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词语教学绽放生命光彩.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155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词语教学绽放生命光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词语教学绽放生命光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词语教学绽放生命光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让词语教学绽放生命光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让词语教学绽放生命光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让词语教学绽放生命光彩学生习作的语言苍白、词不达意与苏教版教材的文质兼美、雅词妙句、美段华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怀疑,12 册教材,几百篇文章,几千个字,几万个词,1200 节左右的课,再加上那数不胜数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学究竟给了学生什么?课文中、课外书中那一个个生动形象、精妙绝伦的字词到底哪去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好多学生产生了一个误解,字词学习就是看拼音写词语,就是组词,只要会组词,能默写就 OK 了。而教师为了应付考试,也把很多精力花在了默写上,至于学生有没有完全理解,能不能恰当地迁移运用无暇顾及。长此以往,一个个鲜活的词语被简化成了声母、韵母的组合,横竖撇捺的拼凑,最后异化成了

2、一个个空洞的符号。学生记住的只是抽象的声音、图像符号,怎么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呢? 一个个词语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怎样解决当前词语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呢?让词语教学绽放生命光彩。 一、建构表象使词语有骨有肉 很多词语,特别是一些实词,有它特有的表象。比如一提到“熊猫” ,人们就立刻联想到它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词语固有2的表象赋予词语特殊的感情色彩。一些虚词也有表象,如“唉” ,读 i时,人们自然联想唉声叹气的样子,联想到曾经发生的倒霉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时善于将词语与词语的表象联系,促使学生在脑中建构词语的表象,使词语可视可闻可感,真切自然,不仅有骨而且有

3、血有肉。 【案例】 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练习三的“诵读与积累”中有“振臂一呼”这个词。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在这里“振臂一呼”是用来形容谁的? 生:形容郑和的。 师:“呼”什么意思? 生:呼喊。 师:此时,郑和在呼喊什么? 生:启航! 师:谁能表演一下,郑和是怎样呼喊的? 生:(表演,大声呼喊:“启航!” ) 师:好,声音很大,非常有气势!但是还有点美中不足! 生:表情不够严肃,这是郑和在下达命令,不能嬉皮笑脸的。 师:说得非常好,你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神态严峻地大声呼喊:“启航!” ) 师:简直惟妙惟肖,语言、神态都有了,但似乎还少了点什么! 生:还缺少动作。 师:设想非常巧妙,你来试试

4、! 3生:(表演,作振臂状,神态严峻地大声呼喊:“启航!” ) 师:同学们,你看我这样行不行?(左右挥动手臂) 生:不行,因为要指挥大船前进,您得向前挥动手臂,您那是再见(众笑) 师:那,这样行不行?(向前缓慢地,有气无力地挥动手臂) 生:不行,这么一点力量,一点气势都没有,不能鼓舞士气。 师:呀,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动作,学问竟然这么大。我们一起来扮演郑和,振臂一呼,指挥规模宏大的船队。 生:(一齐表演) 师:你感觉此时的郑和振臂一呼,显得怎样? 生:郑和振臂一呼显得威风凛凛。 生:郑和振臂一呼显得庄重严肃。 生:郑和振臂一呼显得立场坚定。 生:郑和振臂一呼显得义无反顾。 生;郑和振臂一呼显得军

5、令如山(刚学的词,小家伙用上了!) 师:(出示:?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振臂一呼:“?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 )发挥一下想象力,还有这样的场景吗? 生:队长振臂一呼:“同志们,冲啊!” 生:诸葛亮手拿羽扇,振臂一呼:“大军前进!” 生: 简析 通过表演的形式,勾起了学生的想象,促进了学生动作、语言、神4态等的整体参与,在这种多位一体的感知模式下,学生不仅仅记住了一个动作,还把英明神武、坚决果断、义无反顾的郑和形象留在了脑海中,把“振臂一呼”四个字的内涵留在了记忆深处,并内化学生的语言。 词属于第二信号,只有当它与第一信号即与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时,这个词才有意

