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论文.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021997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园林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园林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园林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园林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园林给排水 102 黄顺洋。岭南园林,大致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闽南和台湾等地的园林。岭南园林庭园占地较小,建筑比重较大,在造园手法上,从自然出发,灵活布局,具有较明显的随意性,较多采用引庭外风景入室的手法。传统岭南造园没有像中原及江南那样表现出发展的连贯性,而是突出表现在某几个历史阶段: 南越王朝苑囿台观园林、南汉王朝皇家宫苑园林、明清宅居庭院园林及近代园林造园。岭南园林造景手法:( 一) 叠石 ( 二) 理水( 三) 建筑小品( 四 ) 园林植物 ( 五) 空间的处理。( 二) 园林造景手法的运用中心人工湖节点平面运用了聚合式的造园方式。聚合而平静的水面能给人以宁静开朗之感,从而形成

2、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扩大舒畅且幽静亲切的感觉 。影楼处采用了房水相傍、廊亭相依的造园手法。亭置于池中,用廊相连,房亭呼应,水亭相映 。设计中采用了廊桥、亭等建筑小品,建筑小品的处理轻盈通透,颜色淡雅文,化氛围浓厚。廊桥等建筑物隐于山水浓荫之中,山石湖池则从属之。南海神庙庭园中采用具有明显西方造园手法的绿化类型,达到严谨、气派的效果,营造严肃的氛围。空间的处理手法运用空间对比,欲扬先抑,明暗开合,曲折变换,虚实对比,步移景异等等。实际中的应用:余荫山房余荫山房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距广州市区17 km。该园是晚清的作品,园主邬彬,字燕天,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

3、员外郎。其长子和次子亦曾先后中举,故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美誉。后园主看破红尘,告老隐居,建造此园。园门题“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 ,为岭南园林第一联,表明不求园广,但求福荫。该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 ,建成于同治十年(1871 年) 。1922 年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在南面更立一园,名瑜园,俗称小姐楼,与清晖园的小姐楼一样为两层的船厅,其布局更加巧妙,建筑更加紧凑。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名园(即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它不仅传承了岭南庭院小巧玲珑的风格,而且直接遗传了岭南先民的装饰

4、风格。余荫山房不称“园”而叫山房” ,一来因其地处偏僻(这也恰恰使其得以成为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一个) ,二来因其是园主隐居的地方,取个较为朴素的名字以示清高。该园占地面积1598 m2,坐北朝南,以“浣红跨绿”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大景区。园林的轴线非常明显,中轴线上布置了两池一桥一榭。东池八方,西池四方,由荷池上单拱石风雨桥相连。条石起拱,桥栏朱红,堤栏紫褐,桥廊高于堤廊,歇山顶,南北连走廊。玲珑水榭矗立环池中,东向、卷棚歇山顶,平面呈八角形,宽、深均为 8.5 m。前后分别题额“浣红” 、 “跨绿” ,故称浣红跨绿桥。这座拱桥是桥、廊、亭“三合一”的杰作,表现了设计者的独到构思和造园

5、者的高超技艺,为岭南园林经典,这一美景称为“虹桥印月” 。在月朗风清之夜,月影、桥影、人影在荷花池中相映成趣,构成动人心弦的画卷。周围装花纹图案的玻璃格窗,后金柱间置“百鸟归巢”花罩,东面及西北面均设门,有桥联池岸。如果说清晖园是以瀑布流动和空间流动为美的话,余荫山房则是以池水平静和庭院幽静为美。走进余荫山房的二门,这里有一个小莲池,池中荷叶田田,莲池之上,横卧一座小虹桥。虹桥妖小玲珑,全长只有 3 m,但它把桥、廊、亭、栏巧妙地构成一体,十分精致。在月朗风高的晚上,月影与桥影相偕扰趣,加上周围的景物,便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成为余荫园的一奇景“虹桥印月” 。余荫山房园地虽小,但亭桥楼榭,曲径回

6、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 池北为主厅深柳堂。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2 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2 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32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园内遍植四季花木,四周以夹墙竹与外界分隔。各建筑以风雨廊连接,圆门、漏窗、楹联、牌匾、花坛、假山,浑然一体,具有岭南园林特色。头门向南,为石库门,面宽 12.45 m、深 5.17 m,门额阴刻楷书“余荫山房” 。进门通过冷巷是园门,

