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共122张PPT)+【KS优质文档U+高考】.ppt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341837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共122张PPT)+【KS优质文档U+高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共122张PPT)+【KS优质文档U+高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共122张PPT)+【KS优质文档U+高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共122张PPT)+【KS优质文档U+高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共122张PPT)+【KS优质文档U+高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导航方法点拨知识归类形成认识,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导航,复习导航,近年命题频率较高的问题,考察的特点,今年重点,拿破仑对外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冷战政策,战争及其原因和影响较多涉及中外关系的较多重要国际关系概念较多,近现代四次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英法、英美、美日等列强关系两次世界大战史二战后国际关系史,方法点拔,本专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板块,在高考试题中一直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据以上对高考考情的分析,我们认为2008年的高考备考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夯基础。由于国际关系史头绪复杂,史实众多,首先应准确地再认、再现其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史实,这是备战高考的

2、基础。 2抓重点。综合科考试是突出重点的,所以应抓住一些重点知识进行分析、迁移。如抓住重要国际关系概念,理解其含义,利用本专题知识多作整理与比较,以真正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抓住战争这一环节,掌握与其相关的人物、事件、现象与结论,并注意分析其原因与影响等。3搞串联。要注意中外国际关系的复习,特别是要结合时政热点知识,以突出重点,并注意与政治、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渗透,以应对综合科考试。,知识归类,知识归类,国际矛盾冲突的演变 殖民主义扩张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欧洲大陆霸主的转换列强对世界的几次瓜分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条约重要的国际组织 重大战事 近代欧洲大国争霸的阶段特征,知识归类:(一),

3、国际矛盾冲突焦点的演变,1、1618世纪中期西葡荷英法争夺殖民霸权2、18世纪晚-19世纪初欧洲各国与法国战争3、19世纪中期英法同俄国争夺巴尔干4、19世纪中后普鲁士为统一德国与邻国战争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6、一战后协约国与苏俄之间法德之间美日之间矛盾7、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同法西斯的矛盾8、二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9、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美苏争霸,知识归类:(二),殖民主义扩张史,、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6一19世纪初):(1)目的:掠夺财富,积累资本。(2)内容:以暴力手段为基础,进行公开的、直接的掠夺。(

4、3)结果: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条件。造成亚、非、拉美地区的贫困和落后。,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确立(19世纪初一19世纪70年代):,(1)目的: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内容:商品输出,军事征服。(3)结果:使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确立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给亚、非、拉美带来了破坏和建设(亚洲革命风暴和近代化改革运动)。,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目的:瓜分世界,并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财富。(2)内容:资本输出,瓜分狂潮。(3)结果:有利于世界经济的

5、增长,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使亚、非、拉美陷入更加落后和激起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4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动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目的:使其成为战争物资供应地和兵源基地。(2)内容:帝国主义将其拖入战争,给予内政外交方面的一些权力。(3)结果: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导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开始动摇。,5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二战后):,(1)目的:列强为了同社会主义争夺地盘,缓和同殖民地的矛盾,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2)内容: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掠夺。(3)结果:发达国家凭此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条件,造成了第

6、三世界的贫穷落后。第三世界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展了斗争。,、对殖民扩张的认识,对殖民扩张的后果可从三个方面认识:第一,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第三,在被侵略和征服的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烈地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既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也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三次殖民主义高潮及其特征,1.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从16世纪开始,先是葡、西、荷,后来是英、法,手段是通过殖民战争进行赤裸裸的掠夺。积极的结果是撒下

7、资本主义罗网,把美洲未被开发的地区和太洋沿岸缺乏中央集权、自我保护的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工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从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完成开始,英法成为主角;其手段是商品输出,用商品加炮舰来征服一些古老的国家,使其自然经济瓦解,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殖民主义破坏了这些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也找到了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殖民地的经济与本国经济联成一体,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建立。,3.垄断资本主义殖民高潮。,从19世纪末开始,主角是英、法、葡、西、德、比、意、日等,方式是瓜分世界并以资本输出为主殖民重点是瓜分非洲和瓜分中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知识归类:(三),国际关系格

8、局的演变及变化规律,世界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格局演变取决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利益的矛盾与对立,统一运动和领袖人物的作用,而根源是实力对比的变化。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维也纳体系,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9、,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建立的必然性:一战前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冲击了旧的国际殖民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美、日等国不满建立在原有基础上的政治格局。一战前后,欧洲格局由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到协约国集团取胜,远东地区则由战前共同支配中

