刺意味,是其他大历诗人所鲜见的。 关键字 生平坎坷;浪漫色彩;讽刺;清空流丽 Briefly discuss poetry of Dali poet HAN Hong Abstract: As one of The Ten Talents of the Dali Perio

2、d, Han Hong shared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ten talents, while his unique life experience imprinted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n his own poem writing. Han Hong poetry lingered some elegant and forceful poetry style of Tang Dynasty for emitting a finish, and always appeared some romantic colo

3、rs and sarcastic remarks that were hard to be seen in other poets in Dali period. Key words: Life tough ; Romantic colour ; irony ; Empty flowing 3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公元八世纪五十年代,经过一百多年蓬勃发展的大唐王朝,国势的强盛和经济的强盛都达到了顶峰,百姓安居乐业。而在这样一个辉煌的时代,唐诗也尽自己所能发出了璀璨的光芒。然而,乐极生悲,晚年的李隆基乐而忘忧, 给大唐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这个灾难,就是席卷整个中原的安

4、史之乱。安史之乱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摧毁了唐王朝的强盛与繁荣,更影响了到顶峰阶段的唐诗的璀璨。从大历初到贞元中,近三十年间,整个诗坛是较岑寂的。不过,文学是无处不在的,大历十才子便活跃于这个年代。当然,除大历十才子外,还有一些诗人在大历年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刘长卿、韦应物、顾况、元结等。活跃在大历诗坛的诗人诗风并不都相同,可分为四派:第一是元结、顾况、孟云卿代表的古风派。第二是十才子、郎士元代表的台阁诗。第三是刘长卿、李嘉祐、戴叔伦代表的地方官 诗人。此外还有姑名为方外派的僧侣、隐士派,以皎然、秦系为代表。真正代表大历诗风的是台阁诗人和地方官诗人,韦应物,顾况及方外诗人也部分体现了时代风

5、气。 大历诗歌在取材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大历诗人的题材大都取向于迷茫和反思、衰老的感叹、孤独与友情、乡愁羁恨、隐逸的生活和自然的新发现。亲子之情、人伦之爱、生老病死,这些家庭日常生活的内容,在他们的笔下,也是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得到了丰富多彩而又深刻细腻的表现。钱起初至京口示诸弟,卢纶送从侄滁州觐省,崔峒春日忆姚氏外甥, 戴叔伦妻亡后别妻弟,李益致内兄卢纶,仅从这些诗题我们就可看出诗人情感的流向,对题材的兴趣何在了。同时,大历诗人敏锐细腻的感受使他们善于发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诗意,他们写的,都是前人不太写的生活片段,即使前人也写过,但亦比不上大历诗人描画的深刻

6、细腻。如于皓题邻居中写道: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 浇薤亦同渠 。 传屐朝寻药 , 分灯夜读书 。 虽然在城市 , 还得似樵渔 。全诗紧扣与邻居朝夕相处之情节,表现出邻人间和睦共处的感情。 “大历十才子”之名号,最早见于 唐姚合极玄集。通行二卷本极玄集中的 李端小传有云 : 李端 , 字正己 , 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 峒 、耿湋、夏侯审唱和 , 号十才子。历校书郎,终杭州司马。 关于十才子具体人名,不同阶 段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北宋欧阳修、宋祁撰写新唐书时 ,依据旧唐书和“卢纶诗题”所划定的范围而作出取舍 ,并确定了大历十才子的具体人

7、名 ,新唐书文艺传云:“ (卢 )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 ,号“大历十才子”。宪宗诏中书舍人张仲素访集遗文。”唐诗纪事卷三十李益:“大历十 才子 ,唐书不见人数 :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 ,皇甫曾、耿湋、李嘉祐。”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 至此可见,关于“大历十才子”具体人名,众说纷纭。北京师范大学周流溪先生大历十才子小考一文中,参考新唐书等著作,得出结论:“大历十才子”应该是钱起、韩翃、郎士元、耿湋、李端、卢纶、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

8、峒。 而现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大历十才子是钱起、韩翃、夏侯审、耿湋、李端、卢纶、吉中孚、司空曙、 苗发、崔峒。 大部分研究者都将“大历十才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十才子”的生活态度,用钱起县中池竹言怀“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来表达最合适不过了。他们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他们的诗除了用于4 应酬唱和外,主要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自然景物和羁旅愁思。而十才子的诗歌艺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清空流丽的艺术风格,十才子诗从整体上所显示的基本风格就是清幽、空灵、流畅、华美的语言。 2、心理刻画委婉细腻,十才子的部分诗作忠实地记录了其离合聚散

