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赤峰宁城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39037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内蒙古赤峰宁城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内蒙古赤峰宁城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内蒙古赤峰宁城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内蒙古赤峰宁城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内蒙古赤峰宁城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9 分)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

2、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 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

3、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 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

4、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 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 2016 年 01 月 20 日人民日报) 1.

5、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 ( 3分) A.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 A.表达出民族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这样一种担当精神。 C.表达的国家危难之际,理应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 D.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 B.只是抒发荣归故里的自豪。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

6、意思的一项是 ( ) ( 3 分) A.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B.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C.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 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解析: B.从原文第三段“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可以看出,应

7、是“中国人的”,“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中“或”应为“和”字。C.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表述为“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 、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D.“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表述绝对化,文末表述为“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8、,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D.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解析: A.从原文第五段的“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的表述可知,偷换概念“将对国的情意”应为“将对家的情意”。 B 表述范围不当, “

9、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应为“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从原文从原文第五段可以得知 。 D.“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错误,文末表述为“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 。 答案: 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14 分) 没有对手的生活 我的舅舅王五退休了,他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啦。”可在我看来,他刚休息了三两天,人就委顿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 我这样形容我的舅舅王五,并非故意对他不敬,而是因为,他以前经常用同样的话来讽刺我。所以,当我看到他满脸憔悴的样子,就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句话。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已经令人兴奋地变成了一片黄菜叶与另一片黄菜叶之间的关系,这很好。 退休以前,我的

10、舅舅王五是这座城市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我呢,什么也不是。我辞掉了工作,回到家里睡觉。睡不着觉的时候,就靠读书和写小说打发时间。我整天披头散发,吃穿都不讲究,脸色也不太好。满面红光的舅舅对我很瞧不起。他跟我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姐姐,或者别的什么人提起我时,总是说“那片黄菜叶”如何如何。我心里对他很是反感。 变成了另一片黄菜叶的舅舅以为自己生病了 。他去医院做了全方位的检查,医生说:一切正常。他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连续换了两家医院,还是一切正常。他犯了糊涂,对家里的一只老花猫大发了一通脾气。他说:“没病?没病怎么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没病怎么吃不下饭?你能告诉我吗?他妈的你说你说呀!”可怜的老花猫被

11、他吓坏了,一跃而起,以龙卷风的速度逃掉了。 我的舅舅突然心血来潮想写小说。他亲自屈尊来到我的狗窝般的小屋子里,还带来了一条好烟。他知道我烟瘾很大,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抽过他一支烟。他对我说:“你看我整天闲着,都快闲出病来了。怎么办呢?你教我写小说吧。”他又说 :“我这一辈子,就是一部很好的长篇小说啊。”我一支接一支抽着他带来的好烟,以沉默的方式与他喋喋不休的诉说相抗衡。他告诉我他哪年哪月参加革命工作,又怎样把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马去,从而开辟出崭新的工作局面。他提到了一个又一个名字,这些名字,有的我熟悉,更多的是我第一次听说。 我的舅舅王五说:“老丁,老丁你知道吧?”我点点头。老丁我怎么会不知道

12、呢?他跟王五是一个单位的,而且就住在王五的楼上。我的舅舅王五说:“哼,老丁!就凭老丁那点本事,也想跟我争一把手的位置!”他没有再说下去。他眯起眼睛,仰在那张不堪入目的破沙 发里,脸上荡漾着令人陶醉的幸福。 我的舅舅王五果真写起了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写的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他写得很投入。他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连窗外那棵老杨树上的鸟儿也不行。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他在一天下午跟那棵老杨树以及树上的麻雀们玩命的情景,简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他从家中狂奔而出,用石头击打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落叶纷纷,在地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细看,其中还夹杂着几根麻雀的羽毛。邻居们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王五这个老家伙今天吃

13、错了什么药。如果不是老丁下班回家从轿车里探出头来冲他哈哈大笑了一阵子,我敢打赌,我 的舅舅王五肯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棵老杨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给打下来。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几个月以后,我的舅舅王五又改变了想法,他不再写小说了。他当上了园丁,在家里莳花弄草,各种各样的花草挤满了阳台。让我感到更加意外的是,他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了,几乎达到了退休前的水平。 我忍不住问他:“舅舅,你为什么不写小说了?”他瞥了我一眼,笑笑说:“忙啊,没时间哪!”紧接着,又压低了声音对我说,“楼上的老丁也退下来了。他在家里养了不少花草,我要跟他好好比一比” 舅舅对我说的悄悄话,一直让我品味了很长时间。现在, 我终于可以自

