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 20分)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A蕙风诗话 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 D宋元戏曲考2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A夏威夷游记 B新中国未来记C维新梦 D新罗马3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 )观的基础上的A江山之助 B真我不俗 C温柔敦厚 D经世致用4曾国藩曾经选编( )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A古文观止 B经史百家杂钞C讨粤匪檄 D唐宋文醇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文类进行了比较,认为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
2、应处于A最上乘 B最下等 C中等 D与其它文类并驾齐驱6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上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是A“百无聊赖以诗鸣” B“岂因祸福趣避之”C“不拘一格降人材” D“留得家园五十春”7林纤运用( )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A白话 B方言 C报章体 D文言8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治散文( )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A仁学 B少年中国说C变法通义 D经世文编9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 ),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直译小说A巴黎茶花女遗事 B四日C默 D毒蛇圈10黄小配兄弟创办的小说期刊是A中外小
3、说林 B新小说丛C小说世界 D小说林1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 )首之多A89 B120C315 D20012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 ),以改革散文创作A“经济” B“文化”C“军事” D“教育”13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A艺概 B射鹰楼诗话C石遗室诗话 D蕙风诗话14( )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彩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彻底崩溃的情状A九死一生 B吴继之 C吴研人 D苟才151898 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公开的诗歌园地( ),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
4、诗作A “诗界潮音录” B “诗文辞随录”C “杂歌谣” D “诗界革命”16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是一个近似( )的人物A宋江 B关羽 C诸葛亮 D孙悟空17黄遵宪于( )年写作的日本图志一书,是一部系统地向国人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尤其是维新变法情形的重要史书A1887 B1900 C1902 D190518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 )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 1911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A “辛亥革命” B “抗英”C “辛亥广州起义” D “北伐”19 晓抵九江作一诗是同光体诗人( )的代表作A陈衍 B陈三立 C沈曾植
5、 D郑孝胥201904 年,南社诗人柳亚子、陈去病与著名戏剧家( )一道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A梁启超 B梅兰芳 C谭鑫培 D汪笑侬二、多项选择题21近代宋诗运动以( )为宗,反对宗唐,强调学习宋代江西诗派,进而追摹杜甫2A韩愈 B黄庭坚 C陆游 D杨万里 E苏拭22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论及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四种力” ,这“四种力”分别是A “刺” B “熏”C “浸” D “染”E “提”23清朝末年有所谓“清季四大词人”之称,这四大词人分别是( )A王国维 B朱孝臧 C况周颐 D郑文焯 E王鹏运24鲁迅于 19M年弃医从文,很快就写作了( )等宣传新的文化思想和科学知识的重要
6、论文A 摩罗诗力说 B 文化偏至论C 科学史教篇 D 人之历史E 斯巴达之魂25近代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凡例中提出了著名的( )三点论,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A美 B雅 C信 D善 E达26近代西方文化的( )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改变了广大国人的价值观念A民主 B科学 C敬业 D人权 E法制27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对日本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 )就是其中的代表作A使乐杂咏 B扶桑日记C谈瀛录 D东搓见闻录E日本新政考28辛亥革命前后,戏曲界掀起了一场戏曲改良运动,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影响较大、活动时间持久的戏曲团体有( )A陕西易俗社 B四川戏曲改良公会 C三庆会 D
