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九刑法多选.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250446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库九刑法多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题库九刑法多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题库九刑法多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题库九刑法多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题库九刑法多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库(九)刑法多选公安部三考题库(九)刑法多选题1、我国刑罚的目的及基本内容是( AC )。A、预防犯罪B、惩罚犯罪C、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D、教育公民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CD )。A、罪刑法定原则 B、疑案从无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CD )。A、社会危害性 B、主观恶性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4、犯罪构成包括( ABCD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5、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 )。 A、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B、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C、是具有刑事责任

2、能力的自然人D、其行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6、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有( BD)。A、非法拘禁罪 B、刑讯逼供罪 C、非法搜查罪 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7、下列中行为构成犯罪的是( ABD )。A、在春运期间,张某携带 50 只雷管和 10 公斤炸药上了火车。当乘警询问其所携带的是否危险品时,张某谎称是大米B、张某是派出所民警,某日外出时不慎把枪支丢失。张某一直隐瞒未报告上级。之后,犯罪分子使用其丢失的枪支抢劫银行,抢走 50 万元人民币并打死二名银行职员C、体育裁判张某获准持有运动气枪一支,经常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D、张某是银行的保卫人员,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一

3、支,有时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8、下列情形中,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 ABCD )。A、犯罪行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B、犯罪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D、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9、间接故意能发生在( ABC )情形中。A、行为人为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B、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C、在突发性犯罪中,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D、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10、甲与乙有素怨,甲准备了弹簧刀,欲杀

4、死乙。某日,甲与乙相遇,甲挥拳打乙,丙系该二人朋友,恰巧从此经过,此时甲抽出弹簧刀随手刺出,丙上前拉架走至二人中间,甲将丙刺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甲致丙死亡的结果是故意B、甲致丙死亡的结果是过失C、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1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下列( AC )情形之一的,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A、希望这种结果发生B、疏忽大意C、放任这种结果发生D、轻信能够避免1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下列( BD )情形之一的,以致 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是过失犯罪。A、希望这种结果发生B、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C、放任

5、这种结果发生D、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13、甲为了防止其果园被偷,就在其果园周围拉了一道电网,也没有采取其他任何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结果导致小学生乙在附近玩耍时触电身亡。甲的心理态度不能是( ABC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14、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BCD )A、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15、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下列( AC )原因

6、之一引起的,不是犯罪。A、不能抗拒 B、过 于自信 C、不能预见 D 、疏忽大意16、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危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是(BC)。A、正当防卫 B、不可抗力 C、意外事件 D、紧急避险17、下列属于过失犯罪的有( BD )。A、强奸罪 B、交通肇事罪 C、爆炸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18、下列属于过失犯罪的有( BCD )。A、放火罪 B、玩忽 职守罪 C、失火罪 D、交通肇事罪19、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BC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

7、罪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20、某地野猪出没猖獗,对庄稼危害严重,本地村民甲为防止自己的庄稼不被野猪糟蹋,遂在庄稼周围架设裸线电网,为防止无辜人员触电,在裸线通过的路口设置了警告牌,并告知通电时间为晚 7 点至早 6 点,村民乙上山采药,于凌晨5 点 30 分触电身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以过失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21、司机谢某雨夜行车,从一块塑料布上压了过去,因当地农民经常在公路上晾稻谷,谢某以为塑料布下是当地农民晾的稻谷,故没在意。天亮后,有人发现塑料布下

8、有一死人,经查,死者乙系当地一名精神病患者,雨夜睡在塑料布下,不料被谢某开车压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谢某对乙死亡结果的发生所持心理态度为疏忽大意的过失B、乙的死亡是意外事件C、谢某对乙的死亡结果应负刑事责任D、谢某对乙的死亡结果不负刑事责任22、张某驾驶摩托车行进中,被 12 岁小学生王涛乱扔石子击中面颊。张某捂脸时致车辆失控,将一骑自行车的人撞成重伤。问:张某和王涛对此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CD ) A、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B、王涛应承担刑事责任C、张某不承担刑事责任D、王涛不承担刑事责任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B、已满十四周

9、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D、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不予处罚D、对罪行轻微被免予刑事处罚的人员,可以依法作行政处罚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已满十四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B、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C、已

10、满十三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C、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D、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27、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ABD)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放火 B、故意 杀人 C、绑架 D、爆炸28、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BCD ) 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抢夺 B、贩卖 毒品 C、强奸 D、抢劫29、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11、(ABC)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B、贩卖毒品 C、投放危险物质 D、抢夺罪30、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CD )。A、李某(15 周岁)实施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行为B、王某(13 周岁)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C、马某(17 周岁)实施盗窃行为D、胡某(16 周岁)实施抢劫行为31、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BCD )A、15 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15 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重伤C、15 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 8000 克D、15 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32、李某(22 岁)伙同其弟(15 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大量财物,则( BC

12、)。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C、李弟不构成犯罪 D、李弟构成犯罪33、王某(男,1982 年 10 月 4 日生)于 1998 年 9 月 2 日在某市人民商场见一妇女出手大方,即尾随至商场外存车处,趁该妇女开自行车之际,将其裤袋中的钱包(内有现金 3800 元)偷走,后被抓获。王某的行为( BC )。A、构成盗窃罪B、不构成犯罪C、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D、应当追究刑事责任34、下列人员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B )。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B、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C、醉酒的人实施刑法分则

13、规定的危害行为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35、某甲为无业人员,1980 年 10 月 16 日出生。1998 年 10月 16 日甲抢劫了下晚班回家的青年女工乙,事后为了灭口,用匕首连刺十余刀,致乙失血过多而死亡。甲在潜逃 2 年后被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甲构成抢劫罪,罪行极其严重,可以适用死刑B、对甲不能适用死刑,且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不能适用死刑D、甲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36、刑法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 ABD )。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醉酒的人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37、下列情形中,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的有( BD )。A、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B、单位犯罪C、醉酒的人犯罪 D、过失犯罪38、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有( AD )。A、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行为人又聋又哑C、行为人系醉酒人D、行为人患精神病,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