14、豪地向全人类宣布,我对那个名叫王五的人有了比以前更深的了解。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舅舅王五退休时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表明他厌倦了在单位的工作,为终于可以重新过一种自在清闲的生活而感动由衷的高兴。 B.舅舅王五明明身体一切正常,却满脸憔悴而“萎焉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根本原因在于王五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 C.小说将舅舅王五的形象刻画地生动形象,有赖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成功的描写,以及比喻、排比等修 辞手法的外貌描摹。 D.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写作,便于抒发情感,并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让故事具有一种

15、真实性,同时还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 E.幽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在诙谐的叙述中,将主人公的形象逐步勾画出来,而幽默手法的运用,也更有利小说主旨的表达。 解析: A 项“为终于可以重新过一种自在清闲的生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错误,从下文看,他并不高兴。 B 项“根本原因”不当,这实际上是主要原因。 C 项“心理”描写错误,本文在刻画舅舅王五的形象没有使用心理描写。 答案: DE 5.舅舅王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 ( 4 分) 解析: 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 答案: 舅舅王五是一个热衷于与对手较量、以争强好胜为精神支柱的退休官员。

16、从他“把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马去”,跟老丁争当一把手、暗中比养花等可看出他热衷于与对手较量;对老花猫发脾气、跟麻雀们玩命等可见他争强好胜;刚退休时憔悴萎蔫,可以与老丁比养花后精神状态又恢复到从前,可见他已经将争斗作为了精神支柱。 6.有没有对手,王五的退休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你如何评价王五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 6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在回答时,要先确立自己的观点。 答案: 示例一:王五需要对手才有精神,其实是一种病态。当他有对手时,精神饱满,没有对手时就憔悴萎蔫、脾气暴躁,说明他完全被与对手较量的争强好胜

17、心理所异化,生活已经被“对手”左右了。人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对手而活、因对手而活,否则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 示例二:王五在退休后因有对手而 精神焕发,无可厚非。工作了一辈子,都在与对手较量,可以说这种“争斗”的意识已经深入骨髓;退休之后找不到对手,就变得憔悴萎蔫,连饭都吃不下去,可见“没有对手”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而老丁退休,二人又可较量莳花弄草,从而使他退休生活变得有目标,精神状态也好转。且与对手较量也体现了一种不服输的可贵精神。因此,无可厚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2 分) 罗中立: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做学生时,他努力“逃离”油画,却以巨幅油画父亲一夜成

18、名,成为新时期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做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官”,却在 50 岁时被教职工民主推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 61 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在个性鲜明的艺术界,他的沉着包容能为各方所接受,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画家罗中立的身上似乎纠结着各种矛盾,他却能一再穿越这些矛盾而获得成功。 秘诀是什么?他说:“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创作父亲,跟我小时候的生活有关。”罗中立说。那时的罗家在重庆市郊,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的亲戚有人饿死,有人 为了几十公斤玉米就把孩子卖到外地,还有一些亲戚为了活命跑到罗中立家,“大家分着喝一碗粥”。 1964 年,罗中立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在附

19、中读二年级时,来到大巴山深处的一所村小学当美术教员。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上完课、开完会,天黑就回到土屋里上床睡觉。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又回到大巴山生活了 10 年,直到 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 看到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览的通知后,罗中立再次去大巴山寻找灵感。大年三十的傍晚,他看到路边公共厕所前蹲着一个等着收粪的老农。那天阴雨绵绵,又湿又冷,老农却一动不动,表情麻 木,似乎对举家团聚的传统佳节茫然不知。沉淀在脑海中的印记,仿佛被这张木然的脸庞突然揭开。他被自己的灵感刺激得难以自制,兴奋得一个劲儿地冲朋友大喊:“我要画一幅和毛主席像一样大的画!”罗中立整整画了半年,逐渐勾勒出一

20、个老年农民的形象。作品送到北京后,又根据评委吴冠中的建议将作品名字改为父亲,作为对整整一代人集体形象的描述。 1980 年 12 月,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父亲获得油画金奖。它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罗中立在中国美术界的知名度和不可动摇的位置。“用领袖像的尺寸画农民,就是要让神化 的、扭曲的历史回归本来的轨迹。”罗中立说。 最早从获奖的喜悦中解脱出来的,是罗中立自己。 1981 年,罗中立用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完成了自己的毕业创作吹渣渣,标志着他在一年内实现了从政治主题到绘画主题的成功转型。“吹渣渣更多地回到了绘画本体语言,从这幅作品之后,我的绘画风格才一路延续到今天。”罗中立

