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弹性时程分析的概念1) 波选择的要求:2)关于选择波的一些原理和建议:首先,规范的反应谱是基于较大采样量的统计平均结果,具有较强的包络性。对于大部分情况反应谱如果包不住,那么反应谱就是错的。经过国内外的震害表明,反应谱应该还是能包住的。其次,规范要求用三条波的小样本来对反应谱的分析结果进行补充,其用意是好的。大概的思路是对于复杂工程,考虑不同地震波的频谱特性产生的激励不同,结构的反映也不尽相同,万一遇到反应谱包不住的情况(结构与地震输入的特殊性所在) ,那么就是能发现潜在的薄弱环节,使得设计人员能够在设计阶段对方案的不足加以补强,确保结构安全。第三,规范的规定存在问题。即使是工程比较复杂,但
2、是通过合理设计,可能结构的薄弱环节就不是那么明显;或者选择的地震波就在反应谱能包住的范围内(要知道反应谱能包住大部分的地震波) 。这时候两条天然波算出来的底部剪力就较小,那么非要凑出来 65和 80(人工波好凑) ,就显得比较牵强。对于上面说的这个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天然波算出来的底部剪力该多少就多少,不要硬性规定是 65。规范编制组可以要求各地地震勘测部门给出该场地对应的一定数量的相关天然波,比如 2050 条或者是有多少算多少, satwe 跑一遍也很快,都跑一遍,如果比反应谱大就互为补充,如果比反应谱小,那就是正常,就放心大胆的按反应谱的计算结果做设计。3)对于弹塑性时程分析,优点很多,凡事拿这个写文章的人都会吹嘘一番,很容易看到的我这里就不复述了。但是这个里面还存在非常非常多的问题,计算分析中的猫腻也很多,计算结果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给结构设计方案指出一些问题。不管是弹性分析还是弹塑性分析,都应该对结果进行概念上的判断,而不能过于“直观”的得到结论。还有一点, “加强” 和“ 减弱”都是处理的手法,只是“加强”更加让人感觉踏实一点。今年建筑结构北京院专刊里面就有程总提出结构刚度不宜过低的观点,我个人也是比较认同的。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3456问题:1) 如何自定义波?2) 如何根据时程分析的结果在 SAWE 中的应用。(1) 调剪力方法系数(2) 包络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