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汉语语法“原则本位”理论述评摘要:在汉语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种“本位”研究理论,比如“句本位” “词本位” “小句本位(小句中枢说) ”“复本位”等,本文就徐杰的“原则本位”做一梳理与概括,以期为汉语语法初学者提供整合后的资料和继续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原则本位;语法规则;本位学说 一、提出与内容 随着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汉语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种“本位”研究理论。潘文国(2002)总结有如下几种:“句本位” “词本位”“字本位” “语素本位” “小句本位(中枢) ”“移动本位” “复本位” 。而李计伟(2003)则提出还有徐杰的“原则本位” 。本文试对这一新的理论作一介绍和梳理。 早在
2、1997 年,徐杰就发表了描写语法研究与普遍语法研究的“接口”在哪里一文,主张“我们的汉语描写语法研究可以而且应该跟当代西方语言学主流理论之一的普遍语法研究接轨 ”,运用焦点成分前置的理论来解释上古汉语中的一些现象,如疑问代词宾语,某些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以及受强调的名词宾语经常前置到动词前面,而且还指出现代匈牙利语也有非常相似的现象。这可以说是“原则本位”理论的萌芽状态。 1999 年,在当代语言学上发表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2理论问题 ,他以“原则与参数”为本位的语法理论认为“被动句” “把字句”等所谓的“句法结构”没有独立的语法地位。它们不过是一些超结构的“语法原则”跟有限的词汇和词汇
3、特征相互作用造成的结果,而不是“语法规则”本身。并且考察了跟“领主属宾句”和“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相关的句法问题,它们所共有的那些语法特征不是出于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它们的推导派生过程中都运用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这一语法规则。文章中所谓的“原则与参数”为本位的语法理论其实就是后来的“原则本位”理论。 2001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徐杰的普遍语法原则和汉语语法现象 。在该书中,徐杰系统地论述了“原则本位”的语法学说并进行了实践,在第一章原则本位的语法理论中,对此作了详细阐述,认为具体语法单位的构成、特征和运行方式都是语法原则发挥作用造成的结果。在此理论体系下,传统语法体系认为的“疑问句”
4、“陈述句” “祈使句” “感叹句”等所谓的句子类型和“句法结构”没有独立的语法地位,它们不过是一些超结构的、超句类的,有限的词汇和句法特征相互作用造成的结果,是语法原则实例化所带来的现象。 二、理论背景与目的 “原则本位”的宏观背景是生成语言学中的“原则与参数理论” (或者“管辖与约束理论” “模组理论” “最简语法方案” ) ,即认为人类各种语言的结构规律都遵循着同样的原则,各个语言的差异只是参数的差别。徐杰认为,语法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透过芜杂的语言现象,归纳出相对简单的语法原则,并解释这些语法原则是如何跟词汇和词法特征相互作3用,从而派生出各种各样表面看起来非常复杂的语法现象的。而普遍理论
5、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用别的方法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有助我们观察从别的角度注意不到的语法现象。而且,任何一种语法的描写研究成果,都将跟其他语法的描写研究成果一起,构成普遍语法理论赖以存在的语言事实和语言规则基础。 三、影响与评述 李宇明认为,寻找语法的本位或中枢,就是要给语法找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和视野开阔,对语法现象看得真切细致的观察站” 。此前的各种“本位”都是从“语言单位”中选取的特殊地位的“观察站” ,是属于研究对象的,只是大小或数目不同而已,而徐杰的“原则本位”是凌驾于具体语言之上的,或者说是处于语言之外的,让人耳目一新。 如果要掌握和熟悉这种“原则本位”理论,就必须熟知各国的普
6、遍语法,把汉语语法系统与人类语法的共性结合起来, “近百年的语法史一直在不断争论的,是强调汉语语法的特点,还是强调人类语法的共性。这种争论看来是针锋相对,但采用的却是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即把特点的研究与共性的研究对立起来。而事实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只有都汉语特点的深入研究,才能发现最具语法共性的东西;只有用共性的眼光来审视特点,才能把特点看得更为真切。 ”我们认为,由于不同的需要,既要加强对汉语特点的研究,又要重视人类语法共性的研究,把汉语语法研究纳入普遍语法学的体系中去。 一个新的理论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 “原则本位”理论对我们汉语语法的分析和解释究竟会有怎样的作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