21、说。 罗中立得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两年期间,他游览了欧洲所有的大博物馆,参观和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美术史上著名的原作原著。在卢浮宫,工作人员上班他就去,工作人员下班他才走,就这样整整临摹了 3 个月。在美第奇博物馆,罗中立连续 3次去看伦勃朗的展览,去了就看伦勃朗的两幅肖像画。同样的肖像、同样的色调、同样的尺寸,一幅创作于 1834 年,一幅创作于 1864 年,时间跨度整整 30 年。很多人在这两幅画前一晃而过,罗中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知道,正是这惨淡经营与重复“炒冷饭”的 30 年,造就了伦勃朗这位美术史上的巨匠。 罗中立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应该用

22、什么作品跟西方的艺术家进行交流?“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回到自己的本土,回到自己的文化,寻找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绘画的样式和语言。”他又回到了大巴山 ,回到了雕塑、石窟、石刻、年画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之中,寻找和提炼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和样式。 寻找、提炼绘画语言的紧迫感,催生了罗中立对时间流失的负疚感。他曾经计划每 10年办一次画展,眼看预定的画展临近,自己却没有时间创作,他甚至痛苦得躲进画室里流泪。罗中立勤奋得让人惊讶。他随身带着速写本,画他见到的人和事。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后,事多会多,哪怕忙到深夜,他也要去画室。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罗中立笔下的农民都有一份真生活:有沉重劳作的苦,有合家

23、围坐火塘的乐,有夫妻风雨同舟的爱,有老牛舐犊般殷深的情。“ 罗中立在最朴素、最自然、最本源甚至最土的农民形象、农民主题,和艺术中最创造性的、最精神化的、越来越具有语言形式的纯粹感的两极之间找到了联系,他在用一种完全个性的方式讲述中国农民。”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人们现在要关心的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罗中立。 50 岁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感觉“一生的抱负突然被改变了”的罗中立,却一点儿也不敢懈怠。“地处西部的川美能够人才辈出,关键在于条条框框少。“我受益于此,也有责任尽力营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罗中立说。 2005 年,坦克库 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建成。除了 200 多间工作室,坦克库还

24、有大的展示厅可以举办雕塑、装置、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行为艺术等大型活动。围绕坦克库建成的青年艺术家工作室群落,更成为“黄漂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家园。 川美建立了常规性的学生展览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展览。学校鼓励每天兢兢业业守着学生的老师,也欢迎“北漂”、“海漂”的老师。 已经成为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入选获奖作品之一的重庆大学城川美新校区,被视为罗中立在 1000 亩土地上创作的第二幅父亲 。 新校区保护原有的生态,保留原有的老院子,用原有的庄稼、梯田做校园绿化,请农民留下来照常放牛喂鱼种庄稼。在这个巨大的开放性教学空间里,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作品和成就都一目了然,便于不同年级之间的

25、切磋交流,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融合传承。新校区 5 万平方米的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艺术家驻留地和创作中心。 他在新校区的大门内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 (摘编自张国圣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4 分) A.“大巴山”是罗中立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他迷恋那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并用画笔做出了最本真的记录。 B.罗中立的父亲,因为原生态地表现了大巴山区的老农形象,引起了人们共鸣,成了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罗中立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C.文末“他在新校区的大门内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既表现出罗中立对青年学子的期望

26、与告诫,也是作者对传主一生创作道路的形象概括。 D.这篇文章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对罗中立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进行了细致地描述,使读者对他的了解既深刻又全面。 解析: A“迷恋原生态的农 村生活,并用画笔做出了最本真的记录”,“迷恋”和“最本真”的表述有误,文章没有相关表述。 B父亲获奖,不仅因为原生态的人物形象,还因为艺术上的创新。 D 文章并没有对传主进行“细致”的描摹,了解也非“全面”,只是围绕他的勤奋与创新展开。 答案: C 8.如何理解“川美新校区被视为罗中立在 1000 亩土地上创作的第二幅父亲”? ( 4 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二者的相似点。父亲成就巨大,影响巨大,

27、将川美新样区比做父亲因为这也是罗中立的一个巨大成就。 答案: 父亲的最大特点是原生态地记录着那个时代农 民的生活状态,真实地表现那个时代农民的心理、精神状态是他的目的;而川美校区在建设理念上(保护原有的生态,包括老院子、庄稼、梯田,请农民留下来照常放牛喂鱼种庄稼)强调了原生态,这与父亲的创作特征是一致的。川美校区巨大的开放性空间,为师生营造自由包容的艺术创作氛围,这与父亲追求自由表达的创作理念也是一致的:敢于用领袖像的尺寸画农民,让神化的、扭曲的历史回归本来的轨迹。同样成就斐然:父亲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重庆大学城川美新校区已经成为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入选获奖作品之一。 9.作者说,罗中

