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188套.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080872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188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188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188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188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188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8 页)2019 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 (3.00 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铜丝折弯 C纸张燃烧 D酒精挥发2 (3.00 分)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3 (3.00 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4 (3.00 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2、 )A为使农作物增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B食用水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减少“ 白色污染”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5 (3.00 分)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 2 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 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X 的化学式是 C2H4 DCO 2 属于有机化合物6 (3.00 分)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第 2 页(共 18 页)B滤出的固体

3、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7 (3.00 分)如图中 A、B、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甲、丙和足量的 A 反应能生成相同的生成物。A、B均含两种元素,其混合物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6,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等工业。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丙均属于盐类B丙和 A 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除

4、去乙中混有的丙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来达到目的D可用无色酚酞溶液一次性鉴别甲、丙、A 的溶液8 (3.00 分)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 Fe2O3,还含有少量的 FeO、Fe 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草酸晶体(H 2C2O43H2O)分解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资料】草酸晶体(H 2C2O43H2O)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 CO2+CO+4H2O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是一种良好的固体干燥剂。【问题探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内所装试剂均足量)第 3 页(共 18 页)关于该实

5、验有下列说法: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进入 D 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 CO,则 A、C 中的试剂依次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对 D 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 CO,其作用都是防止爆炸F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 E 装置若取铁红样品的质量为 m,充分反应后 D 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减少了 n,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若取铁红样品的质量为 a,充分反应后 E 装置内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b,则样品中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的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

6、5 小题,满分 26 分)9 (4.00 分)如图 1 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 2 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在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图 2 所示粒子为 (填“离子”或“ 原子” ) (3)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第 4 页(共 18 页)10 (4.00 分)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 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所示。(1)烧杯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填“是”“否” 或“无法判断”) ;(2)烧杯

7、中溶解的溶质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 t1时 50g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 10%的溶液,需加水 g;(4)关于图 1 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 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11 (6.00 分)某无色溶液 M 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探究活动一: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第 5

8、页(共 18 页)(1)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M 中一定没有 (填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 ;探究活动二:为进一步确定 M 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重新取 M 样品,滴加酚酞;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试剂 X,静置;向所得混合物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试剂 Y,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通过探究活动二,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确实存在。完成填空:(3)试剂 X 是 (选填“氯化钡”“硝酸钡”“硝酸”或“氢氧化钡”)溶液;(4)能确定 M 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现象是 ;(5)步骤所得滤液中除指示剂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12 (6.00 分)过碳酸钠(Na

9、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第 6 页(共 18 页)【实验原理】2Na 2CO4+4HCl=4NaCl+2CO2+O2+2H2O【实验装置】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且试剂均足量)【交流与讨论】(一)甲同学认为测量产物中 O2 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2)判断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吸收的依据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约为vL(已知该

10、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 g/L) ,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g;(二)乙同学认为测量产物中 CO2 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 CO2 的质量并计算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会偏高,原因可能是 ;(三)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质量为m,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干燥,称得氯化钠固体质量为 n。则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3 (6.00 分)钢是铁的合金。为测定某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取 11.4g 钢样,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11、所示(不考虑钢样中其它成分与稀硫酸的反应) 。(1)钢 (填“是”或“ 不是”)金属材料。(2)计算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第 7 页(共 18 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B、铜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

12、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考点】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B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分子、原子的区别和构成等分析;D根据质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分子通过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就闻到了花香,故正确;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的间隔增大,

13、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第 8 页(共 18 页)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错误;D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6,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错误。故选:A。【点评】分子的性质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宏观现象,生活中的宏观现象也能说明分子的性质。3【考点】77:硬水与软水;8G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HO: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I7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A依据肥皂水遇软硬水的现象不同分析判断;B煤、石油、天然气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根据铁的锈蚀条件来分析;D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解:A肥皂水可以用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14、肥皂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是软水,故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它们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错误;C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易生锈,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正确;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4【考点】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I6:白色污染与防治;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K6: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A化肥和农药要合理使用;B根据蔬菜水果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C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

15、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第 9 页(共 18 页)D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解答】解:A化肥和农药要合理使用,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错误;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经常食用蔬菜水果,可及时补充维生素,故正确;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能减少使用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原则、防范白色污染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六大类营养素的食物来源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5【考点】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D6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G1:质量

16、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进行分析判断。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O 2 属于单质,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0,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碳原子和 4 氢个原子构成,则

17、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2H4,故选项说法正确。D、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CO 2 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置换反应的特征、有机物的特征第 10 页(共 18 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铜银,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滤液,所以滤液中没有硝酸铜,两种金属在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较活泼的金属会先参与置换,反应结束后,不太活泼的金属再参与置换反应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由

1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及题意可知,充分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此现象可说明铜和硝酸银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镁活动性大于铜,可知硝酸银只与镁发生反应,镁可能刚好完全反应,也可能镁过量,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铜,可能含有镁,而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硝酸银。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镁,故 A 错误;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镁,故 B 错误;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故 C 错误;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金属混合粉末放入盐溶液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发生反应,待活动性强的金属完全反应后活动性弱的金属开始反应7【考点】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AE:物质的鉴别、推断;FA:反应类型的判定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 A、B、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6,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的生产,所以丙为碳酸钠,A、B 均含两种元素,其混合物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气体能使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说明挥发出的气体呈酸性,学过的物质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呈酸性,且 A 与碳酸钠能反应,所以 A 为氯化氢,B 为水,甲、丙和足量的 A 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中考化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