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文化.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31288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山水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中国山水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中国山水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中国山水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中国山水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山水文化,第一讲 绪论,一、山水与文化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山水文化必须是与山水发生联系的文化活动。山水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山水文化应该是一种审美文化。,第一讲 绪论,二、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优越的客观自然条件。中国位居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深入大陆腹地,背山而又面海,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位置十分理想。人与山水的关系发端于人类生

2、存与发展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在这种对象关系中实用性具有至上的意义,人类的文化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在中国山山水水中,留下了中华民族利用、改造自然的许许多多遗迹和传说。,宗教活动和山水的开发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山水文化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内容。在文明发展的初期,人们由于对自然的敬畏,相信山川有播风雨的神力,从而开始了最初的山川祭祀。此后,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自然崇拜被归纳为对天地的崇拜。当帝皇出现后,与天地相交通的职权也随之为最高统治者所掌握,天子祭祀天地的场所逐渐神圣起来,显示出从自然崇拜走向神道设教的政教结合。所谓“五岳”,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基础上形成的。,第一讲 绪论,自从

3、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渐与山水结下不解之缘。山林幽深,云雾缭绕,寺庙坐落在这样的地方,更显出佛的尊严和神秘,同时也适合佛徒修心养性。佛因山而显赫,山以佛而著名。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起,五台山就开始兴建佛寺,成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名山数以百计。这些佛教名山不仅记录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又是各代文物荟萃的场所。历代的建筑家、雕塑家、绘画家、书法家等各色艺人和能工巧匠,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杰作。佛教信仰对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第一讲 绪论,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古老宗教,和我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密切关系。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道教于四川鹤鸣山,曾在青城山、龙虎山等清幽之处

4、修道炼丹。道教宣扬修道成仙,追求超凡脱俗的“仙境”。神仙信仰起源神话传说,古代神话有昆仑和蓬莱两大系统,都和山水联系着。道教认为,除了升天的神仙,还有一些“地仙”,居住于十洲三岛、洞天福地。十洲三岛在四海之中,三岛就是蓬莱、方丈、瀛洲;洞天福地则在陆地之内,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第一讲 绪论,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我们的先人超越实用观点和宗教观点而以审美观点看待自然,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周易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天与人是相通的,认为山川等自然现象的“象”昭示着人事,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种思想包含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的性质,但已注意到了人与自然

5、精神上的感应,显示出向审美关系的过渡。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把对山水的崇拜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孔子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认为山水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之处,人们在山水的观赏中可以获得对自身人格力量的一种审美体验。老子厌恶黑暗的社会,他主张返归自然,以保持纯真的天性。庄子向往和追求自由,认为山水正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庄子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到了魏晋南北朝,人对自然美的观赏进入了自觉的时代。,第一讲 绪论,与此同时,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文学艺术应运而生,五彩缤纷的山水审美文化蔚为大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发展。中国以山水之美著称,又以诗国名世,山水引发出无数诗篇。中国的

6、名胜之地,随处都可见到楹联。它熔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于一炉,可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世界上,中国又是山水画出现最早和最发达的国家。历代著名画家的山水杰作,为中国山水文化作出了极其可贵的贡献。中国的山水园林也很有特色,它是从欣赏山水发展来的。一些著名的山水园林,以假山、池水、花木、建筑为主要因素,善于在造景中运用各种手法,以咫尺山林显示大自然的风光,使身处堂筵而能坐赏山水林泉之乐。这一切显示出中国山水文化日益丰富的内容,也反映出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山水文化形成中的意义。,第一讲 绪论,中国历史上的山林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又一动因。山林文化也可称为隐逸文化、闲情文化,是

