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生素 B61,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2.b6 的食物有金枪鱼、瘦牛排、鸡胸肉、香蕉、花生、牛肉等;维生素 B6 在酵母菌、肝脏、谷粒、肉、鱼、蛋、豆类及花生中含量较多3,病血管维生素 B6 可减缓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大白鼠血管并发症,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疾病在胰岛素依赖型(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与非胰岛素依赖型(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病人身上的盛行率比一般人高。糖尿病的血管疾病并发症主要是动脉硬化所造成。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二甲
2、双胍片为抗糖尿病药物,适用于治疗成人中的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 2 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的 2 型糖尿病。对于成人患者,二甲双胍可用作初始治疗,对单用磺酰脲类或磺酰脲类与其他口服制剂联合用药治疗无效者可用本品治疗,也可作胰岛素依赖 1 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1 适应症编辑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用本药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如与磺酰脲类、小肠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分别单用的效果更好。亦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2 用法用量 编辑口服成人开始一
3、次 0.25g,一日 23 次,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加量,一般每日量 11.5g,最多每日不超过 2g。餐中或餐中即刻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3 不良反应 编辑1.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口中有金属味。 2.有时有乏力、疲倦、头晕、皮疹。 3.乳酸性酸中毒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应予注意。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过度换气、神志障碍,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加而不能用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水杨酸中毒解释。 4.可减少肠道吸收维生素 B ,使血红蛋白减少,产生巨红细胞贫血,也可引起吸收不良。4 禁忌编辑下列情况应禁用: 1.2 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1.5mg/dl) 、肺功能不全、心
4、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 2.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 3.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 造影前。 4.酗酒者。 5.严重心、肺病患者。 6.维生素 B 、叶酸和铁缺乏的患者。 7.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如营养不良、脱水) 。5 注意事项 编辑1.型糖尿病不应单独应用本品(可与胰岛素合用) 。 2.用药期间经常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定期测血肌酐、血乳酸浓度。 3.与胰岛素合用治疗时,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6 药理作用 编辑本品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确需要体内胰岛素存在时发挥降血糖作用。可能的作用机
5、制包括: 1 延缓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2 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 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本品通常不降低非糖尿病受试者的血中葡萄糖浓度。【 药 物 相 互 作 用 】 与 胰 岛 素 合 用 , 降 血 糖 作 用 加 强 , 应 调 整 剂 量 。 本 品 可 加 强 抗 凝药 ( 如 华 法 林 等 ) 的 抗 凝 血 作 用 , 可 致 出 血 倾 向 。 本 品 如 与 含 醇 饮 料 同 服 , 可 发 生 腹 痛 ,酸 血 症 及 体 温 过 低 。 本 品 与 磺 酰 脲 类 并 用 时 , 可 引 起 低 血 糖 。【 药 物 过 量 】 未 进 行 该
6、项 实 验 , 且 无 可 靠 参 考 文 献 。【 药 理 毒 理 】 本 品 为 降 血 糖 药 。 本 品 可 降 低 型 糖 尿 病 患 者 空 腹 及 餐 后 高 血 糖 , HbAlc可 下 降 , 本 品 降 血 糖 的 机 制 可 能 是 : 增 加 周 围 组 织 对 胰 岛 素 的 敏 感 性 , 增 加 胰岛 素 介 导 的 葡 萄 糖 利 用 。 增 加 非 胰 岛 素 依 赖 的 组 织 对 葡 萄 糖 的 利 用 , 如 脑 、 血 细 胞 、 肾 髓质 、 肠 道 、 皮 肤 等 。 抑 制 肝 糖 原 异 生 作 用 , 降 低 肝 糖 输 出 。 抑 制 肠
7、壁 细 胞 摄 取 葡 萄 糖。 抑 制 胆 固 醇 的 生 物 合 成 和 贮 存 , 降 低 血 甘 油 三 脂 、 总 胆 固 醇 水 平 。 与 胰 岛 素 作 用 不 同 ,本 品 无 促 进 脂 肪 合 成 作 用 、 对 正 常 人 无 明 显 降 血 糖 作 用 , 对 型 糖 尿 病 单 独 应 用 时 一 般不 引 起 低 血 糖 。【 药 代 动 力 学 】 二 甲 双 胍 主 要 由 小 肠 吸 收 , 吸 收 半 衰 期 为 0.9 2.6 小 时 , 生 物 利 用 度 为50% 60%。 口 服 二 甲 双 胍 0.5g 后 2 小 时 , 其 血 浆 浓 度 达
8、 峰 值 , 近 2 g/ml。 胃 肠 道 壁 内集 聚 较 高 水 平 二 甲 双 胍 , 为 血 浆 浓 度 的 10 100 倍 。 肾 、 肝 和 唾 液 内 含 量 约 为 血 浆 浓 度 的2 倍 多 , 二 甲 双 胍 结 构 稳 定 , 不 与 血 浆 蛋 白 结 合 , 以 原 形 随 尿 液 排 出 , 清 除 迅 速 , 血 浆 半 衰 期为 1.7 4.5 小 时 , 12 小 时 内 90%被 清 除 。 本 品 一 部 分 可 由 肾 小 管 分 泌 , 故 肾 清 除 率 大 于 肾小 球 滤 过 率 , 由 于 本 品 主 要 以 原 形 由 肾 脏 排 泄
9、, 故 在 肾 功 能 减 退 时 用 本 品 可 在 体 内 大 量 积 聚 ,引 起 高 乳 酸 血 症 或 乳 酸 性 酸 中 毒 。盐酸苯乙双胍片盐酸苯乙双胍片适应症是口服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因其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而逐渐被淘汰,美国等国家已禁止应用双胍类降糖药。1 用法用量 编辑剂量应遵医嘱,采用个性化给药原则。 1 单独治疗给药方法:开始治疗时,一般口服每日一次,每次 25mg,餐前服用;数日后,可增加给药次数至 23 次,每次 25mg; 2 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时:第一周每天一次,每次 25mg,餐前服用;第二周检测血糖后,可逐渐增加每天给药次数至每天 23 次,每次 25mg