7、园门位于西南角,园门两边有一对楹联: “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 ,既体现了“余荫”之名,又体现了“红雨” 、 “绿云”的园中特色。由于在余荫山房的主堂“深柳堂”前有一棵已上百年历史的炮仗花,覆盖在整个堂前的花架之上,每到春节之时就会应时开放,花儿怒放宛若一片红云,花瓣飞扬宛若阵阵红雨(图4) 。园主说家园的地方不需要大,只需三箭之地,但有红雨阵阵、绿云扰扰足矣,这绿云是指的他种的满园翠竹。这个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从外面看象一座普普通通的居民大宅,但等步入其中之后就会为里面的美景所惊叹,有误入仙家的感觉。在虹桥旁,翠柳深处,就是余荫园的主体建筑翰墨生香的“深柳堂”了。深柳堂前左

8、右各有一棵老榆树,合前人有云: “万柳读书堂” ,故名堂为“深柳堂” 。深柳堂是全园装饰最豪华的地方,是园中主题建筑,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深柳堂,面宽3 间 12.55 m,进深2 间 9.55 m,前设廊,槛墙上置满洲窗,中设隔扇,堂内中央设浮雕蟠龙、蝠鼠藻井,明间(西次间)设“松鹤延年”落地花罩,悬“深柳堂”木匾; 堂中木刻精品“松鼠菩提”为双面木雕,从正面看是一只松鼠,从背面看又是一只松鼠,双面雕刻制作工艺十分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堂前镶嵌满洲窗格墙壁,古色古香,32 幅桃木扇隔画橱、碧纱屏风皆为著名木雕珍品; 东次间设4 幅紫檀木屏,屏门双面刻有清代大学士刘墉及晚清广东三大才子刘山

9、舟、张船山、翁方纲等名人的诗句手迹; 西侧供有咸丰皇帝敕封园主的圣旨长匾。裙板和四周嵌有檀木透雕纹饰。内间墙上原分别设16 幅格扇画,现画已失。深柳堂是该园木刻工艺和书法绘画集中之地,书香浓郁,珍品极多,成为园中的第三奇观“深柳藏珍” 。深柳堂的室内布局大雅含宏,超凡脱俗。堂中木刻精品琳琅满目,书香浓郁。与“深柳堂”隔池相望是园主人寻诗觅句、即兴挥毫的书斋“临池别馆” ,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临池别馆,面宽9.85 m、进深6.5 m,内设1 厅1 房,前置廊,厅门设隔扇,玻璃花楞漏窗,门顶悬“临池别馆”匾。想当年,园主人在月色溶溶、风送荷香之夜,广邀文友、把酒谈欢,是何等的写意,正如

10、联中所述: “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回廊宜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 ”造园特色分析从造园手法上看,余荫山房有2 个显著特点: (1 ) “缩龙成寸” 。它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的手法,使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所以余荫山房向来享有“缩龙成寸” 、 “小巧玲拢”的美誉。 (2) “书香文雅 ”。余荫山房从入门开始,每处景物的设计都匠心独运,寓意深长,简直是步步有景,景景相扣,景色无限。而且居室不离文化,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缤纷、书香浓郁。因此,余荫山房

11、是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是因地制宜、巧妙设计的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作。从装饰上看,余荫山房最有特色的是艳丽的泥塑,无论门头、窗楣、屋脊、墙壁、花坛、山墙都用了泥塑,而且色彩搭配喜欢用红、黄、绿三原色,在青砖墙的基调里特别明显。深柳堂山墙对面一屋有岭南山水图泥塑,2 屋间距不足1 m 宽,连走路都有困难,更不用说站在正面欣赏它,但是,它还是把图当成中堂来处理,有泥塑对联和额题,如果不细心,谁也不会在意它的存在。屋顶的几何形泥雕脊饰和花坛四周的泥塑都令人惊叹不已。另外,木雕、扇画、玻璃窗花都是一流的。3 对岭南园林造园风格的体会因受气候影响,岭南园林通透开敞,同时吸收西方规整式园林的风格,水体和装修多呈几何形式; 建筑密度高,姿态丰富,体型呈向空间发展,以幽奥、丰富、装饰性强的风格见称。岭南园林艺术上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水石景观的特点,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造园因意立构,由外而内,布局平易开朗。庭园潇洒,层次分明,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调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格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