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85391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二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二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二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二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 )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 )A个体发展

2、到群体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 )A达尔文 B 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6云南某旅游区有 8 群猕猴共 240 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 )A8 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 个种族 D一个群落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 A、B 两个种群,如果 A 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 B 种群的生活环境保

3、持原状,则( )AA 种群进化速率比 B 种群快 BA 种群进化速率比 B 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 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 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 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11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

4、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 A 和基因 a 的频率为( )基因型 AA Aa aa比例 18 % 78 % 4 %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14若一个种群中某

5、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二、非选择题1达尔文学说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_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_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_。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 19 世纪中期以前,体色几乎都是浅色的,在 20 世纪中期,由于环境污染,黑色桦尺蠖却成了常见

6、类型。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S 和 s 控制,黑色(S)对(s)是显性。在 19 世纪2以前,桦尺蠖种群中 S 基因频率很低,在 5%以下,而到了 20 世纪则上升到了 95%,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发生这种变化的正确解释是:(1)在 19 世纪时,环境未被煤烟熏黑,适应环境的_色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故种群中_基因频率在这时较高。(2)在 20 世纪中期,工厂排出的黑烟使环境发生变化,更适于_色个体生存繁衍,故_基因频率不断增高。(3)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的,_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着_方向进行。(4)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种群中浅色个体不断减

7、少,黑色突变个体类型迅速发展,整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没有新的物种形成,原因是_。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2最早生活在同一区域的种群,后来由于水的阻碍分为甲和乙两个群体。如果甲群体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剧烈变化,而乙群体的环境没有这种变化,群体甲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 ( ) A最初比乙慢 B开始比乙慢,然后与乙相同 C开始比乙快,然后比乙慢 D开始比乙慢,然后比乙快3(2010南通质检)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 1863 年和

8、 1963 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C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2010苏锡常镇调研)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 表示基因突

9、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 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 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 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6.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对这段话蕴含的科学道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分数缸饲养” ,相当于地理隔离 D.“自然奇品悉具”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工选择条件下,金鱼发生了定向变异37.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0、基因型 BB、Bb 为灰身,bb 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 80%为 BB 的个体,20%为 bb 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 Bb 的比例是 ( )A.25% B.32%C.50% D.64%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可求出:B80%,b20%,随机交配后 Bb 的基因型频率280%20%32%。答案:B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间存在地理隔离,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答案:B9.自然界

11、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不需要下列哪一环节的作用 (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答案:B10.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 6 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 6 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 )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解析:由于开花的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不能自由交配现象属于生殖隔离。答案:C1. D

12、解析:拉马克主要观点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2. D 解析: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并不能改变颈和前肢长短的遗传特性。3. B 解析:遗传是确定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自然能从中选择有利的变异,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 D 5. C 解析:种群进化的观点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发展,不属于它本身。6. B 解析:尽管猕猴有 8 群,但它们生活在同一地区,彼此可以交配。7. B 解析: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隔离的两种形态,两者无必然因果关系。8. A 解析:由于 A 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自然选择加快了 A 种群的进化。而 B 种群生活环境保持不变,

13、由于它已适4应该环境,进化进程将较慢。9. B 解析:本题为物种间生存斗争,A 无关;高、低并不是进化上、结构上的特点,故排除 C、D。10. C 解析:概念题。11. C 解析:A 的频率为 18 % +7821% = 57 %,a 的频率为 4 % + 7821= 43 %。12. B 解析:隐性基因型个体不育,而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产生可育后代,因此显性纯合子和显性基因比例逐代增加,但总有少量杂合子,故隐性基因很难完全灭绝。13. B 解析:A、C 正确;多倍体植物是染色体变异所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正确;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B 错误。

14、14. A 解析:只要基因出现的频率一定,性状出现的频率也保持稳定,故 B、D 错;环境变化并不能凭空产生性状,C 错;一个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强,就会在自然选择中得到发展,A 正确。15. D 解析:昆虫与天敌的进化就是自然选择的作用,A 错;进化是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种群时客观产生的,并不是生物为生存而进行的“主动”行为,B 错。二、非选择题1. 遗传和变异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2. (1)浅 s(2)黑 S 解析:环境的选择作用表现在基因上,即 S 型基因逐渐取代了 s 型基因。(3)不定向 自然选择 一定(4)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解析:没有生殖隔离,个体间的基因就能不断交流,从而不会产生

15、新物种。3. (1)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解析:自然选择促进了基因的改变,而地理隔离阻止了基因的交流。(2)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解析:种群间差异本质是基因频率不同,外在现象是不能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由于甲群体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开始时甲群体内大量个体因不适应而死亡,但也正是如此,甲的后代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所以D 项正确。答案:D解析:解读数据可知,1963 年与 1863 年相比,中间体色的蝴蝶比例增加,说明它们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得以保留,应该是适应环境的类型。答案:B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通过共同进化会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a 表示突变(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和基因重组。d 表示地理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必须经过地理隔离。c 是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5答案:C解析:“自然奇品悉具”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工选择条件下,把人们不喜欢的变异个体进行了淘汰,保留符合人们需求的变异个体,而不是发生了定向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