7、奎德社 E春柳社29二十世纪之初,王国维花了六七年的时间研读( )的哲学著作,在大力宣扬他们的哲学思想的同时,运用他们的哲学思想去分析、研究文学作品,取得非凡的学术成就A叔本华 B马克思 C康德 D拍拉图 E席勒30维新派文学革新运动相继提出了( )口号A“戏剧界革命” B“诗界革命”C“文界革命” D“小说界革命”E“民间文学改良”三、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31南社的机关刊物是 _ 。32人心思变,要求 _ 成为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3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 _ 。34近代中国文学读者群体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以 _ 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35魏源在林则徐
8、主编的四洲志基础上编著的 _ 曾在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6著名小说家 _ 与丁祖荫、徐念慈一起被视为“清末介绍西洋思潮的常熟三巨子”。37产生于国势艰危之时的近代诗歌的第一个显著特点,表现在 _ 成为近代诗歌的基本主题。38鲁迅先生在 _ 一书中称三侠五义“绘声状物,甚有评话习气。”39 _ 是一部针对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的、美化封建社会的侠义言情小说,女主角名叫何玉风。40雅片战争前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 _ 相号召。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25分)41简述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与评论方式。42湘乡派有什么文学主张?43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
9、文学,根据何在?44简述秋瑾诗歌的前后期特点。45苏曼殊爱情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五、评析题(15 分)46试赏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六、论述题(20 分)47黄遵宪诗歌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选择题答案 1C 2B 3C 4B 5A 6B 7D 8A 9D 10A 11C 12A 13B 14D 15B 16C 17A 18C 19B 20D 21BE 22ABCE 23BCDE 24ABCDE 25BCE 26AB 27ABCDE 28ABCD 29ADE 30BCD 31南社丛刻 32以
10、变应变 33半封建半殖民地 34工农商学兵 35海国图志 36曾朴 37主变与爱国 38中国小说史略 39儿女英雄传 40比兴寄托 41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所有文学样式。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鼓吹政治小说,通过评论具体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现象,注意吸收西方文艺理论,探讨文学创作现象和审美规律。42湘乡派主张文章与时变相因,在桐城派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加上“经济”,强调文学从理出情。 43新闻性;纪实性;文学性。44秋瑾诗歌以 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是风花雪月、离愁别绪,表现闺秀生活,多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后期则洋溢着忧国忧民的感慨,推翻满清的誓
11、言,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英雄形象,直抒胸臆,慷慨豪放,想象奇丽。45苏曼殊爱情小说都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具有对爱情自主的追求和屈从封建秩序的双重性,从爱情悲剧的角度触及反封建主题,这一悲剧基调既是时代的迷茫和企求,也是作者的迷茫和企求,揭示了封建秩序给人的枷锁和社会非人性的劣根。 46诗人想念自己的家乡,无奈辞官离开京城,不能发挥政治才能,但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47黄遵宪诗歌在思想上表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批判封建主义描绘海外山川风物、社会政治、科技文明等,纪录家乡景物;艺术上笔法灵活,写景真切,风格多样,大胆创新,多长篇巨制。近代文学复习资料:论述题及作品分析1、论述宋诗运动(宋诗
12、派)的代表人物、理论主张和历史影响。(一)“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这一诗派发端者是程恩泽,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二)理论主张:(1)这一派诗人,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宗唐,开始时颇有一股要革新诗风的锐气。(2)“宋诗运动”非常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诗要写出“真我”,诗要表现出自己的襟抱、性情,才能自成面目,自成一家。(3)如何才能做到作诗显露心声,立诚不欺呢?他们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养功力说,将诗文创作与为人品行联系起来,强调学诗先学为人。(4)在学古与革新的关系上,“宋诗运动”也有很好的见解,认为学古要立足于创
13、造,如果学古而事事仿古,食古不化,则必然无所成就,也没有所谓的革新。(5)他们的诗学观,受政治地位和理学思想所制约。一方面强调诗自性情出,同时又说“性情又自自学问出”,很明显,他们的诗学是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的基础上的,在强调“立诚”、“真我”、“不俗”的同时,又非常强调诗必须恪守政教法规,不能有“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贬语”。(三)历史影响:在创作上,这一派诗人的诗作也多具有反映社会内容狭窄,在形式上刻意模仿宋诗,生涩奥衍的通病。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诗作也同中有异。写出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体谅劳动人民疾苦、揭露他所处时代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的作品。2、试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4、为例,论述近代小说在题材、结构形式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新的发展和变化。(1)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题。近代小说受西欧的影响,特别受日本政治小说的影响,再加上清末文网放宽,思想统治松弛,作者选择题材时,眼光多注重现实,写现实,写政治,直论当今,逐渐形成一股潮流,成为人们竞相撰写的时尚主题。从现在看到的近代小说中,写外国的侵略,朝廷、官4员的投降卖国,很多是指名道姓的,写社会思潮、革命风暴,写社会变革,写世态人情、道德民俗,都直面人生,毫不隐晦,从没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朝代特点和近代的社会矛盾,体现强烈的爱国思想,体现民族的忧患意识。(2)结构形式大致
