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麦家暗算的多重文本解读【摘 要】著名作家麦家的小说暗算经历了从小说文本改编成电视剧,再到电影的多重改编,其讲述的关于一个神秘机构 701 里的人和事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也引领了国内特情影视剧的热潮。本文试图从叙事方式与时空设置等方面挖掘其成功的秘密。 【关键词】 暗算 ;改编;叙事;时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53-01 著名作家麦家的小说暗算于 2003 年在国内出版,发行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却因其内容涉及当年国共两党的特务斗争被台湾中情局当作军事情报进行研究而在台湾引起轰动。2005 年,根据小说暗算改编的同名
2、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各个卫视频道上映,因其独特的题材和充满神秘、悬疑的叙事方式深受观众的喜爱,进而引起了国内“特情”影视剧的拍摄热潮。以至于 2008 年,小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再度被改编成电影听风者于 2012 年上映,再次引起各界关注。笔者试图从叙事方式、人物设置和时空设置等方面对其小说文本、电视剧及电影的多重文本进行解读。 一、真假难辨的叙事方式 作者在小说文本中忽隐忽现,以一个不相干的人的口吻为读者设计了一个神秘的故事陷阱,使读者深陷其中,真假难辨。 听风者中瞎子2阿炳的故事出自钱院长之口,作者只是如实记录。 看风者中破译天才黄依依的故事,是以安院长的口吻叙述的,作者只是做了些
3、词语的调整而已。陈二湖的故事,是由他徒弟施国光提供的解密文档(几则日记和一封来信、两封去信)构成,只是一个飘忽的影子。 捕风者中韦夫的故事,源于作者结识的另一位搞谍报工作的乡党人称“老地瓜”的老吕保存的一张名叫韦夫的照片。作者采取借韦夫的灵魂来叙说人与死尸“合作”的谍报传奇,可谓一种新奇的尝试。鸽子的故事,是当事人金深水在多年后,找到她的女儿时的追忆。透过这五个神秘而又神奇的故事,作者表达出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考,这也成为读者将要面对的问题。 电视剧暗算根据小说文本中瞎子阿炳和黄依依的故事改编成“听风”和“看风” ,而“捕风”的故事则是从麦家的地下的天空改编而来。电视剧延续了小说文本使用的第一
4、人称的叙事方式,只是这个“我”变成了故事中的安在天,并且以安在天为线索把小说文本中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完成整个故事的建构。另外,将小说的文本语言转化为旁白与镜头组合的声画结合的影像语言,穿针引线地展开,不仅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更使电视剧的表达更加深入、具体。 电影听风者虽然根据原著小说中的听风者改编,但是电影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上的改编可谓大刀阔斧。首先,原著和电视剧中讲故事的那个“我”被删掉,电影以全知视角展开叙事,情节编排极尽曲折,节奏紧凑,使电影的观赏性大大提升。 二、纵横交错的时空设置 3小说暗算的时空跨度非常大。在时间上,从 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再返回到 40
5、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在空间上,从大陆到台湾,从苏联到越南,甚至囊括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作者将半个世纪以来交错发生于世界各地的风云故事和隐秘世界联接在一起。通过阿炳、黄依依、陈二湖、韦夫和鸽子等人各自相对独立的离奇故事,共同撩起了特别单位 701 的神秘面纱。 然而,电视观众的关注焦点往往集中在曲折的故事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上,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电视剧暗算的编导们在小说的故事框架上,对其内容和情节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加工。另外,安在天这一贯穿始终的人物的设置非常巧妙:安在天不仅是位讲故事的老人,还是故事的亲历者。通过他的讲述,电视剧将瞎子阿炳、数学天才黄依依和钱之江的传奇故事呈现到观众面前,交错的
6、时空设置,更增加了故事的神秘和传奇色彩。 与小说相比,作为影像艺术的电视剧和电影,在表现时空的转换方面更加自由也更具张力。比如电影听风者结尾处,用镜头交叉呈现了处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收网与追悼会,两个场景同步的节奏,一边是红旗,一边是白花;一边是人头攒动,一边是花环成行;一边是热情高涨的庆典,一边是静默无声的悼念;一边是迟来的胜利,一边是沉痛的牺牲。这种运用和发挥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是小说的文字语言很难实现的,这也正是影像语言较文字语言之所长。 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小说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呈现到大众面前。文学作品的改编,尤其是小说改编成影视剧,这种对某一文本4在不同艺术形式上的改造,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借助影像艺术的特殊形式对小说文本重新建构,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 注释: 暗算有两个版本:小说版和电视小说版。前者由麦家著,最早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于 2003 年 7 月出版;后者由麦家、杨健合著,作家出版社 2006 年 7 月出版。本文论述的是小说版,版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 7 月版。 参考文献: 1麦家.暗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乔治?布鲁斯东著.高俊千译.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