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鉴赏.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7162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课程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美术课程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美术课程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美术课程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中美术课程鉴赏浅谈有关于肖像画鉴赏中的传神写照姓名:陈加元 单位:仪征市陈集中学地址:仪征市陈集中学 邮编:211408 手机号码:147 5287 1718 电子信箱:【内容摘要】中华古代画卷在塑造典型人物上,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中国独有的“书法式书写”介入绘画,从书写性角度来写意人物画的造型。但同时又在它身上能够见出深刻的社会意义来。中国古代的“传神写照”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典型论,是写意人物造型的重要表现手法。【关键词】意向造型、传神中国人在描写人物时,不仅会注意到人物外表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神态的写照。人物的相貌固有相似,神态却各不相同,故而在中国,肖像写生

2、又称为“传神写照” 。传神,自古以来也是品评中国各类艺术的标准。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布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恺之认为绘画之所以能表现出人得神情,关键之处在于对眼睛的刻画和描绘,而四体妍蚩对于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就没有这么重要了。绘画的目的是要传神,即表现出人物最本质的精神和性格特征。这就是 “传神写照”说的本义。顾氏明确要求以形传神,在其魏晋胜流画赞中,他指出:“有人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辑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矣,对而不正则小失,不

3、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 与用描绘眼睛以传写人物精神风貌不同,这里还对人物与衬托人物的景物做出了要求,但目的却都是传神。“以形写神”与“传神写照”同义,都是要求形态的描绘为传达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服务。写形是手段,传神才是目的。这一美学逐行,是顾氏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传神写照”一法,由来已久。早在商代,已经有了画人像与木榜上以求贤能的传说。汉代刘向说苑中记载敬君“失妻画妻”的故事。更有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御龙升天和妇女立像图为佐证,可知肖像画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较早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艺术门类,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的。在其后的汉、晋

4、、隋、唐乃至宋、元、明、清,肖像画虽然其势渐微,但始终未曾消亡,历朝历代都有肖像写生画家出现。近代照相技术的出现使得许多人质疑肖像画的存在是否还具有价值。笔者认为,作为一门艺术,肖像画有着自身的艺术价值和独到之处,是照相所代替不了的。一、肖像画最初为何会出现,想来并不费解。西晋时的陆机盛赞绘画:“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磬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张彦远亦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说道:“无以传其意固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可见,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作用便是“存形” 。我们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想念一个人时,有关于这个人的一切语言、神情、音容笑貌常常会浮现于眼前,萦绕于

5、脑海。现如今交通发达,想见一个远处之人并不难,但在古代,却是难上加难。如果此人已逝,更难以抚慰思念之苦。因此肖像画应运而生,存其形而拟其神。也因而有了敬君因不能见其妻而“画妻对之”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肖像画“存形”的功能虽然浅显,但确实是关乎人心的。肖像画除却前面所说的可以解人们思念之苦的功能,还有它更深一层的作用,或者说是由“存形”之用衍生出来的作用,那就是“宣教” 。二、嵇康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诗句。顾恺之把它变成绘画题材后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顾恺之可谓深解画中三昧。肖得人物“形似”容易, “神似”却非人人可以做到的。“神”与“形”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神主于虚,形主于

6、实。从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 ,到张彦远的“以神治形” ,再到后来的“遗貌取神” ,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神似”之间的关系,是每个画家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事情。从论画的角度上看,无疑使应当将“神抑”或是“气韵”放在第一位的。人物画品评的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谢赫“六法”的首条“气韵生动”或诸如顾恺之所说的“传神” 。以古画品录为例, “第一品”五人之中(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昌力)除了陆探微是完美无瑕的,其他的人都略有瑕疵。但谢赫认为“气韵”可取,故而不失为第一流的画家。相反的,有些画家在形体和用笔方面堪称一流,但因“第一品”之后。从后来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看,谢赫的这种品评标准是非常深远和

7、深刻的。后来,不仅人物画的发展受其节制,而且山水,花鸟画的品评也同样为其笼罩,因而有“六法精义,万古不易”之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谢赫将“气韵生动”推在第一位,而不是抛却其他五法而独尊“气韵生动” ,其他五法与第一法是相互辉映的, “传神写照”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同时完成的,在心手妙合之际,形神毕肖。北宋时“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说“要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这里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神”亦是广义上的“形”呢?虽“气韵”或“神似”为绘画的最终之鹄的,至高之原则,但画画的人却必须从“形似”入手。因神不离形,当形似达到一定的高度,积多年之修养,苦心研究,气韵将于不知不觉间流露。下笔便求神似,不但“气

8、韵”不来,形体也被抛诸一边,终将得不偿失。三、中国古代有关肖像画写生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为“背拟法” ,一为“对写法” 。南朝王微在评论谢赫是说:“貌写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工操笔。点刷研精,意在切似。目想毫发,皆无遗失。 ”谢赫所用的便是“背拟法” 。 “背拟法”对画家要求极高,除去对于绘画本身锲而不舍的用功之外,还要求画家的观察力敏锐,细致入微,能凭记忆力绘制成画,既得形似又是神来之笔。虽然此法颇难,但中国古代画家中却不乏高人辈出。如五代时著名的人物画家顾闳中,他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便是身受皇命潜入韩熙载家中目识心记画出的,画中韩熙载的神情尤为生动,画家将这位佯装沉溺声色,实则郁郁寡欢