9、, 委婉而真切地 表达了他们瞬间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和心态变化。 3、喜尚形似 , 工于白描, “形似”就是指摹景状物、叙事述怀的形象逼真。白描手法的特征是不事雕琢 , 不用夸张 , 不用典故 , 少有比兴 , 而以写实的手法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形和神。 4、缘情写景 , 情景交融,在动荡的社会 ,他们诗中表现的就不是随物兴感的即时感触 , 而是久郁心中的一腔愁绪。 5、擅长五律 , 众体兼备,大历十才子于律诗中尤长于五律 , 不仅量多而且成就大。十才子诗现存 1500 余首 ,其五律和五言排律多达 900 余首 , 占其总数的 60% 以上。十才子除了写有大量且有不少精美篇什的五律外 , 还写

10、有七律、五绝、七绝、古体、乐府歌行乃至六言等作品 , 诗歌的多种体式在他们的作品中大都可找到 , 可谓众体兼备。 韩翃的生平事迹,史传记载简略。李肇翰林志有关于韩翃入翰林院的记载:“开元二十六年刘光谦、张垍乃为学士,始别建学士院于翰林院之南,又有韩翃,阎伯嶼、孟匡朝、陈兼、李白、蒋镇在旧翰林院。”韦执谊翰林院故事亦载:“玄宗以四墺大同、万枢委积,由是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别旨。至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其外有韩翃、阎伯嶼、孟匡朝、陈兼、李白、蒋镇在旧翰林 院中。”李肇元和年间为监察御史,韦执谊贞元年间为翰林院学士,而韩翃约卒于贞元四年,三人可谓同时代人。且两文记载皆同,此事应

11、准确可信。 许尧佐著有柳氏传(又名章台柳传),收录于太平广记 485 卷。因为这篇柳氏传,使韩翃成为一时家喻户晓的才子。柳氏传写的是关于韩翃与柳氏的爱情故事,讲述了韩翃一段经历。韩翃与富而爱才的李生为友。李有美妾柳氏,爱慕韩翊,李知其意,便将柳嫁韩。后值安史之乱,柳剪发毁形,寄身佛寺。这时韩已入平卢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为书记。两京收复后,韩翃使人潜寻柳氏,并寄以诗,柳氏感泣 ,答以诗,希望早日团聚。不久,柳为京中蕃将沙吒利劫去。一日,柳偶于车中见韩紧随其后,乃使女婢将其处境告韩。后侯希逸诸将欢宴韩于酒数,有虞候许俊,见韩神色沮丧,问其故,韩以实情相告,许请韩写一亲笔信,即乘马至沙吒利宅,救出柳氏

12、,使之团圆。侯希逸得知具体情况,怜悯两人,便将两人的故事告知皇帝。当时皇帝被两人凄美离奇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将柳氏归于韩翃,并赐两万金于沙咤利,以消其怒气。故事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傅璇琮先生关于 与 所载韩翃事迹考实一文钩沉发覆,记录了韩翃大致经历。 综上所述,可知, 其大概经历如下: 韩翃早年在翰林院担任翰林待诏一职,但因翰林待诏非官位,无俸禄,所以生活贫寒。天宝十三载进士及第,有了一官半职,却又遇上安史之乱,生活颠沛流离,虽然跟着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做书记,但因战乱,生活也不会好到那里去。其间更穿插与自己心爱之人悲欢离合,生活更是难上加难。宝应四年侯希逸被逐,又随同入京,于此闲居将十年。大历八

13、年( 773)再度离京,入汴宋节度使田神功幕府,因汴州从 773 年至 779 年间历经兵乱,翃居此亦屡易其主,先后入田神玉,李希烈,李勉幕;建中初( 780),因 “春城无处不飞花”诗受知德 宗,擢升为中书舍人,卒于任。 韩翃的诗作全唐诗中收录三卷,共 170 余首。从题材上讲,大都是一些吟咏赋诵 ,唱和往来之作,赠别送别之诗尤其之多,如宴杨驸马山池, 题张逸人园林,送李明府赴滑州,赠别成明府赴剑南,送客还江东,送夏侯侍郎等。而从体裁上讲,5 韩翝诗可谓是众体兼备,但总体而言 ,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 ,律体诗均占绝对优势 , 其中七律诗代表韩翃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 后人对此评价也颇高:韩

