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瀑布教学目标:学习本课 4 个生字“瀑、叠、喻、衬” ;积累 8 个词语,并用“仰望”造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上课、山河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习本课 4 个生字“瀑、叠、喻、衬” ;积累 8 个词语,并用“仰望”造句。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导入:二、 自学课文:三、朗读感知。猜谜对,这则谜语的谜底是瀑布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描写瀑布壮丽景色的诗歌。
2、揭题,齐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出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问题。你对作者所描写的瀑布有怎样的印象?(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景?再读课文,讲讲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瀑布?第一节:远听瀑布,写声音。作者听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议论: 诗句把瀑布的声音比做什么?(作者把瀑布的声音比做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时发出的声音;比做一阵阵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 诗中用“叠叠”形容浪,用“阵阵”形容风,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叠叠”是一层加一层的意思;“阵阵”是一阵又一阵的意思)。“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是怎样的情景?“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怎样的
3、情景?如果是一个浪,一阵风还会是这样的情景吗?(“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是说浪波一层加一层地向岸滩上涌,“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说一阵又一阵的风吹过松林,这样就发出了哗哗的声音。如果是一个浪,一阵风是不会出现这种情景的。)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两个词用得十齐读学生自学、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问题初读课文感知交流小组讨论交流谜语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关注表达,体会作者视角的不同关注重点词句,理解句子分准确,比喻得十分恰当。(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节诗句。(3)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听见瀑布的声音的?是从诗中哪一句分析出来的?(从诗中“没看见”可以推断出在很远的地方作者就听见瀑布的声音了。
4、)(4)指导朗读第一节。 第二节:远看瀑布。1.指名朗读第2节。读前提出思考问题:这一节写瀑布的什么?读后,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再组织议论:(1)想象一下,“望见瀑布的全身”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从瀑布顶端到瀑布的脚下都看到了。)(2)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诗句:“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回答。)议论下面问题: 先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插图中的瀑布,思考并回答:句中“白银”比喻什么? 再看插图,想想“白银”有什么特点?诗中为什么把瀑布比做白银? 看插图,着重看瀑布的两旁是什么?(是山)山高吗?从诗句中哪儿体会出来?(千丈高山) 瀑布从哪儿流下来?(青山之间流下。) 诗中为什么说“一道”白银?(瀑
5、布的两旁,背后都是高高的山,相比之下,瀑布显得比较窄了,所以诗中说“一道白银”。教师描述:在绿色的山峦中间,一道银白色的瀑布流下,瀑布就更突出更显眼了,所以诗句在“青山”和“白银”之间用了一个什么词?(衬着)(3)看图,吟诗句: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4)这样的景象美吗?美到什么程度,诗中是怎样写的?(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句。(5)让学生读第2节的1、2句诗。思考并议论: 瀑布是怎样出现在作者眼前的,你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是突然出现在作者眼前的。因为作者的视线被山挡住了,当山路一转时,便突然看见了瀑布的全身)。 当作者突然看到瀑布的全身时,会是怎样的感情?这种感
6、情体现在诗中的哪个字中?(惊喜、惊叹的感情,体现在“啊”这个字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诗。 这一节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从哪感情朗读诗句指名交流指名读交流想像交流观察并思考交流看插图交流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关注重点词句并理解文本四、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儿可以看出?(作者在较近的地方看瀑布,从“望见了”可以看出。)第三节:仰望瀑布。1.指名朗读第3节诗。读前提出思考题:这一节写瀑布的什么?读后,回答上述问题,然后议论:(1)读第1句。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把瀑布比喻成什么?“屏”是什么?(“屏”是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
7、具,一般用木头或竹子作框,蒙上绸子或布,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作者把瀑布比做什么?珍珠的屏是怎样的?珍珠的屏会使人感到怎样?诗里怎么说的?(作者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闪闪发光,十分珍贵,使人感到真了不起。诗中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作者为什么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呢?(因为瀑布从上面冲下来,飞溅起无数小水珠,所以看上去像珍珠做的屏风。)(2)读第3节第2句,议论: 当吹来一阵风时,瀑布是怎样的景象?(读诗句回答)。 这句话中,作者把风吹过的瀑布的景象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作者把风吹过后的瀑布的景象比做“烟、雾、尘。”因为一阵风吹来,水珠便被吹碎了,成了更小的水
8、珠,迷迷蒙蒙的一片。) 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象情景。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这两句诗写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景象,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作者是在瀑布跟前观察到的。从“脚下”、“仰望”可以看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全课。1.学生自练。2.指名读,读后评议。四、总结全诗。1.诗题是瀑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瀑布的?(声音、样子)2.写声音,作者在什么地方感觉到的?写样子,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的?3.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体会并有感情地读句子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读诗歌思考回答感受情景并朗读句子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按观察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2)作者用了准确的词语,恰当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的壮丽,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4.再读全诗,指导背诵全诗。12 瀑布远 听见 声音 像又像较近 望见 全身 衬着一道白银脚下 仰望 珍珠屏 烟 雾 尘1背诵诗歌2 用仰望造句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例:这种鱼生命力很强,把他捞起来,离水半个小时也不会死。小猴子很顽皮,_小花猫真可爱,_小组、个人、集体有感情地读诵,赛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