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说出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出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对策。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推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
2、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图表归纳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的周期和特点。2、引导学生从原因中去寻找措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得出气候变化的缓解对策、适应对策和根本对策。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珠峰、岛国图瓦卢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1、据新华社沈阳 2003 年 9 月 14 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
3、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 30 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 33 年持续下降了约 1.3 米。2、2004 年 2 月 19 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3、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 1975 年的 1.5 万对减少到目前的 9000 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全球气候变暖”这不是一个新名词,是大家似是而非知道的,现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有把“全球气候变化”的来龙去脉弄得清清楚楚的意愿。问题探究 1:是否自地球诞生以来全球气温就在
4、不断上升呢?展示资料:据资料考证,在距今约 3000 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那里生存着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热带标准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因此,当时得河南省称为豫州, “豫”字形象比喻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直到现在,河南省仍简称“豫” 。展示图片:马尔代夫召开全球首次水下内阁会议。问题:马尔代夫为什么要召开水下会议?展示资料:我国楼兰文化消失的原因有: 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楼兰人的迁移,降水的减少;政治军事的原因:当地有古罗马军队的遗民;地质原因:楼兰的汲水河流的上游因为地震的原因而形成了两个湖泊,造成下游来水的减少。得出结论:在漫长的年代中,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例
5、如有个时期缓慢地变暖或变冷;有个时期缓慢地变干或变湿,这种变化称为气候变迁。教师讲解:二十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地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的气候类型,可以看作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该事物或现象与其认知产生了冲突,激起学生寻找地理规律的认知欲望。二、新授(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第一步:展示图片和资料展示图片:庐山山顶的“飞来石” ;热带地区的冰川遗迹;型谷与型谷。资料: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川时期,这三次大冰川之间的时间间隔
6、大约为三亿年左右。在两次大冰川期之间是间冰期。大冰川期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则较温和。在间冰期里气候也是波浪式发展变化的。 1、地质时期(距今 22 亿年1 万年)的气候变化,曾反复出现过 3 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建议:大家在以后的旅行或者游览路途中也会发现一些可以证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例子哦。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给别的游客当导游来解说了。对于距离学生时空非常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以展示生动灵活的资料和直观典型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的难点。第二步:提问:我们发现现在我们全球的气候是处在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是否处在间冰期的话全球气温就在不停的上升趋势中呢?导致了现
7、在所谓的“温室效应”?引导学生阅读图 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及右边的小字部分,归纳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2、历史时期(一般指 1 万年左右)的气候变化,气候仍然是波动的,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呈波动上升趋势。古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对世界人类的文化和经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上,北方牧民因气候变冷而周期性南迁。对于距离学生时空比较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并展示生动灵活的图片地质时期 历史时期近代来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能解释他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步:读图分析: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
8、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 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 ,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 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6。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过渡:从时间上看,这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指导学生以画图或者画线段的方式归纳表达。第四步:请自行阅读教材第一目正文和“阅读”部分,归纳其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和分析,得出区域性气候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的多。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归纳能力。小结: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区也是不同的。使得学生初步建立地理时空跨度大、时空变化复杂的思维。通过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大
9、气的受热过程”来解答目前遇到的问题,并且把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可以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承转:那么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为什么会不断的增加呢?请大家阅读 P53“活动” ,归纳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通过自学,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这个过程也是把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现在所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的一个过程。(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问题探究 2 :大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可观看后天视频片段)第一步:提问:这种影响对于全球各地的国家和地区是一样的吗?第二步:分组合作探究请按照分好的组,集中到一起活动,讨论这
10、些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受大气变化的不同影响。小组 1:俄罗斯;小组 2:新疆;小组 3:福州;小组 4:印度。 第三步:教师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指导:1、分析影响可以从自然和经济两方面考虑;2、自然:主要包括降水和气温;气温升高会引起蒸发加剧,使得该地区趋于干旱。气温升高与积温密切相关,积温的多少和植物的产量有关。3、经济:主要讲对农业的影响,也可以涉及其他经济活动,如河流航运等等;4、投影:世界政区图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第四步:应用和评价请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探究结果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课件展示“评价标准”:只要言之有理,得出一
11、点能够得 20 分,预测合理并且归纳完全就可以等到更多的分数。课件展示参考评价标准“预期结论”:1:俄罗斯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解冻,航运条件改善,农业产量增加,冬季人口死亡率下降,供暖需求减少。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面积减少,中纬度植物所分布范围变大2: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年较差更大,夏季更加炎热干燥,冬季更加寒冷,河流枯竭,旱灾严重,出现大规模沙化。短期而言,冰川融化,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弊大于利。3:福州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海水倒灌,影响城市淡水供应。 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但是一些只能在福建以南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在福州成活。台风
12、强度更大,频率更高。4:印度夏季更加炎热,带来严重的干旱和洪涝,极大地影响了人民健康和食物供应。降水分布也会改变,干旱地区更干旱,而湿润地区更湿润。由于温度增加,蚊子北迁,印度疟疾流行地区将扩大。主要河流水量减少,缺水情况将加重,影响到森林变动和生物多样性分布。沿海地区土地及一些设施将被淹没。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评价,一方面培养学生又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该种评价方式能激起学生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评价过程是强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的认识的过程;并肯定了该学习方法的有效,是本堂课的一个高潮部分。小结: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
13、。2、对农业的影响,升温,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但是干旱加剧。低纬度国家农业减产,而高纬度国家农业产量则可能增加。3、对水循环的影响: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降水异常,洪涝、干旱频发,地表径流发生变化。4、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5、热带范围的可能变化(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第一步:引起现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为原因)?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严重的后果?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原因中去寻找解决措施。分析引起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如下):全球气候变暖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
14、体毁林,使森林吸收CO2 的能力下降 大气增温产生大气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从人为原因中寻找解决措施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第二步:大家合作讨论,从原因中寻找措施并归纳如下:1、减少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1)改变能源结构。(2)提高能源利用率。(3) 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2、增加 CO2吸收的措施:(1)植树造林。(2)采用固碳技术。承转:大家想得都很好,为了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 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大家都知道后来美国撕毁了京都议定
15、书 ,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况,理解在国际事件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第三步:既然人类不可能马上改变能源结构那么,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鲜明的效应,目前我们人类该如何怎么办呢?通过大家合作讨论,教师归纳如下:1、缓解措施:加固海岸防护堤坝防止海水入侵;若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考虑举国迁移;等等。2、适应措施:科学预测,积极规划和建设海岸防护堤坝;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等等。3、彻底解决措施:采用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彻底禁止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固碳”技术,有力地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引导学生明确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近期措施和长远措施,杜绝“光喊口号” ,而要思考具体的能付
16、诸实际行动的措施。第四步:那么,在拯救我们地球的行动中,你该怎么做呢?赋予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一语唤起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不仅是今后自私的过着个人好日子,而是现在要努力学习,以期将来能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三、教学后记由于本节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于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容易引导学生解决。但是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要让学生正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通过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发挥自主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探究解决措施的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并归纳得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这样才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标的课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