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法做法打算,1、学业考试的性质,初中阶段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试题质量对全省物理教学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战略意义。,2、命题依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科目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各种版本教材仅做参考,文字表述、标点符号、物理量及单位符号、作图规范等与教材一致。内容不相同的知识一般不考。传统:以本为本,以物理教材内容为基本考查对象。 现在:考试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树立“大科学”的观念,以物理为本,注重物
2、理科学素养的考查;要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相契合。,3、命题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两内容三目标”要求的程度,并突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发展水平。有利于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课程目标,深化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4、命题原则,导向性、全面性、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适切性、公平性。导向性。发挥考试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 1.试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心科技发展。 2
3、.注意学科内的主干知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 3.注重实验和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考查。 4.注重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5.试题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全面性,考查内容全面:体现在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考查上,注意三维目标的覆盖面,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加强学科渗透:强调科学与人文、生态与物理、数学与物理的结合,通过试题评价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着眼于基础和能力:基础是指“三基”,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能力包含初步的观察理解能力、实验及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核心是探究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性与合理性(一),1.依据课标:考查的知识点应不超课标范围,对知识点的要求应遵循课标要求,超出部分应征求学生和教师意见,并提前公示;对能力要求虽然难以准确界定,但必须与学生整体思维水平相适应,必要时应举例说明。2.试题背景材料选择一般应真实可靠,数据改编应遵从事实。,科学性与合理性(二),3.命题技术规范 (1)结构合理:包含内容结构、题型结构、难易结构。(2)语言表述简洁、流畅、准确、科学。(3)插图清晰、规范、图文匹配、美观。4.试卷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合理。5.试卷开放度、探究度、实
5、践度、过程度、创新度合理。6.答案准确、合理、具有示范性和操作性。,适切性,1.卷长、题量、分值、考试时间、阅读量、答题空、答题指导语等适宜。2.试题排列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3.语言叙述在科学基础上尽量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尽量避免文字游戏。,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及试卷分析,2013年中考知识点的变化,能进行有关能量转化效率的简单计算。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去年为常识性了解),声 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顺序。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常识性了解人耳
6、听到声音的过程。常识性了解双耳效应。3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知道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常识性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5声的利用了解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光 学,1光的直线传播常识性了解光源及分类;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现象;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光的反射探究并知道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会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3光的折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会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简单作图。4光的色散、
7、看不见的光知道色散现象,探究并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常识性了解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知道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常识性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5透镜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光心、主光轴,并能画出特殊光线。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眼睛和眼镜常识性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7显微镜和望远镜常识性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常识性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与目镜的成像特点。,热 学,1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温度的定义、摄氏温度的规定。2温度
8、计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物质的三态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4熔化和凝固探究并知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和条件;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知道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知道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能解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5汽化和液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探究并知道水沸腾时现象及条件。知道不同液体沸点不同。知道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能根据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
9、中的一些现象。探究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致冷及其应用。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能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6升华和凝华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能解释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7水的物态变化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通过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雾等天气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8分子动理论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知道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际生活中与热和能有关的现象。9内能、热机知道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知道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知道内能的利用。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构造,知道热机工作时能的转化。了解热机的效率。10比热容通过实验知道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11热量的计算能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和放热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燃料燃烧放热的计算,了解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能用相关知识对“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和提出合理的控制和防治措施。1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能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能进行有关
11、能量转化效率的简单计算。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1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常识性了解能源及分类;能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知道太阳能及其应用。常识性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力 学,1.物质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常识性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常识性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道原子的组成和结构。2.质量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知道质量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出常见物体的质量。