15、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类型。这种类型与儒林外史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官场现形记全书有 20多个故事,相对独立的,围绕揭露、抨击官场的腐败黑暗这一共同的主题而展开的一个个故事,先后出现了近百个人物,这些故事、人物没有必然的联系,结构松散。一种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的类型,“九死一生”是贯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书的中心人物,以“九死一生”这个人物活动为轴心,反映了从 1884年中法战争到 1906年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近 20年的种种怪异现状。一种是以孽海花为代表的类型。介于网状结构与块状结构之间。(3)人物在众多的小说中,能体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又称得上文学典型的正面人物形象
16、,除了黄小配的洪秀全演义外,几乎一个也没有,作者所着力塑造的,又能称得上文学典型的艺术形象,是代表旧制度的主角。一是较多较集中地写官僚形象,而官僚形象又主要写他们骄奢淫逸、穷凶极恶的淫虐本性,写他们颟顸无能,不谙事理的昏庸性,写他们对侵略者妥协投降,求荣媚敌的奴性。二是体现社会封建意识的崩溃,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除了体现于上层官员形象中,大多集中在下层官吏和无德文人身上。三是写青年男女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的苦闷、抗争与消沉。3、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哪些?思想内容:(1)揭露现实、抨击衰世,他以敏锐的思想、犀利的诗风,揭露当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17、指出当今世界已处在一个衰世之中,危机四伏。比如行路易、咏史等都是其中的代表。(2)反对侵略,要求救国,他对国家局势极为关切,尤其关注东南沿海西北边疆的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和渗透。愤怒地批判了旨在掠夺我国财富、残害国民身心健康的鸦片贸易,主张进行武装斗争,打跨外来殖民者。比如已亥杂诗、(“津梁条约遍东南”、“故人横海拜将军”)可视为其中的代表。(3)反对思想专制,呼唤个性解放。他以非凡的思想勇气批判了长达数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尤其是清王朝的残酷思想钳制。主张拯救人才、解放个性,具有鲜明的近代民主主义启蒙的品格。比如能令公少年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艺术特色:(1)构思神奇,想象丰富,他特别推崇庄子、屈
18、原、李白等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受到了他们很大的启发,写的奇景瑰丽、形象、生动,富有浪漫气息。(2)借物抒情,储蓄深邃,他喜欢借助外在物体的自然特征、兴衰变化,寄托自己的情思。他笔下的景物都有寓意,甚至是高度个性化的物象,被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比如他的诗歌当中一再出现风雷、落花、啸剑等等都是突出的物象。(3)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他较多的写五、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七言绝句为最大宗。已亥杂诗就是由 315首七绝构成,同时,他也有意识地追求诗歌风格的多样化,比如在古体诗中,五言凝炼,七言奔放,在近体诗中,七律含蓄、稳当,七绝通脱自然。总体来讲,能够把豪壮之美与柔腕之美有机的结合起来。(4)诗歌语言
19、青奇多彩,不拘一格,他的诗歌有瑰丽、有朴实、有古奥、有平易、有深僻、有通俗,普遍表现为自然、老练。4林纾的小说翻译有什么特点?林纾参与翻译的第一部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林纾的小说翻译有以下特点:1有明显的倾向性。他所介绍的有写年轻男女恋爱的小说(多为悲剧)、探险小说(多写欠发达地区)、底层社会的悲惨遭遇等小说。2林纾翻译的小说几乎全是采取与人合译方式进行的。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翻译史上最特殊的事例。3运用“古文”来意译西文文学,体现了林纾的译书风格。4 运用序、跋等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进行阐释或赏析,借题发挥,抒发爱国之情、抒发自己的微言大义。5后期的译作对原著的选
20、择还不够严谨,显得较庞杂,译文上存在删改、错误之处。5辛亥革命前后的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弃疾,字亚子。他一生诗歌创作数量众多,编为磨剑室诗词集辛亥革命前5后的诗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政治抒情诗。如放歌;2 怀友悼亡诗。如怀人诗十章、吊鉴湖秋女士、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3反清讨袁诗。如孤愤。他的诗歌的艺术特点有以下:1 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2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3 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诗歌鉴赏:1、何绍基的春江:“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游历