10、,直至血糖水平降至或接近正常值。本品每天最大口服剂量一般不超过 75mg,否则易发生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为了减少胃肠道副反应,本品应与食物同服。2 不良反应 编辑1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口有金属味; 2 可有乏力、疲倦、体重减轻、头晕、皮疹; 3 亦可发生乳酸酸中毒,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过度换气、神志障碍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加而不能用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水杨酸中毒解释; 4 可减少肠道吸收维生素 B12,使血红蛋白减少,产生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引起吸收不良。3 禁忌编辑1 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全( 血清肌酐超过 1.5mg/dl)、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
11、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 2 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 ); 3 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影前; 4 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5 维生素 B12、叶酸和铁缺乏的患者; 6 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如营养不良、脱水); 7 酗酒者; 8 已知对本品过敏者。4 注意事项 编辑1 乳酸性酸中毒:伴有缺氧性疾病(如心衰、呼衰、高血压、肝肾功能减损者少 )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服药期间饮酒,伴有严重厌食、呕吐和酮症等糖尿病患者,更易产生乳酸性酸中毒; 2 如果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应减少本品用量或停用本品; 3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应单独使用本品(可与胰岛素合用 )
12、; 4 对胰岛素依赖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本品与胰岛素联用有协同作用,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也可能有助于某些不稳定型糖尿病人病情的稳定;加用本品后,须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开始时减少 20%30%),以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 5 低血糖反应:单独使用本品时,很少产生低血糖反应。在调整本品剂量期间,特别是本品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联合用药时,可能产生低血糖反应,应小心观察各种症状,避免低血糖反应发生; 6 用药期间要经常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以指导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尤其是在联合应用胰岛素以前,必须做血糖和尿糖检查。5 药理毒理 编辑盐酸苯乙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血
13、糖药,本品不刺激 细胞分泌胰岛素,用药后血中胰岛素浓度无明显变化。本品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脑、血细胞、肾髓质、肠道、皮肤等;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与胰岛素作用不同,本品无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对 2 型糖尿病单独应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6 药理作用 编辑盐酸苯乙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本品不刺激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用药后血中胰岛素浓度无明显变化。本品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14、 1 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 2 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脑、血细胞、肾髓质、肠道、皮肤等; 3 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 4 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 5 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与胰岛素作用不同,本品无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对 2 型糖尿病单独应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7 药代动力学 编辑本品口服后迅速从胃肠吸收,生物利用度 6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20%,作用持续 68小时。本品半衰期 T1/2 为 35 小时,主要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约 1/3 以羟基苯乙双胍的代谢
15、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 【适应症】格列本脲片格列本脲片为降血糖药, 刺激胰腺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 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 ,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1 适应症编辑2 型糖尿病,内分泌科2 用法用量 编辑口服开始 2.5mg,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一次,轻症者 1.25mg,一日三次,三餐前服,7 日后递增每日 2.5mg。一般用量为每日 5-10mg,最大用量每日不超过 15mg。3
16、 不良反应 编辑1. 可有腹泻、恶心、呕吐、头痛、胃痛或不适;2. 较少见的有皮疹;3. 少见而严重的有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表现为咽痛、发热、感染) 、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出血、紫癜)等。4 禁忌编辑下列情况应禁用: br/ 1.型糖尿病人; br/ 2.型糖尿病人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 br/ 3.肝、肾功能不全者; br/ 4.对磺胺药过敏者; br/ 5.白细胞减少的病人。5 注意事项 编辑1. 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2. 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并
17、进行眼科检查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烧心和反酸症状的短期缓解。4 用法用量 编辑口服。成人,一次 1 粒,一日 1 次(每 24 小时) ,必要时可加服 1 粒,用温开水送服。该药品必须整粒吞服,不可咀嚼或压碎,更不可将该药品压碎于食物中服用。5 不良反应 编辑该药品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及腹胀。偶见头晕、嗜睡、乏力、睡眠紊乱、感觉异常、皮疹、瘙痒、荨麻疹、肝功能试验异常等。罕有多汗、周围血管性水肿、低钠血症;血管水肿、发热及过敏性休克;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全血细胞减少症;可逆性精神错乱、易激惹、抑郁、攻击和幻觉;男子女性型乳房;口
