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生命的礼物.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067658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献给生命的礼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献给生命的礼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献给生命的礼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献给生命的礼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献给生命的礼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献给生命的礼物在南京东郊的国际学校里有一棵特殊的“圣诞树” 。每年临近圣诞节,树上就会挂出上百个圆形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一些苏北农村孩子的名字、性别和年龄。 每位经过这里的外籍学生,都会轻轻地把这些五颜六色的卡片摘下来,塞进书包里,然后回家与父母一道,按照卡片上的信息去筹备他们的礼物。一个月之后,苏北的孩子们就会收到这份来自异国同龄人的新年祝福。 这样的交往已经延续了好些年。只是两地的孩子都不大清楚,这项活动始于何时,又是为了什么。 大人们有意不让孩子了解太多,因为这源自一个悲伤的故事: 2000 年 4 月 1 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 4 个失业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窃,被发现后,他们

2、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时任中德合资扬州亚星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 名 18 岁21 岁的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 这起当时轰动全国的特大涉外灭门惨案很快结了案,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就在那年 11 月,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自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状况。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希望他们能完成中2国法律规定的 9 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自主而充实”的人生道路创造机会。 这一举动默默延续了 9 年,虽然已有超过 500 名的中国贫困学生因此圆了求学梦,但它至今鲜为人知。 宽恕的

3、方式 “如果普方还在世,那么普方家肯定是第一个参与的家庭。 ”德国巴符州驻南京代表处总经理朱利娅确定地说。她是普方西会的创始人之一,和普方是同乡。她觉得这是纪念普方一家最好的方式。 在她印象中,普方太太是个热心肠,在南京生活期间一直都是乐善好施。曾经有一对从非洲来的年轻夫妇在南京上大学,后来因为妻子怀孕,无力负担生活。在南京的外国人都自发组织活动去帮助他们。朱利娅记得,在参与此事的学生中,普方家的女儿桑德拉是最积极的。 贺杰克在南京经营德国餐厅和甜品店有 10 多年,他熟知大多数在南京工作生活的德国家庭。他也记得,9 年前,4 月 2 日的那个早上,当他听到有关普方一家的不幸消息时,是多么的愤

4、怒。 “你怎么能开这样恶毒的玩笑?”他冲着电话里嚷道。那天所有得知疆耗的人,第一反应都是“这该死的愚人节” 。 据说案发后,普方先生的母亲从德国赶到南京,见到了那 4 个刚成年不久的疑凶。在了解了案情之后,老人作出一个让中国人觉得很陌生的决定她写信给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 4 个年轻人死刑。 3“德国没有死刑。 ”贺杰克解释说, “我们会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 ” 在当时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有德国记者转达了普方家属希望宽恕被告的愿望。外交部方面回应“中国的司法机关是根据中国的有关法律来审理此案的” 。最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 4 名被告的上诉,维持死刑的判决。 与此同时,更

5、多的在南京的外籍人士已经开始寻求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纪念普方一家。 教育改变人生 9 年前,当这些创始者们决定以做慈善的方式纪念普方一家之后,他们很快便确定,把帮助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作为最初的使命。 因为庭审中的一个细节给他们触动很深:那 4 个来自苏北农村的年轻人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正式的工作,其中有一个做过短暂的厨师,有一个摆摊配过钥匙。 “如果你自己有个比较好的教育背景,就有了自己的未来和机会。 ”普方协会现任执行主席万多明努力用中文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有机会的话,人就不会想去做坏事,他会做好事,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 万多明是德国巴符州驻南京代表处的项目主

6、管,他坦言,自己也是在德国的农村长大的,只是在德国不需要付费,就可以完成小学、中学4的学业,后来考上大学,自己才有了比较好的工作。 “如果需要付费的话,我的父母也没有办法送我到学校去,可能我在德国还找不到工作,没办法选择我想要的生活。 ”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打算用业余时间做慈善的外国人,当年并没有得到在中国成立基金会的批准,于是他们改称为普方协会,与南京本地的爱德基金会合作,资助苏北地区的贫困中小学生完成 9 年义务教育。随着中国逐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他们把资助对象延伸到高中。高中生每年资助 2000 元,初中生每年资助 1200 元。按照普方协会的要求,孤儿、单亲家庭、父母患重病者和女孩

