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清洁生产的内涵 1989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首先提出了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更为具体地讲,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2、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前不同之处是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其最终目的是消除对环境造成危害。 简言之,清洁生产可以概括为: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它借助于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方面与物流
3、、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优化运行方式,从而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更重要的是,环境作为经济的载体,良好的环境可更好地支撑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所必须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1992 年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并将清洁生产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管理。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
4、最有意义的行动,是工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即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并在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实践证明,具有效率高、可带来经济效益、容易为企业接受等特点,因而实行清洁生产将是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有效手段。 开展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 末端治理作为目前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为保护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末端治理设施投资大
5、、运行费用高,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第二,末端治理存在污染物转移等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第三,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据美国环保局统计,1990 年美国用于三废处理的费用高达 1200 亿美元,占 GDP 的 2.8%,成为国家的一个严重负担。我国近几年用于三废处理的费用一直仅占 GDP 的 0.6%0.7%左右,但已使大部分城市和企业不堪重负。 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的弊端,它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末端治理设施的建设投资,也减少了其日常运转费用,大大减轻了工业企业的负担。二 实施清洁生产的重
6、要意义 1 缓解环境形势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却十分匮乏,其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资源:水、耕地、矿产,不仅短缺,利用率更是十分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据相关资料介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 2200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 110 位,被列为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 400 亿立方米,全国 669 座城市中有 400 余座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有 110 座。与此同时,我国工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达 90 立方米左右,是世界平均取
7、水量的 2.5 倍,为发达国家的 37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或再生回用的利用率为 52%,而发达国家已达到 80%左右。就电镀行业用水而言,国外用水为 0.08tm2(镀件面积),我国平均水平为 0.8 tm2,差距之大可说是触目惊心。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缺水而影响工业产值已达 2300 多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全国年总需水量仍将达到 70008000 亿立方米,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环境形势十分严峻。2003 年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减反增,主要污染物排放
8、总量已远远高于环境的承受能力;全国 131 个流经城市的河流有 70%被污染,全国 52 个主要湖泊有 5 个受到污染,26 个严重污染。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 50%的地区遭到污染;在开展监测的338 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处于中度和严重污染状态;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特别是垃圾以每年 8%10%的速度增长。造成我国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力加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还没有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利用率低。根据有关统计,2001 年我国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 3
9、 倍,日本的 9 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的。 环境问题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滞后是紧密相联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只能是大力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 改善企业市场竞争力 长时期以来我国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大部分企业仍处于粗放型状态,能耗高、物耗高、效率低,原材料和水的浪费十分惊人。长期以来实施的末端治理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使得企业不堪重负,一些企业甚至无利经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新的技术和新的清洁生产工艺对工业企业进行改造,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加入
10、世界贸易组织、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发达国家一方面将有污染的产业或加工业逐步向第三世界转移,同时又以环境保护为理由,以相当苛刻的条款限制来自第三世界的产品,阻止这些产品进入他们本土的市场,树起绿色壁垒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工业。怎样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避免因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造成影响,是促使国人不得不加以深思的问题。 3 克服末端治理的弊端 推行清洁生产是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末端治理同生产相脱节,即先污染而后治理,其立足点是“治”。清洁生产则是着重强调从源头抓起,实行全过程控制,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立足点是“防”。先污染再治理的传统末端治理,其结果是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往往只有有限的环境效益,没有或少有经济效益,企业缺乏治理积极性。清洁生产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源头抓起将污染物消除在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实施的结果不仅环境状况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将会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从而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所以说,清洁生产是为了克服末端治理环境战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污染防治战略,是世界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与保证。 清洁生产的内容、特点及意义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工 094 班唐亚楠200909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