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65661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版 2017 级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顺序由后往前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

2、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5、 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 分) (2 )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

3、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 分)参考答案 (1 )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 ”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 分) (2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3 分) 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4、却话巴山夜雨时。【赏析】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1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2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3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

5、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4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 1 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 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3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4 “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

6、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阅读练习及答案(1 ) 、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 ”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 分) (2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2 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 (3 )、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2 分)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4 )、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2 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

7、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 )、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2 分) (6 )、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 分) (7 )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1 分) (8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 分) 答案: (1 )、李商隐 ; (2)、何时能够 再 回叙; (3)、(略); (4)、D;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8、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 分) (8)(2 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1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

9、有强烈的感染力。(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3国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 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 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5) 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 答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

10、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6) 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7、 诗中“僵 ”与“孤”,写出了四日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诗中“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9. 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 答: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

11、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10、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潼关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主题: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分析: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公元 1882 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

12、壮丽风采。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

13、”,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练习:这首诗主题: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2.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二两句描写的景象4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3.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对偶4.这首诗描写奔腾壮阔山势不逊诗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

14、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阅读题及答案】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

15、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1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9、 这首诗写了_ 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 _、 _ 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 分) 10、 10、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 _ 答案: 9、重阳节 “九日” “登高” (3 分) 10、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和平渴望以及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3 分)5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释】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23.诗中“沙似雪”、“月

17、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 分)24.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参考答案:23.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24.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观沧海东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

18、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木的 ,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

19、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6参考答案:1、曹操 政治家2、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

20、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 1 分,有想象内容 1 分)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7、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8、苍茫动荡巍峨 茂盛 汹涌9、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译文: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为龙标尉跋涉过了五溪。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您奔赴夜郎西。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采用拟人的修辞手

21、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使本来无知无觉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以西,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作者心中充满愁思,无人理解,人隔两地,难以相见,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带给朋友,别无它法。本诗的第一句为全诗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悲凉。简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字的表达效果。“闻”字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关注着友人的行动,体现了友谊的深厚。明月是中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关心思念以及同情。次北固

22、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表达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7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示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方法,富有情趣。3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3、?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同时也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本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答: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5(理解)本诗是如何把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的?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

24、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6(理解)诗人在诗中为什么用“风正”而不用“风顺”呢?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 (人名)。2.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因思乡产生的孤寂愁苦的情绪。 3.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C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5.“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8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6.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