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远古时期:1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关(古歌、古乐舞)。弹歌狩猎。八阙农牧。蜡辞祭歌。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2乐器: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 9000 年可考的依据。20 支,距今 9000 年。音孔不一,五、六、七、八。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鼓 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二夏商时期。1 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大夏:歌颂夏禹治水。大濩:歌颂商汤伐桀。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2乐器:磬 石制。虎
2、纹大石磬。山西陶寺夏磬。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永启”、“夭余”、“永余”。埙 商代,五孔。钟 陶钟。商代青铜钟。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编铙殷墟,五件一组。三西周。(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1 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可作填空或名词解释,如:判县。)a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 判县;士-特县。(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天子的乐队为四面排列,称宫县。)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依次递减。b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2乐舞: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黄帝云门大卷;尧 大咸;
3、舜 箫韶(九韶);孔子“尽美以,尽善也”。尽善尽美的由来。夏 大夏;商 大濩;西周大武。小舞:彩绸舞、羽毛舞、牛尾舞、长袖舞。(娱乐性强,道具与舞的关系)散乐:民间音乐。四夷之乐:周边部落音乐、歌曲。宗教性乐舞:攤舞。3八音分类法: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西周有多达 70多种乐器。金钟、铙;石 磬、鸣球;土埙,缶;革 鼓、鼗;丝琴、瑟;木 拀、敔 ;匏笙、竽;竹 箫、篪。4西周宫廷音乐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始于秦)周朝建大司乐,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职能: 皇室贵族子弟的音乐教育,包括“乐德、乐语、乐舞”。 音乐表演:宫廷内所有大型饮宴、祭祀。 行政
4、管理:大司乐 1000 余人,分工明确,下设各部,各司其职。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5乐律。十二律西周时期,正式有文献记载。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五声音阶西周有了记载,宫商角徵羽。旋宫西周转调理论。任何一律都可作为宫音排列,形成新调。四春秋战国1乐律三分损益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春秋战国出现,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宫徵商羽角。隔八相生法记载于吕氏春秋音律篇。三分损益法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参看十二律。如:黄钟为宫,林钟就为徵。)2曾侯乙墓编钟(2400 年前):(从
5、它的规模引发的思考启示)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规模最大,音域最宽,数量较多,音律较准,保存较好。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共 65 枚,上中下三层,分三组排列。上为钮钟,19;中下甬钟,45。有一铜鎛,楚惠王赠。标志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高度发展。总音域五个八度:从大字一组的 A 到小字三组的 c。其中大字组的 G 到小字二组的 g,三个八度,十二律备齐。钟上 2800 错金铭文,记载楚、齐、晋、周、申、曾等国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对律学研究的重要性: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为古代乐律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旋宫转调有实践成果。割 律、姑冼律。多数甬钟可发两音
6、(鼓部、隧部),为大三、小三度。引发研究者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思考上层钮钟律制与三分损益法近似三分损益已用于实践。中下层三组近似纯律复合律制,可以转调。3诗经:春秋末年产生,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现存 305 首。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 500 年间各类音乐作品。风最优秀,多达十几种曲式手段,表现手法丰富。160,15 国民歌。雅105,贵族文人的作品。分大雅与小雅。颂40 ,祭祀宗庙祖先。“乱”(名词):商颂那 。西周大武。“关雎之乱,洋洋乎,引尔哉”孔子。说明已有“乱”的手法。为全曲最后高潮段落。在相和歌,相和大曲中成为第三段。4“楚辞”屈原所创作的体裁形式,与楚地密不可分。用楚地方
7、言,风俗,音乐来进行创作。后人的模仿应按楚语、楚风。楚辞总集,收集了以屈原为主的辞赋。5音乐思想:儒、墨、道家。儒家孔子:开创儒家,创立私学。“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虽对音乐只有只言片语,强调“德”的思想,对其后儒家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荀子:乐论篇,被吸收到乐记。墨家墨子:非乐三辩。认为音乐使“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老者不得息”,使统治者丧失江山。从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反对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认为音乐会加重人民的痛苦和灾难,浪费物力和人力,可能使国家衰亡。忽视音乐对社会、人类具有不同功能。道家老子:“大音希声”,“五音令人耳聋”。主张自
8、然,反对雕琢。庄子:崇尚天籁。6 我国早期儒家最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著作。乐记(公孙尼子),集先秦儒家思想之大成。我国最早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吸收了荀子乐论篇。音乐的本质: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之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立场,区别。政治的关系:音安政和;社会功能:端正社会风气;与孔子观点一致,分层论述。美感认识:给人的愉悦感受不可缺少。五 秦汉秦:汇集六国之乐到秦。1 汉:乐府:建立于秦,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一枚错金银钮钟上刻有“乐府”二字,可以肯定乐府机构原为秦代所设。汉承秦制,在汉武帝时期对乐府进行了扩建,达到兴盛。“采诗夜诵”:采诗官四处收集民歌,回宫廷后
9、秉烛夜审,使乐府鼎盛。然后加工、改编、创作、填词、研究。李延年的“新声二十八解”,是西域音乐与汉音乐结合的最早记录。106 年后,汉哀帝时,由盛变衰。意义:保存民间音乐,促成汉代民间音乐繁荣,对其音乐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汉代俗乐相和歌 由徒歌(清唱) 但歌(一人唱,三人和) 相和歌 (魏晋南北朝)清商乐。高级形式:相和大曲。结构形式:三段式歌舞曲,艳曲(段后加解)趋(乱)。 相和三调:平、清、瑟。后称清商三调。鼓吹乐 以管乐、打击乐为主,兼有歌唱。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传统音乐融合形成。分鼓吹(排箫,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廷、宴饮中用);横吹(鼓、角,仪仗、马上之乐)。百戏 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