7、相对庙堂文化、载道文化而言的。一般说来,儒家文化属于庙堂文化,道家文化属于山林文化。两者在思想体系上具有不相容性,但又有相成的方面。儒家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儒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然而,儒家又主张“士志于道”。所以,在儒家人生哲学里又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中国历史上,读书人凭征聘和科举进入仕途,宦海浮沉,升迁不定,进退莫测。他们不仅需要积极有为的精神,又得有消极恬退的思想准备。一些读书人,或仕途失意,或不满时政,既要坚持“志于道”,又希求自由和解脱,山水之间就是最好的去处。同时,当隐士有时也是一种入仕之路,一旦名气大了,可以平步青云,所以有“终南捷径”之说。,第一讲 绪论,三、

8、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态物质形态:记录着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名山大川,保留的人类文化活动踪迹的自然景观,以实象的可见的物质形态呈现于人们的眼前。精神形态: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科学以及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它的主要意义在于颂扬、认识和美化自然景观,在整体上并不影响自然景观的客观性,也不改变自然景观的原生形态和空间组合形态。,第一讲 绪论,四、中国山水文化的现代性目前山水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1、破坏自然山水的原始生态环境2、忽视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破坏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3、人造景观的建设走入误区。,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一、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1、雄:雄伟、壮大,有一种挺拔、厚重、壮观的气

9、势,给人以一种壮美、崇高、坚不可摧的感觉。其审美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山体的厚重雄伟 第二种,水体的气势磅礴2、秀:是与“雄”相对的一种审美形态,一般指山水形象的秀雅、玲珑、柔和。其审美形态必须具备两个因素: 第一,有茂密的植被覆盖着山体 第二,秀美在整体上必须是线条柔和,山势平缓,水面无波,没有突出的轮廓,更没有悬崖绝壁或惊涛骇浪。,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3、奇:是相对常见的普通地形而言,它往往有出人意料,给人惊喜的效。4、险:指山势的险峻,它是由于山的坡度陡峭,山脊高而窄造成的。5、幽: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美感享受。包括深和静两种,即幽深和幽静。6、旷:是以宽阔的水面或平川为主体而构

10、成的风景,视域开阔,水面或平川坦荡,极目天际,一望无涯,身临其境,让人心旷神怡。,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二、山水景观的构成要素1、色彩用色彩来表现人的情绪,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情感。如婚诞喜庆,以大红色代表,使人兴奋,情绪激昂;黑白色象征肃穆和庄重,使人感到静谧和压抑。所以,在灯具、家具、房间墙壁、饰物等色彩搭配上,最好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红色: 象征热情、爱情、积极和活力 橙色: 象征高兴、爽朗、无忧和温暖 黄色: 象征光明、智慧、活泼和轻快 绿色: 象征清新、自然、健康和宁静 蓝色: 象征冷静、和谐、沉稳和刚毅 紫色: 象征典雅、神秘、优雅和浪漫 白色: 象征清净、

11、纯洁、雅致和朴素 黑色: 象征肃穆、庄重、静谧和压抑 淡粉色: 象征娇媚、温馨、漂亮和柔和 玫瑰色: 象征优美、热情、浪漫和梦幻,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2、声音.秋 声 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钅从钅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3、动态与静态一般来说,山水的动态主要是指流水、飞瀑和流云飘烟,也包括各种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景象。 水,活物也,

12、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 郭熙,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三、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从山水的发生学角度看,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区别在于:自然山水是一种先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文景观则是人依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随着社会变迁,时代的演进及人的观念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转变。,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1、建筑以“秀”或“幽”为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物往往选择在深谷密林、山麓浓荫之中,环山小盆地,山间谷地,或陡壁之下。以“雄”或“险”为

13、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物常常布置在山脊、峰顶或悬崖之上,以便加强自然景观的雄伟险峻形象。以“奇”为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物的布置也是出其不意,变化多端的。以水为主的旷景,一般建筑物临湖或傍江,或在高阜处或小丘上,建筑物群中要有较高的主体建筑如鹤立鸡群,以畅江河湖泽之美景。人文景观在自然环境中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处理好“涵”与“露”的关系;第二要有民族形式和地方特色。,石宝寨,岳阳楼,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2、石刻与题记所谓题记,就是指一个景区某一景点的题名,它在景区中往往有点景的效果。 三谭印月联康有为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九曲画桥,览沿湖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霸

