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1、 乡下人家全文围绕着_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风景_ 、_的特点。_的红霞,_ 的微风,_飞过的_的鸟儿,都是他们的_,它们和乡下人一起,绘成一幅_、_的田园的风景画。2、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_。几场春雨过后,到那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_的笋,_地从土里_出头来。3、乡下人家,_住着小小的房屋,_ 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_ ,_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_ 的瓜,碧绿的_和_ ,构成了_ ,比那高楼门前_或是竖着_,可爱多了。4、我看见过_ 的大海,玩赏过_的西湖,却
2、从没看见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_啊,静得让你_;漓江的水真_啊,清得可以_ ;漓江的水真_啊,绿得仿佛那是_。5、我攀登过_ 的泰山,游览过_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_啊,一座座_ ,_ ,像_ ,像_ ,像_,奇峰罗列,_。6、 独坐敬亭山是_朝诗人_写的,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其中“厌”字解释为_, “闲”字解释为_ _;望洞庭作者_朝_,在诗中,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_ 其中“和”字解释为_ 。16、 乡村四月的作者是_代的_。诗歌描写了_和_的情景。能反映乡村四月人们忙碌的词语是“_” “ _”。17、 渔歌子的作者是_代的_,他还是个著名的_。18、 两个铁球同
3、时着地一文主要讲了_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他是一个_的人。19、 “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_次, “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_ 。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着,他有时_,把金鱼的每个部位_地画下来,像_ 那样细致;有时又_,很快画出金鱼的_ ,仿佛金鱼在_。20、这学期我们学的两则寓言是_ , 纪昌学射一则中纪昌学射箭,飞卫对纪昌练箭提出的两个要求是_,纪昌先练眼力是因为_,他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因为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的道理。 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_,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21、我能从“ _,_ ”的诗句中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22、我能从“ _,_ ”的诗句
4、中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23、 普罗米修斯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_ ,不屈不挠,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24、人的生命是_的,可是,为_是无限的。我要把_ ,投入到 _ 。25、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26、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 。无论 。7、诗人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抬头仰望天空,只见_,眼前只有_,这时候,他的内心_。8、 忆江南是_朝诗人_写的,其中“能不忆江南?”的另一种说法_。诗中的“谙”字读音 _ ,解释为_ 。9、 忆江南是一首 , “忆江南”是 名,写景的句“ , 。 ”分别描写了 、 、 这
5、些景物。10、 望洞庭一诗中的“镜”和“青螺”分别比喻_和_。11、 桂林山水中,引用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是_;这句话的意思是_;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 _,此句为全文的_句。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_ 和_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这样的美景让人仿佛走进了_的画卷,真是“ _”。12、 中彩那天一课中,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是_。13、哈默随着逃难的人来到_,受到镇上人们的_,当镇长给他食物时,他却要_,表现了他_的可贵品质。哈默用_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_。14、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_我知道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6、是因为_。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者是_,以_形式来写的。雷利的呼声是_ 。27、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 ,就会 ,对 ,就会使 。2、 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 。29、 夜莺的歌声一课中, “麻雀” 、 “乌鸦” 、 “猫头鹰” 、 “野兽”等都指 ,课文中的“小夜莺”指 ,在课文开头,他吹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 ,他穿着 ,是为了 。从这些内容看,我们知道小夜莺是这样一个孩子: 。 30、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 在失去亲人的巨大 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 的目光,他说:“ 。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 迎接他。a、 “蓝盔”象征什么: b、 “凯
7、旋”的意思是: 31、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 ,不少地区还 , 。 32、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33、课后思考题。1、说说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财富”这句话的理解。2、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3、 万年牢一文中三上提到了“万年牢” ,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4、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上这个年轻人?5、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分别学到了什么?6、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自然之道” 的“ 道”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7、蝙蝠是怎样有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8、 夜莺的歌声一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9、 夜莺的歌声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10、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一共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