10、合,包括角 、杂戏、魔术、歌舞等。有歌手、乐器伴奏。3 乐器曲项琵琶、羌笛、筑、笳、排箫、马王堆古琴(长度稍小,七弦)4 乐律。京房六十律在三分损益法产生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为解决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到了五十三律已经还原。附会了天文历书、阴阳五行。发明了乐器“京房准”,十三弦,似筝。相和三调:平、清、瑟。鼓谱:李记投壶。三种符号:、半。如果算乐谱的话,是我国最早的乐谱。六三国、两晋、南北朝。1 清商乐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民间俗乐的总称。(清商三调)吴 歌东晋、南朝流行于建康的民歌。西 曲南朝流行于江陵的民歌,表演形式有舞曲与倚歌。2 音乐文化大融合a少数周边国家歌舞在中原迅
11、速流行龟兹、西凉、高丽、天竺。b少数民族乐器带入中原: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管子)、方响、钹、羯鼓。c佛教传入,佛教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相融合,建立中国佛教音乐体系。d龟兹:苏祗婆带入五旦七调,隋唐形成八十四调理论。为隋唐音乐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主要音乐思想:声无哀乐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著。与乐记(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成为封建社会音乐思想两大潮流。音乐-客观存在,哀乐- 主观存在。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心之与声,名为二物”。哀乐之情来自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否定了儒家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将之简
12、单与政治话等号。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涉及到音乐本质、音乐功能、音乐审美等思想。4 乐律学发展。何承天南朝杰出律学家,创立了“新律”,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意在消除“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荀勖西晋律学家,发现了笛律中“管口校正数”,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比较精确的十二笛。纯律古琴有了“徽”位,按照纯律所定。有了徽位后可以记谱,促使古琴艺术飞速发展。5 歌舞戏(简单掌握)停留在歌舞上,有了戏剧的雏形。南北朝后期兴起,有情节、角色、歌舞、伴奏、伴唱。与百戏有直接渊源,为高度综合戏曲艺术的形成作了准备。剧目:大面出现了戏曲脸谱的雏形。钵头踏摇娘(苏中郎)七.隋唐1 宫廷燕乐 隋
13、唐音乐发展的重心。专指天子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音乐,体制宏大。它的发展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继承性、兼容性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最高成就,多部伎:隋,九部伎;唐,十部伎,燕乐(景云河清歌)为诸部之首坐、立部伎:坐部伎 3-12 人,堂上表演,六部乐舞幽雅抒情。立部伎 64-108 人,堂下表演,八部乐舞气势磅礴。2 隋唐的音乐形式:大曲与法曲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综合器乐、歌唱、舞蹈,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汉代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高层次发展。其特点: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庞大、节奏速度复杂多变。破阵乐玉树后庭花凉州霓裳羽衣舞分三部分:散序器乐,自由节拍。中序歌唱,器乐伴奏,
14、抒情的慢板。破 舞蹈,热烈快捷。法曲:因佛教法会得名,以汉音乐和器乐为主。特点:清淡。霓裳羽衣曲。霓裳中序第一:为宋代姜夔从故纸堆中发现,加以填词,收录在白石道人歌集中,名为霓裳中序第一。1 唐朝的音乐机构太常寺是唐朝最高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监管雅乐、俗乐。a大乐署,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最多时达11447 人。b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鼓吹乐。c教坊,由宫廷直接管理,专门培养宫廷燕乐表演人才。歌舞、器乐水平较高。d梨园,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教习、演奏法曲(器乐 )为主。从太常乐工精选,300 余人,“丝竹之戏”2 唐朝主要民间俗乐形式。曲子:隋唐时期一种齐言
15、的、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型民间歌曲。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阳光三叠(听辨)。这首乐曲到了明代成为琴曲;清代琴学入门的版本最为流行。曲子到了后期发展为长短句。变文: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俗讲”的本子就叫作变文。散文、韵文更替出现。内容有两类讲说佛经故事,佛经教义目莲变文地狱变文讲说民间故事、传说,历史故事。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3乐律“八十四调”,隋代万宝常、郑译根据苏祗婆的“五旦七调”理论发展而来。它的提出建立了宫调理论较为完整的体系。“二十八调”,唐宫廷燕乐所用宫调体系,有“七均四调”“四均七调”两种说法。“犯调” ,同宫系统,调性转换。“移调” ,音乐不变,换调进行。4 重要的拉
16、弦乐器:奚琴:似二胡,轴非平行。 轧筝:竹片拉之。八 宋金1 曲子(词调音乐):在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的艺术歌曲,多为长短句。体裁形式源于唐大曲,创作手法多为依乐填词。常用技法:减字,偷声,摊破,犯调。 白石道人歌曲:姜夔,收入词曲 17 首,其中自度曲 14 首,古曲填词 2 首,为范大成曲填词 1 首,旁缀宋俗字谱;祀神曲,旁缀吕字谱;琴歌,旁缀减字谱;另有圣宋铙歌鼓吹曲歌词 14 首。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听辨)。2 宋代市民音乐的发展: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带来社会结构的改变。表演场所:“瓦子”和“勾栏”,茶坊,酒肆,歌馆。规模:有的可容数千人。数量:汴京“大小勾栏 50 余座”。
17、艺术形式:小唱、杂剧、诸宫调等。宋杂剧颇有特色,遍布城乡。唱赚:两种形式。缠令- 缠达-两个曲牌交替使用。勾栏艺人: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后期的发展出现专业组织:书会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社会从事职业表演艺术的行会。分别有专门的唱赚社、杂剧社等。特点:音乐转型,主流由宫廷向民间;戏曲的确立,替代了歌舞,进入新的历史时期。3 宋代器乐合奏(简单了解名称)民间合奏形式: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拍板、鼓、笛)。宫廷合奏形式:教坊大乐,随军番部大乐,马后乐。4宋说唱发展(宋元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a唐在寺院中表演,宋元到城乡各处。b形式普及,广受人们喜爱。c大型长篇说唱以丰富形式呈现出来。主要形
18、式:鼓子词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用鼓伴奏得名。同一曲牌,反复歌唱多段曲词。诸宫调*北宋时期勾栏艺人孔三立创立的大型说唱形式,把我国说唱艺术推进到新的水平。使用多种宫调,表现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主要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西厢记诸宫调董解元作,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作品,代表说唱音乐高度成熟。刘智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陶真农村说唱形式。题材、歌词通俗,多为七字句。5 宋杂剧与元杂剧的区别。宋由艳、正杂剧、散段组成,固定角色:副净,副末,孤,旦。一类以对白为主的滑稽剧,音乐少。一类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音乐贯穿全剧。元杂剧一本四折,有时加楔子,可以几本串联。每折用相同宫调若干曲牌;一本有四
