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答案】D【解析】A 项中“一丘之貉”的“貉”读“h”,不读“lu” (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个多音多义字,也读“ho”(貉子,“貉”的统称),口语读音。B 项中“凹陷”的“凹”读“o”,属书面语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w”(多用于地名、人名,如贾平凹),属于口语读音。C 项“咀嚼”的“咀”读“j”,不读“z”(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zu”(义同“嘴”,如山咀、壶咀儿);“饕餮大餐”中的“餮”读“ti”,不读“ti”(没有这个读音),属于难读字。D 项所有读音都正确,属于难读字。2、 答案:A解析:以逸待劳 鸠占鹊巢 下马威3、【答案】A【解析】“繁文缛节”适
2、用于交往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不用于撰写学术论文,属于适用对象错误;“趋之若鹜”属于感情色彩有误,用于消极方面的聚集、集中之意;“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延长,且多指一种或几种清晰的声音,而不用于嘈杂的声音。“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往往用于议论、演讲、文艺创作等方面,符合句意。故选 A。4、【答案】B【解析】A 句“呈现出特色(特点)”是一个标准句式,但是又与“有着特色(特点)”这个句式相杂糅,只能用一个句式,根据整个句子的表意来看,应该用“呈现出特色(特点)”这一句式。C 句“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中“因”这个介词的使用造成了“缺主语”的毛
3、病,去掉“因”即可。D 句逻辑有问题,属于“表意不明”,究竟是想说“教风、学风”呢?还是想说“经典诵读活动要在中小学抓紧抓好”呢?实际上是犯了表意上“模棱两可”的错误。这个句子是一篇缩微议论文,从议论文角度来看,是旗帜不鲜明。5、【答案】D解析:“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形式”错,因为第三段“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6、【答案】C解析:A 项二者“相通”并非“影响”;B 项不是“时代”,而是“才气、学养、心态”;D 项强加因果7、【答案】C解析:A 项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B 项没有
4、抛弃“形式”D 项背离了晋唐以前的传统,而非以后的传统。8、【答案】BB 项:易,动词,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解析: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9、【答案】D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10、【答案】C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
5、明显,C 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鄂州”。11(1)(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解析:翻译此句关键在于理解“淫”“勒”两词的意思,而且还不能一味依据词典的解释,而应依据上下文的语境对这些词进行合理的揣度,所以“淫”解释为“迷乱”“惑乱”比较好。(2)(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把握“前行”“居”“持满”,这些都得根据上下文语境来作出正确的译解(3)(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
6、们来把守仓库。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要把握“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及语顺。12、(1)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解析: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题不可,这便是强行赶鸭上架之为。首先,“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本身就有问题,“高度”不就是“什么样的评价”吗?其次,从四句的关系上说,第一句为总括句,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为“才思”,第三、四句为“诗风”,也不见有第三个方面呀?无奈之下,为迎合命题者,遂写上“诗品”二字,你敢说我答错?但这么答,还是有些忐忑,因为你不是迎合命题者的,于是思来想去,还是
7、这样吧:“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但是觉得这么答又不合题,题目要求答出三个方面,那一定是概括性的名词,这“比庾信”“比鲍熙”可不是名词!权且这么招吧,只要尽力去答了,至于结果如何,就不管那么多了。(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解析:这首诗如果考生没有学过,单凭注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象。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所以估计答得不错的便是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语了。如是理解这一联的,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3)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
8、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审好题,方能答好题。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13、默写(略)14、示例一 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示例二 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15. 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
9、啬。16、 (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2)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17、角度一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二 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 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
10、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角度四 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18、考点: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答案:全球化的视野,争创世界一流的意识,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1 点 1 分)解析:抓住“缺乏”“不够”“建议”等动词。19、考点:仿用句式,正确运用修辞答案 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答案 2
11、: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解析:意象 1 分,句式 1 分,修辞 1 分,语言生动 1 分。20、 【答案 】C解析:综合来看,这段话的中心议题是“食品安全”,这一点由结论也可以知道,故句总领句。排除 A、B 项。然后看六个句子的内部逻辑, 句提到食品生产涉及环节多,句提到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并开头用“因此”这一关联词。句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后接,排除 BD 项。21、作文从三位学生的观点至少可以有三方面立意:从甲生的角度,可以立意:肯定自身实力的同时,不能只关注自身,还要有宏观和长远的目标。从乙生的角度,可以立意:看问题应全面,要有忧患意识
12、,居安应思危。从丙生的角度,可以立意:荣誉是不可以随便拿来施舍的,为了“善意”也不可违背公平。文言文译文公名避讳希亮,字公弼,姓陈。天圣八年考中进士,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 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
13、,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 ,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 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
14、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 ”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王正民因这事被免职。朝廷下诏令让陈公乘坐驿车去取代他。转运使让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征调大米从而免除那里的徭役,共征调了十三万石,称为“折役米”。米价飞涨,老百姓饥荒更加严重了。陈公到任后就废除了“折役米”制度,并且把这事上奏给朝廷,又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政有方。朝廷下诏又任命王正民为鄂州知州。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