14、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熙秋阴,山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3、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附丽于山水风景的神话传说,大体可以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用神话赞美自然美,组织多景点之间的联系。二是以神话传说联系历史人物和自然风景的美。三是以传说把历史人物、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美联系起来。,桂林山水,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桂林山水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这个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水,更谈不上人烟繁盛,桂树成林。那时,桂林这个 地名都还没有呢!那么,桂林这个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出成林的桂花树?为什么会有奇山秀水而名满天下呢?这还得从王 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王母娘娘的

15、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乱后,开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女便呼朋引伴,包览瑶池的风光去了。一路上但见那仙山琼阁,玉树银花,天池荷开,凤鸾和鸣,好一派仙家胜境。麻姑突发奇想说:“转了一圈,瑶池不过如此,凭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来。” 嫦娥当即赞同:“说的是,我等何不找个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瑶池乐乐。” 元女小心地说:“触犯了天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织女心生一计:“那我们到人间去,远离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头下界,各造一园,看谁技高一筹。”,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三位仙女听了,抚掌称妙。于是商定,看谁三天之内能在人间造一座最美丽的林园。第一天过去了,麻姑选

16、中了今属于云南省路南县的一个去处,造出一座云南石林来,堪称“天下第一奇 观”。麻姑喜不自胜。第二天过去了,织女选中了现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织女禁不住笑靥如花。第三天来了,元女选中了后来叫洛阳的地方,拂尘一挥,劈出了龙门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开姹紫嫣 红、雍容华贵的牡丹。她对自己的佳作也得意万分。唯有嫦娥,下凡三天,总选不中一处尽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飞去。当她来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见赤地荒野,无水无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觉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嫦娥从月宫中取来桂花树种,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树来。“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此后 才有“桂林”这个地

17、名。,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四、山水审美与心理体验1、选取不同的距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郭熙远观和近视远观主要适用于观赏整体形象,观赏者在远望的过程中能在胸中获取山水的大概轮廓或气势。近视主要对局部的、细微的、体积比较小的以及一些特殊景观的观赏。动观和静观动观即游动观赏,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欣赏景观;静观指的是驻足品赏玩味,主要目的是欣赏品味风景美的细节及局部。,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平视、俯瞰和仰望“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

18、,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平视指观赏者的视线与地面保持平行,适宜于观赏向前延伸的景物,可以观赏比较开阔的畅旷之景。仰望指的丛山的底处往高处看。俯瞰是从高处往下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2、选取不同的时间不同季节的景点观赏“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不同气候的景观欣赏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

19、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特殊时辰的景观欣赏一般来说,具有普遍审美价值的时辰景观主要有晨景、暮景、月景、夜景。晨景是指晨曦初露,即红日即将出山时的景观。暮景是指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之际,残阳当照,夜幕降临。月景和夜景都是晚上出现的景观,因为晚上光线暗淡,视线模糊,景物变化,有朦胧之美,有变动之

20、美。,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3、从“林泉之心”到“山水之乐”的心理体验林泉之心所谓“林泉之心”,就是摆脱世俗功利观,纯以娴静的心境来看待山水,把山水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而不是自己的功利实用品。它包括:其一,它是指涤除心中杂念,排除各种功名利禄的干扰,保持合理的审美心境。其二,它是指切断理性思维活动,消解逻辑名理知识,把美的观照活动区分开来,达到对审美心理结构的合理建构。,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山水之乐根据郭熙的分析,山水之乐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可行可望者,为耳目之娱,视听之乐;二是可游可居者,为全身心地投入,心为之动,身与之适,会心娱神的精神愉悦;三是当体验进入高峰时,“目不知毫素,心不知笔墨”

