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口腔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灭菌室单独设立。二、口腔科应配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设置有专用的器械清洗池,便于口腔器械的及时清洗;配备有 B 级压力蒸汽灭菌器,保证口腔器械的及时有效灭菌。三、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诊椅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四、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搞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帽、配备护目镜、橡胶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更换时必须“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五、严格执行口腔器械的清洗
2、消毒灭菌程序和处理原则。六、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24小时。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七、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XX 市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口腔科保洁消毒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治疗时应衣帽整齐,戴口罩,防护眼罩,对每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净双手,经常保持操作台、室内环境,清洁卫生。2、对患有传染病人及表抗阳性病人,工作人员治疗时应带手套工作,使用后的器械按病种消毒常规单独处理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口腔科所用医疗器械如弯盘口镜、镊子、拔牙器械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过的器械应
3、按:消毒液浸泡清洗高压蒸气灭菌程序处理。4、流水痰盂应每天消毒液刷洗,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消毒时间大于 30 分钟,并做记录诊疗室地面,工作台面,椅子,墙面等每日用高效消毒剂拖洗一次,每周彻底清洁消毒。5、洁牙机头,牙用扩大针、拔髓针、牙钻等经初步消毒浸泡清洗后,用 2%戊二醛浸泡消毒处理,消毒液一周更换一次。6、搪瓷用具、敷料、棉球器械盒、镊子罐等容器每周一次高压蒸气灭菌。7、治疗用的棉球等污染物切忌乱扔放,一律倒入医用垃圾桶,作无害化处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倒。8、口腔科专用药液,注意保护,防止污染,用后盖好瓶。9、口腔一次性检查专用器械及一次性注射器,先毁形后作无害化处理。10、下
4、班前洗净双手自然晾干,禁用工作服,公用毛巾擦手口腔科门诊各项规章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2、科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3、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4、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制度各类口腔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毒制度5、口腔科诊疗环境、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的消毒制度6、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7、口腔器械消毒、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积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 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
5、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4、定期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做到合理使用抗感染药。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6、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7、医务人员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8、做好卫生员、陪人、探视者、配膳员的卫生管理。科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1、在院领导及院内感染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消毒隔离等工作,定期分析与考评,层层负责,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控制。2、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则。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
6、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4、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目镜,每处理完一个病人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5、传染病患预诊离开后,一切用物立即更换并严格进行终末消毒。6、各诊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及消毒液泡手设备,开诊前后用消毒液擦拭诊室内物品表面及拖洗地面。7、诊室、治疗室、消毒室每日照射消毒二次,“84”消毒液按规定更换,监测并登记。8、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
7、在科室主任领导下工展工作。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进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有医院感染反馈,改进及处理登记本。3、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帘分隔(高 1.6 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备及手消毒液。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各诊室加强自然通风,治疗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座椅及地面。每日工作前后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空气消毒 30min-60min 分钟;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
8、、消毒处理。4、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疾病标准预防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加强工作人员及清洁器械工人的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手术隔离衣(小围兜)、防护屏、护目镜,接诊、治疗每个患者前后均戴手套,一人一换,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及手消毒。5、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的要求,各类诊疗器械按医院消毒技术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口腔检查器材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弯盘、一次性垫巾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
9、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修复、正畸印模须用消毒液浸泡,石膏模型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 30 分钟备用。6、传染病患者就诊完后应严格按传染患者敷料、器械处理,防止污染,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其他终末消毒。7、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正确,标识清楚,锐器放置正确。口腔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由专人统一回收、运送、焚烧处理并有记录备查。8、口腔科医务人员被治疗器械刺破或损伤后立即局部处理,申请保健科,按医院针刺伤处理条例进行进一步检查与处理,并备有记录。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制度各类口腔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
10、毒制度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洁牙机、各类车针、根管治疗器械(牙锉、侧牙针、拨髓针、光滑髓针、测量尺等)、手术器械(组织剪、组织镊、持针器、血管钳、刀柄等)、拨牙器械(牙钳、牙铤、骨凿、骨膜分离器等)、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有效的压力蒸汽灭菌。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者,必须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热牙
11、胶充填仪、牙胶棒、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臭氧机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 30 分钟备用。5、光固化机头使用时必须用一次性薄膜套住,并一人一用一丢弃,纸尖、牙胶尖采用一次性用品,并使用后做无害化处理。口腔科诊疗环境、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的消毒制度1、诊室开诊前半小时开窗、开门,保持空气自然流通,开诊后严格控制人员流动,诊室结诊后中午、晚上定时用紫外线动态灭菌机进行空气消毒一小时。2、治疗工作结束后,用含氯的消毒剂擦抹工作台和地面,每周对诊室内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窗、墙面、桌椅等。3、
12、牙科综合治疗台及附属设施(包括头托、扶手、各种开关、医师座椅等)用一次性垫巾覆盖并及时更换,不能覆盖者用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消毒,有污染时及时擦拭消毒。吐盆应在治疗每一病人后及时冲洗,每日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4、每名病人治疗后均应采用合适的方式彻底清洗负压吸唾装置,必要时采用含氯消毒剂清洗。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1、医院感染质控科定期对我科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采样监测,我科工作人员必须积极配合,送回的监测报告护士长、科主任要过目知晓,有异常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与医院感染质控科沟通达成共识。2、我科压力蒸汽灭菌锅每周进行生物监测,并留存记录以备用,新
13、的压力蒸汽灭菌锅及维修后的压力蒸汽灭菌锅应进行 B-D 实验后才能使用。口腔器械消毒、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制度1、必须采用正规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口腔检查盘,使用后毁形,禁止重复使用。2、能够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全部应用压力蒸汽灭菌,包括玻璃板、牙钳、牙周治疗用物、根管治疗用物等一系列器械。3、各类仪器及设施用一次性薄膜包裹后再使用,并一用一丢弃,包括光固化机、根管测量仪、热牙胶充填器、机扩主机等,牙科综合治疗台配合设施。4、在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着装整齐,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围兜,头发不过肩,必要时戴防护镜,不佩戴手饰,不染指甲,不留长指甲,口罩污染随时更换,工作期间严禁吸烟。5、治疗每位病人前后进行有效的洗手及干手。工作人员操作中的手不能够接触与治疗操作无关的物体及不能触摸持物钳、贮物槽、消毒液容器等医疗物品。6、治疗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使用中的一次性消毒手套发现破损立即更换。7、工作人员从业中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皮肤被治疗器械刺破或损伤后立即局部处理,申报保健科,按医院针刺伤处理条例进一步检查与处理,并备有记录以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