21、北方和江南之后刚刚回到家乡写下的,在作者的眼中,家乡的山水之美,是无比美的,远比北方和江南一带的山水更加令人陶醉。作者不仅仅看到了家乡的美景,也听到了家乡渔夫美妙而愉快人歌声,从中感受到了家乡百姓富足的生活和百姓由此流露出来的欢欣放松的生活心态。在作者看来,家乡的山水美景和风土人情就是自己生命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旦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漂泊的心立刻感受到了归宿感,享受到了宁静,幽雅的文化的氛围,使灵魂彻底安顿下来。这首诗系统地调动了听觉,视觉和体觉以及联想等审美方式进行综合的描绘,创造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山水画卷,也创造了一个极度优雅的艺术意境。2、丘逢甲的元夕无月:“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
22、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抗日失败潜回大陆三年之后写下的,作者居住在大陆三年,渡过了三个元宵节,惊异地发现:三个元宵节都没有看到圆圆的月亮,以至于作者深刻地怀疑月亮是否仍然留在故土台湾,或者月亮不愿意追随作者回到内地。由月亮引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的祖籍焦岭,成长在台湾,在作者看来,这两个故乡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但恰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了台湾,让台湾落入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魔掌,从此海天相隔,骨肉分离。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
23、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3、蒋智由的有感:“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作者回首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总结历次对外战争的经验,发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抵御外国入侵、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在历史上涌现了非常之多的民族英雄
24、,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奋发图强,英勇奋斗,才能够获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作者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4、谭嗣同的有感一章:“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刘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作者
25、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愁,所有的忧伤莫过于春愁,但是,此时此刻,国仇家恨远远超过了春愁,这种战败割地赔款的耻辱将深深地烙在中国人心灵的深处。同时,作者极度忧虑,割地赔款的悲剧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的神圣领土将会割让殆尽,全部沦为东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广大国人将无立锥之地,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堪忧。6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的侵占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
26、将日军赶出中国。5、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诗是作者阅读了陆游的爱国诗篇有感而发写下的。在作者看来,陆游是一个不朽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令后人永远惊讶,他英勇杀敌的壮举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样的,陆游一生不得志,未能参加北伐收复失地的憾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在作者看来陆游的一生是典型的爱国者的悲剧。主要原因在于:腐败无能的朝廷对于爱国志士的压制。因此,作者认为,今天朝廷不应对广大国人的爱国热情进行压制,应该顺就民心,充分发挥广大国人的爱国激情。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年轻知识分子的一员,理应胸怀报国之志,一方面可以投笔从戎
27、,上阵杀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用自己手中的笔心情去抒写爱国篇章。也对古往今来统治阶级对于广大爱国者的压制进行了批判,历史的教训证明:爱国激情是压制不住的。附:作品分析 1、蒋智由卢骚: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倡新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杜甫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民约:民约论,现译社会契约论)诗 歌 抒 发 拯 时 济 世 的 抱 负 , 反 对 封 建 专 制 的 束 缚 与 压 迫 , 颂 扬 西 方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 平 等 、 自 由 的 思 想 ,呼 吁 变革 ,期 望 祖 国 的 复 兴 强 盛 ,豪 宕
28、恣 肆 ,富 有 朝 气 。 诗 传 达 时 代 的 “潮 音 “,不 全 受 旧 诗 格 律 的 限 制 ,反 映 了 “诗 界 革 命 “以 来 “新 派 诗 “的 发 展2、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1888 年,康有为第二次到北京应试,正逢中法战争中清政府失败,丧权辱国。他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改革主张,未被采纳,却遭排挤,愤然离京。他壮志未酬,想象着自己乘坐天龙,群仙跟随,抚剑长号诗人创造了一个乘天龙、随众神、怀芳草、求美人的境界,似
29、有神仙之意,实是追求屈原离骚之境,表达了屈原般的忧患意识,为全诗定了爱国救国的基调。面对“宙合雾千重”“战国成争鹿”的国家危亡局面,自己呼唤人才,长剑怒号,在“千山风雨”中寻求救国之道。诗人想象丰富意境深远感情强烈,表达了忧患意识和救国之情。3、黄遵宪夜起: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1901 年俄国要求东三省铁路专营权,以此为八国联军撤军先决条件之一)(分析暂略)4、郑珍闲眺(暂略)7词1、龚自珍鹊踏枝(过故人家废园):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囊,濛濛扑面皆飞絮。