14、翃 “七律翩翩韶令” (施端教唐诗韵 ), “ (韩翃 )篇篇一气呵成 ,无迹可寻;高、岑之神韵 , 全 为此公独得” ( 孙琴安唐七律诗精评 )。在大历诸子的七律创作中 , 韩诗以神韵自得称雄居首。 关于研究韩翃的著作,古今都很少见。关于韩翃的生平,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鞠飞先生作有韩翃生平补考一文,参考前人之研究,列出韩翃较完整的经历。同时,其又作有论韩翃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文,对韩翃诗的艺术特点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与概括。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社蒋寅先生研究中唐时期诗人与诗作,著有大历诗人研究与大历诗风两本关于大历时期的著作。他在大历诗风中有言,韩翃是大历时代硕果仅存的尚有盛唐余风 的诗人。

15、 韩翃因“少负诗名” 被皇帝召入翰林院 , 常出入达官显贵间 , 交游宴乐中 ,诗歌主要是投献应酬之作 , 内容多为歌颂升平 , 或诗酒唱和 , 或送往迎来。但除了这些应酬之作,韩翃也不乏一些发至内心,有心而发的作品。韩翃诗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方面: 1.送别之诗 在韩翃的诗作中,数量最多的是送别诗。其送别诗有 90 余首,占其诗总数一半以上。如送客还江东、送长史李少府入蜀、送冷朝阳还上元、送齐明府赴东阳等。韩翃的送别诗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是纯粹的应酬之作。这些诗都是官员之间往来的 诗作,在题目中就可以看到很多官名,并非韩翃表达自己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在这些送别诗中,多见华丽的辞藻,空

16、无的意象。如别李明府: 宠光五世腰青组,出入珠宫引箫鼓。 醉舞雄王玳瑁床,娇嘶骏马珊瑚柱。 胡儿夹鼓越婢随,行捧玉盘尝荔枝。 罗山道士请人送,林邑使臣调象骑。 爱君一身游上国,阙下名公如旧识。 万里初怀印绶归,湘江过尽岭花飞。 五侯焦石烹江笋,千户沉香染客衣。 别后想君难可见,苍梧云里空山县。 汉苑芳菲入夏阑,待君障日蒲葵扇。 这是一首典型的应酬之作,在这首诗中,物与景远远多过于情,而且所用的 词都是比较华丽的,如“醉舞”、“雄王”、“玳瑁床”、“骏马”、“玉盘”、“花飞”、“五侯”、“千户”、“汉苑”,这些词都是比较官方的用词,用一些美好的意向来衬托对方的重要性。但其实仔细体会,又感觉不到诗

17、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这里可以见到感情的便是那句“别后想君难可见,苍梧云里空山县”,但这也不过是些客套话,哪有送别之时不说一些想见却无法再见,因而感到万分惋惜之类的送别常用语呢? 另一类送别诗,是存在于韩翃与友人之间的,脱离了那些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束缚,反而能见其真情所在。如送故人归鲁: 鲁客多归兴,居人怅 别情。 雨馀衫袖冷,风急马蹄轻。 秋草灵光殿,寒云曲阜城。 6 知君拜亲后,少妇下机迎。 这首送别诗就与前面所说的送别诗大不相同。前面的送别诗尽显官员之间的客套,而这首诗却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前两句“鲁客多归兴,居人怅别情”,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故人后怅然若失的感情。“雨馀衫袖冷,风急

18、马蹄轻”虽是写景,却用最平常的风雨表达了诗人暗淡的心情。“秋草”与“寒云”也是用充满愁意地景物表达诗人对故人的不舍之情。但最后两句也给予故人美好的前景,深深的祝福:故人归鲁后,有亲人相伴,有少妇相陪,并不会觉得孤单,跟第一句 “鲁客多归兴”相照应,但也更突出自己“怅别情”。 2.赠寄之诗 韩翃诗作的另一重点就是赠寄之诗。韩翃所写的赠诗和寄诗,有 40 首左右,占总数的 23%。这些诗既然是赠送或是寄送给他人,自然用词会比较华丽,优美,让人一看便觉赏心悦目。如赠郓州马使君: 东方千万骑,出望使君时。 暮雪行看尽,春城到莫迟。 路人趋墨帻,官柳度青丝。 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 。 在这首诗中,短短

