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暗访调查类报道的采制体验做暗访调查类报道,记者需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表象背后的真相,把握被局部掩盖着的全局,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做暗访调查报道的记者通常都是资深记者。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暗访调查类报道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暗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从事调查类报道,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准备工作做到位了,调查采访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则采访工作就可能会失败,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 首先,做好基本常识的储备。2008 年的时候,我去河南某地采访了一个贩卖病死猪肉的报道。我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能够深入黑窝点并取得对方信任,不仅提前设计了一个
2、肉联厂老板的身份,而且恶补了该行业里的很多专业术语和常识,同时我记住了几个在该行当里混事的“人物”以及主要销售方式、销售地区。这些准备工作,让我面对一群持刀光膀的屠夫们轮番盘查时沉着冷静、对答如流;有了这个准备,该报道才有了后来在全国获奖的结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做好暗访工作,不仅要做功课,而且要把功课做足。 其次,尽可能做好“行头”包装。2009 年的时候,笔者到豫北某县调查黏土砖窑屡禁不止的情况。采访之前我们从线人口中得知,经过政府的种种努力,当地的黏土砖窑大部分都被取缔了,而少数几家背景很2大的窑场一直在顶风生产。在面对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时候,个别窑场主甚至煽动群众打掉了警察
3、的大盖帽、扯烂了乡党委书记的外套,气焰十分嚣张。面对这种骄纵疯狂的窑场主,充分地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详细了解了黏土砖的价位、行情、销售方式、行业术语,还了解了一些建房的基本常识、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多方面信息。此外,我们还租用了当地的一辆民用面包车前去暗访。经过这一系列“行头”包装以后,我们的暗访没有引起对方的怀疑,调查非常顺利。 “行头”看起来好像无关大局,属于细枝末节的事情,实际上非常重要,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否则,再好的策划都可能前功尽弃。 在暗访调查现场要机智灵活 暗访调查报道对记者的要求很高,记者不仅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还要具备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和机
4、智灵活的临场反应能力。 “计划不如变化快” ,实际开展暗访调查的时候,记者经常要根据现场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笔者前面说到暗访病死猪肉的报道,当时在到达现场的时候,发现非法生产窝点位于一条深深的胡同尽头,当我们准备进入这个胡同的时候,一群恶狗狂吠符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种情况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怎么办呢?摆在我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知难而退,放弃这个报道;另一条路是冒着被狗咬伤的危险,直接进去。但是,这两条路显然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经过一番思索以后,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找到了这个非法窝点附近的村民,让他帮我通知窝点的主人说有人上门谈业务。通过这个方法,我
5、很3快就进入了非法生产窝点,巧妙地解决了难题。 进到非法生产窝点以后,我们马上被儿个光着膀子、满身血污、手拿剔骨刀的男人围住了,其中一人还不时地拿着杀猪刀刮着胸毛,威胁的意图很明显。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或者社会经验小丰富,马上就会被自己的表情、言行给“出卖”了。面对一番盘查,我外松内紧、对答如流,终于取得了对方的信任。随后我们拍摄到了各种垂死病猪的画而,挖掘出了触目惊心的内幕,接下来我们做出了调查节目豫东病死猪肉黑牾渊查 。该报道播出后影响巨人,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专题类节目二等奖。 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荆轲的随从秦舞阳虽然勇猛有加,但是心理素质不好,在见到秦
6、王以后,被现场的阵势吓得浑身发抖,他的表情直接暴露了荆轲的计划,让一个原本周密的计划毁于一旦。同样的道理,做暗访调查类报道时记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其次,记者和摄像之间要有充分的沟通和默契的配合。有时候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很到位,但是现场配合不到位也会导致前功尽弃。反过来,如果沟通配合好了,不仅访能够非常顺利,还会给二节目锦上添花。 比如前面提到粘土砖窑的暗访报道,当时窑场主嚣张跋扈,我和摄像之间商定了很多应对的话术和策略,明确了相互之问如何配合。我们来到现场之后,我打掩护,和老板密切沟通,而摄像则趁机溜到生产区域,拍下了大量工人烧砖的场景。有了这些鲜活的镜头,有了两人默契的配合,一个
7、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的暗访调查类报道顺利完成。该节目4播出以后,引起很大反响,有关部门采取强力措施取缔了这些“背景”强大的砖窑场,并处理了相关责任人。 后期制作要精细严谨 记者做报道就像厨师做菜一样,首先要有一定的原材料,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果蔬、米面、调料等物品具备后,就要考验厨师的制作水平了。记者也同样如此,当前期的素材都拍摄回来以后,就要开始“做菜”了。暗访调查类报道不同十一般报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社会混乱,也可能止媒体蒙羞,所以制作这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严谨、严谨再严谨。 首先,调查类报道要客观、真实、准确。我们要相信白己的眼睛,看到的事实是什么,我们就报道什么,不夸大、不贬低。 笔者
8、在 2014 年的时候曾经去河南滑县做过一个报道,标题为撕开假劣小麦种泛滥黑幕 。在前期采访中,我们通过火量翔实的暗访摸底,掌握了滑县大量生产假劣小麦种的事实,但是如何报道必须审慎。滑县是全国小麦第一大县,连续 10 多年小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一个小麦第一大县居然成了假小麦种泛滥的人县,这种报道播出后的轰动性可想而知。但如果报道不扎实,极有可能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通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最后节目出炉了,该条报道中我们通过暗访获得的大量真凭实据、准确的数据、严谨的语言得到评奖专家们的认可,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定为 2014 年度专题类节目一等奖。 其次,调查类报道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记者在开展
9、调查之前,千万不要带着倾向性的观点,要有科学严谨的逻辑推理,不然,轻则贻误5战机、事倍功半,重则会出现失实报道。 多年前,笔者的一位女同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报道,内容是关系于豫北某县河水污染原因的调查。到达当地后,她根据村民们的反映把目标锁定到了沿河的一家造纸厂。面对记者的质疑,这家企业百般掩盖、百般抵赖,然后这位记者就竭尽全力找证据去证明这家企业往河里排污,导致河水污染。后来这位记者终于找到了企业排污的汪据,然后她就得出结论:河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这家企业。在常人看来,这样的报道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事后该企业却状告媒体说记者报道失实。该企业辩称,如果是他们导致的河水污染,那么这种污染应该存在于
10、该企业下游,然而根据环保局的监测报告,在该企业上游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存在同样的污染了,所以他们认为,该报道说河水污染的源头在他们厂根本站不住脚,是失实报道。到这里事实已经很明白了,造纸厂排污给河水造成了污染,但是河水污染并小完伞是这一家企业导致的。也就是说,造纸厂排污是河水污染的充分条件而小足必要条件,根据这样的逻辑推理,说这家企业排污是河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就不能成立了。在这起事件中,记者之所以出现后来的被动局面,实际上就是因为前期做凋查的时候带着倾向性观点、后期写稿子的时候又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最终出现漏洞也就很难避免了。 暗访调查类报道的规律和经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随着时问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这些都会发生改变,最终经得起检验的才是记者要追求的。只有不断总结其中的要领和规律并指导实际工.作,记者才能做好暗访调查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