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教系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大纲(教育学)1 高等教育是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2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核心是民主问题)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制约;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3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对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经济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人的智力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这就推动着教育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把潜在的劳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生产力;高等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帮助人们形成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新观念、新习惯;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4 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可以而发挥再生产可以的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技而再生产可以的功能。5 高等教育与文化
3、的关系:1)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文化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内容,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的设施、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2)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6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7 高等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8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调控、评价、激励。9 全民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课堂教学 科研训练 社会实践。10 通才教育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 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
4、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到影响。专才教育的特征:1)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 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二者关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联系的一面。二者之争,实际上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目前整个世界高校出现了从重视专业教育向提倡通才教育相结合的重大转变。当代科技加速发展和学科的交叉整合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
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结合;3)通专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11 根据 21 世纪高素质、厚基础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教育部要求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通专结合,并依此确定科学教学内容和合理的课程体系:由“一纬”、 “深井型 ”向“二维” 、“T 型 ”转变,拓宽专业口径,在精深上不断扩大知识面,加强“平台型” 知识的教学,加强文理渗透,大量开设一些学科前沿课程,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12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我国仅能达到5)和大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
6、达到适龄人口的 15-50)英才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的两种模式:美国模式 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日本模式 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13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适度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 3)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 4)发展终身教育。15 世界教育结构改革的两种趋势:一体化模式和多样化模式。16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成果的群体性。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
7、要点:1)人的全民发展是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2)人向什么方面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8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趋向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指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19 未来
8、社会要求每个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迎接时代的挑战;要求人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人们具有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律意识和国际意识;要求人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0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包括有那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21 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学制的建立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22 职称反映一个教师的学术或技术能力以及工作水平,职务是格局工作需要设置的岗位。2
9、3 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与问题的解决:宏观上,教师部门所有的局面还没有打破,成为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障碍,影响了教师聘任制的实施效果,所以在如何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是焏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这是建立我国高校培任制度的社会宏观背景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人才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的合理流动还缺乏机制上的保障。由于有关主管部门对高校实施直接的指标控制,教师在聘用上自主权过小。因此今后如何实施在实施宏观调控的同时,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同时,建立
10、科学的高校聘任工作评价和监督制度,以保证聘任质量是关键环节。微观上,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岗位设置,因人设岗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不是从学校的全局和长远发展需要角度予以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不利于学校学科的发展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职称和职务的关系上,目前我国大多高校视职称等同于职务,工资与职称挂钩,由此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任职资格的评定上,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评审制度也不够健全,不能完全体现客观、平等、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影响了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由于职称等同于职务,而职称的终身制势必连带产生职务的终身制的问题,高校竞争上岗的局面还没有形成,论资排辈现象依然
11、普遍。问题的解决:打破教师待遇与职称挂钩的传统做法,实行按聘任职务发放工资、津贴和奖金,对于下岗教师进行分流,鼓励校外或校内流动;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所以成立教师权利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不能凭行政部门的长官意识,而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24 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趋势:在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同时,应适应地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地分离,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地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改革地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由高校党委、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三方面共同作用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地机制。2
12、5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地联系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纬多层次地复杂综合结构,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宏观部分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微观部分主要指高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知识结构。26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 2)高校师生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之上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注意:加强理解和沟通;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学识、品行、才能) ;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27 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
13、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28 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29 教学原理: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A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教师应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思想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B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应该在课堂讲课中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积极地活动起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挖掘知识的
14、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阅读不同风格的参考书,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价他人的能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C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要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D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相结合的原则。E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F 个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尊重学生的差异和自主性,正确认识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G 创造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果断勇敢精神、自
15、信心,给学生传授技能,鼓励多样性和个性,给学生表现创造力的机会。3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诱导原则不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不讲课,不把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不把答案告诉学生31 大学生学习特点:1)独立性强,对老师以来大大减弱 2)自主性增强,自我管理,自我选择发展方向 3)学习探索性增强,在一定范围内也以直接知识为认知对象。32 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 、课程设置以及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制的分学期分配,
16、可以按学年制和学分制来编制。33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包括说明,本文,附录三部分。34 课程建设的准则和标准:1)必须具有富有特色的教学大纲 2)有合适的教材 3)具有完整的教学资料 4)有科学的考核手段 5)拥有结构合理的哦教学工作梯队 6)有一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7)拥有比较喜那金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施。35 大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符合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符合教学规律饥饿原则要求;与教学内
17、容相适应;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只是基础相适应;为教学条件所允许。1)一般遵循的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高等学校教学目的和任务;注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教学条件。2)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任何方法与手段都是具体的,都有优劣,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36 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在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水平,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类。37 科研:1)科研准备阶段:选题、调查研究、申请 2)科学试验阶段:收集资料、实验测试、理论概括、反复论证 3)研究成果阶段:成果审核
18、、成果鉴定(评审报奖) 、成果推广应用38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讲解、演讲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称为课堂讲授法 2)讨论法 3)自学指导法39 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趋势:1)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代替注入式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 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40 课程的价值选择:由知识价值决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选择41 课程现代化问题 1)内容与结构: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民族性、结构性 2)课程实施: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首手段的现代化、不断应用和创新教学模式 3)
19、课程评价:改革改进成绩的考核方法.42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练习、布置作业.43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规律、教育的内部结构要协调发展的规律。44 教育(广义)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狭义学校教育,学校对教育对象所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本质是一种育人活动。45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6 影响课程的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政治决定教学阶级意识,决定教育内容的思想取向、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文化传统;2)学生因素:制约着课
20、程的组织(内容、结构、目标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3)知识因素:知识的分化与综合,导致课程设置变化;知识的来源观对课程的指导作用;知识的价值观影响课程的选择和组织。47 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教学目的明确,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讲述的内容正确、充实、突出理论前沿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适当,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组织合理;教学语言清晰、简练、富于感染力;教学态度认真积极,师生配合默契。48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X 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个体自身的素质(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 、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活动体系的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