28、立的座右铭“天气正好,下地干活”是他成功的秘诀。请结合文章并且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 4 分) 解析: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天气正好,下地干活”的喻意。“天气”指具备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知识积累、工作态度等 。 “正好”既指以上的条件具备了,也指罗中立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 “下地干活”即认真工作,积极工作 。 然后结合罗中立的事迹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

29、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日生事,则日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 谓

30、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 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 ,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遂不 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

31、,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 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 梅之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谓涟被逮时 过麻城 涟罪人也 之焕与盘桓流涕 当削籍 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 私诏征赃 B.谓涟被逮时 过麻城 涟罪人也 之焕与盘桓流涕 当削籍 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 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 诏征赃 C.谓涟被

32、逮 时过麻城 涟罪人也 之焕与盘桓流涕 当削籍 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 诏征赃 D.谓涟被逮 时过麻城 涟罪人也 之焕与盘桓流涕 当削籍 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 逆党梁克顺诬以赃 私诏征赃 解析: 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如:“也”一般用在句尾,“无何”之后常有停顿,“之焕”作主语,之前经常停顿等等。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 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

33、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C.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解析: C 项,“进士”,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 答案: C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他的罪行,不久又上

34、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B.梅之焕洁身白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C.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 D.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 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 解析: C 项,“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说法错误,梅之焕不是写信告诉钱谦益,而是上书给朝廷,保护了钱谦益。 答案: C 13.把 下面的 句子翻译成现

35、代汉语。 ( 10 分) 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答案: 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 (二) 古代诗歌阅读 。( 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问题 。 蝶恋花 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

36、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蝶恋花”是词牌,双调共 60 字,上下阙格律一致,压仄声韵。 B.王国维,古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著作人间词话提出“境界说”,认为“境界”乃词中胜境。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

37、也更添了一分 对前途的迷茫。 D.“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虚写,暗含抒情的意味。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用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E.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词。“人间第一耽离别”的耽与诗经 卫风 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的意思相同,都指“沉迷”,词人告诫大家勿要沉陷在离别之情中不能自拔。 解析: B 项王国维是近代学者; D 项“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实写,其中暗含一些“理”的成分。本词中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一个“换尽”,一个“依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 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E 项“耽”指沉溺、迷恋;在此处指停留、拖延、

38、延误的含义。词人感叹人生漂浮无定,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 答案: AC 15.本词通篇透着无奈之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表现出哪几种无奈? (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 首先阅读全词,理解全词的内容和情感,然后进行提炼概括 .前四句表达了离别的无奈,“换尽天涯芳草色 ,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自是浮生无可说 , 人间第一耽离别”表达了难以言说的无奈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 (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 _, 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

39、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_, _。 ( 3)荀子 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 _。 解析:本题考查 名篇名句 的 默写 ,注意别写错别字。 答案: ( 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3)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 ( 20 分) 17.下列各句中 划线 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

40、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 珠圆玉润 。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 无所适从 。 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近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 苦心孤诣 。 我市家电市场促销氛围 意兴阑珊 ,促成这个氛围的是卖场主打“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再一个就是“低价促销”。 金庸就是 倚马可待 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这些生造词,既不是社会

41、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网络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 无可非议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这里理解为苦心经营,属望文生义。“意兴阑珊”:阑珊:衰落 、 将残、将尽的意思 , 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 。 兴致将尽,玩乐快要结束,不能形容“家电市场促销氛围”,对象不合。 答案: A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 A.当前,作为网络问政新形式,政务微博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

42、B.节 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 C.“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诗,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 。 D.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 解析: B.不合逻辑,“三折、四折、甚至五折”成递减关系,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C.结构混乱,“原因之一,是因为”句式杂糅,“原因之一”和“是因为”删去其一。D.成分赘余,“当务之急”的“务”与“工作”表意重

43、复,应删除“的工作”。 答案: A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 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_离不开酒。 _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_唐代文人之醉酒, _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_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_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总是 如果 而 但是 从而 B.都 如果 固然 且 因此 C.可是 倘若

44、 那么 既 所以 D.却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解析: 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 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 , 宜用排除法 。 答案: B 20.在下面 一 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 6 分) 华罗庚曾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 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 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注意字数的限定 。 答案: “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由“薄”而“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