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透析*(兰州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性认识,是关于自然系统的性质、构成、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根本看法。” 1这种看法可以引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现在自然观由古代朴素自然观发展而来,而在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东西方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使东西方人们对自然观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两种不同的自然观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对古代朴素自然观的透析,就需要对东西方不同自然观进行充分理解、比较与研究,同时研究古代朴素自然观到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化过程。【关键词】自然观;比较;天人合一;主客二分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
2、成部分。而古代朴素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现代自然观由古代自然观演变发展而来。而讨论古代朴素自然观,不得不提及古代的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异。由于东西方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迥异的自然观,东方的天人合一和西方的主客二分学说,深埋在于东西方人的观念里。不同的自然观会对自然、社会和人文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比较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来透析古代朴素自然观。一、 东西方不同的古代自然观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的不同,自古以来,东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就有着很大的差异。东方的天人合一和西方的主客二分学说,毫无疑问,体现了东西方自然观不同
3、的基础。(一)东方传统的自然观“较早的中国古代自然观具有万物有灵的色彩,到了奴隶社会时期,万物有灵的观念已经让位于宇宙间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许多生产、战争活动,乃至生病都要占卜祈求“天帝”,并用甲骨占卜作为人和神之间的沟通工具,形成了一整套早期宗教的“天命观”体系。但是,正是在天命观笼罩下,阴阳说、五行说这样的朴素自然观开始酝酿了。到了战国时期,这种自然观已经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形态。” 2由于“天命观”的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崇尚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以道为主体,认为一切尽在道中,人类如果想要前进必须顺应这个主体,正如“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这个实存
4、体,不仅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而且天地万物还是他所创生的。”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亦讲求“天人之际,合二为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讲求“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把人与自然看做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认为人应该服从自然,遵循自然的法则,以达到最终与自然和谐相处。(二)西方传统的自然观1 张功耀科学技术学导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7 页2 许为民自然科技社会辩证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9 页3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4 页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相对独立
5、,“被称为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同时也是最早的“科学家”泰勒斯指出:万物的始基是水。” 1阿那克西美尼则将万物看做由基质“气”构成,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而古希腊物质观的集大成者是德谟克利特,他的原子论自然观主张“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其余一切都只是意见。” 2值得我们忠实的还有毕达哥拉斯等人试图用“数”解释物质结构和宇宙结构的努力,“这种努力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世界统一、精确规律的追求,以及他们对科学解释中数量的重要性的认识。” 3西方的自然观习惯于把人与自然分隔开来,注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认为人可以通过斗争与努力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自文艺复兴起,思想家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类在
6、不断通过对上帝的否定解放着人类自身,认为只有人类才是主体,非人类的一切皆没有主体性,都只是供人类利用的客体,自然只是实现人类需要的手段和工具。其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如下特征:第一,主客体二分。认为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根本不同的两个领域,由此引发出主体如何认识客体,人类如何征服异在于自己的自然的问题。第二,宣扬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万能论。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有无限的能力,自然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虽然具体的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人类的力量却是无限的,人在改变自然的进程中,今天克服不了的困难将来必能克服。二、东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不同的原因
7、和影响东西方在相异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自然观,在发展过程中指引着东西方人走向各个方向,且对东西方的社会、人文、科学、技术等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从自然科学看社会文明的更替中国和欧洲都曾建立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如果拿两者相比较的话,从公元前 500 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 1500 年的明朝,在这一段时期中国人不论在生活水平上还是科技教育、政治等方面都一路领先于欧洲,而欧洲在这一时期则远远落后于中国。之所以会这样,其原因之一就是两地不同的自然观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顺应自然变化,中华文明一直发展顺利。在欧洲,最初人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力量薄弱处于
8、劣势,再加上受宗教的控制,欧洲才会一直落后于东方社会。虽然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西方,但中国的自然观还是存在不足的。人们由于长期的自然崇拜,忽视了人们自身的力量,高估了自然的力量,低估了人的力量,自然也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培养,造成了人们安土重迁、不求进取的思想观念。另外,这种安逸的生活环境,对自然的过度崇拜也导致了中国人性格上的一些缺憾。与欧洲人相比,中国人容易满足、缺乏主动性、缺少野心、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及钻研精神,缺乏科学精神,喜欢说似是而非的话,做事差不多就可以了,在之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内,导致中华文明逐渐落后于西方。(二)从人文科学看传统自然观的劣弊从人文科学来看也受到了自
9、然观的影响。在东方,一直都是以统治者的思想意志为主,即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也不例外。由于长时期的服从自然缺少斗争性,人们也就容易屈服于“权威”、“王权”,很少有人为平等而斗争。人们无论是做事或是写文章都习惯于喜欢拿古人的言行作依据,这种安于现状屈服于“权威”的心态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早已根深蒂固,因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都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根1 许为民自然科技社会辩证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1 页2 许为民自然科技社会辩证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1 页3 许为民自然科技社会辩证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2 页深
10、蒂固、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有时并不具有科学性,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思想也不一定正确,正如我们喜欢将做人和做事混为一谈,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联系的。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更喜欢用道德的准则来作为标杆,而不是科学评价。我们以“道”来约束每个人的言行,以“道”为最高标准,但我们无法得知我们想要的“道”,更多的是被得“道”的人的意志所束缚,即使意识到了这种束缚,有时也无法挣脱,必须顺应其“道”。正如中国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这幅对联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权威”对思想的束缚力,不顺应其“道”就永远不行。但所谓的“道”不过是种人
11、人都想要追求的世界的真相,但“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1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而我们大多得知的真相是逻辑真相,这些逻辑的制造者就是一些“权威”,而“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 2如果命题本身是错误的,那逻辑真相必然是错误的。“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 3所以,人们相信的逻辑真相有时未必就是真相,缺乏科学性的东方自然观有时会带来负面作用。而西方则由于好斗、好胜的精神,经历了文艺复兴,新思想层出不穷,很多理论著作为日后的民主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政治上突破专制实现了民主制。在科技方面,完成了著名的工业革命