19、 40 个字中也出现了“千万骑”、“暮雪”、“春城”、“官柳”、“青丝”、“铃斋”等词。不用说,“春城”、“官柳”这两个词强调了马使君的身 份非一般人,而用了“青丝”、“暮雪”这些美的景物,使诗句读起来与想象起来都显得优美。 他的寄赠之诗呢,自然也有这样的特点。如寄武陵李少府: 小县春山口,公孙吏隐时。 楚歌催晚醉,蛮语入新诗。 桂水遥相忆,花源暗有期。 郢门千里外,莫怪尺书迟。 这首诗前两句指出了李少府所在的地方,虽然是小县,却用了“春山”来强调小县环境优美,更用公孙吏隐时来提高李少府的品格与地位。“楚歌催晚醉,蛮语入新诗”,这是多么潇洒的生活。后面两句更有“桂水”、“花源”这些美的词加深是

20、的韵味。最后“千里”、“莫怪”就 是友人间的客套话,很符合韩翃惯用的最后两句抒情。整首时呈现出来的意境就是隐逸中的潇洒与自在,怎能不让收到此诗的人沾沾自喜呢? 3.记游之诗 韩翃的诗中有一些记游写景的作品。这些诗都是作者有感而发,所以感情的真挚多于辞藻的华丽。如别甄山: 一身趋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时。 惆怅青山绿水,何年更是来期。 这是诗人留宿甄山离去后的感言,这首诗中并没有很华丽的辞藻,都是一些简单的语言,但是依据“惆怅青山绿水”将诗人对甄山那些山。那些水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何年更是来期”则更进一步 表达了诗人对甄山的喜爱,不 舍离去,更期待能够早日再次来到甄山。 又如宿石邑山中:

21、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7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直插云天的气势,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望转迷”三字,玲珑剔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句中“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节令,“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

22、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暂飞高树里”,看似随意涉笔,无意求工,却清绝洗炼,独到含蓄:读者从“暂”字中可以领悟到,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这是一幅语意新鲜、有层次有节奏的活动画面,意境幽美,景色错落有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由于曙色渐开 ,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

23、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同时,透过这两句景色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 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韩翃的记游诗虽然数量不多,还不到 20 首,但每首都很优秀,在质量上占很大的分量。 4.宴会之诗 韩翃经常出入于达官显贵之间,参加的宴会自然也不少,但其宴会诗却并不多,也不过十余首。 想必韩翃本身也不热衷于这些应酬之作,只有必要之时才会去写。既然是宴会之诗,语言中自然免不了

24、一些夸耀贤主、良宾、美酒、佳肴之词。这些夸耀之词可见于宴吴王宅: 玉管箫声合,金杯酒色殷。 听歌吴季札,纵饮汉中山。 称寿争离席,留欢辄上关。 莫言辞客醉,犹得曳裾还。 整首诗读下来,贤主、良宾、美酒、佳肴都有了,还有很多助兴之事。“玉管箫声”、 “金杯酒色”、“听歌”、“纵饮”,乐哉乐哉,酣畅淋漓。有美酒自然少不了佳肴,而这些美酒佳肴,鼓瑟吹笙哪里来,自然是有贤明的主人提供的。“称寿争离席,留欢辄上关”这些行为自然是那些友好的宾客的表现,忙着向主人敬酒祝寿,将宴会的气氛调动到最高。一首诗,将欢乐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5.游仙之诗 翻遍大历诗人的诗集,几乎没有游仙诗。蒋寅在其著作大历诗风中有

25、言:韩翃经月岩山和李益登天坛夜见海、入华山访隐者见仙人石坛勉强可以 说与游仙有关,而这两位作者却正是大历时代硕果仅存的尚有盛唐余风的诗人。游仙历来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母题。韩翃经月岩山: 驱车过闽越,路出饶阳西。仙山翠如画,簇簇生虹蜺。 群峰若侍从,众阜如婴提。岩峦互吞吐,岭岫相追携。 8 中有月轮满,皎洁如圆珪。玉皇恣游览,到此神应迷。 嫦娥曳霞帔,引我同攀跻。腾腾上天半,玉镜悬飞梯。 瑶池何悄悄,鸾鹤烟中栖。回头望尘事,露下寒凄凄。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诗人经过月岩山时所看到的景色。“驱车过闽越,路出饶阳西”点出了诗人经过月岩山的时间,地点,还有方式。其后便是描绘所见 到的仙境一般的景色