19、个不同宫调。曲、宾白、科组成。唱曲为主,一人主唱。属曲牌体形式,又称北曲。优秀曲目: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马致远汉宫秋岳阳楼;郑祖光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5 乐器:嵇琴奚琴,弓弦乐器。后改进为马尾胡琴。唐称“轧筝”,宋改称“ ”,弓弦乐器。6 音乐理论:“十八律”,南宋蔡元定创立。生成十二律之后,继续计算出六律。理论上解决了三分损益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理论上更完善。【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
20、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 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
21、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二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
22、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 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
23、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体积感】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 “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明暗】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
24、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1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2 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3 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暗面一背光部分;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 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轮廓】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
25、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构图】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色调】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
26、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色性】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画】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
27、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
28、,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油画】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
29、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工艺美术】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1日用工艺。2 陈设工艺。【书法】1 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2 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
30、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素描】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水粉画】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壁画】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
31、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漫画】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 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 Caricature 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
32、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速写】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六朝四家 六朝指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四家指东吴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南宋四家 南宋画院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元 四 家 元代四位山水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两说:一是指赵孟府、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
33、镇四人。第二种说法流行较广。 明 四 家 明代中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的合称。他们之间或师或友, 关系密切,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颇有影响。 清 四 王 “清六家”中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的合称。他们之间有师友 或亲属关系,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受董其昌影响,绘画讲究笔墨技法,功力 较深,又崇尚古人,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对清代山水画影响较深。 清 四 僧 即弘仁(渐江) 、髡残 (石谿)、八大山人( 朱耷)、石涛(原济)。皆明末遗 民,他们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八大山人和石涛系明宗室,后出 家为僧 ,髡残号石溪,与石涛并称“二石”。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龚贤、樊圻
34、、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的合称。 他们的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 由于都居金陵(今南京), 皆有一定时誉,故称 八家。当代金陵画家有:傅抱石、钱松喦、魏紫熙、宋文治、亚明等。 。 扬州八家 清乾隆年间寓居江苏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他们是: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少堂、郑燮、李方膺、罗聘。实际上不止八人,还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不一。他们多以花卉为题,也画山水、人物,不拘前人的陈规, 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能诗、擅书和篆刻,讲究诗书画结合。此画派对近代中国画写意花卉的意趣和技法有相当大的影响。海上画派 简称“海派”。其特点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破格创新,个性鲜明,风格多样,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有联系,趣味雅俗共赏,并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 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等。 岭南画派 民国初广东地区以高剑父为首,与陈树人、高奇峰等开创的新画风,简称 “岭南画派”。这一画派注重革新, 以传统绘画为主,吸收日本南画,即东洋水彩和西洋油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