30、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抱负,他的外祖父段玉裁也时以 “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戒教之。然而时代却无情地偏偏要陷其于至多只能做“名士 ”的境地,龚自珍是慨然而愤懑了。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认识,首先来自人才选拔的科举制给予他的刺激。自幼即博通多才的龚定庵, 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峻的 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的龚自珍省悟到时世与人才之间无可调和的冲突。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这样的心境中。不合时序,只能枉有痴情;“阳春” 已暮,必然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 孤花
31、” 置于 “藤刺牵衣”,春草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明。龚自珍二十二岁时作的金 缕曲中曾强烈表示不愿做雕虫小技的匠工:“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2、王鹏运念奴娇(登台旸山绝顶望明陵):登临纵目,对山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皋。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惟有沙原微茫,白狼终古,滚滚墙边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闪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还恋高。(分析暂空)近代文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1、中国近代文学史,按照社会矛盾与文学发展的状况,应划分为几个时期?我们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在参考
32、历史发展时,既考虑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也考察思想文化的演变。(1)从鸦片战争到 19世纪 70年代初为第一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韧期。(2)从 19世纪 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为第二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它是伴随着整个洋务运动的发展而发展。(3)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第三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是文学观念更新最迅速,文学理论成就最突出,文学创作最繁荣的时期。(4)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第四个时期,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它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低潮期的特征:出现了黑慕小说;翻译外国的侦探小说也大量流行;新武侠小说;“
33、同光体”统治了诗坛;桐城古文与骈文又沉渣泛起。2、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1)在近代文学领域中,出现了古代文学当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的题材等; (2)文学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诗歌方面,不仅有民歌、古诗、近体诗诸体裁,还有新派诗、白话诗和译诗。在散文方面,既有古代文学中文言散文的诸文体,又出现了新文体散文和白话散文。在小说方面,既有文言短篇小说,长、短篇白话小说,又增加了翻译小说。在戏剧方面,既有杂剧、传奇等传统体裁,又增加了京剧和
34、地方剧,还引进了话剧。3、中国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怎样理解中国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在近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有新旧两派文学的互动发展现象,请你谈谈新与旧的辨证关系?)答:主要表现新旧共处,新的因素逐步增长,为“五四”新文学的产生作了先导和准备。(1)从中国近代文学的创作方面来看,它的过渡性特点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填空)在思想内容方面,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并存。在表现手法方面,除了继承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外,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是形象的刷新,首先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解放。在文学体裁方面,旧体裁仍在发挥作用,新体裁也在陆续出现。在语言运用方面,继续使用文言来表现
35、作品的思想内容。(2)表现在文学思想方面是: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一类是代表封建旧文化的派别,另一类是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文学派别,如维新派、民主革命派,它们对封建文学派别进行猛烈的冲击,大力宣传自己的文艺理论主张,要求8突破封建“道统”、“文统”对文学的束缚,主张文学面向现实,表现新的现实、新的思想,以开启民智,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新服务。随着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化,人民的需要,自文学启蒙,到文学革新,到文学鼓吹革命,自然要求文学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旧的文学从僵化的古诗文中解放出来。从思想到方法,都有所革新,并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作了重新的估价。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转折,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学具