10、国到日本暂时独霸中国,帝国主义国家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调整它们在西方与东方的矛盾。,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矛盾 对待德国问题 殖民霸权问题 纽结点 欧洲霸权问题 海上霸权问题 国际联盟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 欧洲安全问题 法 德(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主要矛盾) 几对主要矛盾 英 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 美 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 美 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矛盾),(4)存废:,确立: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改变后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洲、亚洲政治版图,调整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关系。调整: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分别在赔款问题上和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作了较大调整。瓦

11、解:a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b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展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海军。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了凡尔赛和约。c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d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5)崩溃的必然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其崩溃的根源。这一体系孕育着自身无法克服的新矛盾(如战胜国间的矛盾等)。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体系内部的矛盾。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妄

12、图建立“欧洲”、“大东亚”新秩序,直接冲击了此体系。英、法、美绥靖政策导致二战爆发,最终使这一体系走向崩溃。,(6)特点:,性质的瓜分性,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范围的不全面性,虽包括欧洲、中东和亚太地区,但排斥苏美等大国。格局的中心性,一战后德、奥战败,俄国出现了革命,美、日经济虽有增长,但军事不如英、法,因而世界权力重心仍在欧洲。体系的脆弱性,如受五四运动、凯末尔革命等冲击。,(7)评价,积极:迎来了战后,即20年代国际关系的“相对稳定”,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消极:没给世界带来长久和平;列强仍剥削、压迫落后国家,并没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2雅尔塔体系,(1)背景:二

13、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德、意战败,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美苏由战前盟国变为战后敌人,它们按自己的战略意图建立了此体系。二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猛烈冲击旧的国际殖民体系。,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及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实质: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

14、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5)兴衰:,建立:通过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按美苏实力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演变:美苏“冷战”的兴起一两大阵营对抗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一美苏争霸。解体: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加速发展使美国霸权地位动摇;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6)特点:,两极格局下美、苏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较分明、稳定。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体现着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7)评价:,积极作用:使世界顺利地实

15、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保持和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和大战危险的根源。,3世界格局多极化,(1)原因: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两极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和抗衡(如欧共体、日本与美国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中苏破裂、苏东

16、矛盾等)。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促进了美苏争霸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2)出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3)特点:,和平过渡,它是在没有发生战争或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是经过长期“冷战”的较量引起的。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国家。长期过渡,这次格局的过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新格局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来实现,加之两极格局瓦解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

17、易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必然是一个渐进演变、曲折反复的过程。,(4)评价:,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竞争制约,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4国际关系格局变化规律,(1)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2)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力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对外交政策的调整。 (3)国际关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革相联系。世界政治格局变化,19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斗争,20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是一条主要线索。,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60一

18、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到了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适应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国在外交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答案(1)一战后政治格局: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间实力的地位,俄、德、奥、土四大帝国垮台,英、法损失惨重,美、日崛起。日本称霸东亚、美国“金元外交”、英国“势力均衡”、法国称雄欧洲大陆等,为调整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战后意大利经济混乱,革命运动高涨导致了法西斯势力上台。一战中俄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在此影响下,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掀起革命高潮,第三国际诞生。战后,欧洲在民族自治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国家,英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

19、运动和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加强,亚非地区兴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殖民体系开始动摇。,思考题,(2)二战后政治格局:,德、意、日溃灭,英法再次被削弱,帝国主义力量再度被削弱。美国确立霸权地位,实行“冷战”政策。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迅速壮大,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第三世界兴起。,(3)20世纪6080年代格局:,出现了美苏争霸。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为三个世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4)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加强。,(5)中国外交:,建国初,

20、同苏联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进行了抗美援朝,挫败了美国侵华的图谋。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参加日内瓦会、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威望。7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中国团结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国外交实现了重大突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与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年代,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为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而斗争。,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发生了哪几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动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重大变化有三次:(1)第一次:一战后

21、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原因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以美苏两极为中心的新格局所取代。原因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雅尔塔体系。(3)第三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