26、。仙境从何看出?“仙山翠如画”,“仙”字清楚明白的点明了作者对所看到景象的感觉,就是如仙境一般。“群峰若侍从,众阜如婴提。岩峦互吞吐,岭岫相追携,中有月轮满,皎洁如圆珪”,这几句将那种仙境般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到此神应迷”到达此处,神仙都为之着迷,更何况是诗人自己呢?“嫦娥曳霞帔,引我同攀跻。腾腾上天半,玉镜悬飞梯。瑶池何悄悄,鸾鹤烟中栖。”后面几句,诗人已完全将自己排除于现实之外,进入那如梦如幻的仙境之中了。“回头望尘事,露下寒凄凄。”但一转身,诗人又被现实拉回现实之中。 韩翃的游仙诗 数量虽少,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却是很特别的存在。 韩翃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自然有十才子之诗具备的特点:

27、 1众体皆通 , 尤善律体 就韩翃现存的 170 多首诗作来看 , 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类体裁的诗歌 , 在其诗集中均有反映 , 可谓众体兼备。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五言律诗 , 有 70 首 , 占总数的 42%; 其次是七律 33 首 , 占总数的 20%;两者加起来,律诗就占了韩翃诗歌的 75,可见其善于写律诗。韩翃的律诗在大历时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五言律诗,在其诗作中大放光彩。如送李明府赴连州: 万里向南湘,孤舟入 桂阳。 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 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 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 这首诗是典型的往来送别诗作,其中用了很多的意象,“孤舟”、“ 橦花”、“ 木槿”、

28、“ 雨露”、“ 荔枝”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的境界。而到达他方时,既有“诸侯迎上客”,又有“小吏拜官郎”,将送别之情隐入热闹非凡的迎接气氛中。 当然,其七言律诗更是不同凡响。如同题仙游观: 仙台下见五城楼 ,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 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 , 人间亦自 有丹丘。 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仙游观内外远近景物。最后两句写作者游览道观的感想:何必再去寻找方外之地,人世间本来就有这样的仙境。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 总之,韩翃的诗作众体兼备,而律诗更是光彩四射,它的光彩不仅仅显示在数量上,更显示

29、在质量上。 2清空华丽 , 优雅生动 “清空华丽”在韩 翃 的诗歌中表现的也较为明显。如 “寒水分畦入 , 晴花度竹寻” ( 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 ), 诗人以寻常之笔展现元相公家园中寒水与畦田相交、红花与9 翠竹互衬的清丽风光。 “蝉声驿路秋山里 , 草色河桥落照中” (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 ),“春深黄口传窥树 , 雨后青苔散点墙。更道小山宜助赏 , 呼儿舒簟醉岩芳” ( 题张逸人园林 )等。皆清盈名秀之句 , 意象纤微 , 意境清淡 , 音韵自然流美。 韩翃多交游宴乐中、唱和往来之作 ,这类作品中 , 富丽华艳、珠光宝气的字词使用较多 , 使其诗歌表现出高赡华丽的特色。如宴杨

30、驸马山池 : 垂杨拂岸草茸茸 ,绣户帘前花影重。 鲙下玉盘红缕细 ,酒开金瓮绿醅浓。 中朝驸马何平叔 ,南国词人陆士龙。 落日泛舟同醉处 ,回潭百丈映千峰。 这里的 “玉盘”“ 金瓮” 只是一种夸 饰 , 为烘托宴会的豪华 , 并非实指器物的质制。足见韩翃诗之华丽。韩翃的诗作中,像这般华丽的诗还有很多,如“新调赭白马 , 暂试黑貂裘。珠履迎佳客 , 金钱与莫愁” (赠王逖 ), “舟领青丝缆 , 人歌白玉郎” (送苏州姚长史 ),“ 饮罢更怜双袖舞 , 试来偏爱五花轿” (赠王随 ),“ 翠羽双鬟妾 , 珠帘百尺楼”(赠张建 ),“绣幕珊瑚钩 , 春开翡翠楼” (汉宫曲 ), “醉舞雄王玳瑁床