21、的生命愉悦,此时“万虑消沉,则佳意好景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一切都凝固停止,只有深层的生命在跃动,人已感觉不到快乐,进入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这种“山水之乐”的心理体验要经过大约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官愉悦的表层体验。第二阶段是心意情感的深层体验。第三阶段是生命活动的高峰体验。这种活跃生命的高峰体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客体合一,审美情感与审美意象同在,情感在心志体验阶段的支配地位已经消失了,这是人不是纯粹的主体,山水也是不绝对的客体,即已没有主客体之分,只有呈现在心中的活跃生命的涌现。(2)主客体的现实与心理距离都被消解了,时间与空间观念在这里都已经失去任何意

22、义,亦就是人即对象,对象即人,有限即无限,无限即有限。(3)审美体验已经超越了生理与心理的愉悦,完全成为“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一、古建筑的审美特征1、梁柱式结构方式所谓梁柱式结构体系,是指以土或砖石为基座,以木材为架屋的基本材料,基座立柱,柱上架梁,各构件之间用榫卯结合,构成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梁柱结构的优越性:第一,使用上有很大的灵活性。第二,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第三,便于施工建造。,斗拱,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2、优美的艺术造型在我国古代的建筑物的重脊上,有很多都有小兽。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音酸泥)

23、、狎鱼、獬豸(音谢至) 、斗牛、行什,共计10只。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有这样一个传说:齐国的一位国君,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这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小兽安放在古建筑上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们: 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正脊上,它形似

24、鱼尾,张牙舞爪,似乎要吞下整个屋脊,故又名吞脊兽。传说是海龙王的九子之一,它属水,能激浪成雨,把它放在屋脊上可以当作灭火消灾的镇物;但又怕它吞下整条屋脊,故用宝剑将它牢牢扎住。目前我国最大的“鸱吻”在太和殿的殿顶上。它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我国明清时代的宫殿龙饰物“鸱吻”的典型作品 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狮子,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

25、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意为神马。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 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可入中药。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在我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獬豸(音谢至),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斗牛,传说中是一种

26、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ao)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与镇物。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3、工整对称的平面布局,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4、绚丽的色彩与多样化的装饰琉璃瓦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二、古城建设与名城掠影1、都城的选址和布局都城选址的必备条件:地面要平坦开阔水源要充足周围地势要险峻所在区域经济要发达,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2、城市的布局战国时期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帝王进行城建规划的指导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

27、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1)城与郭城郭为修筑在城市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墙。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用来看管人民的,即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2)街道与居民区(3)商业与娱乐场所,松潘古城,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3、古都选讲和名城掠影西安 古称长安,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秦川,泾、渭、灞、沣、涝等水流经径内,形成沃野千里,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也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时起,直到唐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

28、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经2000余年。在中国六大古都中,西安的历史最为悠久。,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为西安留下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古迹名胜。这里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以及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珍贵的文化遗产。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长陵、杜陵、茂陵、昭陵、乾陵等陵墓、慈恩寺塔、钟楼、骊山、鸿门宴故址、咸阳古渡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西安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

29、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使臣、商贾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使节客商往来络绎不绝,中外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友好往来不断加深。,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洛阳 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30、;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所以自古以来洛阳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洛阳历史悠久。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曾先后6次

31、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兴盛时期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三班(班彪、班固、班昭)在此修成汉书,司马光在此编成资治通鉴,张衡在此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等;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许慎的说文解字,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鸿篇巨制,也无一不得助于洛阳这块沃土;东汉的“洛阳太学”学生逾3万人,

32、为当时世界之最;晋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声之噪,曾使“洛阳纸贵”;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程颢、程颐二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无不在此留下享誉九州的名篇;大诗人杜甫、白居易李贺、刘禹锡等,或生于此,长于此,或游历于此,终老于此,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北部邙山有东周以来诸皇陵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已出土的40余万件极珍贵的文物,并建成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周围有

33、五岳之一的嵩山名刹少林寺、中岳庙等,有白云山、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得在独厚的旅游资源,使洛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杭州 浙江省省会,位于钱塘江下游北岸,大运河南端。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年的悠久历史。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史称“良渚文化”,其遗址位于杭州市郊。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称钱塘。公元589年,隋朝开皇九年,废钱塘郡设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公元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