22、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知识归类:(四),欧洲大陆霸主的转换,争夺欧洲大陆霸权是近代国际关系主要问题之一。斗争主要在英、法、俄、德等国之间进行。 (1)15-16世纪,葡、西因新航路开辟和最先殖民扩张,捷足先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之位。 (2)17世纪,荷兰因尼德兰革命和“商业霸主”而取代葡、西登上霸主地位。 (3)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与欧洲封建国家组成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双方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战争,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4)拿破仑帝国覆亡后,俄国

23、成为“欧洲宪兵”,一度成为霸主,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失去霸主地位,法国重新夺回欧洲大陆的霸权。(5)为维护其霸主地位,法国竭力阻挠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但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实力严重受损,只能将霸主地位让给完成统一大业的德国。 (6)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战败,俄国因发生十月革命而被孤立,法国又成为霸主。,(7)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利用绥靖政策大肆扩张,征服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登上欧洲大陆霸主之位。 (8)二战后,德国战败,意大利投降,法国元气大伤,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自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苏联称雄欧洲。 (9)由

24、于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作用和苏联模式的弊端等导致苏联解体,法国、德国又因经济发展成为欧洲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知识归类:(五),列强对世界的几次瓜分,1.从1488年殖民扩张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完成了对世界的笫一次瓜分。 2.从1898年第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开始到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完成了对世界的笫二次瓜分。 3.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二战后,美苏双方根据各自的实力和战略需要,完成了对天下的重新划分。,知识归类:(六),重要的国际会议,六、国际会议:,巴黎和会(1919年)华盛顿会(19211922年)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

25、)慕尼黑会(1938年)华盛顿会(1942年)开罗会议(1943年)雅尔塔会(1945年)波茨坦会(1945年)旧金山会(1945年)日内瓦会(1954年)万隆会议(1955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等。从背景、参加国、决议、作用等方面来消化。,1、维也纳会议,时间:18141815年 参加国: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由俄、英、普、奥四国操纵。 内容: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影响: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

26、体系。,2、柏林会议,时间1884年。 参加国:欧美15国。 内容:调解欧洲殖民国家争夺非洲的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影响: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高潮的到来,3、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 参加国:一战时的战胜国,主要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议。 内容: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了对德、奥、匈、土的和约。 影响: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改变了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4、华盛顿会议,背景:一战前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为了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缓和它们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27、。 召开:1920年-1922年,美、比、英、中、法、意、日、荷、葡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 内容: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日中协定(在会外签订)、九国公约。 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5、慕尼黑会议,时间:1938年。 参加国:英、法、德、意。 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捷克的苏台德区给德国。 影响: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6、开罗会议,时间、地点:1943年冬,埃及开罗。 与会国:中、美、英三国。 决议:发表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对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影响:有利于三

28、国联合对日作战。,7、德黑兰会议,时间、地点:1943年冬,伊朗德黑兰。 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决议:通过了三国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会议决定1944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影响: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8、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 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内容:A、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B、准备在战后建立联合国。C、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了基础。,9、波茨坦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夏,德国波茨坦

29、。 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后杜鲁门)、丘吉尔(后艾德礼)。 内容:A、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B、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影响: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0、亚非会议,背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国家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的新局面。 时间:1955年。地点:印尼万隆。 决议:支持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民族自决的原则,支持一切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根除殖民主义,加强彼此间的经济、文化合作。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用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0、。 影响:亚非会议所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1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召开: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知识归类:(七),重要的国际条约 (不含中外条约),1、不平等条约, 江华条约时间(1876年)、签字国(朝、日)、内容(略)和影响(日本打开朝鲜门户)。 朴茨茅斯和约时间(1905年)、签字国(日、俄)、内容(沙俄政府承认朝鲜为日本势力范围;同意将中国旅顺

31、、大连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其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日本还得到库页岛及附近岛屿)、影响(使日本把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东北南部,为侵略中国和吞并朝鲜奠定了基础)。,日韩合并条约时间(1910年)、签字国(朝、日)、影响(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完成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第一步)。 色佛尔条件时间(1920年)、签字国(土耳其与协约国)、影响(使土耳其沦为英法意的半殖民地。,2、政治、军事条约,德奥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分别签订于1879、1882年,共同对付俄国,三国同盟形成。 法俄协定、英法协约、英俄协议分别签订于1892、1904、1907年,共同对付德奥,三国协约形成。 布列斯特和约191