7、被列为优先资助的对象。 当地的教育工作者听说有人愿意资助孩子上学都很高兴,表示“一定要推选品学兼优的学生” 。然而这并不是普方协会设立助学金的初衷。他们只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权利” 。 张磊(化名)是目前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他从 6 年级开始接受普方协会的资助。起初人们并没有特别注意他家的情况。当他升入初中以后,有老师反映“这孩子很要强,成绩也好,很有希望考入大学。 ”于是,爱德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特意找出那份填写于 2003 年 5 月的申请表,在那上面,张磊一笔一画地写道:“父亲病逝 4 年,母亲务农种着 3 亩地。哥哥没上完小学就辍学打工,我很想读书” 如今,张磊已经是淮阴师范学院

8、的大一学生,他立志做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尽管他并不知道普方基金的背景,但他同样笃信“教育改变人生” ,也希望教育能够改变家乡的面貌。 9 年来,随着最初的创立者们因为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中国,普方协5会也逐渐淡化了早期成立时的背景。 “现在在南京还认识普方一家的德国人已为数不多。 ”贺杰克掐着手指头算道。因此,他们与受助学生交流时都是以爱德基金会的名义,像贺杰克这些普方协会的会员们,通常被介绍为一群“很有爱心的国际友人” 。 慈善的细节 12 月 2 日 18 时,这群“很有爱心的国际友人” ,召开了 2009 年的最后一次例会。 来自国际学校的一位女士说,今年的“giving tree”(给予

9、树),要给 151 个受助学生准备礼物,为了杜绝攀比,她斟酌了一份礼物单。她掏出几张豆腐块大小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肥皂、毛巾、牙刷、牙膏,铅笔、彩笔、橡皮、卷笔刀和一袋糖果。 ”旁边一位会员看后立刻提出异议,因为今年资助的对象中已经没有小学生。他认为现在的中学生根本不需要铅笔、橡皮和卷笔刀,应该换一些更用得着的礼物。 来自美国的女孩娇西插话说,最近美国政府资助 4 个学生到南京河海大学进行为期 12 周的学习。他 们来自非洲裔家庭,听说普方协会的项目很激动,愿意每周抽出 6 小时帮助普方做一些事情。众人讨论的结果是, “当然很欢迎” ,具体事务就交给娇西负责。 一位负责外联的会员通报,本

10、周五晚在苏州的某个酒吧有音乐节,将专门组织为普方协会筹款,感兴趣的会员可以去捧场。另外明天(12月 3 日)这家甜品店里也有珠宝义卖活动,一部分收入将捐给普方协会。 6来自意大利的一位女士对此质疑道,究竟有多大的比例捐给普方必须明确,如果只是象征性地给一些,以普方协会的名义搞拍卖,那是很危险的。后来,会员们一致认为,关于比例的问题将在下次的会议中提交讨论。 参加这样一场历时两个小时的会议,你会发现西方人做慈善,绝不只是掏点钱或冬天捐一床棉被那样简单,这里面全是细节和琐碎的事务,需要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 问题是,9 年过去了,在场的普方会员中,只有朱利娅是德国人且认识普方一家,为什么来自世

11、界各国的人们都愿意把业余时间投入到这个没有任何报酬的协会中? “有时间去我们学校看看吧。 ”一直帮忙做翻译的南京国际学校澳大利亚籍教师罗宾对记者说, “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幼儿园时攒的钱去哪了? 两天后,记者走进南京国际学校,很自然地直奔传说中的“giving tree”。 临近圣诞节,那棵接近两层楼高的圣诞树上,已经缀满了五彩斑斓的饰品和写着受助学生信息的卡片。此时,树下也堆满了整整 70 份打包好的礼品袋,里面装着“佳洁士牙膏” 、 “中华牌铅笔” 、 “德美巧克力”据说,剩下的礼物将在 3 天内筹备完成。 这项倡导“给予”的活动已经延续了 3 年。每张卡片上还附有苏北学生的照片。