34、县。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及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系列。杭州孕育和荟萃了众多为祖国、为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民族英雄、忠臣义士、贤明州官等。他们为杭州留下了一页页光耀千古的华章,塑造了杭州“文化之邦”和“历史名城”的形象。,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整个城市襟江带湖,集湖山、江川、奇峰、溶洞于一体。美丽的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两堤卧波,三岛浮水,四季异色,名人荟萃,古迹珠连,历代诗人吟咏不绝,尤以灵隐寺、九溪十八涧、六和塔、飞来峰、岳庙、西泠印社、三

35、潭印月、花港观鱼、虎跑寺等最为著名。杭州无愧是大自然赐予的“人间天堂”,正如苏东坡七绝所赋:“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境界。西湖无论是每一天阴晴显晦、雨雪雾霭的天气变化,还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异,她都显得十分出众,都以娇俏的容颜予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西湖“十景”和“新十景”中与气象和季节有关的就有“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满陇桂雨”等。,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长江下游,太湖之滨,有座绵延了二千五百余年,深蕴吴文化的水乡古城-苏州。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商代末,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由此而来。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苏州,又称姑苏

36、城。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78平方公里。辖8区5市:平江、沧浪、金阊、虎丘、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8区,以及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五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闻名全国的江南鱼米之乡。1982年国务院公布苏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

37、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变迁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人们说起苏州,都会提到一句流传已久的赞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东西南北都可能有“天堂”之地,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此赞语并未道出。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糯”对苏州风格确有相当的概括力,“糯”可以包含柔美、温文、清雅、细腻、潇洒.苏州的山光水色,争妍斗奇。苏州的街巷临河,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简静雅洁,城市风貌柔情水。,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苏州的园林,“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洋溢着诗情画意,是淡雅之风范。苏州的特产繁复,饮膳精良,无不工

38、巧细雅,构成了“富庶之乡”的苏式、苏派。苏州的传统戏曲在文艺百花园中盛开三支奇葩:昆剧、苏剧、评弹,表演细腻,旋律潇洒,名驰中外。苏州的民风淳朴,温文敦厚,友善好客,吴侬软语,彬彬风雅。“吴越自古说清嘉”,清嘉之风,源远流长。“吴中第一名胜”虎丘,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游客来苏州旅游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闻寒山寺的钟声。,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更使苏州成为“人间的天堂”。苏州一年四季皆宜旅游,尤以4-10月最佳。在此期间,你既可欣赏到桃红柳绿的自然风光,又

39、可品尝鲜桃、碧螺春、糖藕等时令特产。,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三、宫殿、坛庙、陵墓1、紫禁城和宫殿建筑2、天坛与坛庙建筑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五岳庙3、陵墓建筑和明、清皇陵,天坛,明十三陵,第三讲 山水与建筑,四、宗教建筑与三大宗教1、佛教寺院2、佛塔与石窟3、道教宫观和伊斯兰教清真寺,莫高窟,佛塔,清真寺,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一、山水艺术的审美特征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人的感情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情”是指作品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景”是指作者所描写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自然景观,“情景交融”则是指以上两者如水乳交融般的结合,达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高度。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

40、山李白独坐敬亭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江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情景交融之作有寓情于景和景因情显两种。寓情于景是指情被泯化到景物中,如不仔细品味是很难感悟到诗人的感情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 临洞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宿建德江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欸乃(音袄霭):渔家号子声,唐时湘中棹

41、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柳宗元 渔翁,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景因情显,是指诗中景物的描写随人的感情变化而展开,它大多出现在送别诗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 谢亭送别除了送别诗,不少感怀诗也是以写情来为写景作铺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音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 登岳阳楼,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2、虚实相生所谓虚实相生,是指作品中虚景与实景相互生发,实景需要虚景来衬托自己,相反,虚景完全依托于实