12、。随之而来的就是西方文明的兴起,东方的落后,而且是远远的落后于西方。但西方对立的自然观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受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的影响,人们好斗好胜以征服改造自然为荣,而忽视了有些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和改造的,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与保护,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失误。工业革命虽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也是以典型例子。随着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当然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虽然随着工业革命的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环境就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现在看来工业革命初期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有些已是无法修复的了。(三)经验与理论的分歧东西方不同的自然观
13、影响了人们的科学观,东方偏重于经验科学,而西方更偏重于理论科学。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面前,东方会更在意怎么获得自然中的道,当这个道无法被告知时,就会通过一些间接地逻辑把道与社会连接,并且当此道应用于社会时,如果这种实践能获得成果,则原本假定正确的道则会被认定为是有效地,这就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在西方主客二分的自然观面前,不需要任何假定的前提,只有通过科学的逻辑与推演,用人的逻辑和方法来定义自然,这样得出的科学结论,才能被接受,这就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几何原本和九章算术可以反映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九章算数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鲜明的社会性。而几何原本则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 4
14、九章算术中的问题几乎全是应用题,而几何原本中抹去了所有问题实际来源的蛛丝马迹,没有一个是应用性问题。从这二者的差别中,“可以体现出中国人重应用、重经验、体系化的思维方式,西方人重逻辑、演绎的思维方式。” 5 不同思维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于中国人来说,容易导致做事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更加实用主义的方法,而且经验科学往往是通过归纳法来得出所谓的正确答案,但归纳法有其局限性,有时并不能代表全部。而西方则更注重理性的分析,是一种相对而言更注重科学的方法,但容易形成形而上学的观念,过分追求本源。1 美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2 页2 美D.Q.麦克伦尼简
15、单的逻辑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2 页3 美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3 页4 雷毅自然辩证法:案例与思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81 页5 雷毅自然辩证法:案例与思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83 页(四)技术应用的影响从自然科学来看不同自然观对技术的影响。在中国虽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司南四大发明,但由于人们认识的狭隘性,这些科学成就都仅仅局限在应用领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缺乏理论指导,而且这些几乎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四大发明出现后也没有广泛应用于其真正的用途,而
16、只是停滞不前,不图改进。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技术观不够成熟,不能在现实的基础上找寻技术的真正价值,没有发现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社会对技术的促动与观控,不深入挖掘技术理论,不追根溯源。西方则恰恰相反,由于人们养成了好斗、好胜、热于探索研究的性格,当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在人们的努力下就出现了铅字印刷术、航海指南针、火枪火炮等一系列先进于中国的发明,而且运用得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不当的技术应用会对自然带来破坏、引发战争对人类造成威胁,AK-47 之父卡拉什尼科夫就说过:“如果知道我的发明会造成那么多人死亡,我还不如创造一台割草机。”3、古代朴素自然观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由以上分析
17、,东西方古代自然观组成了古代朴素自然观。在认真总结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辩证统一的结论,不断的发展演化形成了现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古代朴素自然观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1543 年哥白尼的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从科学上说,推翻了一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托勒密体系,使人类对地球和太阳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从哲学上讲,根本上揭穿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的说法,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从而使禁锢了人类近十个世纪的自然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近代自然科学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系统的实验科学。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
18、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微积分,建立了古典力学体系。此时力学成为主导学科,人们热衷于用力学和机械论的观点看待一切。同时,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人们总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而不是把他们看作运动的、变化的东西,总是看作静止的、永恒不变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而没有提供其演化图景,认为自然界向来如此,万事万物只是时间上的并列,而没有时间上的发展。同时期还有决定论和还原论。决定论认为自然界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结于同一原因;还原论的观点追求简单性,人为总体总可以分解为部分,复杂的现
19、象总可以分解为简单的现象来理解。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看来物质的运动无非只是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已。他们只是把运动看做是机械的运动,而没有看到其他的运动,用机械运动的特点掩盖了其他运动形式的特殊性。” 1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1 张
20、国泽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局限性的评析商2014,(20)(二)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中的缺陷,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l9 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他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与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自然观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其称之为“新的自然观”、“真正合理的自然观”等等。其次,它是一个体系,是关于自然界的科学的哲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自然界的整体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演化发展和总体规律等等。 (三)沿着当代自然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经历了古代朴素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阶段,每个阶段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看法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同
22、,同时,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也逐渐全面起来。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应该对科学技术有这个时代的认识。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不应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 人与自然应通过相互包含彼此而具有内在关系。我们与世界是一个整体 , 我们不仅包含在他人中 ,而且包含在自然中。同时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即要顺应科学的大环境,也要合理运用知识力量进行改造。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科学的方法来衡量人和事,要认识到差异存在的重要性,能求同存异,不因为存在差异就全盘否定。同样重要的是,要以全面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的发展,不能妄自菲薄。让自己接受科学的精神
23、,做学问时怀揣对科学的热情、对科技进步的渴望。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参考文献1 张功耀科学技术学导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2 许为民自然科技社会辩证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年3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4 雷毅自然辩证法:案例与思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5 美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年6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7 孟映.近代科学的系统思想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J.经济研究导刊.2013 年.第 6 期. 8 张国泽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局限性的评析J商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