6、义。进行词语教学,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这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把对词语的理解定格在一定的表象上,从抽象到形象,使词语与生活、社会联系在一起,与情感纠结在一起,从而促使学生自发地打包贮存词语信息,使词语丰满地、立体地贮存。当生活情景与学生的记忆表象相互交叉,甚至包含时,这个词语就会在学生沉睡的心灵中唤醒,激活,打包下载,即我们所说的“呼之欲出” , “信手拈来” 。这不是枯燥地索词寻句,而是内心智慧的自觉流淌,这就是“灵感” 。 二、韵味朗读使词语有滋有味 从微观层面上说,词语是课文的细胞,朗读课文首先要从朗读词语开始,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首先要“正确

7、、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只有读好了词语才能读好课文。 徐世英先生对讲解和朗读的理解真是独到而深刻:“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5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 由此可见,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融会贯通,朗读可以赋给词语以生命,朗读可以使词语留给学生真切的感受。一句话,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感悟理解。 【案例】 王崧舟老师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中的“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两个词。 师:(出示: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8、会读吗?再读。 生:茫茫月夜。 师:不对,茫茫月夜(教师的范读韵味十足,给人一种清幽旷远的感觉,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陶醉了) 师:(稍停)再读。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读得非常正确,没念错一个字,但是能不能读出一种感觉来?两个词连在一起,你看,你看到的是茫茫的月夜,你看到的是如银的月光,能不能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读出一种感觉来?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有点感觉了,我知道,你想读得慢一点,试着读得慢一点,是不是啊?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一种感觉,来,把这份感觉再读一遍,好吗?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好,后面那个字感觉读得更好。当你读到“茫茫” ,你就想6“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9、 (示范) 。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太好了,就是这种感觉。 简析 没有支离破碎的讲解,没有枯燥乏味的解词,静静地读,美美地读,全身心地投入,仔细地读,反复地读,读出了神韵,读出了意境。学生对“茫茫月夜、如银月光”的理解不道自明。声情并茂的朗读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激活了学生心中的表象,学生在朗读、想象中领悟了词语深刻的内涵。 好的朗读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这东西很奇怪,有些地方一旦细究起来,反而说不清了,有些词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朗读不仅是意会的最好办法,也是表达意会所得的最好办法。声情并茂的朗读,赋予词语以生命,使得词语

10、有滋有味,韵味无穷。 三、自觉积累使词语有经有脉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工具,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7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积累语言最基本的是积累词语,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积累词语好比是到沙滩上捡贝壳,然后用这些美丽的贝壳来制作一些精美的装饰品,本身应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要培养学生积累词

11、语的能力,首先要培养积累词语的意识。置身沙滩,满眼都是千奇百怪、五彩斑斓的贝壳,不知弯腰捡拾,贝壳再奇再美也毫无意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发现这些美丽的贝壳,让他们对贝壳如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让学生积累词语中发现美、感受美、保存美,让他们感受到积累词语的成功与快乐。其次,要启发学生对所学词语,所积累词语,进行相对系统的梳理,使这些词语形成一定的体系结构,形成词语存贮的结构网络,从而以词串、词集的形式帮助记忆,方便查找。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词语的习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四、迁移运用使词

12、语有气有神 宋人陈辅曾说过:“万卷书谁不读,下笔未必都有神。 ”读好,并不代表就能写好。著名教育家潘新和先生提出了“写作本位”的观点,提出“阅读,指向言语表现” “写作是阅读的目的”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 ,指出“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 。 8“读”的过程是输入, “写”的过程是输出。镰刀越用越亮,词语越用越活。学生的习作本领不是天生的,不是说书读好了作文就写好了。习作需要练习,需要训练,就好像学习了跳水的动作要领一定要试跳一样。作为教师想方设法因课制宜,为学生创造迁移文本语言的机会,让词语在运用中巩固,在运用中深化理解,在运用中掌

13、握运用的规律,在运用中充分散发精气神韵。 【案例】 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时,出示梅花春色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纯净疏淡、润泽透明、冰清玉洁,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来描写心目中的梅花。 简析 用这三个经典的词语来描写梅花既复习了课文内容,深化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同时很好了迁移运用词语,使教材语言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 有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学生在脑海中建构了词语的表象,将词语内涵与生活相联系,在朗读中进一步深化理解,后在积累中形成词语完整的体系,从最后实现词语的有效迁移,让词语有骨肉,富滋味,通经脉,长精神,还词语生命的活力,使词语真正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永远活在学生的心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西鲍中心校) 9责编 /张 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