12、国际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就拿着这些照片,为那些学生精心挑选帽子、围巾和手套。 “这里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 ”罗宾7介绍说, “我们要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必须学会关心别人。 ” 在这所学校里,从幼儿园到高中,老师一直在灌输“giving is b etter than receiving(给予比接受好)” 。 孩子们并不懂这句话的含义,但很多人会问, “这么大的一棵树,干嘛的?” “这是圣诞树。 ” “那为什么要挂着名字呢?” 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就会告诉他,在离他们生活的城市不远的地方,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同龄人。 “给你讲个最势利的吧。 ”罗宾笑着说,国际学校也像哈利波特里的那个魔法学院一样,

13、学生一进校就被分为 3 个队:“五台山队” ,“太平队” , “玄武队” 。之后从学习到生活,任何时候都在竞争,包括每个队筹款的多寡也要排名。外国小孩也像中国小孩那样有存钱罐。有时候,他们会把钱哗啦啦地倒进去,然后为本队在募捐中取得的胜利欢呼。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投这些钱是干嘛的。 等到三四年级,他们会问, “幼儿园的时候攒的钱去哪了?”别人会告诉他,这钱给了普方协会。等到 11、12 年级,他们会去苏北农村,看望那些自己帮助过的人,自然会明白打破那些存钱罐的意义。 实际上,这些国家一向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从小耳濡目染,把帮助别人变得习以为常。来自美国的卡伦谢老师曾经是普方家两个孩子的老师,但她觉

14、得, “已经不需要再过多地强调这个家庭了” ,因为, “如今普方协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中国那些贫困的无法完成学业的孩子” 。 8“我们这些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得都比较好,那些苏北的孩子就像是我的邻居,我应该帮他们。 ”卡伦谢说。 没想到会影响一批中国人 围绕着那些圣诞树下的礼物,还曾有过这样的插曲:第一年的 100多份“帽子围巾手套”被委托当地派发之后,普方协会的会员们无意中问了一些孩子,结果有些孩子说, “没见过礼物” 。 于是从第二年开始,普方协会的会员们每次都在南京租一辆车,委托爱德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把礼物亲手交给学生。 “实在是不值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女士这样评价说,她常年和这些

15、被资助的孩子打交道。 “你知道租车要花多少钱呢?有这些钱还不如多资助几个学生或者委托当地的工作人员代买。 ” 可国际学校的老师们不大能接受这种中国式的实用主义,他们觉得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圣诞节礼物就像是中国春节的压岁钱一样,都是最珍贵的祝福。 “这就是文化差异。 ”爱德基金会原副秘书长张利伟评价道。 近几年,张利伟都会获邀参加普方晚宴。在他的印象中,早些年普方晚宴可能更像是追思会,随着认识普方家的外国人逐渐离开中国。 纪念普方一家的晚宴被安排在每年的 4 月,地点设在国际学校的礼堂,菜肴和德国啤酒都是由贺杰克的餐厅免费提供的。来宾只要买一张200 元的门票,就可以得到一朵粉色的小花。这个以普方一

16、家人的姓氏命9名的协会,把一朵儿童手绘的粉色小花作为 logo,上面写着:“教育,是献给生命的礼物” 。 据一位去年参加了普方晚宴的媒体人描述,当晚,舞台上摆放着一块大展板,展板上贴满了被资助的贫困学生的黑白照片。每当有人愿意资助其中的某个孩子,主持人就揭去一张照片。等黑白照片全部被揭开的时候,一幅完整的彩色照片便显现出来。照片上的孩子笑得很温馨。其中的寓意很明显:只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就可以使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欢乐。 爱德基金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周新,在接手这个项目之后,也“深受触动” 。 周新现在经常跟朋友宣传, “捐些钱或者给孩子写几封信,对你们来说也很简单,离你们也很近。

17、 ”他总是说, “如果两个人同时落水,我肯定先救近的。可以的话,从能看到的开始。 ” 这一切已经超出了张利伟当初答应与普方协会合作时的预期了,他完全没有想到。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影响了一批中国人,去回报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比如,一位家具城的中国老板从拍卖家具的钱里拿出 10 万元,捐给普方协会。又比如,一位在普方运动会上受聘帮孩子画彩绘的中国老师,听说是这样一个活动,就不肯收钱了。 在这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中年人看来,慈善最基本的层次是帮助别人,比如具体到帮助苏北的贫困孩子完成学业,更进一步的作用,则是“把人们心中善的力量激发出来,成为社会的矫正器” 。 所以他企盼着,有朝一日, “慈善也会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