18、干、味觉异常、口炎、念珠菌病;脱发、光过敏、多形性红斑;肝性脑病(先前有严重肝病者 ),黄疸性或非黄疸性肝炎、肝衰竭;支气管痉挛;关节痛、肌痛、肌肉疲劳;间质性肾炎;视力模糊。6 注意事项 编辑1. 使用不得超过 7 天,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请咨询医师或药师。2. 两个月以内不得再次服用,如症状反复,应立即就医。3. 该药品在以下情况下请勿使用:吞咽困难或疼痛;呕血;便血或黑便。这些可能是严重情况的征兆,请咨询医师。4. 肝功能不全或血象不正常的患者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 假如出现烧心持续或加重症状,请停用该药品并去医院就诊。6. 儿童使用该药品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7. 孕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19、8.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9. 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10. 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1. 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3.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7 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1. 应避免与口服咪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及氟康唑等同时使用。2. 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头痛)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应避免与地西泮(安定) 、苯妥英、华法林、硝苯地平、地高辛、西沙必利、奎尼丁、环孢素、咖啡因和茶碱同时使用。2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
20、病型糖尿病,多在 3540 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 90%以上。2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病因编辑5.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导致 2 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
21、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 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2 临床表现 编辑2 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3 检查编辑
22、2 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受体结合含量少) 所致,因此不仅要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 2 小时血糖,特别应做胰岛功能检查。具体数值如下: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 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7.8 毫摩尔/ 升以下。如空腹血糖7.0 毫摩尔/ 升,餐后 2 小时血糖11.1 毫摩尔/升,就可诊断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在 6.17.0 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7.811.1 毫摩尔/ 升之间为糖调节受损,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现。而尿糖检查仅供参考,不能诊断糖尿病及用药的依据。胰岛功能检查:验者口服 75 克葡萄糖水 300 毫升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 肽变化。4 诊
23、断编辑1997 年 7 月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了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就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 8 小时内无热量摄入。3.OGTT 时 2 小时血糖11.1mmol/L。OGTT 仍然按 WHO 的要求进行。没有糖尿病的症状而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在新的分类标准中, 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受损 (IGT)及空腹葡萄糖受损(IFG)共属高血糖状态,与之相应的为葡萄糖调节正常的正常血糖状态。IG
24、T 的诊断标准为:OGTT 时 2 小时血糖7.8 毫摩尔/升,但11.1 毫摩尔/ 升,IFG 为空腹血糖 6.1 毫摩尔/升但7.0 毫摩尔/升。2010 年 ADA 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化血红蛋白 HbA1c6.5%。2.空腹血糖 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 8 小时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 2 小时血糖11.1mm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 13。跟过去相比有两个方面的进步: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弱化了症状指标,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得到早期诊治。5 治疗编辑
25、1.口服降糖药(1)双胍类(如二甲双胍) 这类药物具有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并能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2)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 这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释放更多胰岛素。(3)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此类药物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吸收更多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过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4)苯甲酸衍生物类(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主要是刺激胰腺产生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5)-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26、这类降糖药能抑制人体消化道对糖类的吸收,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2.胰岛素类药物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糖,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时,医生可能就会建议你使用胰岛素。目前,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等装置通过皮下注射。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身当前病情的胰岛素类型,并制定适当的胰岛素注射时间。为了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时也可能将多种胰岛素预混后进行注射。通常,胰岛素注射的频率为 14 次/天。通过减轻体重和加强运动锻炼,有些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可以不再需要药物。因为他们在体重达到理想范围时,通过自身的分泌胰岛素和饮食调节就能控制住血糖。目前还不清楚孕妇口服低血糖药物是否安全。2 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可能需要停止口服降糖药而注射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