9、、不肯再涉仕途的高官刻画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使这幅画不仅成为一件美术史上的杰作,而且成为再现当时历史的一个证据。“背拟法”在后来肖像画中用之不广,盖因人物形象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若无超乎寻常的天分和不断的训练,难以企及。目识心记虽然是中国画历来倡导的方法,但限于人物形象的具体化,特殊化和要求之严格,用于山水画则更多一些,于是, “对写”成为一种必要的方法。然而此“对写”非西方的对照模特写生,从观察方法到形式内容以及要求都不相同。此种“对写”亦可理解为另一种目识心记,只是观察与绘画之间的相隔时间短一点,不是如顾闳中那样事后再去描绘。中国画以及中国其他的各种艺术都要求出之自然,动合法度。因此在

10、观察对象时“于众中阴察之” ,要“著眼于颠沛造次、应对进退” 。要于“彼方叫啸话间,本真性情发现”之时, “静而求之,点识于心” 。只有在对象自然而然的时候,才能捕捉到人物内在的情感情绪和神韵。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肖像写生的专论有元代王绎的写像秘诀 、清代丁皋的写真秘诀等书,都提到写真与“相法”相通。所谓“相法” ,是指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和神色气质,类似于西方人物写生中讲得骨骼结构。通晓相法,即指对结构的整体把握。王绎在写像秘诀开篇中大致介绍了关于肖像写生的步骤方法,后世再论者也皆以此为程式:“以淡墨霸定,逐旋积起,先兰台廷尉,次鼻准,鼻准即成,以之为主。若山根高,取印堂一笔下来;如低,取眼堂边一

11、笔下来;或不高或不低,在乎八九分中,则侧边一笔下来。次人中,次口,次眼堂,次眼,次眉,次额,次颊,次发髻,次耳,次发,次头,次大圈,大圈者面部也。必宜如此,一一对法,庶几无纤毫遗失”中国艺术从戏曲至绘画都讲究程式,程式化并不等于模式化,它用近乎相同的手法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和作品,一样感动观者。王绎所述的这种写生程式在明代曾鲸以及他的字来命名的“波臣画派”中得以推广,从现存曾鲸的王时敏像 、 葛一龙像等画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程式的良好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的肖像写生多注重面部,但在面部以下的部分及其他方面却似乎用心不够,特别是到明清之际。我们看王绎所绘的杨竹西小像 ,从人物面部的刻画到四肢体态的斟

12、酌及倪瓒的配景都可以融为一体。而“波臣派”的一些绘画中,面部虽然刻画得很生动,身体衣着的配合却生生让人觉得别扭。如有得画人物面部是老态龙鈡的,却在宽袍大袖下露出了纤纤十指。而这些弊病,都是我们现在的肖像画中要克服的。四、 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缺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然而,传神写照,又岂止只是在“阿堵”中呢?我们知道,除去眼睛,身体的其他部分亦可传达出人物的情绪和状态。看许多西方肖像画大师的作品,它们对人体本身结构的研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现在的肖像画写生中,应当注意对形的把握,除过面部,身体其他部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速写便是这部分训练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通过速

13、写,我们可以提高对对象外在的形体的敏感度,也可以培养出相应的手感。当形体不会再成为我们写生过程中得一个障碍的时候,用笔才会自然而流畅,如孔子所说的那样“从心所欲不逾矩” 。到正式写生,特别是水墨写生时,我们 不能忽略了以线造型。中国画是线的艺术,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我们都能从画中感受到线的魅力,也就是“骨法用笔” 。水墨的运用,也不是用水墨去画素描关系,而是追求黑白分布虚实相生的美以及笔墨的趣味。讲求“骨法用笔”和水墨的趣味,就又回到了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书法入画,即体现于书法中得形式美感在绘画上的运用和发展。这不仅是对中国画其他方面的要求,也是对肖像写生的要求。笔笔写出,生动自然,

14、是为“写生” 。也只有比比写出才能有“骨法用笔” 。在人物写生的配景上,要与画中人物融合,能传情达意,不能喧宾夺主,多此一举。“计白当黑” ,于虚处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和美感。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审美是最讲究以少胜多,以无胜有的。看昆曲牡丹亭寻梦一折中,整个舞台中什么也没有,但我们随着杜丽娘这边一指,那边一瞧也可以感受到“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 ,满台的春色。画亦如此,主体人物刻画好了,一样可以给人以无限遐想。“传神写照”要求画家能对象之神,写对象之形,而在完成写生的过程中,已不单单是再画对象本身了,而是在表现自己的性格、修养和理解力。就如同一个号演员演到最后是再演自己一样,画家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 “传神写照”在有了相机的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在一笔笔地描绘中画家用笔墨倾注的感情和念想,是相机无法表达的。参考文献:【1】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北京三联书店 2000 年【2】俞剑华著中国历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年【3】俞剑华著国画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4】单国强、单国林主编曾鲸与“波臣派”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4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