36、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又不同于“ 五四” 以后新文学的特点。4、谈谈曾国藩(或湘乡文派)的“文章学”主张:答:曾国藩是湘乡文派的领袖。湘乡文派代表人物有: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1)他在梅曾亮泛泛而言文章要“随时而变”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2)又在姚莹所鼓吹的为学所谓“义理”、“经济”、“文章”、“多闻”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必须在“桐城”所规范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增加“经济之学”。(3)在文学创作上,强调“情”,更强调从理出情。5、何谓“同光体”?(简述“同光体”的代表作家和创作倾向?)(1
37、)所谓“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2)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专著。(3)这一派诗人,从政治上看,他们在年青时大都参加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思想倾向进步的知识分子。戊戌变法失败后,虽然维新救国之志未泯,忧心国事,但都是时代的落伍者。(4)从他们诗作的内容看,民国以前,较多的是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追求艺术,也有部分诗人诗作,特别是陈三立的作品,反对侵略,鼓吹富国强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爱国情怀。6、什么是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
38、动?)(什么是晚清文学革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是在为了宣传政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下,有纲领、有阵地、有队伍、有创作的自为的文学运动。(1)它自始至终都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接触了文学为改造社会服务问题,强调文学为社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使近代文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起了催生的作用。(2)文学革新运动是在西方和日本的文化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自觉地以西方和日本文学作为楷模,从而也使近代文学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从古代文学中脱颖而出,这不仅反映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时代要求,也促进了西文科学文化对中国的输入,加快了文学革新的进程。(3)无论诗、文或小
39、说,都注意了通俗化问题,语文合一问题,并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用白话代替文言的白话文运动,这在当时不仅是新的文学观,而且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起着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4)发端于维新变法之前,其形成运动,产生影响是在维新变法失败以后,也给这场文学运动带来了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表现出它的软弱性、保守性,使近代文学不可能完全突破封建文学的束缚,未能产生伟大的作家。7、什么是南社?南社文学(诗学)思想?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 年11 月 13 日,南社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人
40、。南社诗学思想是南社文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其诗学思想大多接受了“诗界革命”的主张,新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需求,将诗歌革新推向前进。南社在创作上主要是诗,因此南社的诗学思想是南社文学思想的主要方面。(1)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南社诗人比维新派诗人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2)要求诗歌成为“鼓吹新学思想,标榜爱国主义”。(3)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南社诗人理强调时代特征,诗歌应因时而变。(4)在文学的对象上,他们又在维新派所强调的“启民智”的基础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号召诗歌要面向“下等社会”,面向“贩夫走卒”,谱写“布衣之诗”。(5)在文学的形式上,他们强调诗人自我的主体意识,提倡写“噌 镗 ,足
41、以惊天地泣鬼神”的风格的诗,具有鲜明的革命倾向性。8、什么是信达雅? 9它是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的“三点论”。这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信,即译文要忠实可靠,内容上不脱离原著,译笔要能传达原著精神,准确传达原作的内容;达,即畅达,能保持原著风貌,用中国通行的语体表达。雅,即译著语言要渊雅,有文学色彩,指通过艺术再现来加强原作风格以吸引读者。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9、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从哪四个方面去评述的?(1)给人以理想,“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受之空气者也”;(2)给人以知识,使人对其“所怀抱之想像,所经历之境界”,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3)教育人的作用,认
