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08198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伟大时代是 700 多年前郭守敬的梦想。 郭守敬上紫金山 1247 年,有一位名叫刘秉忠的和尚回邢州(今河北邢台)老家为父奔丧。几年前他远赴塞外晋见了蒙古亲王忽必烈。忽必烈与刘秉忠,一个是“思大有为于天下”求贤若渴,一个是“以待时而起”满腹经纶,一拍即合,在亲王府上演了一出元代版的“隆中对” ,刘秉忠成了忽必烈的重要谋士。忽必烈是总领汉地事务的亲王,邢州的地方官岂敢怠慢于刘秉忠?但是,刘秉忠看到十室九空的家乡痛心疾首,带着父亲的棺椁直奔太行山深处的紫金山而去。 紫金山山川辉

2、映形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八卦图” ,刘秉忠早就看上了这块汇聚天地灵气的风水宝地。他在这里一边结庐守孝一边思考着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酒香不怕巷子深” ,朋友故旧纷纷上山要伴他一起守孝,让刘秉忠高兴得合不拢嘴。一天早上,刘秉忠摇头晃脑吟道:“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流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在他看来“斯文”就是中华民族永远延续的血脉。 2刘秉忠吟得正在高兴处,忽听有人击掌叫好,回头一看更加高兴,原来是老朋友郭荣来了。刘秉忠隐居期间多次与郭荣促膝交谈,知道郭荣在数学和水利上的造诣颇深。 刘秉忠见郭荣身后

3、站着一位英俊少年,就问郭荣:“这是谁?”郭荣说:“我的孙子郭守敬,想拜你为师上山学艺。 ”刘秉忠笑道:“你的学问不在我之下,何必舍近求远呢?”郭荣说:“我这孙子从小与众不同,别人家的孩子贪玩,他却喜欢钻研奇技淫巧。我的那些学问早就让他学得差不离了。 ”刘秉忠看着郭守敬心里充满喜悦之情。 刘秉忠清楚知道中华民族的“斯文”不仅包括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包括数学、天文、水利、仪器制造等“奇技淫巧” 。刘秉忠拍着郭守敬的肩膀说:“你就留下,不过先生我不敢当。来紫金山的人各有专长,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郭守敬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他很快发现紫金山上的人的确各有专长,刘秉忠精通天文地理,在城市规划

4、设计方面有独到见解;张文谦是农业方面的专家;王恂是数学天才郭守敬在紫金山上与他们日夜探讨数学奥秘、观测星相变化、研究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为日后在科技领域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父老乡亲夸“郭生”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刘秉忠 3 年守孝期满,忽必烈迫不及待地召刘秉忠回和林(当时蒙古国的都城)议事。刘秉忠这一去,开启了元朝历史的新时代。他首先将在紫金山上与众同学反复商定的治国大政方针献给忽必烈;其次举荐张文谦、张易、王恂等同学故友共同辅佐忽必烈;3最后建议将蒙古国更名为大元国,因而忽必烈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郭守敬需要服侍年迈的祖父,因此与其他同学相比出仕较晚,但他以一介草民身份参加了家乡的水利建

5、设。在邢州城北有三条河,由于多年战乱,治河无人问津,造成河水决堤到处漫流,把肥沃田野变成了一片沮洳泥淖。原来在河上建有一座石桥,人称“豫让石桥” ,此时这座古石桥早已不见踪影,当地人架起一座简易木桥勉强供人通行,但木桥窄小,随做随坏。 新到任的邢州地方官很想修复石桥,以解决城里城外交通难题,多次派人探摸桥墩位置但一无所获。他们登门拜访德高望重的郭荣,想请这位水利老专家出山帮助寻找桥墩,但郭荣却推荐了刚从紫金山回家的孙子郭守敬。 郭守敬果然与众不同,他不去淤泥里探摸桥墩的位置,而是拿着测量仪器行视地脉,分画沟渠,提出三条河水的走向和堵口修堤的计划。因为郭守敬精通测量技术,他提出的河水经行路线非常

6、科学,没过多久三条河水就顺着各自河道排泄而去,并很快找到了久埋于淤泥之中的桥墩。只见大石墩坚整完好,铺上桥板就可通行车马,这下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变怀疑为信任,对郭守敬充满了敬佩之情。大家的治河热情高涨,在郭守敬的指导下,没过多久就全面完成了堵口修堤计划。 “豫让石桥”正式开通的那一天,邢州城万人空巷。父老乡亲争先恐后观看这一盼望已久的人间景观:河中水蜿蜒流淌,河桥上车马穿行。大家无不称赞郭生的才能。 源于实践的真知灼见 41260 年,张文谦以中书省左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身份到地方劝课农桑。当时,忽必烈诏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为本” ,确定了重农的国策。张文谦是农业专家

7、,当然知道发展农业离不开水利,离不开熟悉水利的郭守敬。他一到地方就把分别 10 年之久的郭守敬找来。郭守敬不负老同学的厚望,昼夜勘测地形,筹划水利工程。 次年春天,张文谦回上都汇报工作,被留在朝中处理政务,但引沁灌溉工程建设方案得到批准。这项工程的修建使土地肥沃的沁河下游平原很快焕发出勃勃生机。郭守敬忙完引沁灌溉工程,又马不停蹄地转战到大都(在今北京)的水利工地。此时,刘秉忠已完成上都(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的建设任务,开始规划大都城的建设,刘秉忠知道,大都城建设的成败与水利的关系极大,城市供排水离不开水利,南粮北调更离不开水利,于是他想到了郭守敬。郭守敬详细考察了大都周围的地形,提出了具体的工

8、程措施。 1262 年,张文谦向忽必烈举荐了习知水利、巧思绝人的郭守敬。忽必烈非常高兴,在上都便殿召见了郭守敬。郭守敬面陈“水利六事” ,第一事是关于大都漕运的,建议引玉泉水入运河以改造金朝留下来的通州到大都的旧运河,并将通州以南的运河裁弯取直。第二至第四事是关于家乡附近水利的,建议将邢州城东的河水引入城中并浇灌农田;开挖沣河河道,使河道归顺、水涸田出,并与卫河相接,通行舟筏;在滏阳河和漳河交汇处开挖渠道,引水入沣河,既可增加沣河水量利于通舟,又可灌溉沿线农田。第五至第六事是关于沁河和黄河的,虽然引沁灌溉工5程已发挥效益,但从溢流堰上溢出的余水还有不少,建议在沁河余水与丹河交汇处开挖渠道,引水入卫河,既可增加卫河水量利于通舟,又可灌溉沿线农田;建议在孟州以西开挖一条引黄渠道灌溉今天温孟滩的田地,退水从温县以南复入黄河,由于有黄河古岸阻挡,因此十分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