32、8年春,苏俄与德国签订,苏俄退出世界大战。,洛桑和约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协约国承认土耳其本土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废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对土耳其的财政监督等特权,并规定海峡地区实现中立化。使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 凡尔赛和约时间: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签订。内容:重划德国疆界:A、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B、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C、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D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E、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A、形式:“委任统治”。

33、B、概况: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赔款: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四国条约在华盛顿会议上由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使1902年以来的英日同盟解体。 限制海军军各条约在华盛顿会议上由美、英、法、日、意五国签订,规定五国各自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日中协定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规定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九国公约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使中国又回复到受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洛迦诺公约签订:1925年,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土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会议签订的最后协定的最后协定书和几个条约,总称为“洛迦诺公约”

34、。内容: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和德比之间的领土现状。德国分别同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相约凡外交上所不能解决的争端,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法庭解决。法国同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保证条约。影响: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总是上对凡尔赛和约所做的又一次较大调整。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并为道威斯计划的实行和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公约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地地位的重要一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年德、日、意签订,法西斯国家互相

35、支持,扩大侵略战争。 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签订,双方互不侵略对方,划订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为德国发动战争时免于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开罗宣言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订;盟国坚持对日作战到日本投降;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波茨坦公告1945年苏、美、英三国签订,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联合国宪章1945年中、美、苏、英等50国在华盛顿答署。,知识归类:(八),重要的国际组织,1

36、、反法同盟 1793年春,英国纠合普、奥、意、西等国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1898年,英国组织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化帝国时期,英、俄、奥等国又先后组织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对法战争。 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2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组织演变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俄、普、奥三国成立“神圣同盟”。其目的是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接着

37、又成立四国同盟(包括英、俄、普、奥四国),决心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的使命。 主要活动:18201823年,西班牙爆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圣同盟授权法国出兵镇压了革命。1820年,意大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21年,神圣同盟决议由奥地利出兵镇压革命。1823年,俄国唆使法国以神圣同盟名义派兵远征拉丁美洲,镇压西属,的独立战争,由于美国发表“门罗宣言”,干涉计划未能实行。 瓦解:在希腊和比利时独立运动的冲击下,同盟内部出现利益冲突,同盟开始瓦解。 性质:是维护维也纳体系,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带有封建性、反动性的政治军事同盟。,3、国际联盟 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38、 建立: 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国联盟约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 宗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实质: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4、法西斯同盟 形成: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国正式形成。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活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

39、。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法国投降。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建立: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主要活动:政治上互相协作(二战期间四次会议)、经济上互相支持、军事上互相配合。 意

40、义:壮大了的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6、联合国 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 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 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

41、的舞台。,7、欧洲共同体 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 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 主要国家: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 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实质:国家垄断资本的联合。 影响: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

42、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8、七十七国集团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建立建立的国际经济组织,到80年代其成员已增加到110多个。这个组织主要通过与发达国家在联合国进行谈判,来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 9、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年,由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发起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1973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进行制裁,结果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 10

43、、北约和华约组织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后来的“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国际组织:经济组织(欧佩克、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军事组织(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联盟、反法西斯同盟等)、政治组织(不结盟运动等)、综合性(国际联盟、同盟国与协约国、轴心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华约与北约、联合国、欧盟)等。从时间、成员、性质、宗旨、意义等方面来领悟。,知识归类:(九),重大战事,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2、七年战

44、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土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7、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10、朝鲜战争1

45、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1、侵越战争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经过: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派遣顾问。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国际战争的分类:,争霸战争(法国与反法同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革命战争(纳西比战、瓦尔密大捷)、民族解放战争(莱比锡战争)、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

46、争、日俄战争、笫一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笫二次世界大战)等。从背景、参战双方、性质、结果等方面来认识。,知识归类:(十),近代欧洲大国争霸的阶段特征,第一阶段(15世纪l7世纪下半期):,总体特征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最早的主角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后来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荷兰、英国、法国也参与了早期的殖民扩张,西欧国家之间开始了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的矛盾和斗争。英国逐渐成为扩张的主角,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第二阶段(17世纪下半期18世纪中期):,总体特征是西欧国家争夺海上殖民霸权和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导仍是殖民国家的争夺,国际舞台上的主角是英国。英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英国打败法国后,扩大了殖民版图,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有利于英国千业革命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