42、景,没有实景的虚景是不可能存在的。虚实相生,首先强调要有实景,无实景则虚景无以生发。虚实相生,其次是重视对虚景的表现。3、对意境韵味的追求过洞庭 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43、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二、山水诗与语言艺术山水诗,顾名思义,是描摹山容水态的诗歌。1、山水诗的类型及审美特征风景诗,纯粹表现山水风景的,是最典型的山水诗。田园

44、诗,重在表现农家生活及诗人隐逸情趣,有些可以作为山水诗,有些则不能看作是山水诗。咏物诗,以草木花鸟为表现对象的诗歌。边塞诗,表现边塞风光的诗歌。宴游诗,指古代文人游乐时所写的关于游乐的诗歌。招隐诗(隐逸诗),是指隐士咏叹隐逸生活环境,或其他人咏叹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表现隐士高尚意趣的诗。行旅诗,则是指诗人游子客居他乡,表现怀乡之情和异地漂泊之感的诗。其中大多数都可看作是山水诗。游仙诗,是指寻仙或访仙进入深山密林里所写下的游历诗,主要描写仙界的超尘出俗,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山水实境,是不能称之为山水诗的。,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语言是构筑山水诗的基础,语言的特点决定着山水诗在造境上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

45、第一,字的象形性。第二,词的多意与意义的含混。由词的含混所引发的联想有三种:抽象联想、谐音联想及上下文引起的联想。第三,文学与不仅具有意义含混的特征,而且在语法上也超出语法束缚,具有较大程度的自由性,没有英语那些繁琐的语法残迹,它可以让人在关键之处着意推敲,从而使语法简洁,达到“以小见大”、“以一总万”、“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省略、倒装和词类的可变性上。,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2、山水诗发展的三步中囯山水诗的发展史约可分为三個阶段:先秦至汉魏为第一阶段;东晋至陈为第二阶段;唐宋则为第三阶段,是山水诗发展的高峰期。山水诗在盛唐时期达到文学史上的极盛,自有其内在的原因。第一,唐

46、代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山庄别业化的生活环境,到盛唐时,别业进而普及到下层士人,其构筑多依山傍水,使得山水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背景因素;第二,为了适应太平盛世的氛围,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造成一种普遍的隐居风尚,积极仕进的文人往往通过“终南捷径”博取功名,已登仕途者则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罢官或致仕后更是“归山买薄田”,由此促使广大文人始终保持着从容幽雅心境以欣赏山水自然之趣,形成无论仕隐都加入山水诗创作行列的繁盛景观;第三,在盛唐时期强盛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广大士人既充满建功立业的热情与理想,又努力保持高尚超俗的道德人格建构,形成一种通达的处世原则与人生观念,因此,尽管遭

47、遇挫折,亦绝无幽愤郁结,而是恰恰诱发出对山水自然之美的发现与追求。,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3、谢灵运、孟浩然、王维(一)谢灵运的具有玄味的山水诗谢灵运(385433),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谢氏和王氏同为东晋以来的高门领袖。谢灵运在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其才学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和谢瞻、谢晦等从兄弟齐足并驰,成为谢氏族中一时之秀。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谢灵运出仕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次年

48、,豫州刺史刘毅移镇姑孰,第四讲 山水与艺术,(今安徽当涂),以谢灵运为记室参军。刘毅与刘裕同属北府兵将领,刘毅名位略次于刘裕,后来势力扩大,渐至对峙抗衡。在二刘对抗的过程中,谢混支持刘毅。义熙八年,谢混为刘裕所杀。九年,刘毅兵败自杀。但刘裕对谢氏家族仍然采取优容拉拢的态度,以谢灵运为太尉参军。义熙十二年,谢灵运又为骠骑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是年,刘裕北伐后秦,谢灵运奉使至彭城慰劳。两年以后,再次到彭城慰劳刘裕。不久,因为杀死门人,被免官。永初元年(420),刘裕代晋自立,国号宋,降谢灵运的封爵为康乐侯,又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