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顺花灯的音乐特征摘要:安顺花灯是一种歌、舞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舞蹈和歌唱都占有同等重要地位。人们在对歌舞艺术的定义中往往离不开“有歌有舞、载歌载舞”的描述。本文以“歌”为切入点,通过对花灯小调的结构、调式、旋法与衬词衬腔等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来论述“歌”与“舞”互相协作的关联。 关键词:安顺花灯 音乐特征 歌舞音乐 花灯,即源于民间习俗的“元宵灯会”与民间“社火” ,主要流传于云南、贵州、湖南等地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贵州花灯遍布全省各地州市,按大部分研究者的说法,贵州花灯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和北路等四种风格。其中属于西路的安顺花灯由于该地区的特殊背景、特殊环境而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极受
2、当地人民的欢迎。 安顺花灯是一种季节性娱乐活动。主要在元宵节前后举行,被称为“闹元宵” 。也有在秋收之前,农民闲暇时玩灯自娱,祈求大丰收之意,称之为“米花灯” 。演唱时,表演者手持折扇和手帕,上下挥动,唱花灯调和舞蹈,歌舞交错进行,唱时不舞,舞时不唱。歌、舞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帮衬,成功塑造和乐热闹、喜庆欢腾的艺术氛围,这也是安顺花灯能在民间得到很好保存和自发参与的原因。 下面本文以安顺花灯音乐为切入点,通过一些表现手法的分析,对其歌与舞的融合做初步研究。 2一、曲调结构 安顺花灯的曲调结构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常用曲调结构有:对比式和扩充式二句体、起承转合四句体、带再现因素的三部性结构、多句体等等
3、。其中二句体和四句体的曲式在数量上占多数,下面则分别举例说明: 扩充式二句体:指在原有两个腔句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变奏、加衬、加垛等方式,对其中某一腔句或两个腔句进行扩充的两句体腔段。如开财门的上句有 3 小节,下句则 7 小节(4+3 结构) ,运用变奏和重复下句的后半部分来达到扩充;刘三妹的上句有 4 小节,下句运用重复方式来扩充句幅;阳调曲调的两个腔句都带有扩充。 (谱例分别来自贵州花灯选集下册第 356、387、391 页) (一)起承转合四句体:此类腔段最典型的代表是【孟姜女调】 ,安顺花灯中有部分曲调是从“孟姜女”变化发展而来的,保持着原始曲调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及各腔句的落音分
4、别为 re、低音sol、la、sol,但抒情性较为突出,旋律以连续上行大跳的直升型音程贯穿曲调之中,赋予了地方色彩。如:梅花 、 桐子开花 、 采花调 、石榴开花等。 (谱例来自贵州花灯选集下册第 383 页) (二)带再现因素的三部性结构:此种结构形式在安顺花灯调中具有典型意义。结构由 a、b、a1 三部分构成,a 与 a1 两个部分抒情性较强,有拖腔和衬词;b 则叙事性较强,多为说唱部分,一字一音,无衬词。如:百字文 、 大闹元宵 、 百家姓 、 一更月亮起等。 (谱例来自贵州花灯选集下册第 370 页) 3此曲为安顺花灯调中有地方特色曲调之一。1-11 小节为 a 部,共分为两个乐句(7
5、+4) ,第 2 小节和第 9 小节有拖腔,第 4-7 小节有衬词衬腔;12-21 小节为 b 部,结构对称,一字一音;22-31 小节为 a1 部,旋律是 a 部的变化重复。 通过以上对花灯曲调的句式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安顺花灯透露出“均衡”的结构特性。这种均衡的曲式结构,能够促进花灯音乐与花灯舞蹈的有机融合。上下句的二句体、四句体和带再现部说唱性质的三部性等结构形式,这些结构讲究等长均衡,偶有结构不对称的,但往往通过穿插衬词衬句,来调整句子的结构。熟悉的曲调,及简单的句式结构,即便于记忆和即兴编唱,又降低了演唱方面的难度,协调手持道具和舞步等舞蹈动作。 二、音阶调式 安顺花灯曲调中,从运用
6、上来看,徵调式最多,是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调式,其次是商调式和羽调式,再次是宫调式和角调式。为节省篇幅,在此只说明常见的三种调式: 徵调式曲调:典型的徵调式曲调由低音 sol、la、高音 do、re、mi五声音阶构成,以低音 sol、la、高音 do、re 为骨干音,多以级进为主进行,收尾落音都在主音 sol 上。如:行程调 、 梳妆调 、 百字文 、石榴开花 、 桐子开花等。另一类徵调式如:正十字 , 黄秧格蔸两头尖 、 古人采茶等,亦为 sol、la、do、re 为骨干音,但因la、高音 do、re 等音的强调,使曲调具有商、羽调式色彩。 商调式曲调:音阶由 re、mi、sol、la、高音
7、do 构成,并以4re、sol、la 为骨干音。如:行程调 、 怀胎十月 、 绣荷包等。另一类商调式如:哭板 、 打四门等,曲调由于强调 re、mi、sol,使曲调具有明朗的徵调式色彩。 羽调式曲调:音阶由低音 la、do、re、mi、sol 构成,以级进为特点,la、do、re、sol 为骨干音,如:玲珑塔 、 出门做工等。还有以 la、do、re、mi 为骨干音,如:大倒采茶 、 倒采茶 、 正采茶等,其中宫、角两音使用较多,并多占强拍,因骨干音的不同而使风格有所差异。 单一调式的曲调在安顺花灯中占较大部分,曲调的调式一般是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除了单一调式还有交替调式及转调调式,其中部
