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研究摘 要:如何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一项重要的使命。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商品经济时代,环境优越、物质丰富,这为大学生的成长和视野的拓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同时,近年来当代大学生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问题却不断凸显,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感情的冷漠、理想情怀的缺失以及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让大学生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同步提升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对策 大学是人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以来对人文教育的忽视,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存在着日渐缺失的忧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人
2、文精神教育,意义长远。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在狭义方面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在于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个体的理性,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在广义方面,人文精神则指始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 。其中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的说法。 “人文”指社会中构建的以礼乐为教化天下之本的运行法则。在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更是提倡道德准则“仁” ,核心内容是“仁者爱人” ,表现了对人的关爱。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人2文核心思想可以说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为什么
3、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其中的“理” ,重要的一点就是指人文精神。总的来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情怀,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自我关怀,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人的价值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人文精神教育,就是使个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即“使人成其为人”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则是当代大学生关注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以世界性的眼光和仁爱情怀,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和创造活力,不断丰富自我的精神活动,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具体说来就是拥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高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心理素质。二、
4、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主流是好的。在学习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有着自我成材和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在理想价值方面,他们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自己成为对国家人民以及社会有用的人才,希望自身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份子;在心理素质方面,总体上当代大学生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较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较为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人文价值迷失 3随着商品市场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和价值取向受到了严峻挑战。在部分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大学生中,存在
5、着价值观扭曲,善恶是非模糊的现象。在科学技术无所不能,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当大学生们面对巨大的商品堆积和炫目的文化快餐,从而有可能获得享受和满足的时候,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开始向金钱和物质享受倾斜。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出生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年代,一出生就被冠以“小公主” 、 “小皇帝” ,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较为模糊。 (二)人文知识贫乏 高校的人文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内容,而文化氛围以及学生的人文体验不被受到重视,不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部分理工科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埋头理论知识或者在实验室内进行试验,除了偶尔参加社团活动,很少会接触到人文知识的指导,缺乏文
6、学知识、艺术、法律常识、哲学思想等。甚至有些学生文学功底太差,语言的表达能力一般,很可能影响今后工作的发展。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低下,造成了他们理解领悟能力差,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各种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思维狭隘。 (三)心理健康缺失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有自己特殊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大学生中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与人文精神的匮乏有密切关系。 ”1由于受各种因素4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十分和谐。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的相处不和睦,对他人冷漠缺乏温情
7、,不考虑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有的回报;有些大学生性格孤僻,行为乖张,缺乏合作意识,他们意志薄弱,在挫折和打击面前手足无措,在心理上急进、狂躁,做事无恒心毅力,执拗偏激,容易走极端。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高校人文环境 积极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陶冶情操,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一是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人文气氛。校园内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等资源是构建、发展校园良好人文环境的重要基石。二是要“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
8、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2三是要加强校园网络、报刊、杂志、广播、社团的建设。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知识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条件。一是从学科内容上增强人文教育比重。人文教育是关于人文学科知识理论方法的教育。 “在大学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文精神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人文学科来实施的。 ”3二是积极整合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使科学人文化,让人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重视并提高人文教育的地位,使得人文教育不再是科学教育的陪衬,使大学生逐步完整地具备人文精神的独立人格、道德理念、5人生态度、社会关怀。 (三)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包括校园风气、行为准则、生活方式、校园环境、人际关
9、系等,以大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形成的多层次的精神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调节功能,规范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优良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更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辩论赛、艺术节、演讲赛等多种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避免某些错误思想,不会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迷失自我。因此,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四)创新教育机制及考评机制 一是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科学规划、统一组织个性化的、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各个学科要提
10、倡自觉渗透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同时与社团有机的紧密的结合,发挥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唤醒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在实践中使学生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标准由 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将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纳入到考评机制中去,让道德品质、传统文化、人生追求等人文精神在校园中得以彰显。参考文献: 1 陆士桢,孟登迎主编.人文精神与意义探寻M.北京:中国社会6科学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8):1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2004-08-26. 3 张磊.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3(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