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教学方法谈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历史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多可利用的兴趣因素,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并加以激发,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做到乐学、会学、善学。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把提
2、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放在首位,讲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时时、处处、事事做学生的楷模。其次,要不断丰富扩充学生的科学知识量。现代科学知识浩如烟海。随首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把握历史研究的新动向,具备扎实的知识实力。 二、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2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
3、,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后认为:可以借这一课告诉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因为这一课里面的每一个战争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或借鉴之处。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他们是怎样的人 ?”在他们身上又有哪些让我们一探究竟的故事呢?这些故事的背后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呢?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则适时地引入
4、了该课课题,引导学生与你一同进入课堂,只有起了悬念,才能引人入胜,才能有后面春秋战国纷争的精彩故事的开局与继续。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秦汉的科学技术一课第一目 “造纸术的发明”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3“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5、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继而又引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看的奏折,都是用绳子串木简、竹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
6、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书本和资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 ”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 105 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 。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
7、的发展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与进步作出的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4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丝绸之路的开辟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最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 100 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多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
8、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机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 13 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通过史实使学生更好站在历史角度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也能更好地进行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5总之,兴趣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完成教学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