12、知道天平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常识性了解天平的构造;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密度探究并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能正确地使用天平和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4运动的描述了解机械运动。 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运动的快慢 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会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能估测常见运动物体的
13、速度。6长度、时间及测量知道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估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有停表、石英钟等各种钟表。会测量时间。会估测时间。常识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7力知道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画力的示意图。8牛顿第一定律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结论并进行推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概念,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或生产中的现象。9二力平衡知道平衡状态; 探究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
14、成。,10弹力 弹簧测力计常识性了解弹性和塑性,常识性了解弹性材料和塑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1重力知道重力;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2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探究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13压强了解压力;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及单位。能用压强知识解释现象;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4液体压强探究并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连通器。15大气压强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例;知道
15、标准大气压;知道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1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并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7浮力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沉浮条件解决有关问题。18杠杆认识杠杆;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知道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 探究并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19其他简单机械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了解斜面、轮轴的一些应用。,20功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单位;知道使
16、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能运用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21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会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能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2功率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单位及换算;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2机械能及其转化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电 学,1简单电路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通路、断路、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了解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作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
17、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熟悉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串、并联电路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电流和电压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电流的单位及换算。能区分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强弱。知道电压的作用及其单位;知道常用的电压值。4电流表和电压表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分析判断电路故障。5电阻和变阻器知道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探究并理解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等材料的性质以及
18、其用途。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能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6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探究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知道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7欧姆定律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8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会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会认识并画出伏安特性曲线。9电功率知道电能的含义及单位,会使用家庭电能表测电能。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单位,并用公式计算电能与电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在串、并联电路
19、中,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1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会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理解实际电功率的意义。,11电与热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能进行简单计算,能解释简单的现象。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2家庭电路认识家庭电路;知道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的原因。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能分析家庭电路中故障产生的原因。知道安全电压;知道生活用电常识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13磁现象 磁场 知道磁体、磁极、磁性、磁化、磁性材料。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形象的描述磁场;知道地磁场;常识性了解磁偏角。 14电生磁 知
20、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 探究并知道电磁铁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15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知道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常识性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知道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常识性了解扬声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6磁生电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能的转化。常识性了解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7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速度。常识性了解电磁波谱;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常识性了解电话的构造和原理。 常识性了解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四种形式的通信
21、方式。常识性了解微波炉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常识性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谢谢你的聆听!你辛苦了!,再 见!,主干知识,主干知识(主体部分,起决定作用的人物或力量 )(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其意思是指事物或事情的最重要,赖以支持其存在的那一部分。 )(热学: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温度、温度计读数、内能、比热容、热量计算、热效率、热机) (浮力的核心知识辨识: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应用)初中阶段学习后不再学习的知识(声、压强、浮力)对学生继续学习有决定意义的知识(力、牛顿第一定律、能量守恒、欧姆定律),返回,3、考试形式,闭卷、书面作答的方式; 考试时间,与化学合卷共150分钟; 试卷满分:
22、理科综合共150分,其中物理部分占80分。,基 础,基础知识(概念、规律、常用数据)基本技能(观察、操作、读数、记录,思维技能)基本方法(研究方法,解题策略)基本思想(研究问题的思想,能量守恒)基础的演变:从培养合格公民的角度思考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从培养精英的角度思考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返回,试卷结构,试卷分、两卷,其中第卷为选择题,约占30分,采用机读卡答卷。第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题型,约占50分。物理试卷总题数控制在23个左右。试题内容和各题型大约分值如下表所示。,返回,能力辨识,能力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的主观条件,与人相联系。是解