31、 , 娇嘶骏马珊瑚柱” ( 别李明府 ) 等。 3缘情写景 , 情景交融 韩翃现存 170 多首诗,送别之诗尤多,集中诸如送李 明府赴滑州,赠别成明府赴剑南,赠别上元主簿张著,送客还江东,送夏侯侍郎,送蓚县刘主簿楚 ,送孙泼赴云中等,可谓俯拾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悲欢离合,往来相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很多的感情,便在这些往来相送中借景表达得淋漓尽致。如送韦秀才: 东人相见罢,秋草独归时。 几日孙弘阁,当年谢脁诗。 寒山叶落早,多雨路行迟。 好忆金门步,功名自有期。 简单的八句 40 字,将自己对友人的期待与希冀表达的淋漓尽致, “秋草”、“寒山叶落早”、“多雨路行迟”表达了成功的道路是需

32、要经过种种磨难 的,更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那种低落的心情,想来,离别总是让人觉得伤感的。但其又用“孙弘阁”、“谢脁诗”、“金门步”等词表达对友人韦秀才的希冀 功名自有时。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希冀,更是一种信任,相信韦秀才总有金榜题名,功名在身的时候。 自然,韩翃能在大历时期大放光彩,并非偶然,他的诗作自有其独特的特点: 1. 用字精妙,巧夺天工 韩翃的诗中,有很多字词是值得推敲与寻味的,正是这些字词,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 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

33、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10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细柳”乃是古地名 , 在今西安市西南。 “小槐”也是古地名。汉时长安有市场名槐市 , 这里暗指长安城 , 两词明是写景 , 实则言情 , 把情融入景中 , 如春雨润物 , 悄无声息 , 不露痕迹。而这两句诗,便成为整首诗的点睛之作。 送李少府入蜀中有这样两句“行行独出故关迟 , 南望前山无尽期”,清人金圣叹认为 :“迟字,妙。 行行字,妙。行行者 , 言其行步可数 , 此是迟字之真正神理也。” 寥寥的七个字 , 诗人精心打磨 , 字词间前呼后应 , 虽不言别绪 , 但离

34、情已经溢于言表。 又如其送李秀才归江南: 过淮芳草歇,千里又东归。 野水吴山出,家林越鸟飞。 荷香随去棹,梅雨点行衣。 无数沧江客,如君达者稀。 其中“荷香随去棹,梅雨点行衣。”两句中“去”字与“点”用得准确传神。荷香是无形的,但他却用了一个“去”字,将荷香的无形化为有形。梅雨的淅淅沥沥,也让韩翃用一个“点”字描绘得淋漓尽致。 韩 翃诗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可见诗人遣词用字功夫之精妙。 2. 措辞委婉 善于嘲讽 表面看韩翃的诗作大都是一些应酬之作,描绘歌舞升平,抒发离情别绪,似乎没有抒发志向、意欲讽刺之诗,可仔细品味韩翃诗作,嘲讽之意也不难看出。韩翃的代表作寒食,便是一首讽刺诗。 春城无处不飞

35、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寒食三天禁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 给了皇帝贵戚。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关于“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有一个典故。话说德宗任命韩翃为中书舍人时,因当时有两个同名同姓的韩翃,其身边的大臣便问是哪个韩翃,德宗便说: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韩翃在那时的名气已然是不小的。德宗自然不会因为一首讽刺本朝的诗而赏识韩翃,德宗赏识韩翃,自然是因为那些“春城”、“飞花”、“东风

36、”、“御柳斜”,在德宗眼里,这就是一首在称颂皇上的恩典的诗,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诗人写得很委婉,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像这样不用 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这样的隐讽也见于其他诗作中。如“千点斓斒喷玉骢,青丝结尾绣缠骏。鸣鞭晚出章台路,叶叶春依杨柳风。”(少年行),“寒天暮雪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送客贬五溪) 3. 运用比兴,借景抒情 情与景在很多诗人的诗中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景中有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韩翃的诗也不例外。他的很多送别诗,都是以写景开头,或以写景结尾。如送客游江南: 桂水随去远,赏心知有馀。 衣香楚山橘,手鲙湘波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