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新媒体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新媒体概论 英文名称 : 课程性质 : 专业必修 总 学 时: 36 学 分: 2 适用对象 :新闻徐 学 专业本 3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 : 二、编写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 面向新闻学专业课,课程内容 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新媒体的定义、特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的产业和新媒体的管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新媒体概论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它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 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新媒体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新媒体的基本理论;着重学习新媒体的现象和本质;掌握新媒体现象和传播理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 1个学期。重点是了解新媒体的定义、类型。新媒体产生的社会原因、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和新媒体产业。由于新媒体是新
3、生事物,很多新媒体都停留在零碎的现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因此学习的难点是从零散的现象中抽象出符合实际规律的理论。需要借助社会学和传播学理论,加强该门课程的理论深度。 2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系统讲授有关新媒体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整体把握。 2、 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对精选个案的剖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现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习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 3、 讲授中强调新媒体伦理,使学生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媒介素养,正确使用新媒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
4、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关注各类 新媒体现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的。课余阅读,课堂讲授、讨论或答疑。采用多媒体教学。 ( 五) 课程要求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作为一门应用理论课程,新媒体概论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习这门课程,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认真学习理论和知识,认真钻研新媒体概论教材,又要近可能多接触和参加新媒体案例实践,参加新媒体创意活动,了解新媒体工作动态的情况,并在见习、观摩、实习、调查等过程中努力应用新媒体的科学观念、基本原理和原则,使书本的理 论成为活的知识。 2、 学习与训练相结合 学习本
5、门课的过程,不但是提高新媒体理论水平的过程,而且还应该成为掌握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过程。这需要边学习,边训练,在试教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使本门课的学习过程,成为训练技能、提高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过程。 3、 集中与开放相结合 本课程有较为集中的教学内容,但这种内容决不局限于本学科。尤其是在开放学习中,更需要运用哲学、系统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因为它与许多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鉴于这一特点,学习这门课程,必须采取集中和开放相结合的 方法。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来关照和解释新媒体现象,揭示新媒体的本质,使新媒体规律的研究真正成为全方位的科学研究。
6、 4、每周完成小组汇报,对一个新媒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 5、期末完成学科小论文一篇 (六) 教学时数分配表 新媒体概论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训练 课 外 其它 小 计 第一章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4 4 第二章 新媒体的类型 4 4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4 4 第四章 新媒体的影响 5 5 第五章 新媒体产业 5 5 第六章 媒介融合 5 5 第七章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5 5 第八新媒体的失范与管理 4 4 4 章 合计 36 3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 新闻学 专业学生的 专
7、业必修 课 , 与 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诸如 传播学概论、新闻理论、国际传播学、新闻编辑学、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本课程 在课时分配上,着力于 系统讲 新媒体 的基础 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 新媒体现象 的能力 ,提高学生新媒体的操作能力。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选定教材:石磊,新媒体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参考书 (1) 新媒体概论 . ( 2)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九)说明 本课程是 专业必修 课。 考核形式: 笔试闭卷 。 评分办法: 平时成绩 占 30%, 期末考试成绩 占 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新
8、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课时分配: 4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 了解 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2、 理解新媒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3、 理解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 一、新媒体定义 5 二、新媒体构成要素 第二节 新媒体发展迅猛 一、新媒体快速发展 二、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 二、传统媒体借助数字技术转变为新媒体 第四节 新媒体的特征 一、有关新媒体特征的种种说法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思考题 1、新媒体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2、新媒体的特征 。 3
9、、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章 新媒体 的类型 课时分配: 4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互联网、手机媒体、电视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2、比较不同的新媒体之间的不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互联网新媒体 一、互联网成为 “ 第四媒体 ” 二、博客、播客、维客 三、网络电视 四、网络广播 五、网络报刊 第二节 手机新媒体 一、手机成为 “ 第五媒体 ” 6 二、手机报 三、手机电视 第三节 电视新媒体 一、数字电视 二、 IPTV 三、移动电视与户外新媒体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课时分配: 4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 习目标: 1
10、、理解新媒体出现的技术原因; 2、了解几种重要的媒介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媒介发展与技术推动 一、媒介发展简史 二、媒介发展的技术推动 第二节 媒介即汛息 一、几种媒介理论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三、技术对媒介的正面影响 四、技术对媒介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数字化生存 一、传媒化生存 二、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科斯定律 三、数字技术发展 四、 Web3.0 与 3G 第四章 新媒体的影响 7 课时分配: 5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认识和理解新媒体的影响 2、理解“公民 新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一、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霸权 二、发行量、
11、收听收视率变化 三、经营收入变化 四、受众结构变化 五、阅读习惯变化 六、报纸“消亡论”“寒冬论”与“春天论” 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 第二节 公共领域与公民新闻 一、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重构 二、公民新闻对传媒接近权的实现 第三节 数字鸿沟与数字机遇 一、什么是数字鸿沟 二、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 三、化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 第五章 新媒体产业 课时分配: 5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 传媒产业 2、对比不同的传媒产业商业模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媒产业 8 一、西方的传媒产业 二、中国的传媒产业 第二节 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一、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 二
12、、新媒体主流地位逐渐确立 三、新媒体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新媒体的商业模式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商业模式的差异 二、建立在长尾理论与微内容生产上的新媒体经济模式 三、新媒体的主要赢利模式 第六章 媒介融合 课时分配: 5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媒介融合的现实意义。 2、理解媒介融合的条件和特征 教学内容 第 一节 媒介功能从分散走向融合 一、不同媒介功能的三项实验 二、从单一媒介到混合媒介 三、从跨媒体到媒介融合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概念与类型 一、媒介融合具有多维视角 二、媒介融合的五种类型与模式 三、媒介融合引起传媒变革 第三节 媒介融合的条件 一、技术
13、条件 二、社会需求 9 三、产业政策 第四节 媒介融合的特征 一、技术化与全能化 二、集约生产与全民写作 三、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 第七章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课时分配: 5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化; 教 学内容 第一节 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报业是报业的战略转型 二、数字报业实现路径 三、数字报业战略与实验计划 第二节 广电的数字化转型 一、新媒体与传统广电的差异 二、广电布局新媒体 三、广电与电信的融合 四、数字电视 第八章 新媒体的失范与管理 课时分配: 4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新媒体的失范和管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很黄很暴力 10 一、人肉搜索 二、艳照门 三、恶 搞 四、网络暴力 第二节 谁在统治网民 一、 百度事件 二、 垃圾短信 三、 病毒经济 四、 网络 推手 第三节 知识产权,谁动了我的奶酪 一、传统媒体维护知识产权 二、 新媒体空间中的著作权 第四节 新媒体管理 一、国外新媒体管理 二、 我国新媒体的管理 大纲制订人: 叶春丽 制订日期: 2015 年 7 月 修订日期: 2016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