23、决问题时表现出的心智水平。课标规定三种能力:探究能力(观察、提问、信息收集、分析概括、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考纲规定五种能力:增加观察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少自学能力。是课标中的核心能力。,观察理解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初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适用的条件,能在新情境中准确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及探究能力: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探究性试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让学生充分展示“探究”与“创新”的过程,注重
24、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是否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是否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倡在新的情景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的偏向。,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中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意识到条件与结论之间有某种联系,能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规律利用逻辑的思维方式推出未知或可能。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运用观察、实验手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有关的数学工具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返回,难度指标分析,试题的难度是评
25、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考试学中它被定义为:该题考生所得的平均分与该题总分的比值(通过率)。简单讲,难度就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一道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答对,它的难度就小,反之难度就大。难度比:7:2:1(6:3:1、5:3:2)整卷难度:0.60-0.70之间(0.65左右),难度P:试题对考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 不同类型的考试,需要不同难度的试题,试题难度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该题的区分度,而且也会对整份试卷的效度和信度产生影响.,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 试题难度值越大,表示该题越容易 P0.7为容易题,难度的计算,难度确立时要考虑的几个问题,1、试卷难度水平的确定取决于考试
26、的性质和目的。就选拔性考试而言,应该使试卷的难度系数接近录取率。然而,全省80%考生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中考(学业考试)的目的不仅是选拔,更是为了区分考生适合于到那类学校就读。2、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4、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0.5 正态分布(考试分数集中在中端),P0.5 负偏态分布(考试分数集中在高端),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影响试题难度的
27、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对试题的熟悉程度。一是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二是对题目内容的熟悉程度,三是试题依托的情景,四是物理模型的熟悉程度。一般地说,常见常练的题型,直接从教材取材的题目,学生容易做,难度就小;反之难度就大。 2、题目包含信息量的多少。学生答题,要先阅读题目的内容,如果题目信息量太多,或者文字不简洁,条理不清,或者图表指向不明确,都会影响学生读题,使题目的难度增加。 3、题目结构的复杂程度。包括题目的类型、知识的综合程度和知识间联系的复杂程度等等,都会对题目的难度产生影响。比如,选择题中的多选题,如果全部选对才给分,它的难度显然比单选题大。 4、题目的动态变化。题目的
28、迷惑性、干扰性,题目设置的灵活程度,题目隐含的已知条件等等,都会对题目的难度产生影响。,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 -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 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负值说明试题有科学性错误)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一般使用下面方法计算区分度: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 ,P2= 27低分组的难度 区分度D =P1 P2
29、或区分度 D = (27高分组的平均分 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太容易的题,过难的题都没有区分度(看下表),区分度D与难度P的关系,允许过容易题,杜绝过难的题!,试卷的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命、审题人员通过对考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检验试卷是否能稳定地、一致地反映考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验证试卷编制是否恰当。在选拔性考试中,试卷的信度决定着选拔的质量,它是考试选拔的“标准尺子”。,信度r: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较好的考 试,信度系数应在0.8以上。,信度与区分度的关系: 区分度大的信度高,决定试卷信度的四个要素,1、试卷结构是否合理。即试卷能否覆盖考查的内容,能否做
30、到重点突出,难易得当。2、题型设计和搭配是否恰当。即试卷是否具备不同题型,主观题和客观题是否合理搭配,能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3、试题答案的可信程度。客观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可信程度高。主观题由于受到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评分者的偏好、评分者对评分标准的理解等等),答案的信度不及客观题高。4、评分者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经验、职业道德、法纪观念、精力体力等等。评分者的信度反映了评分能够稳定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信度越高,评分误差越小,考试的质量越高。,A延长测量长度:增加试题数量B扩大考试范围(知识点覆盖面)C试题难度适中D考试时间与评卷标准要统一E陈述试题的语言简明、易懂、无歧义F试卷题
31、型结构合理、题目设置合理,有利于提高整卷的信度。G对考生容易疏忽的地方标有提示语或警示语,以引起学生的 注意;在要求学生做答题目和位置放在醒目的地方,防止漏 做,可以增加试卷的信度。反之,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 生的作答,使考试成绩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试卷信度的 增加。H非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合理,评分标准预见性好,这也是 影响试卷信度的一个因素。,提高试卷信度的办法,试卷的效度,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即试卷的使用是否达到了考试的目的。它是衡量一份试卷优劣的最重要的指标,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题目对欲测的内容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中考试卷要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必须
32、满足两个条件:(1)要有确定好的内容范围,并使全部题目都落在这一范围之内。(2)试卷题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即题目能代表所测的内容范围的主要方面),且各部分题目所占比例恰当。为此,命题人员在命制试题之前,必须完成下列工作: A、 定义好内容总体,描绘出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大体范围; B、 划分细纲目,根据其重要程度确定加权比例; C、 确定每道题所考的内容。 以上三个步骤体现为各学科试卷“双向细目表”的制定。,影响试题效度的因素:,1选用的题型使用得当,发挥了该题型的功能。2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合理,体现了开放性试 题的本意。3整卷结构效度:题量比较适中,总分及考试时 间相适配,主客
33、观题的比例恰当.比例为1.5比 较恰当,这样的试卷才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真 实水平和潜能,效度高。4试题陈述的科学性,无歧义。5无偏、旧试题,试题注重在新的情境中考查知 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命题,有利于增 强了试题的效度。6.无繁琐的数学计算,学科之间无交叉.,试题的效度,效度是指测验能否测出我们所要测量的目标的有效程度。即测评是否测量了它要测定的内容,是否达到它所预定的测评目标。它是评定一份试题或考试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如:考查目标: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例:请你在如图所示的自行车中,提出两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作出简要回答。问题:刹车时,为什么要用力捏刹车的制动把手?(1)问题: ,
34、简答: 。,返回,了解与理解辨析,例:(2012年无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考查压力产生的原因)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问题一:“压力”概念新课标没有提出,但教材中涉及压力概念,是否超出了初中学生的学习范围 问题二:此题究竟是考到“了解”层次,还是”理解”层次。该题涉及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弹力产生的认识;涉及了压力和重力的辨析;涉及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理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2.2.3
35、内容标准指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此题以茶杯对桌面压力这个弹力为实例,考查学生对弹力的产生、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此题的特点是:考查时不再强调对单纯的概念、规律的判断,学生即便知道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离不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什么是压力和重力,但如果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没有透彻掌握这些知识的内涵,很容易回答错误。,了解与理解辨析,了解层次的具体含义是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认识、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理解层次的含义是把握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计算;提供证据;整理信息。认识位于“知道”与“理解”之间。结论:是依据而不是严格遵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