42、为小说有支配人道的四种力,即熏、浸、刺、提。(多项)(4)左右社会人心的风俗好尚。10、试论述林纾前期的翻译有什么特点?(1)林纾前期的译述,目的很明确。他并非仅仅是向人们介绍外国名著,他想通过翻译小说向中国人民介绍外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警醒同胞,使人们认识到亡国灭种的危险,从而发出怒吼,奋起救国。他前期的译作在内容上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表达了反帝爱国热情。倡科学、重民主的因素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林纾的早期译作,所介绍的大多数是接近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或者向社会的不平挑战的作家。(2)林纾是一位不懂外语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小说几乎全是采取与人合译的方式进行的。在林纾
43、的译书历程中,先后有二十多位合作者,其中帮助他译得最多的是魏易、曾宗巩、陈家麟、毛文钟和王庆通。这些使用者除了向他推荐并帮助他译出许多比较有意义的书外,也从趣味出发,帮助他译出许多通俗小说,同时还译了一些格调不甚高的作品。20多年来,林纾就是坚持用这个别开生面的方法,从事翻译工作,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译文风格。(3)运用“古文”来意译西方文学,正是林纾性格的表现,也是他译述风格的突出方面。林纾对“古文”相当娴熟,他用以译书的“古文”,是“经过桐城派廓清、变成通顺明白的文体”,“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它虽然保留了若干古文成份,但比古文自由得多;在词汇和句法上,规矩不严密,收容
44、量很宽大”,表现力很强。描情写态,委曲逼真,有时他还能捐助自己的诙谐,或对原文进行补充润饰,所译作品富有艺术魅力,在巴黎茶花女遗事这篇译文中,林纾发挥了古文的简洁概括特点,古代散文的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的特长和唐宋传奇的好铺垫情节等笔法。林纾用他那流畅的译笔,从文字到意境都不违背原文的主要意思,能比较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菁华,充分显示出他运用古文的文字功力。(4)运用序、跋等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进行阐明或赏析,是林纾译述风格的又一方面。在林纾前期的译本中几乎每书必有序和跋,并还有小引、达旨、例言、译余剩语、短评数则之类,甚至有些还有自己或旁人题的诗词,在译文里还时常附加按语和评语。在这些文字中,除对
45、作品进行一些艺术赏析之外,更多的是借题发挥,抒发爱国之情,“冀以诫告海内至宝至贵新如骨肉尊如对贤之青年学生读之,以振动爱国之志”。林纾在翻译过程中还拿外国小说与中国古典作品进行比较。(5)辛亥革命后,林纾终因跟不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成为时代的落伍者。11、论柳亚子的诗歌创作有什么特点?柳亚子是“南社”的领袖,也可以说是近代最末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以其鲜明坚定的民族民主革命立场和卓越的诗歌才华,率领着一批诗人,以诗歌为武器,在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伟大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位以诗歌鼓吹革命的歌手。柳亚子的诗作据说多至万首,是一位多产诗人。磨剑室诗词集收辑诗词 5000余首。柳亚子在辛亥革命前写
46、的诗,有两类诗最有特色:一类是政治抒情诗,放歌是这一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强烈地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鼓吹资产阶级平等、自由、人权和妇女解放,诗风慷慨,格调高亢,文字比较通俗明白,不拘守格律,直接以新名词入诗,结构上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另一类是怀人、悼亡诗。这类诗借怀念友人或凭吊先烈,抒发革命思想。比较著名的如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面三刀先生狱中、怀人诗十章、吊鉴湖秋女士等。吊鉴湖秋女士写得尢有特色。诗共四首,沉痛蛋念秋瑾的牺牲,诗在赞扬秋瑾为革命牺牲的英雄壮举的同时,寄希望于后人。烈士虽死,革命精神永存,必将如钱塘怒潮激起更大的革命波澜。诗情慷慨淋漓,格调悲壮,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
47、奇特的想象,塑造了秋瑾的英雄形象,也凸现了诗人反对封建帝制的爱国者的自我形象。柳亚子在辛亥革命后的诗,以批判这次革命的不彻底性为主,其中以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诗写得最有特色。孤愤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与袁氏王朝誓不两立的战斗情怀。但这一时期的诗作,大多表现对革命失败的苦闷和般徬彷,情调比较低沉。12、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10(1)在思想倾向上,突破桐城古文的封建“道统”和“文统”束缚,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逐步走向表现个性,表现真情,表现现实,表现世界的文风,充满着深重的危机感和优患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倡言变革的思想愈来愈激烈。(2)在文体样式上,随着中西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报章的风行,中国传统的古文逐渐被表达新思想和新的说理方式的“新文体”取代了,战纪与实录、使外与旅外的日记、游记盛行,报告文学也在这时期出现,说明中国传统的散文样式在变革和发展,散发着近代气息的散文体式在出现,并很快就达到极高的成就。(3)在语言形式上,语言文字改革的主张提了出来,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4)在审美观念上,尽力寻找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开掘现代人类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掌握”。追求慷慨议论、元气淋漓的文风。又暴露着艺术情感的粗糙、艺术形态的粗砺和艺术构思的粗率。13什么是新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