8、分六声花灯是通过这些调式的运用而形成的。这些调式的运用,使曲调更为丰富动听,色彩对比鲜明,更好地抒发人民群众感情,也能促使舞者一直保持激昂的表演情绪。 三、旋法 旋法,指旋律进行的规律。旋法特点通过调式色彩、节奏型、旋律线条等方面体现出来。 (一)歌舞性节奏 由于安顺花灯广场表演的演出形式,形成安顺花灯音乐富于歌舞性的特质。花灯调多节拍规整,强弱对比鲜明,节拍多以二拍子、三拍子为主。节奏多以切分、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音型,贯穿于花灯曲调之中。这些情况可从以上列举的谱例中看出,如:上例阳调的第1、2、6、7 小节。歌舞性节奏与花灯的伴奏乐器有关,音乐重锣鼓,用5锣鼓来伴奏舞,有的地方把花灯歌舞
9、叫做锣鼓灯,节奏感很强。 (二)质朴明快的旋律线条 花灯曲调多以级进和小跳为主,旋律线条平稳而流畅,偶而穿插的四、五度音程给音乐增添几分动感。安顺花灯曲调极具民歌风格,抒情气质浓厚,旋律进行流畅自然,情调婉转悠扬,如:梅花 、 灯谜 、刘三妹 、 绣荷包等。还有一些风格欢快跳跃的花灯曲调,如:玲珑塔 、 欢调 、 梳妆调 、 阳调 、 打四门等,此类曲调适用于庆贺或男女对答性的热闹场面。有一些采用全国普遍流行的曲调,如:江苏【孟姜女】 ,经安顺地区传唱后旋律被简化,抒情性增强,使其具有安顺特有的风格。下面谱表中,上下谱例分别是【孟姜女】和梅花曲调中的第三句: 四、衬词 衬词在花灯曲调中的运用十
10、分丰富,按结构划分,衬词可分为衬字、衬词、衬句、衬段。 衬腔是旋律中运用衬词的歌腔。 汉民族语言中有实词(有实义)和虚词(无实义)之分,因此把安顺花灯中的唱词分为实衬词和虚衬词两类。 (一)实词为衬的唱词 插入式实衬:主歌中插入衬词、 、衬句、衬段,如:百字文 、 一更月亮起 、 大闹元宵等,主歌和衬段的内容可互为独立,说与唱相结合完成花灯调的演唱。在歌舞活动中,说与唱的结合能增强歌曲的抒情性和叙事性,加强歌词表现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营造热闹气氛。6例如:大闹元宵第一段:“正月元宵贺新欢,劝夫苦读圣人言。 (一要勤读,莫别贪玩。哥哥苦读,免受煎熬。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蜜蜂采花,苦
11、中有甜。 )高官不用黄金买,只要文章二三篇。 ”括号内的内容即是插入式实衬。 叠句式实衬:实衬歌词内容是主词内容的的补充。如大倒采茶中唱词:“太公坐在是芍药、栀子、芙蓉” ;玲珑塔中唱词:“一张桌子一个凳,一个木鱼一本经,一盏灯,一个和尚在念经” 。 重复式实衬:词、曲的重复,一般重复乐段的最后一句,重复衬词衬腔有加重和强调的作用。如正十字中“才成双呀!奴的哥儿哥,荷噫!才成双呀!奴的哥儿哥” ;行程调 “哪管那个前呃途哟路呃不平,哟嗬哟嗬呃,哪呼哟嗬衣哟喂,哪管那个前呃途哟路呃不平,哟嗬哟嗬喂。 ” (二)虚词为衬的唱词 花灯唱腔中,以虚字、虚词作衬的唱词种类繁多,如语气词“呀、哟、唉、呃、
12、喂” ;象声词“呱呱地、咚咚咚、产龙产龙(模仿锣鼓声)” ;称谓词“我的情哥(妹) 、心肝奴的哥、小情哥、郎、妹”等等。 虽然这些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也不能构成一个句子,但它在音乐上的表现力却重于文化意义上的表现力。大幅度的运用衬词,使曲调的音乐因素更为突出,使从对唱词内容的聆听转移到对曲调旋律的欣赏方面。衬词衬腔的运用是安顺花灯音乐的一大特点,不仅起到补充、陪衬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作用。 7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安顺花灯音乐的曲调结构、音阶调式、调式色彩、节奏、旋律线条等表现手法的简要分析,可以认识到花灯中歌是如何与舞之间相互促进和补充的。载歌载舞的花灯艺术,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边
13、唱边舞,背后隐藏着对歌与舞相互补充、相互帮衬的强调。深入学习和探讨其中的艺术规律,对花灯艺术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明?.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贵州花灯剧团,贵州省群众艺术馆:贵州花灯选集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3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张振中.贵州花灯调式初析J.中国音乐,1983, (03). 5杨友明.云南花灯衬词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2, (02). 6王群.云南花灯音乐的形态特征J.民间艺术研究,1995, (04). 7张振中.贵州花灯旋宫手法管窥J.中国音乐学,1997, (S1). 8赵峰军.贵州花灯概述J.民族艺术研究,200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